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4921发布日期:2019-06-18 23:3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发明涉及测量与监测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其能够在自然环境、气象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得到相对高分辨率的二维三维雷达图像。为了产生雷达图像,需要发送连续的无线电脉冲以侦测目标场景,然后接收每一个脉冲信号的回波,连续记录的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允许从这些多个天线位置组合记录,该过程形成合成天线孔径并且允许创建比给定物理天线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限制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识别伪装、穿透覆盖物,因此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功的被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干涉雷达是指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也称为双天线sar或相干sar,其是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射电天文干涉技术融合的产物,其利用雷达向目标区域发射微波,然后接收目标地物的反射回波,从而得到目标区域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对,若复图像对之间存在相干条件,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对共轭相乘可以得到干涉图,根据干涉图的相位值,得出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计算出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表面的微小变化,可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地壳形变探测、地面沉降监测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

为了全面保障合成孔径雷达对于目标地物的监测精度,实现对于地表微小形变进行有效的测量,需要对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定标操作,否则无法确定其监测精度。目前定标主要是通过在选定的定标场地内设置标准参考定标器提供雷达截面积参考值来实现的。其中角反射器是最为便捷、重要、精确的标准参考定标器,其雷达截面积的精度和稳定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定标精度,因此期望建立合理、便捷、高效、高精度的人工角反射器以提高监测精度。

人工角反射器由于可以在定标区域中人为的控制其尺寸、结构、形状和安装方式,因此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显示出稳定、清晰的振幅信息,能够实现在低相干区域进行insar技术监测地表微量形变的潜力,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人工角反射器被安装在定标区域内,雷达入射光线照射到角反射器相互垂直的几个表面上,经过几次反射,入射光线将沿着路径的来路方向反射回去,在图像上形成十字丝等形状的亮点,亮点尺寸和亮度均为一个或者几个分辨单元。目前,很多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单位已经开始使用人工角反射器测量城市地面沉降、重大线性工程微变化、滑坡变形等,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角反射器在地面沉降、突发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角反射器由于下部角度调节装置采用齿轮式调整阀,造成调节反射器角度异常复杂,而且调节角度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每一次进行角度的调整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测量和人工校准,针对不同的卫星进行俯仰角调整耗时耗力;其次,由于传统的铝蒙皮、铝蜂窝、铝合金材质的角反射器对于雷达反射并不是非常理想,其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在角反射器历经风雨之后,其铝材质因为风化造成的反射性能会有很大的削弱,这也会对反射性造成影响;第三,当前人工角反射器由于采用全封闭结构,夏天的时候容易造成积水,而积水将大大影响反射器的准确性;最后,当前采用的角反射器均为固定式装置,一旦安装完成就无法进行移动,如果当地环境发生变化也无法移动调整,没有任何的便携性,无法满足对于不同区域进行移动定标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其能够解决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过程中角反射器定标角度难以调整、精度较低、便携性低、不易清洁、反射表面材质不佳等问题;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适合于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可拆卸、防积水、高精度、调整方便、高可靠性,其为后续开展定标及地表微形变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其包括角反射器和底座调节装置;所述底座调节装置与所述角反射器进行连接;所述角反射器为具有折叠式合叶装置,观测完成后通过各合叶装置将整个角反射器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所述角反射器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各平板两两相互垂直以形成三棱锥结构且各平板均为反光板,展开时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顶端通过卡扣进行固定;所述卡扣为可拆卸式橡胶三棱锥体装置,用于打开时对角反射器的顶端进行固定,防止分叉。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为所述角反射器上部左右两侧的平板,其中各个板均作为反射表面,第一板包括第一板第一部分和第一板第二部分,第一板第一部分和第一板第二部分为对称结构,在第一板第一部分和第一板第二部分之间设置第一合页装置;第二板包括第二板第一部分和第二板第二部分,第二板第一部分和第二板第二部分为对称结构,在第二板第一部分和第二板第二部分之间设置第二合页装置;

第一合页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合页装置第一部分和第一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一板第一部分连接,第一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一板第二部分连接,第一合页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外侧壁;

第二合页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合页装置第一部分和第二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之间转动连接,第二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二板第一部分连接,第二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二板第二部分连接,第二合页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有第三合页装置,所述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有第四合页装置;

第三合页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三板通过第三合页装置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一板第二部分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三板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三合页装置第二部分转动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板的内侧壁。

第四合页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三板通过第四合页装置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二板第二部分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三板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四合页装置第二部分转动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位于第二板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均为三层结构,其包括背板、镀银层和镀金矩阵网格层;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的背板均为薄层碳纤维板;所述背板的均设置银镀层,在所述镀银层上设置有镀金矩阵网格层。

优选地,在第三板后端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镀金矩阵网格为正方形网格,所述薄层碳纤维板的厚度为0.6mm,所述镀金矩阵网格层中正方形网格的直径2mm,各正方形之间的间距2mm。

优选地,所述各反光板的边部安装有不反射橡胶条,用于实现与周围地物的明确分割。

优选地,所述底座调节装置包括经向角度调节装置、纬向角度调节装置、俯仰角度调节装置和三脚架,所述三脚架的上部设置经向角度调节装置、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和俯仰角度调节装置;经向角度调节装置与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固接,纬向角度调节装置与俯仰角度调节装置固接,俯仰角度调节装置与三脚架连接,角反射器固定于所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中的经向角度调节轴上部。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经向角度调节轴、经向角度调节手柄、经向角度调节套筒、套筒内置挡板、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经向角度调节套筒内部设置有套筒内置挡板,所述套筒内置挡板在套筒内成对布置,所述经向角度调节轴从套筒内穿过且经向角度调节轴位于两组挡板之间的轴段的直径大于经向角度调节轴其他部分的直径;经向角度调节套筒设置有螺丝孔,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安装至该螺丝孔内,经向角度调节手柄与经向角度调节轴连接,经向角度调节轴通过角度调节手柄的旋转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调节完成后,通过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进行固定。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经向角度调节刻度盘以及经向角度调节指针;经向角度调节指针与经向角度调节轴连接,经向角度调节刻度盘固定在套筒上。

优选地,纬向角度调节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俯仰角调节装置相连接,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经向角度调节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纬线角度调节装置相连接,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俯仰角调节装置,其角度的调节是通过调整纬向角度调节套筒与三脚架之间的夹角来确定,其角度的调节范围为0-18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通过对现有的固定式角反射器进行优化设计,使得优化后的设备可以更为便捷、精确的服务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地面沉降、地裂缝、突发地质灾害、重大线性工程的地表微变化测量中,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保障,适合于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可拆卸、防积水、高精度、调整方便、高可靠性的人工角反射器,使用这种角反射器可以大大的减少卫星角度调节时间,同时具有较强的便携性,适合于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等地质领域应用。具体地,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是具有折叠式合叶三棱锥结构,其在上部左右两侧的反射表面中间安装有合页装置;上部的两个反射表面与底部的反射表面之间均通过合页装置进行连接,一旦观测完成,就能够通过各合叶装置将整个角反射器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其反射部分以及三脚架和调节装置都非常易于携带。

(2)同时由于其制作材质为碳纤维加复合电镀涂层,所以重量很轻,便于携带;由于其下部采用三脚架和轴承装置,其便携性同样很强,本反射器完全可以放置入车辆的的后备箱打包带走。

(3)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通过三块相互垂直的平板构成三棱锥结构,其中所述平板为碳纤维平板;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会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多重内反射,具有强烈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adarcrosssectionrcs)。本发明所采用的三块两两相互垂直的碳纤维平板,其上设置有银镀层和镀金矩阵网格组成的统一结构,所述底部的反射平面上设置有小孔,以备下雨时排水或减少强风对角反射器的影响。

(4)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角反射器通常采用铝合金材质,导致其对于光线的总反射率较低,尤其是伴随铝合金材质的氧化过程以及野外的风吹日晒雨淋,其总反射率会进一步降低的问题。本次发明是以薄层碳纤维为背板,其重量轻,强度大,不易变形,厚度为0.6mm,角反射器的直角边的边长为0.5m,并在背板的表层喷涂银镀层,使得其表面反射率大大高于之前的铝合金材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的反射率,在反射表面区域增加镀金正方形矩阵涂层,正方形网格直径2mm,间距2mm,经过试验验证,此表面材质结构具有较大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其反射性能要优于纯粹的银镀层材质,能够满足精确定标的要求。

(5)同时由于角反射器的边缘地带对于光线的反射具有影响,因此在反光板的边缘地带安装有黑色材质的不发射橡胶条,使之可以与周围地物有明显的分割界限,便于在易于混淆的背景中提取反射特性。

(6)具有多向调节功能的角反射器底座调节装置;

本发明与地面连接的部位为钢制三脚架结构,具有三个地面支点,每个钢脚直径为15mm,单支架长度1m,为三层套管结构,具有固定和伸缩旋钮,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高度。其上部具有经向角度调节装置、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和俯仰角度调节装置,具体参见图2所示。其中经向角度调节装置内部为轴承结构,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其效果是使得角反射器可以按照经线方向进行角度调节;其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内部为轴承结构,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其效果是使得角反射器可以按照纬线方向进行角度调节;俯仰角调节装置主要是对角反射器的俯仰角进行调节的轴承,角度可以调节的范围是0-180度。角度调节装置均使用碳纤维作为制造材料,满足轻便、刚性强等要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

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具有多向调节功能的角反射器底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经向角度调节装置详细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纬向角度调节装置详细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的俯仰角调节装置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

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角反射器1和底座调节装置。

所述底座调节装置与角反射器1进行连接,其配置用于对角反射器进行多方向调节。

所述角反射器为具有折叠式合叶的三棱锥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角反射器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各平板两两相互垂直以形成三棱锥结构,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会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多重内反射,具有强烈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adarcrosssectionrcs)。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中均为反光板。

所述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为所述角反射器上部左右两侧的平板,其中各个板均作为反射表面,第一板11包括第一板第一部分111和第一板第二部分112,第一板第一部分111和第一板第二部分112为对称结构,在第一板第一部分111和第一板第二部分112之间设置第一合页装置113。第二板12包括第二板第一部分121和第二板第二部分122,第二板第一部分和第二板第二部分为对称结构,在第二板第一部分和第二板第二部分之间设置第二合页装置123。

优选地,第一合页装置11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合页装置第一部分和第一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一板第一部分连接,第一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一板第二部分连接,优选地,第一合页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外侧壁。

优选地,第二合页装置12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合页装置第一部分和第二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之间转动连接,第二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二板第一部分连接,第二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二板第二部分连接,优选地,第二合页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有第三合页装置14,所述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有第四合页装置15,一旦观测完成,就可以通过合叶装置将整个角反射器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其反射部分非常易于携带。

优选地,第三合页装置14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三板通过第三合页装置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一板第二部分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三板连接,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三合页装置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优选地,第三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板的内侧壁。

优选地,第四合页装置15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三板通过第四合页装置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二板第二部分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二部分与第三板连接,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与第四合页装置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优选地,第四合页装置第一部分位于第二板的内侧壁。

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均为三角形结构,展开时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与第三板连接,形成三棱锥结构,展开时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顶端通过卡扣16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相互垂直。所述卡扣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两部分,且两部分相互垂直用于容纳第一板和第二板的顶部,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均为三层结构,其包括背板、镀银层和镀金矩阵网格层;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的背板均为薄层碳纤维板;所述背板的均设置银镀层,在所述镀银层上设置有镀金矩阵网格层,并在第三板后端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水孔17,所述排水孔为直径为3mm的小孔,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为三排,以备下雨时排水或减少强风对角反射器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镀金矩阵网格18为正方形网格。

优选地,所述薄层碳纤维板的厚度为0.6mm,角反射器的直角边的边长为0.5m。

在薄层碳纤维板的表层喷涂银镀层,使得其表面反射率大大高于之前的铝合金材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的反射率,在反射表面区域增加镀金正方形矩阵涂层。

优选地,所述镀金矩阵网格层中正方形网格的直径2mm,各正方形之间的间距2mm,如图1所示。经过试验验证,此表面材质结构具有较大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其反射性能要优于纯粹的银镀层材质,更能够满足精确定标的要求。

进一步地,同时由于角反射器的边缘地带对于光线的反射具有影响,因此在所述各反光板的边缘地带安装有黑色材质的不发射橡胶条,使之可以与周围地物有明显的分割界限,便于在不明显的背景中提取反射特性。所述底座调节装置位于角反射器的第三面板的下侧,其具有多方向调节功能。

所述底座调节装置包括经向角度调节装置2、纬向角度调节装置3、俯仰角度调节装置4和三脚架5。

所述三脚架5为钢制三脚架,其作为与地面连接的部位。所述三脚架包括第一钢脚、第二钢脚和第三钢脚;优选地,所述各钢脚的直径均为15mm,单支架长度1m。

优选地,所述各钢脚均为三层套管结构,具有固定和伸缩旋钮,以便根据需求调整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定标的人工角反射器距离地面的高度。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2内部结构参见图3,经向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经向角度调节轴21、经向角度调节手柄23、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套筒内置挡板25、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26。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内部设置有套筒内置挡板25,所述套筒内置挡板25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内成对布置,所述经向角度调节轴从套筒内穿过且经向角度调节轴21位于两组挡板25之间的轴段的直径大于经向角度调节轴21其他部分的直径。经向角度调节套筒设置有螺丝孔,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26安装至该螺丝孔内。经向角度调节手柄与经向角度调节轴21连接,经向角度调节轴21通过经向角度调节手柄23的旋转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调节完成后,通过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26进行固定。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经向角度调节刻度盘28以及经向角度调节指针27。经向角度调节指针27与经向角度调节轴21连接,经向角度调节刻度盘28固定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上,经向角度调节轴21通过角度调节手柄23的旋转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通过经向角度调节轴21上的指针27和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上的角度刻度来确定转动前后的角度,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固定螺丝26来固定。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纬向角度调节装置3相连接,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的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直径为25cm,经向角度调节轴贯穿整个经向角度调节套筒,经向角度调节轴21的第一端与角反射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轴的第一端设置有托板,经向角度调节轴通过托板29与第三板固接。优选地,所述托板为柱状结构,其中经向角度调节轴21的直径为10cm,其在与角反射器相连接的托板直径为40cm,以增大与角反射器的焊接面积,从而避免角反射器产生任何的摇晃,从而影响定标精度。经向角度调节轴在套筒内置挡板内部变径为20cm,这使得经向角度调节轴可以依靠角度调节手柄的旋转在套筒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而转动前后的角度可以通过经向角度调节轴上的指针和套筒上的角度刻度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固定螺丝来固定。经向角度调节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纬向角度调节装置相连接。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

所述三脚架5的上部设置经向角度调节装置2、纬向角度调节装置3和俯仰角度调节装置4。角反射器1固定于所述经向角度调节装置2中的经向角度调节轴21上部,其中经向角度调节轴21与角反射器1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轴21的直径为10cm,其在与角反射器1相连接的末端,例如,托板的直径变为40cm,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大与角反射器1的焊接面积,从而避免角反射器1产生任何的摇晃,从而影响定标精度。

经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26是穿越了经向角度调节套筒的螺丝孔而直接顶到经向角度调节轴21上的螺丝锁定结构,其在锁紧位置的时候可以确保经向角度调节套筒24与经向角度调节轴21之间不会发生位移,其在松的位置时候可以通过经向角度调节轴21对经向角度进行调整。

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内部的结构如图3所示,经向角度调节套筒直径为25cm,经向角度调节轴在套筒内置挡板内部的部分,直径变为20cm,这使得经向角度调节轴可以依靠经向角度调节手柄,在经向角度调节套筒内围绕着中心任意转动,而转动前后的角度可以通过经向角度调节轴上的经向角度调节指针和经向角度调节套筒上的角度刻度,如,经向角度调节刻度盘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固定螺丝来固定。经向角度调节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纬向角度调节装置中的纬向角度调节轴相连接。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套筒与纬向角度调节轴的第一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纬向角度调节装置3包括纬向角度调节轴31、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纬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33、以及纬向角度调节手柄34。

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部设置有第二套筒内置挡板35,所述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部的第二套筒内置挡板35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成对布置,所述纬向角度调节轴31从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穿过且纬向角度调节轴31位于两组第二套筒内置挡板35之间的轴段的直径大于纬向角度调节轴31其他部分的直径。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设置有螺丝孔,纬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33安装至该螺丝孔内。纬向角度调节手柄与纬向角度调节轴连接,纬向角度调节轴通过纬向角度调节手柄的旋转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调节完成后,通过纬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33进行固定。

优选地,纬向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纬向角度调节刻度盘36以及纬向角度调节指针37。纬向角度调节指针37与纬向角度调节轴31连接,纬向角度调节刻度盘36固定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上,纬向角度调节轴31通过纬向角度调节手柄34的旋转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通过纬向角度调节轴31上的指针37和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上的角度刻度盘36来确定转动前后的角度,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固定螺丝来固定。

优选地,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内部结构参见图4,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直径为25cm,纬向角度调节轴31贯穿整个纬向角度调节套筒结构,纬向角度调节轴31的第一端与经向角度调节装置2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纬向角度调节轴31的第二端设置纬向角度调节手柄34。优选地,纬向角度调节轴31直径为10cm,但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的第二套筒内置挡板35内部变径为20cm,这使得纬向角度调节轴31可以依靠纬向角度调节手柄34的旋转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转动,而转动前后的角度可以通过纬向角度调节轴31上的指针37和套筒上的角度刻度盘36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纬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34来固定。纬向角度调节套筒3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俯仰角调节装置4相连接。其外部可以进行0-360度的角度调节。纬向角度调节套筒直径为25cm,纬向角度调节轴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的第二套筒内置挡板35之间的部分,纬向角度调节轴的直径变为20cm,这使得纬向角度调节轴可以依靠纬向角度调节手柄,在纬向角度调节套筒内围绕着中心任意转动,而转动前后的角度可以通过纬向角度调节轴上的纬向角度调节指针和套筒上的纬向角度调节刻度盘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纬向角度调节固定螺丝来固定。纬向角度调节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俯仰角调节装置相连接。

所述俯仰角度调节装置4包括俯仰角度调节平台41、俯仰角度调节刻度盘42、俯仰角度调节指针43以及俯仰角度调节固定螺丝44,如图5所示,俯仰角调节装置,其角度的调节是通过调整纬向角度调节套筒与三脚架之间的夹角来确定,其角度的调节范围为0-180度,其角度大小是通过俯仰角调节指针与刻度盘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俯仰角度调节固定螺丝进行固定。优选地,俯仰角调节装置如图5所示,其角度的调节是通过人工调整纬向角度调节套筒与三脚架之间的夹角来确定,其角度的调节范围为0-180度,其角度大小是通过俯仰角度调节指针与刻度盘来确定,角度经过调节后可以拧紧固定螺丝来固定。

所述俯仰角度调节平台的下部设置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三脚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脚架的第二端作为地面支点。

所述三脚架的上部设置经向角度调节装置、纬向角度调节装置和俯仰角度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

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轴下部设置重锤22,优选地,所述重锤为多组,以根据角反射器的重量进行配重。优选地,经向角度调节轴下部的重锤每一个为1kg,将根据上部角反射器的重量进行配重,一般将使用2-3个重锤以平衡。

优选地,俯仰角度调节装置、纬向角度调节装置以及经向角度调节装置均使用碳纤维作为制造材料,满足轻便、刚性强等要求。

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点扣环连接,导致调节角度十分复杂,而且调节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每一次进行角度的调节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复杂程度;同时,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铝蒙皮和铝蜂窝材质的角反射器对于雷达反射并不是非常理想,无法对多频段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而且在角反射器历经风雨之后,其铝材质的反射性能会较低很多,这也会对反射性造成影响。另外,在本发明专利角反射器中下部有镂空小孔,可以将雨水直接排出至地面。

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角反射器的下部使用两条钢柱固定在水泥墩中,上部采用三块铝蒙版相互垂直的焊接在一起,不具有任何的便携性以及一旦安装完成就无法进行拆除的问题。

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角反射器采用铝蒙皮结构,其对于光线的总反射率较低,尤其是伴随铝材质的氧化过程以及野外的风吹日晒雨淋,其总反射率会进一步降低的问题。

同时由于其制作材质为碳纤维加复合电镀涂层,所以重量很轻,便于携带;由于其下部采用三脚架和轴承装置,其便携性同样很强,本反射器完全可以放置入车辆的的后备箱打包带走。

本发明的人工角反射器,能够用于地面沉降、地裂缝、突发地质灾害、重大线性工程的测量中。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

有说明,“至少三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