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塑壳断路器四连杆机构中下连杆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2993发布日期:2019-12-03 18:3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检测塑壳断路器四连杆机构中下连杆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断路器产品零件的检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100a、160a塑壳断路器产品的检测塑壳断路器四连杆机构中下连杆的工具。



背景技术:

下连杆1(如图1)作为塑壳断路器机构中的重要零件,对产品合闸特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四连杆机构合闸过死点以及双电源转换时执行断路器合闸可靠性也会因下连杆的质量水平而发生变化,当连杆孔2、7间孔距较大时,则产品不易过死点,造成机构合闸不可靠,当下连杆孔2、7间孔距较小时,则机构同样不能过死点,造成假合闸,所以下连杆孔距的合格程度严重影响着塑壳断路器产品质量,但是,下连杆零件本身体积较小,被检测孔同轴度会因下连杆两臂的不平行而无法准确检测到,必须一种首先限制其基准的能够直接反馈检测结果的检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首先限制其基准的能够直接反馈检测结果的检测塑壳断路器四连杆机构中下连杆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胎具、压块、第一检轴和第二检轴;所述的胎具是一个近似长立方体形的胎具主体,所述胎具主体的长立方体中长与高边构成的两个侧面形状为可恰好将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部分的内侧面与之完全贴合的胎具台阶型两侧面;在所述的胎具台阶型两侧面上还有贯通所述胎具台阶型两侧面的前后大小相等两个胎具通孔;当将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部分内侧面如前所述与所述胎具阶梯形两侧面完全贴合,且所述被检测下连杆上连接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的连接板的下平面与所述胎具主体长方体形的一侧的高与宽边构成的平面完全贴合时,所述的前后两个胎具通孔则恰好与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上的前后大小相等两个孔相重合一致;此外,在所述胎具主体的上侧长与宽边构成的平面上,即与所述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的连接板的下面平面上还有一个倒t字形凹槽;所述的压块是一个立体倒t字形块体,所述的倒t字形块体可恰好完全契合并留有间隙的插入所述胎具主体的倒t字形凹槽中,在所述倒t字形块体的t字形竖道上有一个c字形缺口,将所述倒t字形块体插入所述胎具主体上时,所述倒t字形块体上的c字形缺口的c字上侧横道部分的下平面正好压在如前所述,被完全贴合在所述胎具主体上的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连接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的第一检轴的直径为可恰好穿过所述胎具主体所述前侧大胎具通孔;所述的第二检轴的直径为可恰好穿过所述胎具主体后侧小胎具通孔,且所述第一、二检轴的长度为大于胎具主体的长方体中宽侧厚度加上所述被检测下连杆的两侧长臂的厚度总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加工方便(仅使用线切割及磨加工即可完成),易于携带,便于存放等特点,而且成本极低,利用率高,据初步统计,是高度尺辅助量块检测的25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图1b的a-a剖视图;

图1b是被检测下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被检测下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胎具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a-a剖视图;

图2c是图2a的俯视图;

图2d是图2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左视图;

图3c是图3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俯视图;

图4c是图4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检轴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是被检测下连杆与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左视图;

图6c是图6a的俯视图;

图6d是图6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3、4、5、6所示,首先,要检测被检测下连杆1中的孔2到孔7的直线距离(因孔2和孔7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只检测它们的水平距离即可),必须要固定基准,首先将倒t字形压块22嵌入胎具11倒t字形的凹槽19中,此时倒t字形压块22中的t字形一横道26的底部恰好与胎具11中的倒t字形的凹槽19底部20完全契合并留有间隙,压块22中的一竖道即其颈部27与胎具11中的倒t字形的凹槽19的一竖道即其颈部18基本契合并留有间隙,所有间隙不大于0.10mm,并将压块22沿着胎具11中的倒t字形轨道19推向胎具11的中后侧,压块22的下压平面28与胎具11的上平面13的垂直距离恰好等于被检测下连杆1的连接板6的厚度,将被检测下连杆1置于胎具11之中并且被检测下连杆1的连接板6的底面8恰与胎具11的上平面13完全贴合时,被检测下连杆1的两前侧臂5内侧与胎具11的两前侧面17贴合,被检测下连杆1两后侧臂3内侧与胎具11的两后侧面14贴合,其中被检测下连杆1的孔7与胎具11的孔16对齐,被检测下连杆1的孔2与胎具11的孔12对齐,此时,被检测下连杆1中孔2到孔7之间的水平距离恰好等于胎具11中孔12到孔16的距离。将压块22沿胎具11的倒t字形轨道滑入,此时,压块22的下压平面28正好压在被检测下连杆1的连接板6的上平面上,此时,将检轴21和检轴29分别从被检测下连杆1的任意一侧透过胎具11的孔12、16和被检测下连杆1的孔2、7而贯穿,如果可以全部通过,则认为孔距合格,并且被检测下连杆1两侧长臂9上的孔2与孔2、孔7与孔7同轴。至此,该零件的关键尺寸鉴定为合格。其余尺寸均为落料尺寸,可不检测或可用其他方法检测,毫不费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