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5923发布日期:2021-01-15 14: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大多数陆源排海污染物的汇,近岸海域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又缺少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监测,及时治理环境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动物毒性实验通过测定污染物在短期或长期内对生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来为环境污染物及污染程度提供重要的评价指标。石斑鱼作为海洋优势物种,大部分为雌雄同体,繁殖能力强,易于观察,常用于动物毒性实验。对石斑鱼幼苗进行生物急性毒性实验,同时辅以助溶剂的对照实验,综合考虑实验用水的理化条件,对实验装置有一定的要求,如何设置实验装置以实现高效系统的实验是本专利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毒性实验装置中的不足,充分考虑我国海洋水生态系统特征和条件,结合实验要求和材料要求,根据不同物种不同污染物质予以差异性的规定和调整,提供一种针对性强、精准高效的利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毒性实验装置中的不足,充分考虑我国海洋水生态系统特征和条件,结合实验要求和材料要求,根据不同物种不同污染物质予以差异性的规定和调整,提供一种针对性强、精准高效的利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更加系统便捷,节省空间,得到的毒性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更适用于后续海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值的推导。

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包括以下部分:

所述装置包括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实验测试装置、储物箱、排水槽,所述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设置有饲养鱼缸、日光灯一、温控器一、通气装置一,所述饲养鱼缸下部通过开关阀一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所述实验测试装置设置有染毒鱼缸、日光灯二、温控器二、通气装置二,所述染毒鱼缸下部通过开关阀二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所述装备箱便于分类置物,所述储物箱上表面为可抽拉的箱盖,所述排水槽设置有外排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中各染毒鱼缸外部标有毒性物质浓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日光灯光照时间为12h,黑暗时间为12h。

进一步地,可通过温控器调节实验温度,通过通气装置为石斑鱼幼苗提供氧气,通过开关阀一清洗鱼缸并排出废水。

进一步地,所述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均可拆卸,可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灵活调整。

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为:

1.石斑鱼驯养

收集自来水曝气三天脱氯,加入海水盐配制人工海水,选择体长5±1cm的健康石斑鱼幼苗用人工海水饲养10天,驯养结束后将鱼的肠道排空一天后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2.急性毒性实验

(1)配制毒性物质溶液;

(2)配制人工海水,按照水和海水盐为1∶0.145的质量比配制人工海水;

(3)设置四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各组鱼缸大小统一为27l,都设有2个平行,实验组一、二、三是不同毒性物质浓度实验组,实验组四是助溶剂实验组,空白组是人工海水实验组,四个实验组和空白组除水质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4)对每个鱼缸投入20条步骤1所选的石斑鱼幼苗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期间,每个鱼缸每天同样水质换水一半,利用加热棒保持鱼缸水的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2h黑暗12h,每天记录石斑鱼幼苗死亡情况并及时捞出死鱼,每天记录水质指标;

3.分析计算

分析石斑鱼幼苗的死亡情况,根据各次记录的死亡数计算平均死亡率,根据回归方程求出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再计算出安全浓度。

本发明的优点:

充分考虑海洋水生态系统特征和条件,结合实验要求和材料要求,提供了一种针对性强、精准高效的利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更加系统便捷,节省空间,得到的毒性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更适用于后续海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值的推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所述装置包括所述装置包括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1)、实验测试装置(2)、储物箱(3)、排水槽(4)、饲养鱼缸(5)、日光灯一(6)、温控器一(7)、通气装置一(8)、开关阀一(9)、染毒鱼缸(10)、日光灯二(11)、温控器二(12)、通气装置二(13)、开关阀二(14)、装备箱上表面的可抽拉箱盖(15)和外排管口(16),所述装置中各染毒鱼缸外部标有毒性物质浓度值(17),通过日光灯一(6)、日光灯二(11)实现12h光照和12h黑暗,通过温控器一(7)、温控器二(12)调节实验温度,通过通气装置一(8)、通气装置二(13)为石斑鱼幼苗提供氧气,通过开关阀一(9)、开关阀二(14)清洗鱼缸并排出废水,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均可拆卸,可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灵活调整。

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为:

1.石斑鱼驯养

收集自来水曝气三天脱氯,加入海水盐配制人工海水,选择体长5±1cm的健康石斑鱼幼苗用人工海水饲养10天,驯养结束后将鱼的肠道排空一天后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2.急性毒性实验

(1)配制毒性物质溶液;

(2)配制人工海水,按照水和海水盐为1∶0.145的质量比配制人工海水;

(3)设置四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各组鱼缸大小统一为27l,都设有2个平行,实验组一、二、三是不同毒性物质浓度实验组,实验组四是助溶剂实验组,空白组是人工海水实验组,四个实验组和空白组除水质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4)对每个鱼缸投入20条步骤1所选的石斑鱼幼苗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期间,每个鱼缸每天同样水质换水一半,利用加热棒保持鱼缸水的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2h黑暗12h,每天记录石斑鱼幼苗死亡情况并及时捞出死鱼,每天记录水质指标;

3.分析计算

将实验组一、二、三和助溶剂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的石斑鱼幼苗的死亡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各次记录的死亡数计算平均死亡率,再转换成概率单位,计算出试验液浓度对数,求出概率单位与试验液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求出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再用经验公式96hlc50×0.1计算出安全浓度。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理解,目前中国毒性实验装置各有不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本发明作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1)、实验测试装置(2)、储物箱(3)、排水槽(4),所述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1)设置有饲养鱼缸(5)、日光灯一(6)、温控器一(7)、通气装置一(8),所述饲养鱼缸(5)下部通过开关阀一(9)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4),所述实验测试装置(2)设置有染毒鱼缸(10)、日光灯二(11)、温控器二(12)、通气装置二(13),所述染毒鱼缸(10)下部通过开关阀二(14)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4),所述装备箱(3)便于分类置物,所述储物箱(3)上表面为可抽拉的箱盖(15),所述排水槽(4)设置有外排管口(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染毒鱼缸外部标有毒性物质浓度值(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灯光照时间为12h,黑暗时间为12h。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验方法为:

s1:石斑鱼驯养

收集自来水曝气三天脱氯,加入海水盐配制人工海水,选择体长5±1cm的健康石斑鱼幼苗用人工海水饲养10天,驯养结束后将鱼的肠道排空一天后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s2:急性毒性实验

(1)配制毒性物质溶液;

(2)配制人工海水,按照水和海水盐为1∶0.145的质量比配制人工海水;

(3)设置四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各组鱼缸大小统一为27l,都设有2个平行,实验组一、二、三是不同毒性物质浓度实验组,实验组四是助溶剂实验组,空白组是人工海水实验组,四个实验组和空白组除水质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

(4)对每个鱼缸投入20条步骤1所选的石斑鱼幼苗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期间,每个鱼缸每天同样水质换水一半,利用加热棒保持鱼缸水的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2h黑暗12h,每天记录石斑鱼幼苗死亡情况并及时捞出死鱼,每天记录水质指标;

s3:分析计算

分析石斑鱼幼苗的死亡情况,根据各次记录的死亡数计算平均死亡率,根据回归方程求出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再计算出安全浓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石斑鱼幼苗进行毒性实验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实验测试装置、储物箱、排水槽,所述石斑鱼幼苗培育饲养箱设置有饲养鱼缸、日光灯一、温控器一、通气装置一,所述饲养鱼缸下部通过开关阀一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所述实验测试装置设置有染毒鱼缸、日光灯二、温控器二、通气装置二,所述染毒鱼缸下部通过开关阀二控制缸中水排入排水槽,所述储物箱上表面可抽拉的箱盖,便于分类置物,所述排水槽设置有外排管口。

技术研发人员:刘宪华;李鸿钰;李嘉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