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6485发布日期:2020-06-02 18: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红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

在粮食饲料等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对粮食饲料等不均匀的固体物料进行测量时,一般会加装预处理系统,对待测物料进行粉碎均质化处理,获得稳定的检测结果,有利于进行闭环控制,但是传统的近红外分析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同时保护性较差,外界的触碰会导致会装置造成破损,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不能够根据不同的调节调节该装置的放置高度,通常将装置本体放置在地面上,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对装置造成干扰甚至损坏,同时不方便对装置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包括仪器,所述仪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减震组件,所述仪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远离仪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仪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携带组件。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活动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柱,位于下方的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摩擦垫,所述活动柱的外壁直径小于活动槽的内壁直径,所述活动柱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第一弹簧分别与两个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组件包括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内壁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缓冲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外壁套设有防撞板,两个所述防撞组件以仪器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对称放置,所述缓冲块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内壁开设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携带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开设有t槽,所述t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握把的外壁直径小于卡板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通过支撑组件调节仪器的位置,摆放到最佳的高度,同时不会对仪器造成损坏,支撑组件包括的活动座和固定座配合使用,伸缩杆能够进行旋转,同时伸缩杆伸缩不同的长度能够改变仪器的高度,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不同的高度,使得仪器的保护性更强,使用效果更好,设置的底座能够保证底座与地面始终稳定接触,不会出现侧翻的情况,通过设置的防撞组件,能够保证仪器受到碰撞时更加的安全和稳定,设置的携带组件,能够保证使用者携带更加舒适,同时设置的卡板,保证握把不会脱离固定块的内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撞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携带组件示意图。

图中:1、仪器;2、减震组件;21、安装板;22、活动槽;23、第一弹簧;24、活动柱;25、摩擦垫;3、防撞组件;31、空心管;32、缓冲槽;33、第二弹簧;34、缓冲块;35、防撞板;4、支撑组件;41、活动座;42、活动轴;43、伸缩杆;44、固定座;45、转轴;46、底座;5、携带组件;51、固定块;52、t槽;53、卡板;54、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包括仪器1,所述仪器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减震组件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两个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内壁开设有活动槽22,所述活动槽22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一弹簧23远离活动槽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柱24,位于下方的所述安装板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摩擦垫25,所述活动柱24的外壁直径小于活动槽22的内壁直径,所述活动柱24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第一弹簧23分别与两个安装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仪器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撞组件3,防撞组件3包括有空心管31,所述空心管31的内壁开设有缓冲槽32,所述缓冲槽32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远离缓冲槽3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块34,所述缓冲块34的外壁套设有防撞板35,两个所述防撞组件3以仪器1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对称放置,所述缓冲块34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防撞组件3远离仪器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活动座41,所述活动座41的内壁开设有活动轴42,所述活动轴4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43,所述伸缩杆43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座44,所述固定座4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45,所述固定座4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46,所述仪器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携带组件5,所述携带组件5包括固定块51,所述固定块51的内壁开设有t槽52,所述t槽5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板53,所述卡板5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握把54,所述握把5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握把54的外壁直径小于卡板53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在线近红外分析装置,使用时通过将仪器1放置在准备好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通过支撑组件4调节仪器1的位置,摆放到最佳的高度,同时不会对仪器1造成损坏,支撑组件4包括的活动座41和固定座44配合使用,伸缩杆43能够进行旋转,同时伸缩杆43伸缩不同的长度能够改变仪器1的高度,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改变不同的高度,使得仪器1的保护性更强,使用效果更好,设置的底座46能够保证底座46与地面始终稳定接触,不会出现侧翻的情况,通过设置的防撞组件3,缓冲块34受到撞击,缓冲块34会向第二弹簧33的一侧移动,而受到第二弹簧33受到压力发生形变会产生相反的推力,能够保证仪器1受到碰撞时更加的安全和稳定,设置的携带组件5,将手位于握把54的内壁,向上提取即可方便对仪器1的携带,同时握把54内壁安装的海绵垫,能够保证使用者携带更加舒适,同时设置的卡板53,保证握把54不会脱离固定块51的内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