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预灌封灯检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153发布日期:2020-05-22 20:18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半自动预灌封灯检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检机,尤其是一种用于检测预灌封注射器瓶型的灯检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灯检机主要以检测口服液、西林瓶、水针等瓶型为主,这类瓶型的共同特点是为圆柱形表面无突起状,且具有底部接触面,可以竖直放置。检验时,灯检机的输送装置与底部接触面接触,运送瓶体移动。

预灌封注射器瓶型是一种用于高档药物包装存储并直接注射的瓶型,瓶型的前部为针头预留部位(存放时此部位朝向下方),因此无法以此为底部接触面单独竖立放置,但在尾部设有环状的凸起,方便手持注射操作。同时,医用要求出厂前尽量少接触瓶型表面。故此,现有的灯检机无法对预灌封注射器的瓶体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半自动预灌封灯检机,其目的是:实现预灌封注射器的瓶体检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自动预灌封灯检机,用于检测预灌封注射器的瓶体,所述瓶体为柱状,尾部设有环状的凸起,所述灯检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带轮组以及两组与带轮组一一对应的环形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安装在对应的带轮组上;

两组输送带之间相邻近的部分具有间隙以构成直线检测段,两组输送带上位于直线检测段的部分用于夹持瓶体的尾部;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分别位于直线检测段两侧的照射装置和观测装置。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立架、导轨、滑块和移动立架;所述固定立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导轨安装在机架上,方向与直线检测段相垂直,滑块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立架安装在滑块上;

所述两组对称设置的带轮组,其中一组安装在固定立架上,另一组安装在移动立架上;

所述灯检机还包括旋转手柄、螺杆和螺纹套;所述旋转手柄安装在螺杆的端部,螺杆通过转动连接方式安装在固定立架上,螺纹套安装在移动立架上,螺杆与螺纹套相配合。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观测装置包括凸透镜装置。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观测装置还包括底座、安装架和第一锁紧手柄;

所述底座相对于机架固定设置,所述安装架上的水平转轴与底座上的转轴孔相配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所述转轴孔相通的开槽,所述底座上还开始有位于开槽外侧的通孔和位于开槽内侧的第一螺纹孔,通孔与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锁紧手柄连接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

所述凸透镜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两组平行的支撑臂,支撑臂上分别设有滑槽,所述凸透镜装置位于两组支撑臂之间;

所述观测装置还包括两组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第二锁紧手柄,所述第二锁紧手柄连接有第二螺纹轴,第二螺纹轴穿过所对应的滑槽与所述凸透镜装置侧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下料端与直线检测端的上料端相接的上料滑轨和上料端与直线检测端的下料端相接的下料滑轨;所述上料滑轨和下料滑轨均为倾斜设置,上料端均高于下料端。

作为本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上料滑轨和下料滑轨均由两组滑轨板构成,滑轨板之间具有间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改变了常规灯检机的运送形式,利用两组输送带夹持尾部的环状凸起实现瓶体的输送,解决了预灌封注射器无法进行检测的问题;(2)输送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不仅减少了与瓶体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即使出现一定的扭曲也无需进行调整,减少了设备的维护量;(3)其中一组带轮组及输送带安装在移动立架上,通过旋转螺杆可以调整两组输送带之间的间隙,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瓶体;(4)观测装置方面,通过转轴机构和滑槽机构,可以灵活调整凸透镜装置的高度、角度以及与瓶体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灯检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带夹送瓶体的示意图。

图3为灯检机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带轮组上方的盖板,以展示带轮组的布置与结构。

图4为移动立架底部螺杆、螺纹套等部件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用于展现观测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半自动预灌封灯检机,用于检测预灌封注射器的瓶体,所述瓶体为柱状,尾部设有环状的凸起。

如图1,所述灯检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带式输送机2,所述带式输送机2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带轮组2-2以及两组与带轮组2-2一一对应的环形的输送带2-1,所述输送带2-1安装在对应的带轮组2-2上。如图3,所述带轮组2-2包括若干主动轮、从动轮、张紧轮,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输送带2-1移动。

两组输送带2-1之间相邻近的部分具有间隙以构成直线检测段。如图2,输送时,瓶体放置到直线检测段两个输送带2-1之间的间隙处,尾部的环形凸起部分朝上、针头朝下,两组输送带2-1夹持瓶体尾部环形凸起下方,使瓶体跟随两组输送带2-1向下料端移动。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一方面可以减少输送带2-1与瓶体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对瓶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即使输送带2-1出现一定的扭曲,也依然能够与带轮贴合,不影响正常输送,无需进行调整,减少了设备的维护量。

如图1,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分别位于直线检测段两侧的照射装置3和观测装置4。照射装置3向观测装置4方向照射光线,为检测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所述观测装置4包括凸透镜装置4-4。操作人员通过凸透镜装置4-4观察在直线检测段移动的瓶体,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并记录。

进一步的,两个输送带2-1之间的间隙还可以进行瓶体的规格尺寸进行调整。

具体结构为:如图4,灯检机还包括固定立架5、导轨12、滑块13和移动立架6。所述固定立架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导轨12和滑块13为两组,导轨12安装在机架1上,方向与直线检测段相垂直,滑块13与导轨12滑动配合,所述移动立架6安装在滑块13上。所述两组对称设置的带轮组2-2,其中一组安装在固定立架5上,另一组安装在可沿导轨12移动的移动立架6上。

所述灯检机还包括旋转手柄7、螺杆8和螺纹套11;所述旋转手柄7安装在螺杆8的端部,固定立架5上安装有轴承套9,螺杆8通过滚动轴承10安装轴承套9上,使螺杆只能相对于固定立架5回转而无法进行轴向移动,螺纹套11安装在移动立架6上,螺杆8与螺纹套11相配合。

拧动旋转手柄7,移动立架6在螺杆8的驱动下沿导轨12移动,即可实现两组输送带2-1之间间隙的调整。

进一步的,如图1和3,灯检机还包括下料端与直线检测端的上料端相接的上料滑轨14和上料端与直线检测端的下料端相接的下料滑轨15。所述上料滑轨14和下料滑轨15均为倾斜设置,上料端均高于下料端。上料滑轨14和下料滑轨15均由两组滑轨板构成,滑轨板之间具有间隙。对于两个输送带2-1之间的间隙可进行调整的情况,成对的滑轨板,一个安装在固定立架5上,另一个安装在移动立架6上。

进一步的,本灯检机中的凸透镜装置4-4的角度、高度和与待检测瓶体间的距离均可根据需要调整,方便观测人员更好地进行观察,具体实现结构如下:

如图5,所述观测装置4还包括底座4-1、安装架4-3和第一锁紧手柄4-2。所述底座4-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安装架4-3底部的水平转轴与底座4-1上的转轴孔相配合,水平转轴与直线检测段相平行。所述凸透镜装置4-4安装在所述安装架4-3上。所述底座4-1上还设有与所述转轴孔相通的开槽,所述底座4-1上还开始有位于开槽外侧的通孔和位于开槽内侧的第一螺纹孔,通孔与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锁紧手柄4-2连接有第一螺纹轴,所述第一螺纹轴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连接。

所述安装架4-3上设有两组平行的支撑臂,支撑臂上分别设有滑槽,所述凸透镜装置4-4位于两组支撑臂之间;所述观测装置4还包括两组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第二锁紧手柄4-5,所述第二锁紧手柄4-5连接有第二螺纹轴,第二螺纹轴穿过所对应的滑槽与所述凸透镜装置4-4侧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连接。

旋转第一锁紧手柄4-2,降低水平转轴与转轴孔之间的接触力,即可调整安装架4-3的角度,调整后拧紧第一锁紧手柄4-2。同样的,旋转第二锁紧手柄4-5,使之与支撑臂脱开,即可调整凸透镜装置4-4相对于安装架4-3的角度和上下高度。调整凸透镜装置4-4相对于安装架4-3的角度、安装架4-3相对于机架1的角度以及凸透镜装置4-4在滑槽上的位置,可以实现凸透镜装置4-4与直线检测段间距离的调整。

检测前,先调整好凸透镜装置4-4的位置和角度,同时根据瓶体的尺寸调整好两组输送带2-1之间的间隙,然后启动带式输送机2开始检测。检测时,辅助人员将尾部朝上的预灌封注射器放置到上料滑轨14上,注射器沿滑轨滑到直线检测段后,在两组输送带2-1的夹持下移动,检测人员通过凸透镜装置4-4观察注射器瓶体上是否存在缺陷。经过直线检测段的注射器最后沿下料滑轨15送出灯检机,进入下一道工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