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0655发布日期:2019-11-08 22:2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印迹转模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分子印迹转模是将凝胶块中的dna、rna和蛋白片段转移到固相载体,用于转膜的固相载体有多种,包括硝酸纤维素滤膜(ncm)、尼龙膜、化学活性膜和滤纸等。目前印迹转模一般有两种方法:毛细管印迹法和电泳印迹法,毛细管印迹法转移效率不高,尤其对分子量较大的dna片段,常用的电泳转移方法有湿转和半干转,电泳转移方法一般在常压下进行,操作比较麻烦且转印效率仍然较低,容易存在转印不完全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转印效率高、转印完全且操作方法简单的印迹转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安全加压转膜装置,操作方便且转印效率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壳体、安装在转膜壳体上的安全加压机构以及放置在转膜壳体内部的搁物机构;所述转膜壳体包括桶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桶体上部的盖体;所述安全加压机构包括与转膜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加压泵和排气阀,在转膜壳体上还安装用于实时显示转膜壳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所述搁物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搁物板,每相邻的两个搁物板之间分别通过支撑架连接,每个搁物板上均设置有漏液孔;在每个搁物板的下方均安装接液盘。

作为优选,盖体与桶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体为螺纹连接,在盖体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桶体上部外壁上设置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作为优选,在外螺纹下方的桶体上设置一圈凸沿,在凸沿上放置一圈密封垫,盖体连接在桶体上之后,盖体下端挤压密封垫。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加压泵、排气阀和压力表均安装在盖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漏液孔均匀分布在搁物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接液盘与搁物板之间为抽拉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在搁物板底部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相对的卡槽,在接液盘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能卡入或抽出卡槽的卡块,两个卡块与两个卡槽一一对应。印迹转膜工作完成后,将搁物机构从转膜壳体内整体取出,接液盘与搁物板之间的连接可以方便将接液盘取下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位于最下层的搁物板连接支撑腿。通过支撑腿用于支撑整个搁物机构,搁物机构放置在转膜壳体内后,支撑腿的下部与转膜壳体底壁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利用上述安全加压转膜装置的印迹转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每个搁物板上均放置滤纸,将凝胶块一一对应的放置在搁物板上,然后合上盖体,打开加压泵加压,使压力不超过0.1mpa,加压10min,即可完成印迹转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印迹转膜时只需将凝胶块放置在搁物板,合上盖体,打开加压泵进行加压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在高压条件下进行印迹转膜,能够保证转膜完全且工作效率高;印迹转膜过程高效、快速、安全且一次能够进行多个凝胶印迹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搁物板与接液盘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搁物板与接液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桶体,2、盖体,3、凸沿,4、密封垫,5、加压泵,6、排气阀,7、压力表,8、搁物板,9、支撑架,10、接液盘,11、卡槽,12、卡块,13、支撑腿,14、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转膜壳体、安装在转膜壳体上的安全加压机构以及放置在转膜壳体内部的搁物机构。

所述转膜壳体包括桶体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桶体1上部的盖体2,盖体2与桶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体为螺纹连接,在盖体2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桶体1上部外壁上设置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优选的,在外螺纹下方的桶体1上设置一圈凸沿3,在凸沿3上放置一圈密封垫4,盖体2连接在桶体1上之后,盖体2下端挤压密封垫4,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安全加压机构包括与转膜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加压泵5和排气阀6,通过加压泵5向转膜壳体内加压,在转膜壳体上还安装用于实时显示转膜壳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7,当压力表7上显示的压力超过0.1mpa时,人工打开排气阀6排气,降低内部压力,使转膜壳体内部压力最高为0.1mpa,保证印迹转膜工作的安全进行。优选的,所述加压泵5、排气阀6和压力表7均安装在盖体2上。

所述搁物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搁物板8,每相邻的两个搁物板8之间分别通过支撑架9连接,每个搁物板8上均设置有漏液孔14,所述漏液孔14均匀分布在搁物板8上。在每个搁物板8的下方均安装接液盘10。如图3、4、5所示,优选的,所述接液盘10与搁物板8之间为抽拉式可拆卸连接,具体是,在搁物板8底部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相对的卡槽11,在接液盘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能卡入或抽出卡槽11的卡块12,两个卡块12与两个卡槽11一一对应。印迹转膜工作完成后,将搁物机构从转膜壳体内整体取出,接液盘10与搁物板8之间的连接可以方便将接液盘10取下进行清理。

位于最下层的搁物板8连接支撑腿13,通过支撑腿13用于支撑整个搁物机构,搁物机构放置在转膜壳体内后,支撑腿13的下部与转膜壳体底壁接触。

具体使用时,在每个搁物板8上均放置滤纸,将凝胶块放置在搁物板8的滤纸上,一个凝胶块对应放置在一个搁物板8上,凝胶块放置完毕后,将盖体2安装在桶体1上并拧紧盖体2,打开加压泵5加压,使压力始终不超过0.1mpa,加压10min后,即可完成印迹转膜,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且能保证转膜完全。

本发明结构简单,印迹转膜时只需将凝胶块放置在搁物板8,合上盖体2,打开加压泵5进行加压即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在高压条件下进行印迹转膜,能够保证转膜完全且工作效率高;印迹转膜过程高效、快速、安全且一次能够进行多个凝胶印迹转移。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包括转膜壳体、安装在转膜壳体上的安全加压机构以及放置在转膜壳体内部的搁物机构;所述转膜壳体包括桶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桶体上部的盖体;所述安全加压机构包括与转膜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加压泵和排气阀,在转膜壳体上还安装用于实时显示转膜壳体内部压力的压力表;所述搁物机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多个搁物板,每相邻的两个搁物板之间分别通过支撑架连接,每个搁物板上均设置有漏液孔;在每个搁物板的下方均安装接液盘。本发明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且能保证转膜完全。

技术研发人员:矫强;马文建;王兴娜;鹿小诗;邓颖达;陈洪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齐鲁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4
技术公布日:2019.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