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259发布日期:2020-05-26 18:31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面对日益恶化的各种环境,改善和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水环境的保护和治污尤显突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各种水环境包括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等,由于治理难度大并且严重扰民。在水底堆积不少的淤泥,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使得水质变臭,因此,对河道淤泥深度进行测量变得尤为必要。

专利号为cn110118519a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测量杆,包括淤泥上层测量杆,淤泥上层测量杆下部设置淤泥上层定位盘,淤泥上层测量杆中滑动设置淤泥底层测量杆,淤泥底层测量杆头部设置淤泥探测头,淤泥上层测量杆和淤泥底层测量杆上刻有适配的刻度线,淤泥探测头探测到淤泥底层时发生震动,该河道淤泥测量杆能有效的读取河深及淤泥深度同时进行精确定位。

然而,在实际的河道淤泥深度测量作业中,河道的水中情况复杂,可能存在各种悬浮的垃圾等物体,在淤泥检测杆贯入待测水体的过程中,如果淤泥探测头下方触碰到可到内的垃圾,淤泥探测头所受到的阻力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就会对河道淤泥测量过作业造成干扰,降低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会受到河道内悬浮垃圾的干扰,降低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还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套筒把手、紧固螺栓以及隔离笼,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套设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的外部,所述套筒把手连接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顶部的两侧,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筒壁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与端部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相接触,所述隔离笼连接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底部,且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可从所述隔离笼的内部穿过,所述隔离笼的底部设置有淤泥层探头。

可选的,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呈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套筒把手呈长条状,所述套筒把手连接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侧壁的顶部,所述套筒把手的延长线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直径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套筒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筒把手相对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紧固螺栓相对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紧固螺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套筒把手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紧固螺栓位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扭动杆,三个所述扭动杆在所述紧固螺栓端部的外周面围绕所述紧固螺栓的轴线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隔离笼包括顶部环状件、连接筋板、支撑筋板以及底部环状件,所述顶部环状件的内径大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外径,所述顶部环状件位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底部的外围,数个所述连接筋板连接于所述顶部环状件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之间,所述底部环状件的内径大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外径且所述底部环状件位于所述顶部环状件的下方,所述支撑筋板连接于所述顶部环状件与所述底部环状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顶部环状件的内径大于所述底部环状件的内径,所述支撑筋板与所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的外部呈锐角夹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在使用河道淤泥测量杆测量河道淤泥深度前,可以将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套设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外部,并通过紧固螺栓将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固定,初始状态下,保持隔离笼位于河道淤泥测量杆的下方,在将河道淤泥测量杆伸入被测河道的水域时,隔离笼先进入水中,隔离笼可以将水域中存在的悬浮垃圾隔离在其外部,当隔离笼的底部淤泥层探头探测到水域和淤泥层的交界区域时,保持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不动,将紧固螺栓旋松,使得河道淤泥测量杆可以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内移动,使河道淤泥测量杆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内向下移动继续伸入淤泥层,进行后续的河道淤泥深度测量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可以在水域层对河道淤泥测量杆的下潜路径的水域进行提前防护,将水域中的悬浮垃圾隔离在外,从而保证河道淤泥测量杆在水域中下潜时不会受到悬浮垃圾的干扰,导致河道淤泥测量杆底部的探头受到影响,从而可以提升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顶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底部示意图。

图示说明:1-河道淤泥测量杆;2-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1-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2-套筒把手;23-紧固螺栓;24-隔离笼;231-扭动杆;241-顶部环状件;242-连接筋板;243-支撑筋板;244-底部环状件;245-淤泥层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1,还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其中,河道淤泥测量杆1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实现,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主要用于与河道淤泥测量杆1配合使用,用以提升河道淤泥深度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包括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套筒把手22、紧固螺栓23以及隔离笼24。其中,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套设于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外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内径略大于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外部尺寸,以保证河道淤泥测量杆1可以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中自由上下移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具体可以呈空心圆柱状结构,为了便于携带和运输,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也可以制作成可伸缩式的筒状结构。

套筒把手22连接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顶部的两侧,套筒把手22具体可以呈长条状,套筒把手22连接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侧壁的顶部,套筒把手22的延长线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直径位于同一直线上,套筒把手22可以用于供作业人员手持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在本实施例中,套筒把手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筒把手22相对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套筒把手22还可以用于感应淤泥层探头传递的振动。

紧固螺栓23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筒壁螺纹连接,紧固螺栓23与端部与河道淤泥测量杆1相接触,用于将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栓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紧固螺栓23相对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紧固螺栓23分别位于两个套筒把手22的下方。

进一步地,紧固螺栓23位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扭动杆231,三个扭动杆231在紧固螺栓23端部的外周面围绕紧固螺栓23的轴线均匀分布,可以通过扭动杆231方便地转动紧固螺栓23,以实现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与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固定和分离。

隔离笼24连接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底部,且河道淤泥测量杆1可从隔离笼24的内部穿过,隔离笼24的底部设置有淤泥层探头245。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笼24具体可以包括顶部环状件241、连接筋板242、支撑筋板243以及底部环状件244。

顶部环状件241的内径大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外径,顶部环状件241位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底部的外围,数个连接筋板242连接于顶部环状件241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之间,底部环状件244的内径大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外径且底部环状件244位于顶部环状件241的下方,支撑筋板243连接于顶部环状件241与底部环状件244之间。淤泥层探头245用于探测隔离笼24底部是否接触到水域和淤泥层的分界处,淤泥层探头245具体可以根基现有技术来实现,即利用水和淤泥层的承载力不同,在淤泥层探头245贯入待测水体的过程中,淤泥层探头245所受到的贯入阻力也不相同,当淤泥层探头245贯入至水和淤泥层交界处时,淤泥层探头245的压力值会发生突变,因此可以根据淤泥层探头245受到的贯入阻力确定隔离笼24是否贯入至淤泥层顶部,在隔离笼24底部接触淤泥层时,淤泥层探头245受力可以推动预先设置的接触棒,接触棒克服预先设置的弹簧预设好的阻力后触及触动开关从而使震动器震动报警,震动通过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传递给套筒把手22上的测量者,提醒测量者已接触淤泥层。

优选地,顶部环状件241的内径大于底部环状件244的内径,支撑筋板243与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的外部呈锐角夹角,可以有效使得隔离笼24外壁的悬浮垃圾沿着外径逐渐变大的隔离笼24外侧逐渐远离隔离笼24,同时,隔离笼24为镂空结构,隔离笼24内外水压情况一致,避免对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探测带来较大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淤泥深度测量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

在使用河道淤泥测量杆1测量河道淤泥深度前,可以将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套设在河道淤泥测量杆1外部,并通过紧固螺栓23将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与河道淤泥测量杆1固定。初始状态下,保持隔离笼24位于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下方,使得在将河道淤泥测量杆1伸入被测河道的水域时,隔离笼24先进入水中,隔离笼24可以将水域中存在的悬浮垃圾隔离在其外部,当隔离笼24的底部淤泥层探头245探测到水域和淤泥层的交界区域时,保持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不动,将紧固螺栓23旋松,使得河道淤泥测量杆1可以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内移动,使河道淤泥测量杆1在河道淤泥测量杆套筒21内向下移动继续伸入淤泥层,进行后续的河道淤泥深度测量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河道淤泥测量杆防护组件2,可以在水域层对河道淤泥测量杆1的下潜路径的水域进行提前防护,将水域中的悬浮垃圾隔离在外,从而保证河道淤泥测量杆1在水域中下潜时不会受到悬浮垃圾的干扰,导致河道淤泥测量杆1底部的探头受到影响,从而可以提升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