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21698发布日期:2019-12-04 00:3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车用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随之大增,退役动力电池如果直接拆解进行材料回收,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退役动力电池仍有不高于其额定容量80%的剩余容量,可以应用与其他领域,即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是退役动力电池价值得以发挥的有效途径,因为退役动力电池性能、规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经过多重检测等工序才能进行梯次利用,这成为困扰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障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方向主要为低速动力车、小倍率储能和后备电池。如何快速的对退役动力电池可应用的场景进行分类,是行业内目前的困扰点之一。

传统的分类方法有,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当前容量与初始容量的百分比来预估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寿命从而实现分类;基于多参数的方法对退役动力电池分类,但是,前一方法分类精度不高,后一方法分类复杂,均不利于产业上的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该方法实现简单,分类结果良好,利于产业上的大规模推广。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放电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预设放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

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回升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

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放电倍率为2倍率,所述预设放电时长为1分钟;

所述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放电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预设放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2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放电1分钟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记录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

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值绘制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为20秒;所述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回升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包括:

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20秒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的差,将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的差除以所述第一时间,得到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场景分类策略为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判定值、第二判定值和第三判定值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的策略;所述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第一判定值、第二判定值和第三判定值,所述第一判定值小于所述第二判定值,所述第二判定值小于所述第三判定值;

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小于第一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一判定值、且小于第二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二判定值、且小于第三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充电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预设充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

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下降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

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充电倍率为2倍率,所述预设充电时长为1分钟;

所述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充电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预设充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2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充电2分钟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记录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

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值绘制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间为20秒;所述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下降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包括:

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20秒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之差,将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之差再除以第一时间,得到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场景分类策略为根据预先设置的第四判定值、第五判定值和第六判定值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的策略;所述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第四判定值、第五判定值和第六判定值,所述第四判定值小于所述第五判定值,所述第五判定值小于所述第六判定值;

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小于第四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四判定值、且小于第五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五判定值、且小于第六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放电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预设放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然后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回升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最后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上述方法,采用能够体现电池健康度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对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将更为准确;并且,相对于多参数的方法,由于只采用了单参数即可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分类,实现了退役动力电池简单、快速的分类,利于产业上的大规模推广。充电方案和放电方案原理相同,能够达到和放电方案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退役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及开路电压采集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退役动力电池放电截止后在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值曲线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精准地分类。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2~步骤106:

步骤102: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放电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预设放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

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操作,通过记录退役动力电池放电截止之后的开路电压值的变化,可以得出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作为退役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程度的判断因素。其中预设放电倍率可以理解为放电快慢的一种量度,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能力倍率,例如1c表示电池一小时完全放电时电流强度。第一开路电压值指的是退役动力电池放电截止之后的初始开路电压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退役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的2倍率的电流,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1分钟,获取放电截止后的第一开路电压值。也即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2ca的恒流放电,1分钟后停止放电,获取退役动力电池的初始开路电压,作为第一开路电压值。电池选取的预设放电倍率以及预设放电时长需要考虑到开路电压回升值的测量精确度问题以及电池损耗问题,设置过小的预设放电倍率以及过少的预设放电时长,开路电压回升缓慢,可能无法测量到精确的开路电压回升值,从而导致得到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不准确,无法精确的判断可应用场景;设置过大的预设放电倍率以及过长的预设放电时长,会对本就有一定损耗的退役动力电池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坏,不利于退役动力电池在后续的应用场景中使用。设置预设放电倍率为额定容量的2倍率电流(而不是3倍率、4倍率、5倍率或者1倍率),预设放电时长为1分钟(而不是2分钟、3分钟、4分钟)不仅能很好的保障后续得到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足够精确,快速得到退役动力电池的分类结果,同时也能保障退役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很好的保持了电池的健康度。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充放电柜用2ca的电流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操作,通过开路电压采集模块对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进行采集。

可选的,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为一组或多组,也即是可以同时对多组不同使用状态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检测,以实现快速分类。举例来说,在测试退役动力电池的过程中,不同循环周期的退役动力电池各取20组(共120组),进行150a的恒流放电1分钟。

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1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记录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值绘制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的,取初始开路电压值(第一开路电压值)为11.6v的退役动力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静置,实时记录退役动力电池静置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压值,如每2s记录一个开路电压值,待电压稳定后记录开路电压值和开路电压回升时间,计算出不同循环次数的上述退役动力电池在不同时间段下的开路电压回升值,如表1所示。

表1开路电压回升值的数据记录表

进一步的,根据表1得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压值,为了观察的更加直观,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曲线,图3展示了多组不同使用状态的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步骤104: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回升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

具体的,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和图3的曲线分析可以看出,退役动力电池在放电截止后的前20秒内开路电压值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后续时间开路电压值均缓慢上升,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本实施例设定第一时间为20秒,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时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其他值。

本实施例获取在放电截止后第20秒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根据第20秒对应的开路电压值(即第二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的差再除以所述第一时间,计算出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在放电截止后前20秒内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举例说明,采用2ca的电流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1分钟,放电停止后得开路电压值v1,然后每2秒采集回升后的开路电压值vt,获取第20秒的开路电压值v2,计算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为v=(v2-v1)/20。

进一步的,如表2所示,记录了不同循环次数的上述退役动力电池在不同时间段下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

表2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数据记录表

步骤106: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采用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反映退役动力电池的健康状况,而不是采用开路电压回升量作为反映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况的原因在于,如果采用经过长时间回升的电压回升值,则可能对退役动力电池的健康度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电压回升值无法反映电池的健康状况,而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快慢与电池的极化有关,而电池的极化又与能够反映电池内部健康情况的电池数据相关(例如,电芯内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衰减的机理、材料压实密度、极片的制作厚薄等),因此,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得到的分类结果间接了反映了电池健康状况,得到的分类结果将更为准确。

更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多参数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分类。例如,基于电流、电压、温度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分类,这样的方法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对电流、电压、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再根据对电流、电压、温度的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过程复杂,耗时长,不利于产业化的推广;也有根据电导率和扩散系数进行分类的方案,电导率和扩散系数获取困难,需要相当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获取,具有较高的成本,且过程也比较复杂耗时,也不利于产业化的推广。采用单参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来反映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况,能够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简单、快速且准确率的分类,利于产业化的推广。具体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与电池的内部结构、阻抗的变化以及活性li的损失情况等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当电池活性li的损失较大时,电池的内阻较大,电池的健康状况较差,此时获取到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也会比较大;相反的,当电池活性li的损失较小时,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池的健康状况较好,此时获取到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也会比较小。因此,通过开路电压回升速率能够达到较高的分类准确度,并且由于只使用了单参数,投入设备少,成本低,分类简单快速,利于产业化推广。

其中,所述预设场景分类策略为根据预先设置的第一判定值、第二判定值和第三判定值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的策略,第一判定值小于第二判定值,第二判定值小于第三判定值;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备电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判断该退役动力电池适用于哪个应用场景。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第一判定值、第二判定值和第三判定值;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小于第一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一判定值、且小于第二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二判定值、且小于第三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具体的,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小于第一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例如第一判定值可以设定为26mv/s,也即当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小于26mv/s时,表明该退役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较好,判断该退役动力电池可以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一判定值、且小于第二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例如第二判定值可以设定为30mv/s,也即当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26mv/s、小于30mv/s时,表明该退役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处于一般状态,判断该退役动力电池可以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

当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第二判定值、且小于第三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例如第三判定值可以设定为50mv/s,也即当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大于30mv/s、小于50mv/s时,表明该退役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度较低,判断该退役动力电池可以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上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放电倍率进行放电操作,获取预设放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一开路电压值;然后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二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一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回升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最后根据所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上述方法,采用能够体现电池健康度的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对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将更为准确;并且,相对于多参数的方法,由于只采用了单参数即可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分类,实现了退役动力电池简单、快速的分类,利于产业上的大规模推广。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确定的分类结果,保证退役动力电池的正确分类以便后续投入使用,提供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内阻比值的分类结果去验证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分类结果。具体的,若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与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的分类结果相同,则将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作为退役动力电池最终的分类结果;若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与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不同,则再多次使用根据开路电压回升率的方法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分类,且多次使用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对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若两者结果相同的次数超过了预设次数,则将根据开路电压回升速率的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作为退役动力电池最终的分类结果;若两者结果相同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该退役动力电池直接报废。

其中,内阻比值为内阻测试均值/内阻初始值。内阻初始值为一个固定的值,该值为动力电池在出厂时就已经确定;内阻测试均值由内阻测试仪测试得到,具体的,针对同一退役动力电池,内阻测试仪分别测试多次,每次测试将得到一个测试结果(内阻),将多次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求平均即可得到内阻测试均值。

得到内阻比值之后,需要根据内阻比值进行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的分类,具体的,获取预先设置的第一内阻比值、第二内阻比值和第三内阻比值,其中,第一内阻比值小于第二内阻比值,第二内阻比值小于第三内阻比值,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0到第一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低速动力车场景;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第一内阻比值到第二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储能场景;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第二内阻比值到第三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后备场景。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操作后计算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同理,计算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后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通过开路电压下降速率作为退役动力电池的电池健康程度的判断因素。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02~步骤406:

步骤402: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充电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预设充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

具体的,所述预设充电倍率为2倍率,所述预设充电时长为1分钟。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2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充电1分钟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

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40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记录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开路电压值绘制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步骤404: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下降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定第一时间为20秒,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20秒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之差,将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之差再除以第一时间,得到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

步骤406: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

基于同通过单参数开路电压回升速率来反映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况,而不是通过开路电压回升量或者多参数来反映健康状况相同的原因,选择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应用场景分类,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所述预设场景分类策略为根据预先设置的第四判定值、第五判定值和第六判定值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的策略,所述第四判定值小于所述第五判定值,所述第五判定值小于所述第六判定值;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备电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判断该退役动力电池适用于哪个应用场景。所述所述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包括:

获取第四判定值、第五判定值和第六判定值,所述第四判定值小于所述第五判定值,所述第五判定值小于所述第六判定值;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小于第四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四判定值、且小于第五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五判定值、且小于第六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具体的,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小于第四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四判定值、且小于第五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储能应用场景;当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大于第五判定值、且小于第六判定值时,将所述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至备电应用场景。

上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首先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按照预设充电倍率进行充电操作,获取预设充电时长后的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第三开路电压值;然后获取所述退役动力电池静置第一时间后的第四开路电压值,根据所述第三开路电压值与所述第四开路电压值计算开路电压下降值;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值与所述第一时间计算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速率;最后根据所述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结合预设场景分类策略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所述应用场景包括低速动力车应用场景、储能应用场景和备电应用场景。上述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原理和通过放电进行分类的方法相同,能够达到和上述通过放电方案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确定的分类结果,保证退役动力电池的正确分类以便后续投入使用,提供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内阻比值的分类结果去验证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分类结果。具体的,若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与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的分类结果相同,则将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作为退役动力电池最终的分类结果;若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与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的分类结果不同,则再多次使用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方法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分类,且多次使用根据内阻比值的方法对退役动力电池分类,若两者结果相同的次数超过了预设次数,则将根据开路电压下降速率的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作为退役动力电池最终的分类结果;若两者结果相同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该退役动力电池直接报废。

其中,内阻比值为内阻测试均值/内阻初始值。内阻初始值为一个固定的值,该值为动力电池在出厂时就已经确定;内阻测试均值由内阻测试仪测试得到,具体的,针对同一退役动力电池,内阻测试仪分别测试多次,每次测试将得到一个测试结果(内阻),将多次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求平均即可得到内阻测试均值。

得到内阻比值之后,需要根据内阻比值进行退役动力电池的应用场景的分类,具体的,获取预先设置的第四内阻比值、第五内阻比值和第六内阻比值,其中,第四内阻比值小于第五个内阻比值,第五内阻比值小于第六内阻比值,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0到第四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低速动力车场景;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第四内阻比值到第五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储能场景;若计算得到的内阻比值介于第五内阻比值到第六内阻比值之间,则将该退役动力电池分类到后备场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