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089发布日期:2020-05-26 18:41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从动盘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商用汽车生产对离合器从动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离合器从动盘是一种一次性易损零件,所以离合器在出厂前必须经过性能检测。其中,从动盘拖曳力矩是从动盘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目前,国外离合器测试机能够满足从动盘拖曳力矩的检测要求,但其本身为综合检测机,兼具多项性能测试功能,价格极其昂贵(设备成本高达百万),且受到配件采购周期长,售后不及时等因素影响,国内对此类非标测试机的研制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生产厂家。该离合器测试机的结构过于复杂,系统阻尼太大,往往会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或者无法测量拖曳力矩;即使采集到测量数据,该数据也是经过换算修正得来的(软件优化及换算),并不能直接经过传感器采集(传感器标定复杂,测试周期较长),从而导致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同时,由于从动盘实际的拖曳力矩值很小,大多不到1nm,上述测试机测量结果还受到润滑系统油温影响,测量结果也偏差较大。

综上,上述离合器测试机推广及应用可能性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测试机生产成本高、结构复杂、从动盘拖曳力矩测量不准确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专用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用于测量待测离合器从动盘拖曳力矩的支撑组件、两组转动组件、花键轴、压板组件以及测量组件;所述两组转动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撑组件相对的两侧;所述花键轴的正上方开设有与测量组件配合使用的测量孔;花键轴的两端分别搭载在两组转动组件的上方,由两组转动组件对其进行支撑;在外力的作用下,花键轴带动转动组件共同转动;所述压板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上,用于将安装在花键轴上的待测离合器从动盘包容在内,模拟离合器从动盘真实的安装环境,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所述测量组件用于对花键轴施加外力,并读取待测离合器从动盘的拖曳力矩。

进一步地,每组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组件同一高度上的两个轴,每个轴上安装有一个与之配合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包括轴承、外壳体以及位于两侧的防尘盖,该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少,可使系统阻尼降低;因外壳体与花键轴的轴端接触,因此外壳体采用精车加工,使其表面粗糙度为ra0.8,降低静摩擦;所述轴承采用skf高端深沟球轴承,轴承的静摩擦系数低至0.002;同时防尘盖的设计,也可减少灰尘的污染,保证轴承不会因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从而降低油脂污染对增大系统阻尼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及垂直于基座左右相对安装的两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直支撑架和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通过调节组件安装在竖直支撑架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水平支撑板在竖直支撑架上的高度,以满足更多规格离合器从动盘的拖曳力矩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竖直支撑架上的长条孔、以及与长条孔配合的将水平支撑板固定的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左压板、右压板以及设置在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的厚度可调的拖曳定位块,该拖曳定位块需按照离合器从动盘的自由厚度进行选型;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分居待测离合器从动盘的左右两侧,两者通过锁紧螺栓紧固,平整工件表面,对工件起到修正作用,且其中一个压板通过外侧的压板定位块将整个压板组件固定在竖直支撑架上,防止压板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的周向对应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耳;对应的凸耳上开设有用于锁紧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拖曳定位块位于两个压板的凸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组件为手持拉力计,将手持拉力计安装在测量孔内,并施加一个可使花键轴和从动盘不受挤压而转动的最小的力,通过手持拉力计记录数值,便可测得拖曳力矩。当然,测量组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同样施加一个可使花键轴和从动盘不受挤压而转动的最小的力,并记录数值,测得拖曳力矩。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支撑架呈u型,开口向上设置;所述长条孔开设在竖直支撑架的两个竖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定位块设置在压板组件的其中一个压板的凸耳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生产制造成本低(成本3万左右)、结构简单、设备系统阻尼小、拖曳力矩测量结果直接读取、方便快捷、数据准确、复制性强、易推广。

2.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轮的结构简单、使用零件少,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尼,并且转动轮的外壳体采用精车加工的方式,使得其与花键轴接触面的额表面粗糙度为ra0.8,可降低静摩擦;同时轴承采用skf高端深沟球轴承,且设计防尘盖,可减少灰尘的污染,保证了轴承不会因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从而降低油脂污染对增大系统阻尼的影响,最终测定该装置系统阻尼为0.02。

3.采用本实用新型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由于测量方法简便,势必会跟生产部门拖曳力矩测量对标情况更加频繁,对其调试设备具有指导意义。

4.离合器的拖曳力矩性能对产品使用寿命及换挡过程影响较大,部分品牌的离合器使用里程很短时就发生了烧片及换挡困难的现象,可将此设备作为售后部门进行故障判断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支撑组件;11-基座;12-竖直支撑架;121-竖臂;13-水平支撑板;2-转动组件;3-花键轴;4-压板组件;41-左压板;42-右压板;43-锁紧螺栓;44-拖曳定位块;45-凸耳;46-压板定位块;5-待测离合器从动盘;6-转动轮;61-轴承;62-外壳体;63-防尘盖;7-轴;8-调节组件;81-长条孔;8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拖曳力矩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测量待测离合器从动盘5拖曳力矩的支撑组件1、两组转动组件2、花键轴3、压板组件4以及测量组件(图中未示出)。

支撑组件1包括基座11、及垂直于基座11左右相对安装的两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竖直支撑架12和水平支撑板13。竖直支撑架12呈u型,开口向上设置;水平支撑板13通过调节组件8安装在竖直支撑架12上,其在竖直支撑架12上的位置上下可调,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水平支撑板13的安装高度,以满足更多规格离合器从动盘的拖曳力矩测量。调节组件8包括竖直设置竖直支撑架12竖臂121上的长条孔81、以及与之配合的将水平支撑板13固定的螺栓82。

两组转动组件2分别安装在支撑组件1相对的两侧;每组转动组件2包括安装在水平支撑板13同一高度上的两个轴,每个轴上安装有一个与之配合的转动轮6。

转动轮6包括轴承61、外壳体62以及位于两侧的防尘盖63,该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少,可使系统阻尼降低;因外壳体62与花键轴3的轴7端接触,因此外壳体62采用精车加工,使其表面粗糙度为ra0.8,降低静摩擦;轴承61采用skf高端深沟球轴承61;同时防尘盖63的设计,也可减少灰尘的污染,保证轴承61不会因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从而降低油脂污染对增大系统阻尼的影响。

花键轴3的正上方开设有与测量组件配合使用的测量孔;花键轴3的两端分别位于搭载在两组转动组件2的上方,在外力的作用下,花键轴3带动转动轮6共同转动。

压板组件4用于将安装在花键轴3上的待测离合器从动盘5包容在内,模拟离合器从动盘真实的安装环境,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压板组件4包括左压板41、右压板42以及设置在左压板41和右压板42之间的厚度可调的拖曳定位块44,该拖曳定位块44需按照离合器从动盘的自由厚度进行选型;左压板41和右压板42分居待测离合器从动盘5的左右两侧,两者通过锁紧螺栓43紧固,平整工件表面,对工件起到修正作用。左压板41和右压板42的周向对应均匀设置有四个凸耳45;对应的凸耳45上开设有用于锁紧螺栓43穿过的通孔;拖曳定位块44位于两个压板的凸耳45之间。压板组件4的其中一个压板的凸耳45外侧设置有压板定位块46,如图中所示位于右压板42的凸耳45外侧,整个压板组件通过压板定位块及螺栓安装在右侧支撑单元的竖直支撑架上。

测量组件则用于读取待测离合器从动盘的拖曳力矩,该实施例中测量组件选用手持拉力计,当然也可选用其他能够对花键轴施加外力,并读取待测离合器从动盘拖曳力矩的结构。

采用上述测量装置测量时,先将待测离合器从动盘安装在花键轴上,将花键轴的左端与右端搭载在两组转动轮上,同时通过锁紧螺栓将左压板和右压板进行紧固,平整工件表面,最后通过手持拉力计对花键轴施加一个可使花键轴和从动盘不受挤压而转动的最小的力(因为压板组件将从动版包容在内,模拟从动盘真实的安装环境,所以在从动盘转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左右两侧的压板产生摩擦,由此也就产生了拖曳力矩),并通过手持拉力计记录数值(该数值即为拖曳力矩),如此,完成一次测量任务。

为了检验该测量装置的实用性,根据qc/t25-201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中,4.2.3.1项中明确指出了不同离合器规格对应的分离拖曳转矩的要求值要小于1.2nm的要求,并按照qc/t27-201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采用上述测量装置对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及系统阻力矩进行了各30次重复检测,测量的拖曳力矩值均满足国标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