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双角度改变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1250发布日期:2019-12-24 21:2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双角度改变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系统,尤其是一种实现双角度改变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风问题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刚体模型在进行抗风设计验算时,气动力参数的准确测量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刚体模型的测力装置大多是将风洞中被测的刚体模型直接固定在一个大天平上,大天平再与风洞自带的转盘连接,通过转动转盘调节风偏角,但其不能对风攻角进行调节,导致试验条件缺少了多样性。因为只有一个大天平,所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从而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试验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对刚体模型进行同步测力,同时对风攻角、风偏角进行调节,测试误差小,试验数据全面、准确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双角度改变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包括内框架、外框架和转盘;所述的转盘与风洞壁转动连接,外框架固定在转盘上,内框架与外框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外框架上端中部通过轴承与风洞壁连接,外框架左右两侧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圆盘,圆盘的一面与外框架转动连接,另一面与内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圆盘上标有风攻角刻度。

优选的,所述的转盘上标有风偏角刻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测试结果更准确、可靠,误差小;当需要对风偏角或风攻角进行调节时,仅需要对转盘或圆盘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实现,无需对试验设备或其部件做任何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试验效率高,另一方面,圆盘与转盘均标有刻度,在试验时对风攻角或风偏角进行调节可以更清楚地进行观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刚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高频动态测力天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内框架;3-圆盘;4-转盘;5-刚体模型;6-高频动态测力天平;7-上补偿段;8-测试段;9-下补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实现双角度改变的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包括内框架2、外框架1、转盘4、刚体模型5和测力天平;所述的转盘4与风洞壁转动连接,外框架1固定在转盘4上,内框架2与外框架1转动连接,所述的刚体模型5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内框架2的上下两侧,所述的测力天平设置在刚体模型5上;所述的测力天平为高频动态测力天平6,且其数量不小于1;所述的刚体模型5分为上补偿段7、测试段8和下补偿段9;所述的上补偿段7上端与内框架2上端中部连接,下补偿段9下端与内框架2下端中部连接,所述的测试段8两端分别与上补偿段7和下补偿段9连接,所述的上补偿段7和下补偿段9用于维护测试段8的气动力稳定,降低其他因素对试验过程中的影响,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所述刚体模型5的测试段8下端与高频动态测力天平6的上端板连接,下补偿段9上端与高频动态测力天平6的下端板连接,下补偿段9下端与内框架2下端连接,上补偿段7上端与内框架2上端连接;所述的外框架1上端中部通过轴承与风洞壁连接,外框架1左右两侧中部各设置有一个圆盘3,圆盘3的一面与外框架1转动连接,另一面与内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的圆盘3上标有风攻角刻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部位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由多个高频动态测力天平对刚体模型进行同步测力的目的。试验前,通过调节圆盘的旋转角度,可以完成试验所需风攻角的调节,再对转盘旋转角度进行调节,完成试验所需风偏角的调节,开启风机,即进行设定的风偏角、风攻角工况下的刚体模型测力风洞试验。试验过程中用风速仪采集风速时程数据,并由刚体模型测试段的高频动态测力天平测出刚体模型测试段受到的力和力矩的数据,即得到设定的风偏角、风攻角工况下的刚体模型测试段的力与力矩的数据。通过本内外双框架支撑系统,可以实现对风偏角或风攻角的快速调节,无需对试验设备或其部件做任何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试验效率高,同时圆盘与转盘均标有刻度,在对风攻角或风偏角进行调节时可以更清楚地进行观测,另一方面,因为有多个动态测力天平同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更准确、可靠,误差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