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方法及血液分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8340发布日期:2019-06-21 23:5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血液分析方法及血液分析装置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血液待测样品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血液分析方法及血液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疟疾的种类,已知热带热疟疾、三日热疟疾、卵形疟疾及四日热疟疾。其中,人如果罹患的热带热疟疾,则容易重症化,有在罹患者尽早实施治疗的必要。作为判断疟疾的罹患的方法,例如,已知特开2007-2484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将使红细胞溶血的试剂添加到血液样品而制备测定样品。然后,向制备的测定样品照射光而取得光学信息,基于取得的光学信息判断血液样品中的疟疾原虫存在与否。其中,使用白细胞检测用的散点图区别疟疾原虫和白细胞。

上述4种疟疾之中,热带热疟疾的疟疾原虫在红细胞内多取环形态。由于环形态的疟疾原虫与白细胞比尺寸小,所以无法用特开2007-2484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检测。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范围仅由随附的权利要求定义,不以任何程度受此发明概述部分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血液分析方法使在血液样品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地向使用荧光染料制备的测定样品照射光,检测从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取得关于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荧光的荧光数据,基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所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基于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使在血液样品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地使用荧光染料制备测定样品的样品制备部,检测通过向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荧光的荧光数据的检测部,和基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所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基于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检测通过向自血液样品制备的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荧光的荧光数据的检测部,实行可确定三日热疟疾原虫、卵形疟疾原虫、及四日热疟疾原虫之中至少1种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第1测定和可确定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第2测定的控制部。

由本发明可知血液样品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检测部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a)、(b)是显示基于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第1测定的散点图和范围的图。

图5(a)、(b)是显示基于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第2测定的散点图和范围的图。

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a)、(b)是显示基于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第3测定的散点图和范围的图。

图8(a)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表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8(b)、(c)是显示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画面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9(a)是显示由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时的结果的图。

图9(b)是显示由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时的结果的图。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血液分析装置10具备:样品制备部20,检测部30,控制部40,存储部50,输入部60,输出部70,通信部80,和读取部90。

血液分析装置10进行第1测定、第2测定和第3测定。在第1测定中,血细胞等被分类为嗜碱性粒细胞、除嗜碱性粒细胞之外的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在第2测定中,血细胞等被分类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血细胞。在第3测定中,血细胞等被分类为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以下,作为含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两方的概念,使用“红细胞”。

样品制备部20接受作为自患者采集的末梢血的血液样品11。在样品制备部20连接有收容试剂21~26的容器。样品制备部20混和试剂21、22和血液样品11而制备测定样品31,混和试剂23、24和血液样品11而制备测定样品32,混和试剂25、26和血液样品11而制备测定样品33。测定样品31~33经流路被送到检测部30。

试剂21含用于使红细胞溶血的表面活性剂,试剂22含用于使在血液样品11中的有核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的荧光染料。作为试剂21,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lysercell(注册商标)wnr(注册商标),作为试剂22,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fluorocell(注册商标)wnr。试剂23含用于使红细胞溶血的表面活性剂,试剂24含用于使在血液样品11中的白细胞的亚类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的荧光染料。作为试剂23,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lysercellwdf(注册商标),作为试剂24,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fluorocellwdf。试剂25是稀释液,试剂26含用于使在血液样品11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的荧光染料。作为试剂25,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cellpack(注册商标)dfl(注册商标),作为试剂26,使用例如,sysmex株式会社制的,fluorocellret(注册商标)。

再有,试剂25、26均不使红细胞溶血。试剂25、26不使红细胞溶血,并且,在可测定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范围内,适宜、变更是可能的。其中,“不使红细胞溶血”是指包括给红细胞损伤至由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促进染色。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种试剂进行测定样品31~33的制备。但是,不限于此,对于血液样品11,也可混合1种试剂而进行测定样品31~33的制备。

检测部30向测定样品31~33照射光,检测从测定样品31~33中的血细胞等发生的前方散射光、侧方散射光、和荧光。检测部30基于各光,取得关于前方散射光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关于侧方散射光的侧方散射光数据、和关于荧光的荧光数据。检测部30将这些数据输出到控制部40。对于检测部30,追加参照图2而进行说明。

控制部40将前方散射光数据、侧方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存储到存储部50。存储部50预先存储血细胞的分析中使用的程序51。控制部40执行程序51,进行接下来示的血细胞的分析。

控制部40基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得到的数据,各自进行上述的分类。再者,控制部40基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得到的数据,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种类的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种类的疟疾原虫是指三日热疟疾原虫、卵形疟疾原虫、四日热疟疾原虫。以下,将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种类的疟疾原虫称为“其他疟疾原虫”。对于判断其他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处理追加参照图3而进行说明。

控制部40基于第3测定中得到的数据,进行上述的分类。再者,控制部40基于第3测定中得到的数据,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处理,追加参照图6而进行说明。

控制部40经输入部60接受来自操作部的指示,将血细胞的分析结果表示于输出部70。输入部60是鼠标或键盘,输出部70是显示器。控制部40经通信部80与外部的计算机等进行通信,经读取部90读入外部的程序。读取部90是光学驱动器。在血细胞的分析中使用的程序51不限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50,也可在血细胞分析前,经通信部80和读取部90,从外部存储到存储部50。

如图2所示,检测部30具备:鞘流系统310、光束斑形成系统320、前方散射光光接收系统330、侧方散射光光接收系统340、荧光光接收系统350、和信号处理电路360。

鞘流系统310具备流动池311。流动池311由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管状。测定样品31~33在被鞘液包着的状态下在流动池311内流动。测定样品31~33内含的粒子在排成一列的状态下通过流动池311内。

光束斑形成系统320构成为,自光源321发射的光通过准直管透镜322和聚光镜323向流过流动池311内的测定样品31~33照射。光源321是半导体激光,自光源321发射的光是红色波长带区的激光。再有,自光源321发射的光的波长可在上述的血细胞的分类可能的范围内适宜变更。

通过向测定样品31~33内含的粒子照射光,从测定样品31~33中的粒子发生前方散射光、侧方散射光、和荧光。前方散射光反映关于粒子的大小的信息,侧方散射光反映粒子的内部信息,荧光反映粒子的染色程度。在向流动池311照射的光之中,不向粒子照射而透过流动池311的光被光束遮挡器324阻断。

前方散射光光接收系统330构成为由光检测器331接收前方散射光。光检测器331是光电二极管,输出根据接收的前方散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侧方散射光光接收系统340构成为,将侧方散射光由侧方集光透镜341集光,由二向色镜342反射,由光检测器343接收。光检测器343是光电二极管,输出根据接收的侧方散射光的强度的电信号。荧光光接收系统350构成为,由侧方集光透镜341集光,使透过二向色镜342的荧光通过分光滤器351,由光检测器352接收。光检测器352是雪崩光电二极管,输出根据接收的荧光的强度的电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360通过对于自光检测器331、343、352输出的电信号实施指定的信号处理,各自取得对应于前方散射光、侧方散射光和荧光的信号波形。信号处理电路360对于取得的各自的信号波形取得信号波形的峰值,将取得的峰值a/d变换。由此,信号处理电路360是,测定样品31~33内含的每个粒子,取得各信号波形的峰值的数字数据、即,关于前方散射光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关于侧方散射光的侧方散射光数据、和关于荧光的荧光数据。信号处理电路360将由此取得的各光的数据输出到图1所示的控制部40。

再有,检测部30的光学系统除图2所示的构成以外也可适宜变更。

接下来,对于血液分析装置10进行的处理,参照流程图进行说明。由操作部执行开始指示,则血液分析装置10吸引血液样品11而供给给样品制备部20,按顺序进行图3所示的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和图6所示的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1中,样品制备部20混和血液样品11和试剂21、22,制备测定样品31。在测定样品31的制备中,由试剂21的作用而血液样品11内的红细胞被溶血。此时,如果红细胞内存在疟疾原虫,则此疟疾原虫游离到液中。检测部30使测定样品31在流动池311流动。在步骤s102中,检测部30向测定样品31照射光,由光检测器331、343、352各自检测前方散射光、侧方散射光和荧光,每粒子取得前方散射光数据、侧方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40基于步骤s102中取得的数据,制成图4(a)所示的散点图110,在散点图110上设定范围111~113。散点图110的横轴和纵轴各自显示荧光数据和前方散射光数据。图4(a)显示基于自未罹患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10。范围111~113各自是被看作含嗜碱性粒细胞、除嗜碱性粒细胞之外的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的范围。控制部40将各范围内含的点各自看作对应于各范围的血细胞而进行分类。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40对范围111~113内含的粒子数进行计数,各自,取得嗜碱性粒细胞数、除嗜碱性粒细胞之外的白细胞数和有核红细胞数。

再有,其中,为说明的便利,为了取得范围111~113内的粒子数,制成散点图110,在散点图110上设定范围111~113。但是,对应于范围111~113的粒子数的取得没必要必需实际上使用图形或坐标图进行。即,代替步骤s103、s104的处理,而由筛选提取属于指定的数值范围的粒子,通过进行计数提取的粒子数的数据处理的,也可取得范围111~113内的粒子数。同样地,在步骤s105、s106,步骤s109、s110,步骤s111、s112和图6的步骤s203、s204中,粒子数及血细胞数的取得也没必要必需实际上使用图形或坐标图进行。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40基于步骤s102中取得的数据,制成图4(b)所示的散点图120,在散点图120上设定范围121。散点图120的横轴和纵轴各自显示侧方散射光数据和前方散射光数据。图4(b)显示基于自罹患三日热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20。

其中,疟疾原虫在红细胞内取轮状体、成熟营养体、分裂体等的形态。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其他疟疾原虫在末梢血的红细胞内多取轮状体以外的形态,所以其他疟疾原虫的大小多变得与白细胞的大小同程度。从而,可将其他疟疾原虫基于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的第1测定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范围121是被看作含其他疟疾原虫的范围。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40对范围121内含的粒子数进行计数,取得其他疟疾原虫数。

另一方面,热带热疟疾原虫在末梢血的红细胞内多取轮状体的形态,所以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大小多相比白细胞的大小更小数段。即使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溶血,热带热疟疾原虫维持轮状体的形态。从而,即使要将热带热疟疾原虫基于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的第1测定中得到的数据分类,热带热疟疾原虫大部分与散点图110中的碎片的范围重合,所以难以分类热带热疟疾原虫。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进行网织红细胞的分类的第3测定中获得的数据,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对于此判断,追加参照图6进行说明。

接下来,在步骤s107中,样品制备部20混和血液样品11和试剂23、24而制备测定样品32。在测定样品32的制备中,也由试剂23的作用而血液样品11内的红细胞被溶血。此时,如果红细胞内存在疟疾原虫,则此疟疾原虫游离到液中。检测部30使测定样品32在流动池311流动。在步骤s108中,也与步骤s102同样,检测部30取得各光的数据。

在步骤s109中,控制部40基于步骤s108中取得的数据,制成图5(a)所示的散点图130,在散点图130上设定范围131~134。散点图110的横轴和纵轴各自显示侧方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图5(a)显示基于自未罹患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30。范围131~134各自是被看作含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合嗜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血细胞的范围。控制部40将各范围内含的点各自看作对应于各范围的血细胞而分类。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40对范围131~134内含的粒子数进行计数,各自取得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和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血细胞数。

接下来,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40基于步骤s108中取得的数据,制成图5(b)所示的散点图140,在散点图140上设定范围141。散点图140的横轴和纵轴各自显示侧方散射光数据和前方散射光数据。图5(b)显示基于自罹患三日热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20。

虽然此时也无法分类热带热疟疾原虫,但可将其他疟疾原虫基于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的第2测定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范围141是被看作含其他疟疾原虫的范围。在步骤s112中,控制部40对范围121内含的粒子数进行计数,取得其他疟疾原虫数。

接下来,在步骤s113中,控制部40判断步骤s106中取得的疟疾原虫数是否是指定数以上、或者步骤s112中取得的疟疾原虫数是否是指定数以上。控制部40如果在步骤s113中判断为是,则在步骤s114中,作为血液样品11中有存在其他疟疾原虫的可能性而对于其他疟疾判断为阳性。另一方面,控制部40如果在步骤s113中判断为否,则在步骤s115中,作为血液样品11中无存在其他疟疾原虫的可能性而对于其他疟疾判断为阴性。由此,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结束。

再有,步骤s113中的其他疟疾的判断可仅基于基于第1测定取得的疟疾原虫数进行,或者,也可仅基于基于第2测定取得的疟疾原虫数进行。

如图6所示,在步骤s201中,样品制备部20混和血液样品11和试剂25、26,制备测定样品33。在测定样品33的制备中,红细胞不溶血。如果红细胞中含疟疾原虫,则此疟疾原虫由试剂26染色。检测部30使测定样品33在流动池311流动。在步骤s202中,也与步骤s102同样,检测部30取得各光的数据。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40基于步骤s202中取得的数据,制成图7(a)所示的散点图150,在散点图150上设定范围151、152、152a、152b、152c、153。散点图150的横轴和纵轴各自显示荧光数据和前方散射光数据。图7(a)显示基于自未罹患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50。

范围151、152、153各自是被看作含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范围。范围152a、152b、152c在范围152之中,各自是荧光强度低的范围、荧光强度中度的范围和荧光强度高的范围。范围152a是被看作含低荧光网织红细胞、即,荧光强度低的网织红细胞的范围。范围152b是被看作含中荧光网织红细胞、即,荧光强度是中度的网织红细胞的范围。范围152c是被看作含高荧光网织红细胞、即,荧光强度高的网织红细胞的范围。控制部40将各范围内含的点各自看作对应于各范围的血细胞而进行分类。

在步骤s204中,控制部40对范围151、152、152a、152b、152c、153内含的粒子数进行计数,各自取得成熟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数、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数、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

其中,在内部以轮状体的形态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跨被看作分布成熟红细胞的范围151和被看作分布网织红细胞的范围152的界限而分布。如果范围152内分布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则如图7(b)所示,范围152中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自正常时的分布状况变化。图7(b)显示基于自罹患热带热疟疾的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时的散点图150。从而,控制部40通过由后述的条件1、2判断范围152中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来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在步骤s205中,控制部40由以下的算出式算出网织红细胞幼稚指数、δ-he和ret比。

·网织红细胞幼稚指数={(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数+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100

·δ-he=(ret-he)-(rbc-he)

·ret比=网织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幼稚指数×1000)

ret-he是网织红细胞中含的血红蛋白量,rbc-he是成熟红细胞中含的血红蛋白量。ret-he是,将含在范围152内而被看作网织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作为ret-y,则使用常数c11、c12,由以下的算出式算出。

·ret-he=c11×exp(c12×ret-y)

rbc-he是,将含在范围151内而被看作成熟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作为rbc-y,则使用常数c13、c14,由以下的算出式算出。

·rbc-he=c13×exp(c14×rbc-y)

在步骤s206中,控制部40判断是否满足条件1。如果接下来示的条件(1)~(4)全部被满足,则满足条件1。sh1~sh4是预先设定的阈值。

<条件1>

(1)网织红细胞数是sh1以上

(2)网织红细胞幼稚指数是sh2以下

(3)δ-he是sh3以下

(4)ret比是sh4以上

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如上所述,跨范围151、152的界限而分布。从而,如果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增加,则由于范围152内含的血细胞数增加,所以变得容易满足条件(1)。另外,如果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增加,则由于范围152内含的血细胞偏向范围152a侧分布,从而变得容易满足条件(2)、(4)。换言之,用条件(2)、(4)判断,对应于网织红细胞的范围152之中,荧光强度低的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比例是否高。

其中,将基于含于范围152而被看作网织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重心位置作为第1重心位置,将基于含于范围151而被看作成熟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重心位置作为第2重心位置。第1重心位置是范围152内含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即ret-y,第2重心位置是范围151内含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即rbc-y。如上述一样,ret-he和rbc-he,各自使用ret-y和rbc-y算出。从而,ret-he和rbc-he各自是反映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值。

从而,反映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值可如以下一样取得。即,将ret-y由含于范围152而被看作网织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取得,将rbc-y由含于范围151而被看作成熟红细胞的粒子的前方散射光数据的平均值取得。然后,将反映第1重心位置的值由c11×exp(c12×ret-y)取得,将反映第2重心位置的值由c13×exp(c14×rbc-y)取得。

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在散点图150上,呈现在相比网织红细胞更略下侧。即,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的前方散射光数据比不含疟疾原虫的正常的网织红细胞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小。如果在血液样品11中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则第1重心位置变低。第1重心位置变低,可通过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差分变小来判断。如上述一样,ret-he和rbc-he各自是反映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值。从而,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差分变小也可由ret-he和rbc-he的差分、即,δ-he判断。从而,如果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增加,则δ-he变小,变得容易满足条件(3)。

再有,在条件(3)中,也可使用反映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其他值,判断第1重心位置和第2重心位置的差分是指定的阈值以下与否。例如,将反映第1重心位置的值由ret-y取得,将反映第2重心位置的值由rbc-y取得。然后,在条件(3)中,也可判断ret-y和rbc-y的差分是否是指定的阈值以下。

如此,如果血液样品11中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增加,则变得容易满足各自条件(1)~(4)。从而,当条件(1)~(4)被全部满足时,即,条件1被满足时,血液样品11中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可能性变高。控制部40是,如果在步骤s206中判断为是,则向步骤s207进行处理,如果在步骤s206中判断为否,则向步骤s210进行处理。

在步骤s207中,控制部40算出热带热疟疾的评分。热带热疟疾的评分使用常数c21~c24,由以下的算出式算出。

·评分=(ret比)×c21-血小板数×c22-(δ-he)×c23+c24

通过与在后述的条件(5)中指定热带热疟疾的评分的基准值比较,可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地,预先设定常数c21~c24。其中,基准值被设定为100。

在步骤s208中,控制部40判断是否满足条件2。如果接下来示的条件(5)被满足,则满足条件2。

<条件2>

(5)热带热疟疾的评分相比100更大

如果含热带热疟疾原虫的红细胞增加,则如上所述,ret比变大,δ-he变小。另外,如果患者罹患热带热疟疾,则血液样品11中的血小板数减小。从而,如果患者罹患热带热疟疾,血液样品11中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则条件(5)变得容易成立,条件2变得容易成立。从而,当条件2被满足时,血液样品11中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可能性变高。控制部40是,如果在步骤s208中判断为是,则向步骤s209进行处理,如果在步骤s208中判断为否,则向步骤s210进行处理。

控制部40是,如果在步骤s206、s208中判断为是时,即,条件1、2均被满足时,在步骤s209中,作为血液样品11中有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可能性,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为阳性。另一方面,控制部40是,当在步骤s206、s208之任一个中判断为no时,即,不满足条件1、2之任一个时,在步骤s210中,作为血液样品11中无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可能性,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为阴性。由此,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结束。

条件1、2均基于范围152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判断范围152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自正常时的分布状况变化。从而,在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中,也可省略步骤s206、s208之任一个。即,可在满足条件1时,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为阳性,也可在满足条件2时,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为阳性。

由第3测定基于检测的粒子的散射光数据和荧光数据,将粒子分类为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然后,通过由条件1、2判断被看作分布着网织红细胞的范围152中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可同时进行红细胞的分类和热带热疟疾的判断。

由第3测定,通过仅进行图6的步骤s205~s210的处理,可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从而,即使在不在进行第3测定的装置中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时,进行步骤s205~s210的处理的程序仅含在此装置的程序51中,由此变得可判断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此时,进行步骤s205~s210的处理的程序,例如,经通信部80和读取部90从外部存储到存储部50。

再有,当血液样品11中存在其他疟疾原虫时,含其他疟疾原虫的红细胞位于散点图150的上端近傍或右端近傍。因此,由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正确地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其他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是困难的。但是,由图3所示的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可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其他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从而,由关于第1~第3测定的处理,可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全部的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如果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和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结束,则表示处理进行。

如图8(a)所示,在步骤s301中,控制部40将含网织红细胞数和热带热疟疾的评分的画面200表示于输出部70。图8(b)、(c)各自是对于其他疟疾判断为阳性时的画面例和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为阳性时的画面例。在图8(b)、(c)中,在图6的步骤s204中取得的网织红细胞数适宜单位整备的状态下表示在区域210中。在区域220中表示热带热疟疾的评分和可视觉知悉热带热疟疾的评分的条。

在步骤s302中,控制部40基于用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进行的判断,对于其他疟疾判断是否是阳性。如果对于其他疟疾是阳性,则在步骤s303中,控制部40进行提示血液样品11中的其他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表示。具体而言,如图8(b)所示,在区域230中表示“三日热疟疾?卵形疟疾?四日热疟疾?”。

在步骤s304中,控制部40基于用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进行的判断,对于热带热疟疾判断是否是阳性。如果对于热带热疟疾是阳性,则在步骤s305中,控制部40进行提示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表示。具体而言,如图8(c)所示,在区域230中表示“热带热疟疾?”。

由显示处理,操作部通过看区域220、230的表示内容,可知自患者采集的血液样品11中有存在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可能性与否。

接下来,将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一边显示实际的测定结果一边比较由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判断的情况和由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判断的情况。在任何的情况中,都对于相同的血液样品组进行判断。判断对象的血液样品数是99。由目测阳性及判断为阴性的血液样品数各自是23及76。

灵敏度是相对于由目测判断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数的由判断结果判断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数的比率。特异性是相对于由目测判断为阴性的血液样品数的由判断结果判断为阴性的血液样品数的比率。ppv(阳性预测值)是相对于由判断结果判断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数的由目测判断为阳性的血液样品数的比率。npv(阴性预测值)是相对于由判断结果判断为阴性的血液样品数的由目测判断为阴性的血液样品数的比率。

如图9(a)所示,由关于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由目测判断为阳性的23个的血液样品和由目测判断为阴性的76个的血液样品,全部被判断为阴性。由此,npv是76.8%。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由关于第3测定的处理,由目测判断为阳性的23个血液样品之中,17个血液样品被判断为阳性,6个血液样品被判断为阴性。另外,由目测判断为阴性的76个血液样品之中,1个血液样品被判断为阳性,75个血液样品被判断为阴性。由此,npv改善为76.8%~92.6%,ppv也成为94.4%。

如从以上的测定结果可知,通过由第3测定的处理,与由第1测定和第2测定的处理相比,可以更高精度判断血液样品11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还包括下列内容:

1.血液分析方法,其中

使在血液样品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地向使用荧光染料制备的测定样品照射光,

检测从上述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取得关于上述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荧光的荧光数据,

基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所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2.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不使红细胞溶血地制备上述测定样品。

3.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基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之中荧光强度低的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比例,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4.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将上述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分类为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

5.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

对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取得反映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的第1重心位置的值,

对于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的成熟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取得反映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的第2重心位置的值,

基于反映上述第1重心位置的值和反映上述第2重心位置的值的差分,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6.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基于血小板的分布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数,所述血小板的分布范围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7.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基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数,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8.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表示关于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信息。

9.实施方式8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表示关于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信息和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数。

10.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向上述测定样品照射红色波长带区的激光,在每种血细胞,取得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

11.实施方式1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

再向将使红细胞溶血的试剂与血液样品混合而制备的其他测定样品照射光,

再检测从上述其他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发生的前方散射光和侧方散射光,在每种血细胞,取得关于上述前方散射光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侧方散射光的侧方散射光数据,

再基于粒子的分布状况,所述粒子的分布状况基于上述前方散射光数据和上述侧方散射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种类的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2.血液分析装置,其具备:

样品制备部,其使在血液样品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地使用荧光染料制备测定样品,

检测部,其检测通过向上述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上述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荧光的荧光数据,

控制部,其基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所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3.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上述样品制备部不使红细胞溶血地制备上述测定样品。

14.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之中荧光强度低的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比例,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5.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方法,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将上述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分类为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

16.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

对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取得反映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的第1重心位置的值,

对于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的成熟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取得反映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的第2重心位置的值,

基于反映上述第1重心位置的值和反映上述第2重心位置的值的差分,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7.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血小板的分布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数,所述血小板的分布范围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8.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含的血细胞的数,确定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19.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再具备输出部,其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输出部中表示关于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信息。

20.实施方式12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中

上述样品制备部再将使红细胞溶血的试剂与血液样品混合而制备其他测定样品,

上述检测部再检测通过向上述其他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前方散射光和侧方散射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上述前方散射光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侧方散射光的侧方散射光数据,

上述控制部再基于粒子的分布状况,所述粒子的分布状况基于上述前方散射光数据和上述侧方散射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以外的种类的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21.血液分析装置,其具备:

检测部,其检测通过向自血液样品制备的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上述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荧光的荧光数据,

控制部,其实行

可确定三日热疟疾原虫、卵形疟疾原虫、及四日热疟疾原虫之中至少1种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第1测定,和

可确定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第2测定。

22.实施方式2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再具备样品制备部,其中在上述第1测定中,

上述样品制备部使在血液样品中的成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地使用荧光染料制备第1测定样品,

上述检测部检测通过向上述第1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散射光和荧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上述散射光的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荧光的荧光数据,

上述控制部基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内的血细胞的分布状况,所述网织红细胞的分布范围基于上述散射光数据和上述荧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上述热带热疟疾原虫的存在的可能性。

23.实施方式21所述的血液分析装置,其再具备样品制备部,其中在上述第2测定中,

上述样品制备部使用用于使在血液样品中的白细胞的亚类之间发生荧光强度差的荧光染料而制备第2测定样品,

上述检测部检测通过向上述第2测定样品中的血细胞照射光而发生的前方散射光和侧方散射光,在每种血细胞,检测关于上述前方散射光的前方散射光数据及关于上述侧方散射光的侧方散射光数据,

上述控制部基于粒子的分布状况,所述粒子的分布状况基于上述前方散射光数据和上述侧方散射光数据,确定血液样品中的上述三日热疟疾原虫、上述卵形疟疾原虫、及上述四日热疟疾原虫之中至少1种的存在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