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8911发布日期:2020-02-11 10:2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是控制系统的压力信号采集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将被测流体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一种处理方法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电信号作为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实现系统操作控制。

图1为一种背景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其包括进气部件1、压力感应芯体2、电路部分3、引出线束4及壳体5。如图1所示,需要待检测的流体压力从进气部件1的入口进入压力腔,压力感应芯体2感受到压力信号后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电路部分3,电路部分3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温度补偿等处理,再通过引出线束4将电压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中。在该结构中,引出线束4在安装前需先剥皮处理以露出线芯部,在安装过程中再将线芯部焊接在电路部分3上。

如何改善压力传感器的引出线束与电路部分连接便利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基体部件、信号处理部件和信号引出部件,所述基体部件包括流体压力引入腔和压力芯片;所述信号处理部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力芯片电连接;所述信号引出部件包括引出线束,所述引出线束包括引线,所述引线包括内芯和外套于所述内芯的绝缘层,所述内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体和接插片,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容纳腔和外螺纹部,所述接插片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所述接插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接插片的上部包括剪切刀口部;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容纳腔和内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相螺合连接;连接芯体,所述连接芯体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连接芯体的下部包括电连接腔室,所述剪切刀口部伸入所述电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芯体的上部包括紧压配合部,所述紧压配合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紧压配合部抵接所述引线,所述引线的连接端部位于所述电连接腔室,所述连接端部包括由所述剪切刀口部切除部分绝缘层的裸露内芯部,所述裸露内芯部与所述接插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的螺合移动,使引线的连接端部抵向剪切刀口部,而被切除部分引线绝缘层,使裸露内芯部与接插片实现电连接,改善了引出线束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中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说明部分零部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2第一连接部件与基体部件灌封固接后的示意图;

图5:图2中连接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5中符号及图示说明:

100-基体部件;

110-流体压力引入腔、111-流路进口;

120-压力芯片;

130-壳体、131-凸起部;

140-基座、141-玻璃座;

142-压力膜片、143-感应腔室;

150-压力罩;

200-信号处理部件、210-电路板;

300-信号引出部件;

310-引出线束、320-引出插件;

330-引线;

331-内芯、332-绝缘层;

334-裸露内芯部、335-连接端部;

400-第一连接部件;

410-基础部、411-凹槽部;

420-筒状部;

421-外缘部、422-外螺纹部;

423-内缘部、424-限位凸筋;

430-第一容纳腔;

440-接插片、441-剪切刀口部;

490-第一连接体;

500-第二连接部件;

510-内螺纹部、520-第二容纳腔;

530-通孔、590-第二连接体;

600-连接芯体;

610-电连接腔室;613-引导槽;

611-内腔、612-外腔;

620-紧压配合部/筋部;

630-环形腔体、640-限位槽;

650-密封圈、660-外缘部;

700-弹性橡胶件/压紧环;

710-内孔;

800-灌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说明部分零部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一连接部件与基体部件灌封固接后的示意图,图5为连接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压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基体部件100、信号处理部件200和信号引出部件300三个部分。基体部件100将被测流体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部件200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信号引出部件300将处理后的电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以实现系统操作控制。

基体部件100包括压力罩150和基座140,压力罩150与基座140焊接固接形成流体压力引入腔110。

壳体130的内腔中具有灌封体800,压力罩150通过灌封体800与壳体130固定,压力罩150一般通过金属加工制成,其上开设有流路进口111,流路进口111连通流体压力引入腔110。基座140的本体通过金属加工制成,压力膜片142与本体焊接形成密闭的感应腔室143。在本体的中部位置通过烧结固定有绝缘的玻璃座141,在玻璃座141上设置有压力芯片120,压力芯片120的感应部朝向感应腔室143,以感知感应腔室143内的流体压力的变化。

流体压力引入腔110引入被检测的流体,流体的压力作用于压力膜片142。当流体压力发生变化时,压力膜片142将压力变化传递给感应腔室143的封闭介质后,作用于压力芯片120。

信号处理部件200包括电路板210,电路板210通过灌封体800固定在壳体130的内腔中。电路板210上布局有处理电路,处理电路一般通过固定在玻璃座141上的导电插针(图中未示出)与压力芯片120实现电连接,并将前述流体压力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适当处理转换。

第一连接部件400包括第一连接体490,第一连接体490通过灌封体800与壳体130固定,第一连接体490包括基础部410和筒状部420,基础部410和筒状部420围成第一容纳腔430。三个接插片440与第一连接体490的基础部410固定连接。各接插片440的上端部具有剪切刀口部441。剪切刀口部441位于第一容纳腔430中,接插片440通过与前述电路板210上的处理电路电连接。

为增加与壳体130的轴向固定效果,基础部410上还设置有凹槽部411,凹槽部411与壳体130上的凸起部131相配合。在筒状部420的外缘部421具有外螺纹部422,在筒状部420的内缘部423设置有限位凸筋424。

连接芯体600大致为柱状塑料结构,大致包括上部和下部,连接芯体600置于第一连接部件400的第一容纳腔430。

连接芯体包括电连接腔室610,电连接腔室610的下部向下分别沿三个方向延伸,与连接芯体600的端部相交而形成三个开口(参见图5)。各开口处具有引导槽613,三个接插片440的剪切刀口部441分别由引导槽613伸入电连接腔室610。所以三个接插片440的剪切刀口部441将电连接腔室610分成一个内腔611和分别位于三个剪切刀口部441外侧的三个外腔612(参见图3)。

连接芯体600的上部包括作为紧压配合部的多个环形设置的筋部620。筋部620轴向延伸,在各筋部所限定的环形腔体630中设置弹性橡胶件700作为压紧环。

第二连接部件500包括第二连接体590。第二连接体590大致为带有通孔530的筒形塑料件,包括第二容纳腔520和内螺纹部510。第二连接体590套设于第一连接部件400外,内螺纹部510与外螺纹部422相螺合连接,通过上述的螺合配合,使第二连接体59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体490转动并轴向位移。

信号引出部件300包括引出线束310和引出插件320。引出线束310包括引线330。引线330包括内芯331和外套于内芯331的绝缘层332。引线330穿设于压紧环700的内孔710,多个筋部620通过压紧环700抵接引出线束310,引线330的连接端部335位于电连接腔室610(参见图3)。

初始状态时,引线330的连接端部335位于电连接腔室610的内腔611中(即剪切刀口部的内侧)。当第一连接体490与第二连接体590螺合转动时,第二连接体590通过紧压配合部620抵压弹性橡胶件700,弹性橡胶件700压紧引线330,使引线330与第二连接体590紧固。

第二连接体59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400轴向移动时,使引线330的连接端部335向电连接腔室610内移动,并抵接接插片440,相对地使剪切刀口部441伸入到连接端部335的绝缘层332与内芯331之间,通过引出线束310的前移,剪切刀口部441切除部分绝缘层,使已切除部分绝缘外层的裸露内芯部334过剪切刀口部441后位于外腔612,裸露内芯部334与接插片440抵接,实现电连接(参见图3位置),改善了引出线束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具体事例,第二连接部件500包括压紧环700,第二连接体590通过紧压配合部620抵压弹性橡胶件700,弹性橡胶件700压紧引线33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体590可以直接压紧引线330,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具体事例,引出线束包括三组引线。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电连接的需要,对于两组或四组的引线,可以设置两个或四个接插片及对应设置电连接腔室结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芯体600的外缘部660设置有密封圈650,密封圈650,抵接第一连接部件400的内缘部423,避免外界环境对引出线束310与接插片440的连接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芯体600的外缘部660设置有限位槽640(参见图5)。限位槽640与前述第一连接部件400的限位凸筋424相配合,可以限制连接芯体60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400的轴向位移,同时在周向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