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脂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5772发布日期:2020-08-07 17:1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脂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物阻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体脂称。



背景技术:

体脂称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或ito(indiumtinoxides)镀膜玻璃材料制作导电电极,金属材料或ito镀膜玻璃材料的导电性能良好但质感偏冷,而人的脚底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体脂称及体脂称,以解决体脂称的电极质感偏冷导致使用体验不佳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体脂称,其包括体脂称本体和用于与脚底接触的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为导电硅胶。

本申请提供的体脂称采用导电硅胶作为导电电极,人站立在体脂称本体上时,导电硅胶制成的导电电极与脚底接触,导电硅胶的导电性能良好,四季温差小,解决了体脂称电极质感偏冷导致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并且导电硅胶制成的导电电极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与脚底接触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提升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体脂称还包括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覆盖于所述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硅胶垫包括导电区域和非导电区域,所述导电区域为所述导电电极。

通过在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覆盖具有导电区域和非导电区域的硅胶垫,体脂称本体的整个站立区域均体感温和柔软,并且导电电极与其周围区域带给脚底的使用感一致,进一步提升体脂称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区域与所述非导电区域的颜色不同。

通过将导电区域与非导电区域的颜色设置成不同,使用者能够快速识别导电区域,确保测量准确,在确保体感温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体脂称本体还包括面板,所述硅胶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导电电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体脂称本体内设置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将硅胶垫可拆卸地设置在面板上,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硅胶垫和控制电路板,面板能够向硅胶垫提供支持力,并将硅胶垫与底部的控制电路板分开,使脚底感受平整,站立平稳,在确保体感温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体脂称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金属片和导线,所述金属片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位于所述导电电极的下方,所述导线连接所述金属片和所述控制电路板。

通过将金属片设置在导电电极的底部,再使用导线连接金属片和控制电路板,与直接使用导线连接导电硅胶制成的导电电极和控制电路板相比,金属片与导电电极的接触面大,不会在导电电极上产生异物感,不硌脚、不刺脚,使用体验好,且接触面大还保证导电效果好、提高灵敏度。

并且,由于导电电极与金属片仅为接触导通,没有连接为一体,拆卸硅胶垫无需拆分导线及其他元器件,能够方便更换硅胶垫。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体脂称本体还包括硅胶框,所述硅胶框与所述面板卡固连接,所述硅胶垫设置在所述硅胶框内且与所述硅胶框过盈配合。

通过设置与面板卡固连接的硅胶框,硅胶垫被设置为尺寸略大于硅胶框,利用硅胶能够弹性变形的特性将且硅胶垫卡在硅胶框中,硅胶垫安装和拆卸方便,硅胶垫安装稳固,不容易移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硅胶框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上形成有凹槽,所述面板的边缘嵌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凸缘用于密封所述面板与体脂称的底座之间的接缝。

通过在硅胶框上形成具有凹槽的第一凸缘,面板的边缘嵌设在凹槽内,面板的边缘与体脂称的底座通过第一凸缘柔性连接且密封,体脂称的抗震性能和防尘性能好。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硅胶框形成有多个凸钉,所述多个凸钉与所述多个通孔配合以限位。

通过设置凸钉与通孔配合限位,硅胶框不容易在面板上平移,提高硅胶框、硅胶垫的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实施例,其中所述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沉槽,所述导电硅胶填充于所述沉槽。

通过将导电硅胶填充在面板的沉槽中以形成导电电极,导电电极安装稳固,且解决了体脂称电极质感偏冷导致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该设置尤其适用于改造现有的采用金属电极或ito镀膜玻璃电极的体脂称。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硅胶凸出于所述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

通过使导电硅胶凸出体脂称的上表面形成凸出的导电电极,即使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采用体感偏冷的材料,当踩在导电电极上时,脚底能与体脂称的上表面分离,防止脚底接触体脂称的上表面的材料,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体脂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体脂称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硅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硅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底座;120-支撑板;130-面板;131-金属片;140-硅胶框;141-第一凸缘;142-凹槽;143-第二凸缘;160-dc插口模组;170-装饰盖板;200-硅胶垫;210-导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体脂称是一种利用生物阻抗分析技术分析人体体脂含量的电子秤,将电极连接人体,体脂称内的控制电路板(pcba)通过电极向人体输出微弱交流电信号,从而与人体构成电气回路,通过测量人体的电阻值来确定人体的体脂含量。

体脂称的电极常见为金属材料或者ito镀膜玻璃材料,金属材料制作的电极一般为厚度较薄的片状,要求电极片的边缘要精细化处理,以免边缘割伤脚底皮肤,加工要求高;为保证导电性能,ito镀膜玻璃材料制作的电极对工艺要求也较高,成本也较高。并且,这两种材料都存在质感偏冷的问题,由于人的脚底神经末梢丰富,对温度较为敏感,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冰凉的电极在测量体脂的过程中给人寒冷感,导致使用体验不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体脂称,用于解决电极质感偏冷导致的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体脂称本体和导电电极210,导电电极210为导电硅胶。

导电硅胶是将银粉、石墨粉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胶中,通过导电颗粒互相接触连通,以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的材料。导电硅胶还具有质地柔软、亲肤、四季温差小的特点,通过将导电硅胶制成导电电极210,解决体脂称电极质感偏冷导致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与脚底接触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提升使用体验。并且,导电硅胶制成的导电电极210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与金属材料或ito镀膜材料相比,导电硅胶不容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体脂称,导电电极210被集成在硅胶垫200上,硅胶垫200覆盖在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如图1和2所示。

图3和图4示出了硅胶垫200的结构,硅胶垫200包括导电区域和非导电区域,导电区域的材料为导电硅胶,导电区域即为导电电极210。

生产时,可选地,向四个导电区域的范围内掺入银粉、石墨粉等导电颗粒,以使硅胶垫200形成四个导电电极210,导电区域与非导电区域一体成型。

或者,可选地,先形成具有非导电区域的硅胶垫200,在非导电区域中间预留四个导电区域的位置,然后将导电硅胶制成的导电电极210填入四个导电区域中。

为便于识别硅胶垫200的站立区域,确保准确测量体脂,提升使用体验,将导电区域与非导电区域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导电电极210所在。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便于区分导电电极210的所在,也可以在硅胶垫200上设置防滑花纹,将导电区域与非导电区域的防滑花纹设置为不同的纹路。

在硅胶垫200下方的体脂称本体包括底座110和面板130,体脂称的控制电路板、传感器等电子元件设置在底座110内,面板130支撑在硅胶垫200下方,并将电子元件与硅胶垫200隔离。

为提升结构强度,在面板130下方设置支撑板120,支撑板120放置在底座110上,从水平方向上支撑底座110的内腔,从竖直方向上支撑面板130。

面板130用于固定和支撑硅胶垫200,使脚底触感平整,保证站立平稳,脚底与导电电极210接触良好。面板130上设置通孔,以便设置连接件使控制电路板与导电电极210电连接。支撑板120被配置为具有加强筋的肋板以提升结构强度,肋板上设置镂空部位以便线路通过。

硅胶垫200与面板130的连接方式被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更换硅胶垫200。

如图2,在面板130上卡固一个硅胶框140,将硅胶垫200卡固在硅胶框140内。将硅胶垫200的尺寸设置为略大于硅胶框140,即使硅胶垫200与硅胶框140过盈配合。利用硅胶弹性变形的特性,将硅胶垫200卡在硅胶框140中,拆卸时将硅胶垫200从硅胶框140中抠出即可,安装和拆卸方便。

面板130的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面板130卡接在底座110的内侧壁,前述的连接件包括金属片131和导线,其中金属片131平放在面板130上,金属片131对应于导电电极210下方,导电电极210接触金属片131,导线的一端连接金属片131、另一端连接控制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导线连接导电电极210与控制电路板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与导电电极210的接触面大,导电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连接件不会在质地柔软的导电电极210上产生异物感,不会硌脚、刺脚,使用体验好。

并且通过设置该连接件,导电电极210与连接件无需连接为一体,仅是接触导通,拆卸硅胶垫200时无需拆分导线及其他元器件。

对于常规的体脂称而言,如果要更换电极或者体脂称的面层,需要专业人士拆分或连接电路,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体脂称,只需将旧的硅胶垫200抠出,将新的硅胶垫200装入即可,无需电路拆分、连接,使用者可以自行拆装硅胶垫200以更换导电电极210。

硅胶框140的结构如图6所示,硅胶框140具有第一凸缘141和第二凸缘143,其中。

第一凸缘141用于包围在面板130的边缘,第一凸缘141由硅胶框14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在第一凸缘141上形成凹槽142,以便于将面板130的边缘嵌设在凹槽142内。当面板130卡接在底座110的内侧壁时,第一凸缘141间隔在面板130的边缘与底座110的内侧壁之间,使面板130与底座110柔性连接,并使面板130与底座110的接缝密封,提升体脂称的抗震性能和防尘性能。并且硅胶框140也不容易在面板130表面滑移。

第二凸缘143从硅胶框140的侧面向外延伸,以覆盖面板130与底座110的接缝,提升防尘效果,第二凸缘143倒圆角并与底座110的边缘平滑连接,以使体脂称的边缘柔软,体脂称不易受损且不易损伤脚部皮肤。

为进一步提升硅胶框140及硅胶垫200的稳定性,在硅胶框140的下表面形成多个凸钉,在面板130上相应地形成多个通孔,多个凸钉插入多个通孔,以配合限制硅胶框140及其内卡接的硅胶垫200滑移。

为便于体脂称充电,以解决需要拆机更换电池的问题,底座110上设置dc插口模组160,如图1和图2,在面板130和硅胶框140对应dc插口模组160的位置设置缺口,以便容纳dc插口模组160,图中可见硅胶框140在缺口位置断开。在缺口处设置装饰盖板170,装饰盖板170压设在硅胶框140上并连接在底座110缺口处的内侧壁,以固定硅胶框140断开的两端,并遮盖缺口部位。

本申请提供的体脂称结构强度好,防尘性能、抗震性能、稳定性能好,既能够兼顾导电性能、检测灵敏度,又能够解决电极质感偏冷导致的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且面层触感柔软、舒适。相对于常规的体脂称,还具有方便更换用于站立的面层或导电电极210的效果,更换方法简单,无需更换人员具有专业性电工技术,且相对于ito镀膜玻璃等昂贵材料的更换维修成本低。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一种体脂称,其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沉槽,采用导电硅胶填充于沉槽以形成导电电极210。该实施例也能解决电极质感偏冷导致使用体验不佳问题。

当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为体感偏冷的材料如玻璃、金属等材料时,可以将用于制成导电电极210的导电硅胶设置为凸出于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以使脚底能与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分离,防止脚底接触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的材料,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导电硅胶凸出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设置或调整,为兼顾体感温度和站立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导电硅胶被配置为略微凸出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使脚底与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刚好分离即可,例如使导电硅胶凸出体脂称本体的上表面的高度为1~5mm。

或者,也可以将四个导电电极210的面积设置的较大,且四个导电电极210间隔。如,在体脂称面板130的站立区域,其两个前脚掌对应的位置被两块导电硅胶分别覆盖,其两个后跟对应的位置被另外两块导电硅胶分别覆盖。左脚对应两个导电硅胶,两个导电硅胶在左脚足弓的位置分隔;右脚对应两个导电硅胶,两个导电硅胶在右脚足弓的位置分隔;且左脚对应的两个导电硅胶与右脚对应的两个导电硅胶分隔。

实施例2的这种方式还可以适用于改造现有的采用金属电极或ito镀膜玻璃电极的体脂称,即,在拆卸了现有的金属电极后,将导电硅胶填充覆盖在原金属电极的位置。

可选地,在沉槽的底部设置金属片131,将金属片131与控制电路板的接线连接,导电硅胶填充在金属片131上方,以实现方便更换导电电极210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