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5265发布日期:2020-10-02 08:4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尤其涉及可以进行检测和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被分析物质的检测装置,被大量用于医院或者家中,这些应用于快速诊断的检测装置包含一种或多种检测试剂条,比如早孕检测,毒品滥用检测等等。这种快速诊断的检测装置非常便利,可以在一分钟,或者至多十分钟左右在检测试剂条上得到检测结果。

毒品检测应用广泛,常用于禁毒部门、公安局、戒毒所、体检中心、国家征兵体检处等机构。毒品检测种类多样,次数频繁,能自动分离剩余样本与被检测样本的毒品检测尿杯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的毒品检测尿杯在检测完成之后,尿杯中的样本就会受到检测试剂的污染而不能继续用于第二次确认检测,例如美国专利7300633描述的那样。

现有技术中存在大量集合了采集和检测于一体的一次性检测装置,例如中国专利2008103055231描述的,包括杯体(相当于收集腔),杯体的侧面设有含测试纸的测试板(相当于检测腔),杯体和测试板所在的区域可以连通,如该文件的说明书第0005段描述的,受检测人员将尿液置于尿杯内,此时的定位部件控制测试板上的出液口与杯体上的连通孔不联通,待检测人员需要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调整定位部件,将出液口与连通孔联通,同时将杯体倒置,尿液流入测试条腔体内,自主的启动反应。当反应结束后,判读并记录结果,将尿杯正置过来,实现了检测区域中的尿液与尿杯中的尿液的分离。在这种方式下,控制尿液流入检测区域的量,需要检测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工作习惯来操作,无法确定进入检测区域在测试条上进行跑板的液体样本的量,然而,在精密检测的过程中,样本的量的控制往往会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这些技术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提供另外的途径解决现有传统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既能够进行液体样本的采集,检测和二次收集,又能够实现精确的定量检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收集的第一腔和用于检测的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内设有检测元件,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能够被封闭和连通,还包括用于样本定量的第三腔,第三腔能够定量地将样本从第一腔转移到第二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在第一腔收集的同时获取液体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也可以在第一腔收集完毕后获取液体样本。

进一步地,第一腔设有能够与第三腔连通的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的一侧设有开口,该开口能够和第三腔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开口可以被闭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设有与第一腔连通口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口部范围至少不小于第一腔的开口范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的口部和第一腔的开口重合或者部分重合,能够允许液体样本在从这个重合处通过时,可以认为,第一腔和第三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三腔能够分别与第一腔或第二腔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优先和第一腔连通,待样本在第三腔内完成定量后,第三腔和第一腔隔断,然后第三腔再和第二腔连通,进行样本的定量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一腔连通的时候,其与第二腔处于隔断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二腔连通的时候,其与第一腔处于隔断状态。

进一步地,第三腔设有密封结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口部设有密封结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密封结构在第三腔被闭合时,起到密封第三腔口部的作用,防止液体样本进入或流出第三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和第一腔或者第二腔连通时,密封结构在连通处或开口处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液体样本流至除了第一腔和第三腔以外的地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将样本从第一腔转移到第二腔的移液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移液区,这些移液区都能够实现样本的定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可以分别和第一腔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各自都可以独立储液,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的储液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可以依次和第一腔或第二腔分别连通,从而间隔地进行定量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相邻移液区可以无缝连接到下一个移液区,避免两个移液区之间出现漏液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元件能够在第二腔内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内可以容纳检测元件和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检测元件可以不和样本接触,当条件变化时,检测元件才会和样本发生接触,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导致检测元件和样本的分离或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能够随检测元件移动,从而分别和第一腔或第二腔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三腔和第一腔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三腔和第二腔连通或隔断。

进一步地,包括联动元件,所述联动元件能够带动所述检测元件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和检测装置的其他部件联动,从而带动检测元件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是检测装置上的其他部件,例如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内设有能够允许第三腔内的样本进入的通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通道可以设置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和第二腔具有一个共同的壁面,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能够在这个共同的壁面上滑动,在这个壁面上可以设置一个让位缺口,当第三腔移动到让位缺口时,其中存储的液体样本就会流入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共同的壁面具有一定的斜度,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在这个壁面上移动时,其开口向下,便于液体样本流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收集二次确认检测样本的第四腔,第四腔能够和第一腔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同时联动第四腔和第一腔的连通或隔断,例如,当联动元件带动检测元件移动时,可以同时连通第四腔和第一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设有能够与第四腔连通的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和第一腔同时进行样本的收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连通或隔断第一腔和第四腔的隔断元件。

进一步地,包括联动元件,所述联动元件能够与所述隔断元件联动从而使得隔断元件连通或隔断第一腔和第四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隔断元件可以被联动元件联动从而连通或者隔断第一腔和第四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同时联动隔断元件和检测元件。

进一步地,当所述隔断元件隔断所述第一腔和第四腔时,第一腔能够从第四腔被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设有通向第四腔的通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上设有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和第一腔可拆卸的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可以从第一腔上被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四腔的闭合元件,当第四腔和第一腔分离之后,第四腔可以被闭合,称为一个密闭的独立腔体,从而存储用于二次检测的液体样本。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元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合时能够联动所述检测元件和/或所述隔断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盖合时会向下和杯体合拢,盖体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可以下压检测元件,从而使检测元件在第二腔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在收集检测样本的同时,可以收集用于二次检测的样本,简单快速;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能够定量地收集样本,进行精确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准确度较高;而且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操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爆炸图(其中,第二腔在左侧)。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处于另一状态的爆炸图(其中,第二腔在右侧)。

图3是图2中装置组装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隔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瓶盖与盖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的盖体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的第一连接件与隔断元件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了显示出第二腔底部的结构,隐去了底托)。

图10是图9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插片的正视图。

图13是移液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剖视图。

图16是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剖视图(隐去了盖体)。

图18是盖体盖合杯体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盖体完全盖合杯体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剖视图。

图21是样本检测完成后,第一瓶盖与盖体处于分离状态,同时第四腔与第一腔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第四腔体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1-22。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收集的第一腔1和用于检测的第二腔,第一腔1和第二腔之间能够被封闭和连通,还包括用于样本定量的第三腔,第三腔能够定量地将样本从第一腔1转移到第二腔。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盖体与杯体,杯体包括第一腔1、第二腔与第三腔,盖体7能够盖合第一腔1,盖体7与第一腔1通过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7与第一腔1也可以是卡接连接或者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1、第二腔与第三腔两两之间可以连通,当两个腔体连通时,可以实现液体样本在两个腔体之间的转移;第三腔能够将一定量的液体样本转移至第二腔;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与第三腔在第一腔1的同一侧,这样便于第三腔将液体样本转移至第二腔中。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腔包括第二腔体2与底托20,底托20可以接收第三腔或者第一腔转移到第二腔的液体样本,本实施例中,底托20与第二腔体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底托20与第二腔体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比如,粘合等,第二腔体2与底托20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后,不会存在漏液现象,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体2倾斜设置,底托20也倾斜设置,底托20与第二腔体2倾斜的角度一致,但是,底托20的底面为水平面,底托20可以被水平放置在水平面上,这样使得装置更加稳定,有利于检测的进行;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体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0°小于90°,这样有利于第三腔将液体样本转移到第二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腔内设有插片21,插片21包括插板211,插板211最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片212,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支撑片2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销2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5所示,插板211紧贴第二腔体2的侧壁设置,插板21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腔体2的倾斜角度一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腔上表面设有插孔22,插销23能够插入插孔22,并伸出插孔22,露出插销23头部;插销23插入插孔22,插片21被安装在第二腔内部,如图3所示,当向下按压插销23,插片21能够向下移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1-12所示,插板211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元件放置区24,用于放置检测元件,多个检测元件放置区24可以放置检测相同或者不同物质的检测元件,可以实现同时检测一种或者多种物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个检测元件放置区24之间设有隔断臂25,每个检测元件均被隔开,互不影响;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放置区24设有凸块,凸块可以固定检测元件,使检测元件处于固定的位置,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凸块的设置可以避免检测时,检测元件移位、倒下等情况出现,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凸块包括第一凸块26与第二凸块27,第一凸块26与第二凸块27相互配合,这样使得使检测元件更加稳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放置区24下部还设有导流通道28,导流通道28可以引导液体样本接触检测元件,避免液体样本大量地与检测元件接触,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检测元件平行于第二腔体2的外侧壁,检测元件也是倾斜设置,检测元件与第二腔体2倾斜的角度一致,那么,检测元件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与检测元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相比,检测元件处于倾斜状态,使得液体样本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检测元件,并在检测元件上快速完成跑板检测。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三腔设置在第二腔内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设置在插板211上,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设置在插板211上检测元件放置区的背面,这样使得第三腔能够随着插片21的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腔1设有能够与第三腔连通的开口4,液体样本可以从此开口4由第一腔进入第三腔,实现液体样本的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在第一腔1收集液体样本的同时,从开口4获取液体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也可以在第一腔1收集完毕后,再从开口4获取液体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5、17、18所示,开口4设置在第一腔1的侧壁,该开口4能够和第三腔连通,第三腔与开口4连通后,液体样本可以从第一腔转移至第三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该开口4可以被闭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设有与第一腔1连通的口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口部范围至少不小于第一腔1的开口4范围,当开口4全部与口部重合后,液体样本由开口4流出,全部由口部进入第三腔,如果,口部范围小于开口4范围,那么,液体样本由开口4流出,只有部分由口部进入第三腔,同时,其他液体样本将流向其他地方,浪费液体样本,而且有可能在液体样本由开口4流出,经由口部进入第三腔的同时,有部分液体样本会流入第二腔,这样将导致无法确定进入第二腔的液体的量,无法实现定量跑板,影响检测结果。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的口部和第一腔1的开口4重合或者部分重合,能够允许液体样本在从这个重合处通过时,可以认为,第一腔1和第三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三腔能够分别与第一腔1或第二腔连通;如图15、17、18所示,第三腔和第一腔1之间连通时,液体样本可以由第一腔1进入第三腔,如图20所示,第三腔与第二腔之间连通时,液体样本可以由第三腔进入第二腔,这样可以实现液体样本的转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优先和第一腔1连通,待样本在第三腔内完成定量后,第三腔和第一腔1隔断,然后第三腔再和第二腔连通,进行样本的定量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一腔1之间连通的时候,第三腔与第二腔之间处于隔断状态,如图15、17、18所示,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腔1中液体样本进入第三腔时,第三腔的液体样本不会进入到第二腔,那么,当第三腔和第二腔之间连通后,进入第二腔的液体样本的体积是一定的,可以实现定量检测的目的;如果,当第一腔1中液体样本进入第三腔时,第三腔的液体样本同时进入到第二腔,那么,最终,进入到第二腔的液体样本的体积是不确定的,因此,无法实现在第二腔内进行定量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和第二腔之间连通的时候,第三腔与第一腔1之间处于隔断状态,如图20所示,这样可以保证,第三腔中液体样本进入第二腔时,第一腔1的液体样本不会进入到该第三腔,(在有的实施例中,有多个第三腔的情况下,这里的第三腔指的是同一个第三腔),那么,当第三腔和第二腔之间连通后,进入第二腔的液体样本的体积是一定的,可以实现定量检测的目的;如果,当第三腔中液体样本进入第二腔时,第一腔1的液体样本同时进入到该第三腔(在有的实施例中,有多个第三腔的情况下,这里的第三腔指的是同一个第三腔),那么,最终,进入到第二腔的液体样本的体积是不确定的,因此,无法实现在第二腔内进行定量检测。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第三腔设有密封结构30,如图13所示,第三腔的边界处设有凹槽,密封结构可以被卡在凹槽中,起到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选用密封用软胶进行密封,将密封用软胶装配到第三腔边界处的凹槽中;密封结构30的设置可以保证进入第三腔中的液体样本不会漏掉,如果进入第三腔中的液体样本不断地漏掉,进入第二腔,那么,第三腔有可能就存储不到液体样本,或者第三腔不能存储确定体积的液体样本,而且进入第二腔中的液体样本的体积也是不确定的,这样就起不到定量跑板检测的作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的口部设有密封结构30,这样密封效果较好,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密封结构30在第三腔被闭合时,起到密封第三腔口部的作用,防止液体样本进入或流出第三腔,这样可以保证第三腔可以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样本,便于定量跑板,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和第一腔1或者第二腔连通时,密封结构30在连通处或开口处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液体样本流至除了第二腔和第三腔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得第三腔和第一腔1之间连通时,第一腔1中液体样本可以流至第三腔,不会流入第三腔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较快地使第三腔存储一定量的液体样本;第三腔和第二腔之间连通时,可以使得第三腔中液体样本全部流至第二腔,进而可以定量,不会流入第二腔以外的地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将样本从第一腔1转移到第二腔的移液区6,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可以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移液区6,这些移液区6都能够实现样本的定量转移,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移液区6为两个。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6可以分别和第一腔1连通,这样使得移液区6可以分别从第一腔获得液体样本,进行定量存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6各自都可以独立储液,相互之间不影响,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6的储液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图2、13所示,本实施例中,移液区6的储液量相同。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些移液区6可以依次和第一腔1或第二腔分别连通,这些移液区6依次和第一腔1连通,可以实现将第一腔1中的液体样本依次转移至多个移液区,这些移液区6可以依次和第二腔连通,这样可以实现多个移液区依次定量转移至第二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5、17、18所示,相邻移液区6可以无缝连接到下一个移液区6,避免两个移液区6之间出现漏液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元件能够在第二腔内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腔内可以容纳检测元件和样本,检测元件放置在插片21上的检测元件放置区24,样本主要集中在第二腔的底部内,一些样本在检测元件上进行跑板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检测元件可以不和样本接触,当条件变化时,检测元件才会和样本发生接触,比如,一开始,如图15所示,第三腔与第一腔1之间连通,第一腔1中的液体样本进入第三腔,不会进入第二腔,检测元件不和样本接触,当条件变化时,如图20所示,第三腔中的液体样本进入第二腔的底部,第二腔底部的液体样本通过导流通道28与检测元件接触,进行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导致检测元件和样本的分离或接触;检测元件可以随插片21进行移动,如图17所示,此时,液体样本在第三腔中,液体样本没有进入第二腔,第二腔中没有液体样本,因此,检测元件和液体样本是分离的,插片21不断向下移动,第三腔中的液体样本不断进入第二腔的底部,第二腔底部的液体样本可以通过导流通道28与检测元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能够随检测元件移动,从而分别和第一腔1或第二腔连通,如图1所示,第三腔设置在插片21的检测元件放置区24的背面,插片21不断向下移动,检测元件也不断向下移动,第三腔也在不断向下移动,储液区位置也进行下移,第三腔首先和第一腔1连通,如图15所示;不断下移过程中,第三腔会和第二腔连通,如图20所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三腔和第一腔连通或隔断,随着检测元件的移动,第三腔不断移动,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三腔和第一腔连通;如图20所示,此时,第三腔的一个移液区6和第一腔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三腔和第二腔连通或隔断;如图17、18所示,此时,第三腔和第二腔被隔断,随着检测元件的移动,第三腔不断移动,如图20所示,此时,第三腔的一个移液区6和第二腔连通。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联动元件,所述联动元件能够带动所述检测元件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检测元件的移动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和检测装置的其他部件联动,从而带动检测元件移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是检测装置上的其他部件,例如盖体7。如图3、14、15、18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元件为盖体7,旋转盖体7,使盖体7向下移动,盖体7与插片21上的插销23接触,然后,继续旋转盖体7,插片21受到压力,而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检测元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内设有能够允许第三腔内的样本进入的通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通道可以设置在第一腔1和第二腔之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腔1和第二腔具有一个共同的壁面9,如图10、15所示;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三腔能够在这个共同的壁面9上滑动,在这个壁面9上可以设置一个让位缺口8,如图10所示,当第三腔移动到让位缺口8时,其中存储的液体样本就会流入第二腔内。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共同的壁面9具有一定的斜度,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这个共同的壁面9的倾斜角度与第二腔体2倾斜的角度一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当第三腔在这个壁面9上移动时,第三腔的口部向下,便于液体样本流出。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二次确认检测样本的第四腔10,如图1-3、14-22所示,第四腔10能够和第一腔1连通或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10和第一腔1可拆卸的结合,第四腔10与第一腔1可以通过卡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10与第一腔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9-10所示,第一腔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31,第一腔1通过第一连接通道31与第四腔10连接,第一连接通道31凸出于第一腔的底面,第一连接通道31为圆筒形的通道;如图21所示,第四腔10具有凸出的第二连接通道32,第二连接通道32也为圆筒形的通道,第二连接通道32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通道31的直径,那么,第二连接通道32可以套在第一连接通道31外侧,这样使得第一连接通道31中的液体样本能够完全进入第二连接通道32中,进而流入第四腔,不会使液体样本漏出,流向除第二连接通道32以外的其他地方;如图16、17所示,第一连接通道31与第二连接通道32连接,此时,第四腔10和第一腔1处于连通状态;如果,在第一连接通道31中塞入一个塞子或者其他的隔断物,那么,第四腔10和第一腔1便被隔断。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10可以和第一腔1同时进行样本的收集,如图16、17所示,将第四腔10和第一腔1连通后,向第一腔1内加入液体样本,那么,液体样本会由第一腔进入第四腔,第四腔10和第一腔1便可以同时进行样本的收集。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该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连通或隔断第一腔1和第四腔10的隔断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所示,隔断元件包括第二连接件61和头部,第二连接件61和头部一体成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8所示,隔断元件的第二连接件61能够与第一连接件33连接固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3与盖体7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成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3为圆筒状,第一连接件33远离盖体7的一端设有圆筒开口,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连接件61为圆筒状,第二连接件61与第一连接件33连接,可以是卡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可以插入第一连接件的圆筒开口,实现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隔断元件的头部具有一个尖端35,隔断元件的头部能够进入第一连接通道31,进而可以隔断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当将隔断元件的头部从第一连接通道31中拔出,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可以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2、4、8所示,隔断元件80的头部设有第一凸起36与第二凸起361,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凸起36与第二凸起361平行设置,第一凸起36与第二凸起361均设置在隔断元件80头部的外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第一凸起36与第二凸起361之间设置密封圈,第一凸起36可以防止密封圈上移,第二凸起361可以防止密封圈下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密封圈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密封圈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能够彻底隔断第一腔1和第四腔10,避免液体样本从连接缝隙中流出。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8所示,隔断元件的头部设有两个第二开孔37,两个第二开孔37相对设置,两者能够连通,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二开孔37位于密封圈36的下方,尖端35的上方位置;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8所示,隔断元件的头部具有空腔,两个第二开孔37能够与空腔连通,液体样本可以从第二开孔37进入空腔,此空腔可以暂存一定体积的液体样本,这样,如果第四腔中已经装满液体样本,而隔断元件在联动元件的联动下,隔断元件不断下移,不断进入第四腔10时,隔断元件将会受到阻力,此时,第四腔中的液体样本可以通过第二开孔37进入空腔,使隔断元件受到的阻力减小,不影响隔断元件继续进入第四腔,当隔断元件完全进入第四腔,密封圈36能够完全隔断第一腔与第四腔的连通,此时,可以将第四腔从第一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元件能够与所述隔断元件联动从而使得隔断元件连通或隔断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元件为盖体7,第一连接件33与盖体7固定连接,隔断元件与第一连接件33连接固定,因此,联动元件移动,那么,隔断元件将会随之移动,当不断旋转、拧紧盖体7时,隔断元件将会不断下移,直至进入第一连接通道31,如图20所示,此时,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处于隔断状态,当不断旋转、拧松盖体7时,隔断元件将会不断上移,隔断元件可以脱离第一连接通道31,可以使得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处于连通状态。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隔断元件可以被联动元件联动从而连通或者隔断第一腔1和第四腔10。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联动元件可以同时联动隔断元件和检测元件;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元件为盖体7,隔断元件与盖体7连接固定,隔断元件会随盖体7的移动而移动;检测元件位于插片21上,插销23插入插孔22,并伸出插孔22,盖体7位于插孔22的上方,当不断旋转、拧紧盖体7时,隔断元件将会不断下移,插销23受到盖体7的压力,使得插片21不断下移,检测元件便不断下移,所以联动元件可以同时联动隔断元件和检测元件。

进一步地,当所述隔断元件隔断所述第一腔1和第四腔10时,第一腔1能够从第四腔10被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四腔10可以从第一腔1上被分离,如图21所示,隔断元件隔断了第一腔1和第四腔10,此时,可以将第四腔向下拔出,实现第四腔10与第一腔1的分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四腔10的闭合元件,当第四腔10和第一腔1分离之后,第四腔10可以被闭合,称为一个密闭的独立腔体,从而存储用于二次检测的液体样本,如图6、21、22所示,闭合元件为第一瓶盖12,第一瓶盖12能够盖合第四腔10,第一瓶盖12内部设有内螺纹,第四腔10的第二连接通道32外壁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配合,可以实现第一瓶盖12与第四腔10的连接盖合,这样可以保护第四腔10中存储的液体样本,使得第四腔10中存储的液体样本不会漏出或者被破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瓶盖12能够被固定在盖体7上,盖体7上表面设有凹坑38,凹坑38中部位置设置有凸柱39,凸柱39内部是中空的,凸柱39上端具有第一开孔4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瓶盖12内部设有与第一开孔43配合的柱体40,柱体40可以插入第一开孔43,实现第一瓶盖12与盖体7的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5-6图所示,凸柱39为圆筒状,柱体40为圆柱体,圆柱体40可以插入圆筒状的凸柱39内部,实现两者的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瓶盖12内部还设有圆形侧壁42,圆形侧壁42围绕在柱体40外周,如图6所示,凸柱39外侧壁设有凸起筋41,圆形侧壁42可以与凸起筋41配合,紧固第一瓶盖12与盖体7的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凸起筋41可以为多条,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条凸起筋41均匀设置在凸柱39的外侧壁,凸起筋41的设置可以用来固定第一瓶盖12,当需要时,可以将第一瓶盖12拔出,脱离盖体7,把第一瓶盖12盖在第四腔10的第二连接通道32上,实现将第四腔10封闭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元件包括盖体7,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上设有箭头,按照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可以旋紧盖体7,使盖体7不断盖合第一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盖体7盖合时能够联动所述检测元件和/或所述隔断元件;盖体7盖合第一腔1的过程,也即不断旋转、拧紧盖体7的过程,盖体7不断向下移动,盖体7与插片21接触,然后,继续向下旋转盖体7,插片21受到压力,而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检测元件移动;如图1-2,16所示,盖体7与隔断元件连接,那么,盖体7盖合第一腔1的过程,也即不断旋转、拧紧盖体7的过程,盖体7不断向下移动,隔断元件也将不断向下移动,所以,盖体7盖合时能够联动所述检测元件和/或所述隔断元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盖体7盖合时会向下和第一腔合拢,盖体7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可以下压插片21,插片21会在第二腔内移动,从而使检测元件在第二腔内移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杯体还包括支撑侧壁51,如图1-2所示,支撑侧壁51为弧形侧壁,支撑侧壁51与第一腔的侧壁固定连接,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支撑侧壁51没有完全包围第四腔10的四周,而是留有缺口,这样便于使用者安装或者拆卸第四腔10;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支撑侧壁51底部为水平的,使得支撑侧壁51能够水平放置在水平面上,这样使整个装置能够平稳放置,便于运输或者检测,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支撑侧壁51设置在与第二腔相对的位置,这样能够更好地平衡整个装置,使装置放置较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该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现在结合附图1-22中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5所示,检测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此时,插片21处于第二腔中,插销23插在插孔22中,第三腔的一个移液区6与第一腔1的开口4连通,另一个移液区贴着壁面9,第四腔连接在第一腔上,隔断元件的尖端35处于第一连接通道31,并且盖体7没有与插销23接触;

首先,(1)将盖体7打开,向第一腔1中加入液体样本,如图16所示;第一腔1与第四腔连通,液体样本会由第一腔的第一连接通道流入第四腔10,第四腔10中的液体样本,不断增加,当第四腔10中的液体样本装满之后,液体样本会在第一腔1中存储,第一腔1中液体样本会通过开口4进入第三腔,如图17所示;

其次,(2)旋转盖体7,将盖体7向下盖合第一腔,此过程中,盖体7联动隔断元件不断进入第四腔10,盖体7接触插销23,插片向下移动,检测元件也向下移动,第三腔移液区也不断向下移动,第三腔移液区会不断存储液体样本直至充满移液区,如图18所示;继续旋转盖体7,第三腔移液区中的液体不断进入到第二腔,直到盖体7完全盖合第一腔1,如图19-20所示,插片21被压至最低,第三腔与第二腔之间处于连通状态,第三腔中的液体样本完全转移到第二腔的底托中,此时可以进行样本检测;

(3)检测完成之后,通过观察第二腔的外侧面,即可读数,因为,将杯体设置成透明的,也方便拍照记录检测结果;如图20所示,由于第一腔与第四腔10完全被隔断元件隔断,此时可以取下第一瓶盖12和第四腔10,将第一瓶盖12旋紧盖在第四腔10上,第四腔10的液体可以用于二次确认检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