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8298发布日期:2020-05-08 14:4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换热管质量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直换热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直换热管在制造出来后需要进行检漏,但是现在的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出直换热管上大的漏点,而直换热管上小的漏点不容易检测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直换热管上小漏点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水压检测单元,每个水压检测单元均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一个检测接头和能驱动检测接头内外移动的接头驱动装置、一个位于检测接头内侧的管端固定机构,管端固定机构在直换热管一端插入检测接头时能固定住直换热管端部,从而防止直换热管端部与检测接头相脱开;两个检测接头相对布置,使得直换热管的两端能分别一对一插入至两个检测接头中,此外一个检测接头的后端口与高压水管线相连,另一个检测接头的后端口与一段放水管相连,在放水管上设置有一个截止阀。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高压水管线的结构包括:水压泵和水箱,水压泵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水箱的出口相连通,水压泵的出口通过管道用于与检测接头的后端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带过滤功能的蓄水池;在两个水压检测单元的机架上均设置有四周带挡水边的放水台,两个水压检测单元中的检测接头、接头驱动装置、管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在机架的放水台上,在两个放水台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排出放水台上脏水的排水口,两个排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蓄水池相连通,蓄水池中过滤完毕的水通过潜水泵泵入至水箱中。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蓄水池中设置有二道隔板,二道隔板将蓄水池分成三个沉淀过滤区,分别为第一沉淀过滤区、第二沉淀过滤区、第三沉淀过滤区,排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的第一沉淀过滤区相连通,使得脏水首先流入至第一沉淀过滤区沉淀过滤,然后第一沉淀过滤区中的水会溢流至第二沉淀过滤区中再沉淀过滤,接着第二沉淀过滤区中的水会溢流至第三沉淀过滤区中再一次沉淀过滤,潜水泵位于第三沉淀过滤区中。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在直换热管两端插入至两个检测接头中时用于托住直换热管的托持架,托持架位于两个水压检测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托持架托住直换热管时能使直换热管从中部向两侧倾斜。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两个检测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用于检测检测接头中水压力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管端固定机构的结构包括:上夹模、与机架相固定的下夹模和夹模驱动装置,夹模驱动装置能驱动上夹模向着下夹模移动而使上、下夹模相对夹,在上、下夹模上均设置有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在上、下夹模对夹时能夹抱于直换热管的外侧,从而对直换热管端部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前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其中:上夹模可拆卸的安装于夹模驱动装置上,下夹模可拆卸的安装于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能使直换热管中充满高压水,并且能使高压水憋于直换热管中,这样小漏点处能因高压而向外喷水,从而使工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直换热管上的小漏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直换热管水压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水压检测单元2,每个水压检测单元2均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检测接头22和能驱动检测接头22内外移动的接头驱动装置84、一个位于检测接头22内侧的管端固定机构,本实施例中,接头驱动装置84为油缸;管端固定机构在直换热管9一端插入检测接头22时能固定住直换热管9端部,从而防止直换热管9端部与检测接头22相脱开;两个检测接头22相对布置,使得直换热管9的两端能分别一对一插入至两个检测接头22中,此外一个检测接头22的后端口与高压水管线相连,另一个检测接头22的后端口与一段放水管4相连,在放水管4上设置有一个截止阀41。本实施例中,高压水管线的结构包括:水压泵31和水箱3,水压泵31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水箱3的出口相连通,水压泵31的出口通过管道用于与检测接头22的后端口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带过滤功能的蓄水池5;在两个水压检测单元2的机架1上均设置有四周带挡水边的放水台6,两个水压检测单元2中的检测接头22、接头驱动装置84、管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在机架1的放水台6上,在两个放水台6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排出放水台6上脏水的排水口61,两个排水口61分别通过管道与蓄水池5相连通,蓄水池5中过滤完毕的水通过潜水泵51泵入至水箱3中。

蓄水池5中设置有二道隔板52,二道隔板52将蓄水池5分成三个沉淀过滤区,分别为第一沉淀过滤区53、第二沉淀过滤区54、第三沉淀过滤区55,排水口61通过管道与蓄水池5的第一沉淀过滤区53相连通,使得脏水首先流入至第一沉淀过滤区53沉淀过滤,然后第一沉淀过滤区53中的水会溢流至第二沉淀过滤区54中再沉淀过滤,接着第二沉淀过滤区54中的水会溢流至第三沉淀过滤区55中再一次沉淀过滤,潜水泵51位于第三沉淀过滤区55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在直换热管9两端插入至两个检测接头22中时用于托住直换热管9的托持架7,托持架7位于两个水压检测单元2之间。设置托持架7后工人就无需托着直换热管9,这样就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另外,托持架7托住直换热管9时能使直换热管9从中部向两侧倾斜。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检测完毕后直换热管9中的水流出。

两个检测接头22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用于检测检测接头22中水压力的压力表221。通过压力表221能直观的了解直换热管9中水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管端固定机构的结构包括:上夹模8、与机架1相固定的下夹模81和夹模驱动装置82,本实施例中,夹模驱动装置82为油缸;夹模驱动装置82能驱动上夹模8向着下夹模81移动而使上、下夹模8、81相对夹,在上、下夹模8、81上均设置有半圆槽83,两个半圆槽83在上、下夹模8、81对夹时能夹抱于直换热管9的外侧,从而对直换热管9端部进行固定。

上夹模8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于夹模驱动装置82上,下夹模81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于机架1上。这样设置是为了方便更换不同尺寸半圆槽83的上、下夹模8、81,从而来适应管径不同的直换热管9。

工作时,由工人将直换热管9放置于两个水压检测单元2的两个检测接头22之间,然后两个检测接头22在各自接头驱动装置84的驱动下向着直换热管9端部移动,从而使直换热管9的两端分别一对一插入至两个检测接头22中,接着两个管端固定机构分别对直换热管的两端进行固定,防止直换热管的两端在检测时与检测接头22相脱开,然后工人打开截止阀41,并且水压泵31工作通过检测接头22向直换热管9中通水,直至放水管4中有水流出,从而来排出直换热管9中的空气;接着工人关闭截止阀41,而水压泵31继续工作,使得直换热管9中的水压上升,工人可以通过压力表221来了解直换热管9中的水压,当水压达到需要值后,工人关闭水压泵31,使得高压水憋于直换热管9中,然后工人检查直换热管9上是否有水喷出,如果有水喷出,那么说明喷水处存在漏点,由于采用高压水检测直换热管9漏点,所以即使小漏点,小漏点处也会向外喷水,这样工人就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直换热管9上的小漏点;检测完毕后,由工人打开截止阀41进行泄压,然后控制两个管端固定机构松开直换热管9的两端,并且两个检测接头22在各自接头驱动装置84的驱动下均向外移动,使得直换热管9的两端能与两个检测接头22相脱开,接着将直换热管9静置于托持架7上一段时间,使得直换热管9中的水能从两侧流入至放水台6上,待直换热管9中的水基本放空后,工人将直换热管9取下,并换上新的直换热管9进行检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