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散料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4619发布日期:2020-03-06 06:0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电子散料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散料秤。



背景技术:

在电子秤领域中,大吨位电子散料秤设备主要应用于港口、码头、大型物流企业的散装物料的累计计量,满足贸易结算要求。其特点在于:结算量大,稍有故障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较高。设备的控制系统需要及时收集、反馈秤的运行状态。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子散料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散料秤中双秤互校功能结构采用两组称重传感器10,两组称重传感器10背靠背地分别安装于支撑框架20上,通过两只支撑摇柱30,分别支撑称重斗框架40和底座框架50。

这种结构设计复杂,安装要求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两只支撑摇柱错位、不垂直的现象,从而引起称重误差。电子散料秤的上下两组称重传感器,如果设置的称重传感器数量越多,就会显著增加称重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增加了数据调试和安装调试的难度,从而影响到电子散料秤的使用。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制改进双秤互校功能结构,提供一种新的电子散料秤,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双秤互校功能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容易引起称重误差等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散料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电子散料秤,包括称重斗和底座,所述称重斗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所述称重斗与所述底座之间采用双秤互校功能结构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双秤互校功能结构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组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组,其中,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称重斗的底端面上,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

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中的称重传感器一一对应,分别通过一传力装置支撑,形成面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散料秤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称重仪表和至少两个第二称重仪表,所述第一称重仪表分别对应地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连接,所述第二称重仪表分别对应地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包括三个或四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包括三个或四个称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中的称重传感器,一端部与所述称重斗之间采用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中的称重传感器,一端部与所述底座之间采用第二螺栓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组中的称重传感器,另一端部的底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组中的称重传感器,另一端部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力装置的上端部形状相互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力装置的下端部形状相互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力装置为支撑摇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呈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安装采用的双秤互校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互补性强。取消了称重传感器支撑框架,采用单个支撑摇柱。杜绝了双支撑摇柱传力产生的称重数据一致性误差。其结构更为简洁、方便,节省了车间装配、设备现场调试时间。称重系统稳定性提高、秤体能够快速回零。其减少了设备的稳定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子散料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称重传感器10

支撑框架20

支撑摇柱30

称重斗框架40

底座框架50

称重斗100

底座200

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

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

支撑摇柱30’

第一称重仪表500

第二称重仪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散料秤,包括称重斗100和底座200,称重斗100位于底座200的上方,且称重斗100与底座200之间采用双秤互校功能结构连接。所述双秤互校功能结构包括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将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设置在称重斗100的底端面上,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设置在底座200的上端面上。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与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一一对应,分别通过一传力装置支撑,形成面面接触。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力装置优选为支撑摇柱30’。

优选地,所述电子散料秤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称重仪表500和至少两个第二称重仪表600,将第一称重仪表500分别对应地与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连接,将第二称重仪表600分别对应地与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连接。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包括三个或四个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包括三个或四个称重传感器。当然,此处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也可以采用三组,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设置,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备运行时,每套称重传感器、仪表分别独立采集相应信息,进行实时比较。当发现各套称重单元显示的重量不一致时,及时报警反馈。然后,可以通过设备自动校秤装置来复核哪一组称重单元有问题,从而实现及时修整、恢复设备运行。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中的称重传感器的一端部与称重斗100之间采用第一螺栓固定,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中的称重传感器的一端部与底座200之间采用第二螺栓固定。第一称重传感器组300的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部的底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称重传感器组400的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传力装置(即支撑摇柱3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凹槽320和第二凹槽420均呈阶梯状。

此处,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力装置(即支撑摇柱30’)的上端部形状相互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与所述传力装置(即支撑摇柱30’)的下端部形状相互适配。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设置了安装连接于称重斗框架的一组称重传感器,通过支撑摇柱与安装连接于底座框架的另一组称重传感器对接触,称重斗的重量传力于称重斗框架安装称重传感器,并通过支撑摇柱的传力使底座框架安装称重传感器受到大小相等的重量。当称重斗每次装满物料时,两组称重仪表分别读取称重数据比对互校。

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即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的双秤互校功能,由两组称重传感器组合使用,两组称重仪表同时读取称重传感器反馈的称重信号,实时比对。构成的一种交互校验功能,主要用于对电子散料秤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为大吨位电子散料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子散料秤安装采用的双秤互校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互补性强。取消了称重传感器支撑框架,采用单个支撑摇柱。杜绝了双支撑摇柱传力产生的称重数据一致性误差。其结构更为简洁、方便,节省了车间装配、设备现场调试时间。称重系统稳定性提高、秤体能够快速回零。其减少了设备的稳定等待时间。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