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51604发布日期:2021-01-05 21:1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对雷达干扰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可为雷达干扰设备的设计、改进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当前,对雷达干扰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多是基于真实的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进行,其雷达、雷达干扰设备的布置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且评估结果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此外,以该种方式实现对雷达干扰设备的性能评估周期较长,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特性;

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以及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特性,包括: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率,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pt=pt_sim×ratiorj;

其中,

pt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pt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ratiorj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率的

比值;

gt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增益;

gt为实际雷达天线增益;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p=prj_bb_sim*weightatten;

prj_bb_sim=prj_bb×ratioj;

其中,

p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

prj_bb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等效功率;

prj_bb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

ratioj为设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等效功率与实际雷达

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的比值;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gt为实际雷达天线增益;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weightatten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方向图权值系数;

wqsigm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匹配滤波系数;

steervecja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天线阵元接收干扰信号的方向向量;

dx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x方向阵元间距;

dy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y方向阵元间距;

n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阵元个数;

λ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波长;

steervecbea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方向图指向的方向向量;

ampwinsigm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幅度加权数组;

posx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x方向坐标数组;

beamsteeraz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波束方位向向量;

posy为天线y方向坐标数组;

beamsteerel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波束俯仰向向量;

jamsteeraz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干扰设备方位向向量;

jamsteerel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干扰设备俯仰向向量。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频率:

f=(fc+fd+fj);

其中,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频率;

fc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

fd为设定场景中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率;

fj为雷达干扰设备产生的频率调制;

v为设定场景下目标的运动速度;

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干扰设备之间的方位角;

θ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干扰设备之间的俯仰角。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

tj_sim=tj+tr;

其中,

t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

tj为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

tr为干扰延时时间;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c为光速。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以及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特性、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进行比对:

δf=|f-f'|;

δpw=|pw-pw'|;

δpri=|pri-pri'|;

δbw=|bw-bw'|;

其中,

δf为频率差值;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频率;

δpw为脉宽差值;

p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宽;

p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脉宽;

δpri为脉冲重复周期差值;

pri为雷达发射信号脉冲重复周期;

pri'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脉冲重复周期;

δbw为带宽差值;

b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带宽;

b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带宽。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确定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确定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具体为:

s(t)=a·exp(j(2πf0t+0.5kt2));

f0=fc+fd;

其中,

s(t)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

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幅度;

ps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

r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等效阻值;

f0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

fd为设定场景中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率;

k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的线性调频斜率。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进行叠加,得到混合接收信号;

检测混合接收信号中的目标回波信号,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受雷达干扰设备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与雷达未受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进行对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还包括: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受到雷达干扰设备干扰的噪声功率与雷达未受雷达干扰设备干扰时的噪声功率进行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原理示意图。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特性;

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以及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特性,确定实际中雷达发射信号的特性,实际中雷达以该种特性发射信号,即将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特性等价到实际中进行发射,在干扰设备存在的情形下,实际中雷达会接收到干扰信号,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即将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等价到设定场景中进行接收,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以及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可实现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中涉及的信号特性可以包括有信号的功率、频率、时间、带宽以及由此确定的波形等方面。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基于实际与设定场景中信号的等效,实现对雷达干扰设备的性能评估,实际中雷达、雷达干扰设备可在小范围内设置,受环境限制、影响较小,发射、接收较小的功率信号,方便灵活,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特性,包括: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率,确定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pt=pt_sim×ratiorj;

其中,

pt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pt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率;

ratiorj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功率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功

率的比值;

gt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增益;

gt为实际雷达天线增益;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p=prj_bb_sim*weightatten;

prj_bb_sim=prj_bb×ratioj;

其中,

p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

prj_bb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等效功率;

prj_bb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

ratioj为设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等效功率与实际

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的比值;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gt为实际雷达天线增益;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weightatten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方向图权值系数;

wqsigm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匹配滤波系数;

steervecja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天线阵元接收干扰信号的方

向向量;

dx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x方向阵元间距;

dy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y方向阵元间距;

n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阵元个数;

λ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波长;

steervecbea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方向图指向的方向向量;

ampwinsigm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幅度加权数组;

posx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x方向坐标数组;

beamsteeraz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波束方位向向量;

posy为天线y方向坐标数组;

beamsteerel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天线波束俯仰向向量;

jamsteeraz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干扰设备方位向向量;

jamsteerel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干扰设备俯仰向向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频率:

f=(fc+fd+fj);

其中,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频率;

fc为实际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

fd为设定场景中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率;

fj为雷达干扰设备产生的频率调制;

v为设定场景下目标的运动速度;

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干扰设备之间的方位角;

θ为设定场景中雷达、雷达干扰设备之间的俯仰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特性,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包括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基于此可确定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相位:

tj_sim=tj+tr;

其中,

t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

tj为实际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时间;

tr为干扰延时时间;

rj为实际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rj_sim为设定场景中雷达与雷达干扰设备间的距离;

c为光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特性以及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特性、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进行比对:

δf=|f-f'|;

δpw=|pw-pw'|;

δpri=|pri-pri'|;

δbw=|bw-bw'|;

其中,

δf为频率差值;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

f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频率;

δpw为脉宽差值;

p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宽;

p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脉宽;

δpri为脉冲重复周期差值;

pri为雷达发射信号脉冲重复周期;

pri'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脉冲重复周期;

δbw为带宽差值;

b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发射信号带宽;

bw'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带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确定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

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确定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具体为:

s(t)=a·exp(j(2πf0t+0.5kt2));

f0=fc+fd;

其中,

s(t)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特性;

a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幅度;

ps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

r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等效阻值;

f0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

fd为设定场景中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率;

k为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的线性调频斜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基于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对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接收到的干扰信号的特性、目标回波信号特性进行叠加,得到混合接收信号;

检测混合接收信号中的目标回波信号,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受雷达干扰设备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与雷达未受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进行对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检测混合接收信号中的目标回波信号,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受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具体为:

通过雷达通用化数字处理单元检测混合接收信号中的目标回波信号,得到设定场景中雷达受干扰时检测的目标特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所述目标特性包括:目标个数、目标距离、目标方位、目标速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雷达干扰设备性能评估方法中,还包括:

将设定场景中雷达受到雷达干扰设备干扰的噪声功率与雷达未受雷达干扰设备干扰时的噪声功率进行比对:

δb=|b-b'|

其中,

δb为噪声功率差值;

b为雷达受到干扰情况下噪声功率值;

b'为雷达未受到干扰情况下的噪声功率值;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