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式血液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1117发布日期:2020-02-21 19:4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式血液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台式血液分析仪。



背景技术:

血液分析仪临床又称血细胞分析仪、血球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血液分析仪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提供了许多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液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通常的血液分析仪需要将试管放在试管排中,然后再将试管排放入分析仪内。在试管排未放入分析仪之前,试管排随意摆放,容易被碰倒而造成污染,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台式血液分析仪,能够集中放置试管排,减少碰倒造成污染的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台式血液分析仪的外壳前部设置有将试管排推进血液分析仪内的自动推进装置,血液分析仪的外壳侧部设有水平向外凸出的凸台,凸台上设有用于放置试管排的试剂槽,试剂槽为顶面和侧面开口的方形凹槽。凸台的顶端外缘为圆角过渡,试剂槽内棱线均为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自动推进装置包括驱动组件、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以及拨块,第一滑座及第二滑座均在同一个滑轨上直线往复滑动,驱动组件与第一滑座连接并驱动第一滑座在滑轨上滑动,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联接并驱动第二滑座在滑轨上滑动,拨块设在第二滑座上,拨块与第二滑座通过销轴连接;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的状态时,拨块受重力作用而一端翘起并且翘起端用于推动试管排直线平移;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二方向滑动的状态时,拨块被第一滑座推动而旋转至拨块翘起端低于试管排,第一方向是第二方向的反向。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传动皮带,第一滑座与传动皮带固连,电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第一滑座在滑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滑座上设有一个推拉杆,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的状态时,推拉杆拉动第二滑座在滑轨上滑动;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二方向滑动的状态时,拨块下方被推拉杆推动而旋转至拨块翘起端低于试管排。

进一步地,第二滑座上设有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滑轨长度方向一致,推拉杆插入于条形孔中并可在条形孔在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一方向滑动的状态时,拨块下方受重力作用而使得一端翘起并且翘起端用于推动试管排直线平移,并且拨块下方与推拉杆抵顶。

进一步地,第一滑座上设有缓冲板以及缓冲弹簧;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二方向滑动的状态时,第一滑座通过缓冲板推动第二滑座,缓冲板与缓冲弹簧用于使第一滑座与第二滑座产生弹性碰撞。

进一步地,缓冲板设有一根导向杆,缓冲弹簧套在导向杆上,第一滑座上固定有一个凸块,导向杆穿入凸块中,缓冲弹簧一端抵顶凸块,另一端抵顶缓冲板。

进一步地,第一滑座上设有一个挡板,自动推进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通过驱动组件控制第一滑座停止滑动的传感器,第一滑座处于沿着第二方向滑动至最大行程的状态时,挡板插入于传感器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血液分析仪外壳的侧边设置试剂槽,试管排可以统一整齐的放在试剂槽内,减少了随意摆放时的被碰倒几率,减少产生污染几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另外,从试剂槽内取出试管排后放到外壳前部的自动推进装置中被推进内部,使用方便性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2均为本实用新型血液分析仪装配立体图。

图3-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血液分析仪的自动推进装置与试管排装配不同状态时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

如图1、2所示,血液分析仪的外壳200侧部设有水平向外凸出的凸台201。凸台201上设有用于放置试管排(未在图1、2示出)的试剂槽202。试剂槽202为顶面和侧面开口的方形凹槽。凸台201的顶端外缘为圆角过渡,可以避免产生划伤。而试剂槽202内棱线均为圆角过渡,方便进行清洁。

如图2所示,台式血液分析仪的外壳200前部设置有将试管排推进血液分析仪内的自动推进装置100。自动推进装置100结构如图3-6所示。自动推进装置100用于间歇推动试管排80直线平移。

自动推进装置100包括驱动组件10、第一滑座20、第二滑座30以及拨块40。第一滑座20及第二滑座30均在同一个滑轨90上直线往复滑动。驱动组件10与第一滑座20连接并驱动第一滑座20在滑轨90上滑动。具体地,驱动组件10包括电机11和传动皮带12,第一滑座20与传动皮带12固连,电机11通过传动皮带12驱动第一滑座20在滑轨90上滑动。此外,第一滑座20与第二滑座30联接并驱动第二滑座30在滑轨90上滑动。具体地,第一滑座20上设有一个背板21和一个推拉杆22,推拉杆22垂直固定在背板21上。第二滑座30上设有条形孔31,条形孔31的长度方向与滑轨90长度方向一致,推拉杆22插入于条形孔31中并可在条形孔31在直线往复运动。

拨块40设在第二滑座30上,拨块40与第二滑座30通过销轴42连接。以销轴42作为分界,拨块40一边较长,一边较短。第一滑座20沿着第一方向a滑动时,推拉杆22拉动第二滑座30在滑轨90上滑动,拨块40较长的一边受重力作用下落而使得较短边翘起,并且在翘起端推动试管排80直线平移时,拨块40下方(较长的一边)与推拉杆22抵顶使得拨块40不会再继续转动,保证推动效果。第一滑座20沿着第二方向b(第一方向a的反向)滑动时,第一滑座20会推动第二滑座30平移,拨块40下方被推拉杆22推动而旋转,直至拨块40翘起端低于试管排80,使得试管排80不会跟随第二滑座30沿第二方向b平移。

第一滑座20上设有缓冲板23以及缓冲弹簧24。第一滑座20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时,第一滑座20通过缓冲板23推动第二滑座30,缓冲板23与缓冲弹簧24用于使第一滑座20与第二滑座30产生弹性碰撞。缓冲板23设有一根导向杆25,缓冲弹簧24套在导向杆25上,第一滑座20上固定有一个凸块26,导向杆25穿入凸块26中,缓冲弹簧24一端抵顶凸块26,另一端抵顶缓冲板23。

如图3所示,第一滑座20上设有一个挡板27,而自动推进装置还包括一个传感器28。第一滑座20处于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至最大行程的状态时,挡板27插入于传感器28中,此时传感器28通过驱动组件10控制第一滑座10停止滑动。传感器28可采用接近传感器。

图3中的状态为初始状态,第一滑座20停止在第二方向b滑动最大行程处,此时拨块40下方被推拉杆22抵顶,挡板27插入于传感器28内。从图4开始,电机11开始工作,首先第一滑座20开始向第一方向a滑动,滑动一定距离之后,推拉杆22会拉动第二滑座30开始滑动,而此过程中,拨块40下方受重力作用下落,并且拨块40翘起端插入到试管排80下方。第一滑座20继续沿着第一方向a滑动,拨块40同时推动试管排80沿着第一方向a平移到设定位置,如图5所示。随后电机11反转,如图6所示,第一滑座20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第一滑座20会推动第二滑座30沿第二方向b滑动,同时推拉杆22推动拨块40的下方,让拨块40翘起端旋转至低于试管排80,避免翘起端与试管排80产生干涉。电机11一直工作,第一滑座20与第二滑座30一直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直至最后回到图3中的状态,等待进入下一个推进行程。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