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1753发布日期:2020-01-21 23:0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又称钢混三明治沉管隧道,即“钢壳-混凝土-钢壳”的“三明治”沉管结构,在1991年首次应用于日本大阪港咲州隧道。国内双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首次应用是在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部分,而深中通道中的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次采用双钢壳沉管隧道方案,其采用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沉管隧道总宽度为46-55.5m,行车道单孔跨度达18.3-24.0m,沉管隧道宽度及跨度均居世界之最。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相比一个很大的差别是采用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免混凝土振捣等工序,使施工速度加快,节省人工,缩短工期。

虽然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免振捣工序等优点,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往往采用较低的水胶比,对水分散失敏感,且较高的胶凝材料用量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性,改变钢板与自密实混凝土接触面的接触状态,从而降低组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目前,对于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中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测量尚无统一标准可依,不同研究者根据实际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千分表法、传感器法、光学测量法和体积法等,但测量装置多为半封闭条件,使自密实混凝土可以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混凝土内部水分自由扩散到外界,且无法使自密实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造成自收缩量测量不准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全新测量方法以准确获得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能准确测量出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量,为评价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中自密实混凝土结构中钢板与自密实混凝土接触面的接触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浇筑自密实混凝土的密封钢箱和位移传感器,所述密封钢箱上设有浇筑孔和排气孔,所述密封钢箱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内侧对称设有预埋螺栓,所述密封钢箱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预埋螺栓螺旋连接在密封钢箱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所述密封钢箱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探头与预埋螺栓相接触。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密封钢箱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密封钢箱内设置有预埋螺杆并与外侧位移传感器测量头相接触,密封钢箱设置有浇筑孔和排气孔,采用c50自密实混凝土从密封钢箱浇筑孔进行浇筑,因此可以最大程度模拟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中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实际环境,自密实混凝土与密封钢箱内钢板直接接触,紧密贴合,浇筑完毕后将浇筑孔与排气孔密封,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减少外部空气、水分对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作用,使密封钢箱内部自密实混凝土始终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准确获得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浇筑孔数量为1个,所述排气孔数量为4个,浇筑孔设在密封钢箱顶面的中部,4个排气孔设在均匀分布在以浇筑孔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钢箱的长宽高尺寸为875mm×750mm×375mm,浇筑孔直径为φ115mm,排气孔直径为φ20mm。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密封钢箱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

浇筑完毕后将浇筑孔与排气孔密封;

获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时位移传感器的初始读数l0;

获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t天后位移传感器的读数lt;

利用计算公式得到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值εst:εst=(l0-lt)lb,

其中lb=l-2δ,其中l为密封钢箱左右两端的长度,δ为密封钢箱钢板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模拟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中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实际环境,自密实混凝土与密封钢箱内钢板直接接触,紧密贴合,浇筑完毕后将浇筑孔与排气孔密封,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减少外部空气、水分对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作用,使密封钢箱内部自密实混凝土始终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准确获得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密封钢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浇筑自密实混凝土1的密封钢箱4和位移传感器3,所述密封钢箱4上设有浇筑孔5和排气孔6,所述密封钢箱4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内侧对称设有预埋螺栓2,所述密封钢箱2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预埋螺栓2螺旋连接在密封钢箱4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所述密封钢箱4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位移传感器3,所述位移传感器3的测量探头与预埋螺栓2相接触。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密封钢箱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密封钢箱内设置有预埋螺杆并与外侧位移传感器测量头相接触,密封钢箱设置有浇筑孔和排气孔,采用c50自密实混凝土从密封钢箱浇筑孔进行浇筑,因此可以最大程度模拟双钢壳自密实混凝土沉管隧道中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实际环境,自密实混凝土与密封钢箱内钢板直接接触,紧密贴合,浇筑完毕后将浇筑孔与排气孔密封,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减少外部空气、水分对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作用,使密封钢箱内部自密实混凝土始终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准确获得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筑孔5数量为1个,所述排气孔6数量为4个,浇筑孔5设在密封钢箱顶面的中部,4个排气孔6设在均匀分布在以浇筑孔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钢箱4的长宽高尺寸为875mm×750mm×375mm,浇筑孔直径为φ115mm,排气孔直径为φ20mm。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密封钢箱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

浇筑完毕后将浇筑孔与排气孔密封;

获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时位移传感器的初始读数l0;

获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t天后位移传感器的读数lt;

利用计算公式得到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收缩值εst:εst=(l0-lt)lb,

其中lb=l-2δ,其中l为密封钢箱左右两端的长度,δ为密封钢箱钢板的厚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