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8998发布日期:2019-10-13 02:36阅读:4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冬笋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特别对于盛产冬笋的山区或者林区,基本都是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留下年迈的空巢老人,每年冬笋的挖掘工作又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针对有限的笋农,如何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对于冬笋的挖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冬笋生长在地下,采挖时需要靠有经验的笋农去寻找冬笋的位置,一般笋农会根据毛竹林的长势以及地形等因素综合判断冬笋的可能位置,一旦出现冬笋的准确位置寻找失误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寻找冬笋的准确位置成为困扰笋农的一大难题。

通过对冬笋的探测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冬笋位置,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目前对于地下冬笋的探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电阻式探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的探针容易对冬笋和地下茎造成损伤,破坏了土壤的原位状态,而且探针需要来回拔插,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不利于应用推广;另一种是采用雷达探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的雷达探测设备要尽可能的与地面保持平行,否则对于探测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现有手持带有雷达探测装置的冬笋探测装置很难保证与地面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冬笋探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手持带有雷达探测装置的冬笋探测设备很难保证与地面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支撑脚和第一行驶轮,支撑脚设置两个,支撑脚和第一行驶轮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

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以及设置于操作杆上的手持把手,操作杆设置于基座上;

探测机构,包括探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探测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于基座上,显示模块设置于操作机构上,支撑脚和第一行驶轮与地面接触,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时,探测模块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探测面为探测模块箱体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

优选的,支撑脚可折叠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优选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还包括:第二行驶机构,包括第二行驶轮、折叠支架以及第一卡扣,第二行驶轮通过折叠支架设置于基座上,第一卡扣安装于基座上,用于固定折叠后的第二行驶轮。

优选的,基座上设置有与折叠支架配合的U形槽结构, U形槽内侧壁设置有腰型凹槽,折叠支架可沿腰型凹槽滑动,折叠支架上设置有第二上卡扣,支撑脚上设置有第二下卡扣,第二行驶轮使用时,折叠支架水平,支撑脚折叠后水平且第二下卡扣和第二上卡扣配合,用于固定折叠支架。

优选的,操作杆上设置有手推把手,当支撑脚折叠,第二行驶轮与地面接触时,通过手推把手操作所述冬笋探测装置。

优选的,操作杆为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操作杆通过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调节操作杆与基座之间的角度。

优选的,显示模块通过设置于所述手持把手上,且显示模块设置有语音提示单元。

优选的,探测模块为雷达探测模块,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设置支撑脚和第一行驶轮对装置进行支撑,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探测模块的探测面与地面平行,提高装置对冬笋位置的探测精度,进而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现有手持带有雷达探测装置的冬笋探测设备很难保证与地面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第二行驶轮与地面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显示模块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显示模块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基座的局部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探测机构的探测原理图

附图中:1、操作杆;11、手持把手;12、手推把手;13、伸缩杆;14、伸缩基杆;15、伸缩按钮;2、显示模块;21、高清液晶显示器;22、数据传输线接口;23、充电接口;24、显示器电源开关;25、语音提示单元;3、基座;31、第一下固定支架;32、第二下固定支架;33、第一卡扣;34、腰型凹槽;4、控制模块;41、电源充电口;42、电源开关;5、支撑脚;51、第二下卡扣; 6、第一行驶轮;7、探测模块;71、探测面;8、第二行驶轮;81、折叠支架;82、第二上卡扣;83、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冬笋探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手持带有雷达探测装置的冬笋探测设备很难保证与地面平行,影响探测精度,人们寻找冬笋位置不准确,降低挖笋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冬笋探测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基座3,以及设置于基座3上的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支撑脚5设置两个,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用于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

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1以及设置于操作杆上的手持把手11,操作杆1设置于基座3上;

探测机构,包括探测模块7、控制模块4以及显示模块2,探测模块7和控制模块4均设置于基座上,显示模块2设置于操作机构上,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与地面接触,支撑整个冬笋探测装置时,探测模块7的探测面71与地面平行,探测面71为探测模块7箱体上用于发射、接收探测信号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3为一安装支架或安装板,用于装载构成冬笋探测装置的其他机构。以使用冬笋探测装置时,使用者手持所述冬笋探测装置的行驶方向为基准,第一行驶轮6设置于冬笋探测装置基座3的前端,两个支撑脚5对称设置于基座3的后端,两个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都与地面接触时,形成三个支撑点,三个支撑点确定一个平面,实现对冬笋探测装置的稳定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杆1设置于基座3上,位于两个支撑脚5之间,操作杆1与基座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螺纹连接,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手持把手11上套设有防护海绵套,提高手持把手11使用舒适性,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持把手11,持冬笋探测装置进行探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探测模块7、控制模块4以及显示模块2相互之间电气连接。显示模块2包括高清液晶显示器21、数据传输线接口22、充电接口23、显示器电源开关24。探测模块7为雷达探测模块,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本实施例中雷达探测模块利用探地雷达原理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无损伤不接触探测。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内部物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等。而冬笋的含水量在85%左右,其电导率相较于地下周围的土壤、石子等会有很大的突变,则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和振幅强度等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经过滤波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则可在显示器上显示冬笋的大小、深度等。探测模块7为箱体结构,探测模块7设置于基座3上接近地面的一侧,通过基座3上接近地面一侧的第一下固定支架31固定,第一下固定支架31与基座3之间以及第一下固定支架31与探测模块7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第一下固定支架31与探测模块7箱体连接的一侧为与探测模块7的探测面71相对的一侧,使探测面71位于接近地面的一侧,且与冬笋探测装置的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与地面接触时确定的平面平行,在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的情况下,用于发射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平面与地面平行的状态可以让电磁波更准确的探测地下物体,从而使探测装置能够准确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提高冬笋探测装置探测的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冬笋探测装置还设置有可充电电源,用于为冬笋探测装置的探测机构供电。控制模块4也为箱体结构,设置于基座上远离地面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且第一行驶轮6和两个支撑脚5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形成装置的三个支撑点,实现对探测装置的稳定支撑,重要的是,两个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与地面接触时形成的三个支撑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使设置于基座3上的探测模块7的探测面71与所述三个支撑点确定的平面平行,从而使探测装置能够准确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提高冬笋探测装置探测的精度,避免探测位置不准确,影响挖笋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脚5可折叠设置于基座3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3后端接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固定支架32,支撑脚5可转动安装于第二下固定支架32上,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当支撑脚5旋转至竖直位置,通过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与地面接触,实现对整个冬笋探测装置的支撑;在装置不使用时,或者不需要支撑脚5对装置进行支撑时,可以将支撑脚5旋转至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将支撑脚5可转动安装于第二下固定支架32上,实现冬笋探测装置支撑脚5的折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冬笋探测装置还包括:第二行驶机构,包括第二行驶轮8、折叠支架81以及第一卡扣33,所述第二行驶轮8通过折叠支架81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第一卡扣33安装于基座3上,用于固定折叠后的第二行驶轮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行驶轮8设置两个,用于当支撑脚5折叠后,第二行驶轮8和第一行驶轮6与地面接触,实现对整个冬笋探测装置的支撑,方便使用者推动冬笋探测装置进行冬笋探测,节省力气。折叠支架81可转动设置于基座上,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如图2所示,折叠支架81旋转水平状态时,第二行驶轮8与地面接触,推动冬笋探测装置,第一行驶轮6和第二行驶轮8旋转带动装置行驶,实现了对冬笋探测装置的手推式使用,适用于平缓路况,方便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扣33为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圆弧结构,弹性材质例如弹性金属片或弹性非金属材质,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制,当折叠支架81旋转至竖直状态,第一卡扣33的圆弧结构与折叠支架81相配合,实现对第二行驶轮8的固定,如图1所示,第二行驶轮8不再与地面接触,此时将支撑脚5旋转至竖直状态,可以通过手持把手11实现对冬笋探测装置的手持式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行驶轮6为万向轮,方便使用者推动装置前进时控制调整冬笋探测装置的行驶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折叠支架81设置第二行驶轮8,实现了对冬笋探测装置的手推式使用,适用于平缓路况,方便省力;同时,支撑脚5和第二行驶轮8均通过折叠结构设置于基座3上,实现了冬笋探测装置手推式和手持式的交替使用,扩大了冬笋探测装置的应用范围,能够满足更多笋农的使用要求。

如图7-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座3上设置有与折叠支架81配合的U形槽结构, U形槽内侧壁设置有腰型凹槽34,折叠支架81可沿腰型凹槽34滑动,折叠支架81上设置有第二上卡扣82,支撑脚5上设置有第二下卡扣51,第二行驶轮8使用时折叠支架81水平,支撑脚5折叠后水平且第二下卡扣51和第二上卡扣82配合,用于固定折叠支架8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U型槽内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腰型凹槽34,腰型凹槽34的长度方向水平。折叠支架81上设置有与腰型凹槽34结构配合的安装凸起和与U型槽端面配合的轴肩83结构,安装凸起可在腰型凹槽34内转动,且可沿腰型凹槽34的长度方向滑动。折叠支架81通过安装凸起安装于基座3的U型槽内,使用第二行驶轮8时,折叠支架81处于水平状态,折叠支架81上的轴肩83结构的端面与U型槽的端面接触配合,安装凸起位于腰型凹槽34内靠近冬笋探测装置中心的一端,以冬笋探测装置的行驶方向为基准,然后将支撑脚5旋转至水平,使支撑脚5上的第二下卡扣51与折叠支架81上的第二上卡扣82配合,可以限制折叠支架81沿腰型凹槽34的长度方向滑动;又因为折叠支架上的轴肩83结构的端面与U型槽的端面接触配合,可以限制折叠支架81的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行驶轮8使用时折叠支架81的固定,保证了手推冬笋探测装置行驶时第二行驶轮行驶8的稳定性。转动折叠支架81时,需要向外拉动折叠支架81,使安装凸起沿腰型凹槽34的长度方向移动,然后转动折叠支架8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腰型凹槽34的长度至少可以使安装凸起位于腰型凹槽34内远离冬笋探测装置中心的一端时,转动折叠支架81过程不会与U型槽的端面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在基座3上设置U型槽, U型槽内侧壁上设置腰型凹槽34,使折叠支架81安装于U型槽内,且在折叠支架81上设置有与U型槽端面配合的轴肩83,当第二行驶轮使用时,折叠支架81旋转至水平,U型槽的端面与折叠支架81上轴肩83结构的端面接触配合,同时支撑脚5旋转至水平后,支撑脚5上的第二下卡扣51与折叠支架81上的第二上卡扣82配合,实现第二行驶轮8与地面接触时折叠支架81的固定,保证了手推冬笋探测装置行驶时第二行驶轮8行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1上设置有手推把手12,当支撑脚5折叠,第二行驶轮8与地面接触时,通过手推把手12操作所述冬笋探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推把手12设置于操作杆1的上端,以使用者推动装置行驶的方向为基准,手推把手12对称设置于操作杆1两侧,且手推把手12上设置有防滑海绵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在操作杆1上设置手推把手12,使用者可以双手握住手推把手12,推动装置向前行驶,使用方便省力,且手推把手12上设置有防滑海绵套,提高了使用者使用冬笋探测装置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1为可伸缩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杆包括伸缩杆13和伸缩基杆14。伸缩基杆14为空心结构,设置于基座3上,且伸缩基杆14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伸缩杆13套装于伸缩基杆14内,伸缩杆13上设置有与限位孔配合的伸缩卡扣,通过伸缩卡扣与不同的限位孔配合实现操作杆1长度的调节,例如拉杆箱上的拉杆结构。操作杆1上还设置有伸缩按钮15,例如拉杆箱上的控制按钮,通过控制按钮15控制伸缩卡扣伸缩,方便调节伸缩卡扣与限位孔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将操作杆1设置成可伸缩结构,实现操作杆1的长度调节,以使冬笋探测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操作杆1通过转动机构设置于基座3上,用于调节操作杆1与基座3之间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可以是设置于基座3上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操作杆1与基座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使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然后使用螺母锁紧。松开螺母可以调节操作杆1角度。以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扩大冬笋探测装置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将操作杆1通过螺纹紧固件设置与基座3上,可以实现操作杆1与基座3之间的角度调节,使冬笋探测装置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设置于所述手持把手11上,且所述显示模块2设置有语音提示单元2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设置于手持把手11上,方便使用者持手持把手11或推动手推把手12时观察显示模块2。冬笋探测装置探测到冬笋时,会通过语音提示单元发出声音,以提醒笋农,语音提示单元25可以为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通过设置语音提醒单元25,在探测到冬笋时可以提醒发出声音以提醒笋农,避免笋农错过,提高了挖笋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冬笋探测装置,设置支撑脚5和第一行驶轮6对装置进行支撑,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探测模块7的探测面71与地面平行,提高装置对冬笋位置的探测精度,进而提高挖笋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将支撑脚5设置成折叠结构,另外设置可折叠的第二行驶轮8,实现了对冬笋探测装置的手持式使用、手推式使用,适用于不同路况,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扩大了冬笋探测装置的应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