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2702发布日期:2020-08-05 00: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矿井或隧道的通风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阻力系数是衡量矿井通风状况的主要指标,是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制定、通风动力设施选型以及通风构筑物运行控制的基础。依据规定,新建矿井在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阻力系数测量,以后每3年至少测1次。目前矿井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主要方法为倾斜压差计法与气压计基点测量法。传统的倾斜压差计法测量倾斜巷道通风阻力系数需要在巷道中设置倾斜u型压差计、胶管以及皮托管,在巷道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使得管内外空气温度一致后读取倾斜压差计的读数来实现巷道通风阻力的测量。一方面,管道一般为橡胶软管,在测量过程中,一旦管道发生损坏或产生挤压,则测量结果将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橡胶软管需要人进入巷道内进行布置,耗费时间和人力,且不适用于无法进人的巷道。传统的气压计基点测量法主要是基于对巷道风量、巷道端头静压、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的波动变化的测量,从而计算出到巷道的通风阻力。由于空气柱的密度是温度、湿度的连续函数,通过常规测量手段只能大致测量其平均密度,而平均密度测量误差所带来的空气柱位压误差相对于通风阻力来说是一个较大量,甚至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负的阻力值,与自然规律相违背,测量误差较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背景技术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两种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测量成本高、工况限制严格、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包括:气囊,设置有通气管道和若干个可开合的通风孔;充气泵,连接于所述气囊的所述通气管道,用于对所述气囊充气;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巷道的第一端,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巷道的第二端,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囊的通风孔旁,用于测量风速值;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充气泵、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为:控制所述充气泵对所述气囊充气以使所述气囊阻断所述巷道的通风;响应通风孔调整信号,检测所述风速传感器的输出以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并同时读取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根据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以及第n+1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1,按照公式δhn=|δpn+1-δpn|确定风速改变前后的巷道压力差值变化值δhn;根据第n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根据第n+1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1,以根据公式δqn2=|qn+12-qn2|确定风速改变前后巷道风量平方的差值δqn2;根据公式rn=δhn/δqn2确定巷道的第n个通风阻力系数rn;根据n-1个通风阻力系数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其中1≤n<n。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中设置有通风孔开合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器还设置为:在控制所述充气泵对所述气囊充气后,控制所述通风孔开合控制装置调整所述通风孔的开合状态,发送所述通风孔调整信号。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包括:风门;电控器,电连接于所述风门,用于控制所述风门的开合程度;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巷道的第一端,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巷道的第二端,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风门的第一侧,用于测量第三压力值;第四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风门的第二侧,用于测量第四压力值;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风门旁,用于测量风速值;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电控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为:控制所述电控器关闭所述风门以使所述风门阻断所述巷道的通风;响应风门调整信号,通过所述电控器控制所述风门的开合程度发生改变后,检测所述风速传感器的输出以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并同时读取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三压力值、所述第四压力值;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确定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根据所述第三压力值和所述第四压力值确定所述第n个风速对应的风门两侧压力差值,以根据所述巷道两端压力差值与所述风门两侧压力差值的差确定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根据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以及第n+1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1,按照公式δhn=|δpn+1-δpn|确定风速改变前后的巷道压力差值变化值δhn;根据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根据所述第n+1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1,以根据公式δqn2=|qn+12-qn2|确定风速改变前后巷道风量平方的差值δqn2;根据公式rn=δhn/δqn2确定巷道的第n个通风阻力系数rn;根据n-1个通风阻力系数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其中1≤n<n。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巷道内设置阻断物,调节阻断物的通风程度从而对巷道的风量进行调节,测量不同风量下的巷道压力差值的变化值,进而根据巷道压力差值与风量的相关关系计算出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测量密度等手段带来的较大测量误差,简化巷道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过程,使通风阻力的测量不受工况限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100的流程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阻断物200的示意图。图3a为在竖井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3b为在窄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3c为在不规则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阻断物300的示意图。图5为使用阻断物3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的方框图。图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700的方框图。图8为图6或图7所示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或700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图9为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的方框图。图10为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两种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参考图1,使用方法100可以包括:步骤s1,在巷道中设置可调节阻断程度的阻断物;步骤s2,分n次调节所述阻断物对所述巷道的阻断程度,测量n个风量数值及所述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n个巷道压力差值;步骤s3,根据所述n个风量数值及其对应的n个巷道压力差值确定所述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既可以首先分多次控制阻断物对巷道的阻断程度,测得多个风量数值及其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直至控制阻断物闭合,使巷道中的风量最终为零;也可以首先控制阻断物完全闭合使巷道中的风量为零,然后调节阻断物的阻断程度测得多个风量数值及其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制。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巷道内设置阻断物,调节阻断物的通风程度从而对巷道的风量进行调节,测量不同风量下的巷道压力差值,进而根据巷道压力差值与风量的相关关系计算出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测量密度等手段带来的较大测量误差,简化巷道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过程,使通风阻力的测量不受工况限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阻断物200的示意图。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断物例如为气囊6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61例如可以包括若干个可开合的通风孔611和通气管道612,通气管道612可以连接外部的充气泵62(参见图6至图7),充气泵62可受控于外部的控制器66(参见图6和图7),通风孔611可以通过测量人员手动控制开合(参见图6)或通过远程控制器66电连接于通风孔611的电机613(参见图7),气囊61可以被充气以使气囊61的外表面顶设在巷道墙壁hb的内壁上。在方便人员进入的巷道中,测量人员可以在巷道中对气囊61进行充气及手动控制气囊61通风孔611的开合程度,然后记录在通风孔611旁测得的风量数值。对于人员无法进入的窄巷道或不规则巷道,测量人员可将气囊61连接好充气泵62,将充气泵62连接好控制器66,电机613(参见图7)连接好控制器66后将气囊61塞进巷道,并在巷道外通过控制控制器66实现对气囊61在巷道内阻断程度的控制,并读取通风孔611旁测得的风量数值。图3a~图3c是不同工况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在竖井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3b为在窄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图3c为在不规则巷道中使用阻断物2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参考图3a~图3c,气囊61可以用于对固定通风阻力系数巷道进行阻断。在实际工况中,有许多无法进人的不规则巷道,例如竖井巷道h1、窄巷道h2、截面不规则的巷道h3等,此时可以使用连接物(例如绳子)将气囊61投放在不规则巷道中,并通过连接气囊通气管道612的充气泵62对气囊61充气,同时通过机械(例如绳索、机械开关等)或电子(例如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电信号)形式控制气囊61的通气孔611的开合。本图2和图3a~图3c所示实施例中,可以在气囊61的通风孔611旁设置一用于测量风速值的风速传感器63,在巷道(h1,h2,h3)的第一端(h10,h20,h30)设置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p1的第一压力传感器64,在巷道(h1,h2,h3)的第二端(h11,h21,h31)设置有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p2的第二压力传感器65,以对巷道(h1,h2,h3)的通风阻力系数进行测量。在图3a~图3c所示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时闭合全部通风孔使巷道的风速为零。然后,通过控制通风孔的开合程度调整阻断物对巷道的阻断程度。在使用气囊作为阻断物时,巷道压力差值δp为巷道两端压力差,根据同时在第一压力值p1和第二压力值p2之差确定,即δp=p1-p2。在阻断物为气囊时,可以首先获取多个风速传感器63测得的风速数值及每个风速数值对应的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然后根据第n个风速数值vn确定巷道的第n个风量数值qn,根据第n+1个风速数值vn+1确定巷道的第n+1个风量数值qn+1,其中1≤n<n。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风量qn:qn=vn*s……………………………………(1)其中,s是阻断物设置处的巷道截面积,该巷道截面积可以通过仪器测得。同理,第n+1个风量数值qn+1也可以通过第n+1个风速数值vn+1确定,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此后,根据公式(2)确定风速改变前后巷道风量平方的差值δqn2:δqn2=|qn+12-qn2|………………………………(2)接下来,根据公式(3)确定第n个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δpn=|p1n-p2n|………………………………(3)其中,p1n是测得的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第一压力值,p2n是测得的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第二压力值。同理,可以确定第n+1个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1。根据公式(4)确定第n个巷道压力差的变化值δhn:δhn=|δpn+1-δpn|……………………………(4)根据公式(5)确定巷道的第n个通风阻力系数rn:rn=δhn/δqn2………………………………(5)最后,根据r1~rn-1的平均值确定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γ: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阻断物的示意图。参考图4,在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阻断物例如为风门91。对于已经安装有风门的变通风阻力系数巷道,可以直接使用已设置的风门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100。本公开实施例中,风门91上设有过风调节部910,风门91的开合程度调节形式例如可以为百叶窗、推拉或开孔,风门91的开合程度调节方式既可以为手动也可以为电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置风门91的开合程度调节方式和形式,本公开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图5为使用阻断物300实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的示意图。参考图5,风门91设置在巷道h中,风门91旁设置有用于测量风速值的风速传感器93,巷道h的第一端h0设置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p1的第一压力传感器94,巷道h的第二端h1设置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p2的第二压力传感器95,风门91的第一侧设置用于测量第三压力值p3的第三压力传感器96,风门91的第二侧设置用于测量第四压力值p4的第四压力传感器97。在使用风门测量巷道通风阻力系数时,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可以根据p1~p4确定。在一个实施中,可以首先根据公式(7)、(8)分别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1n和风门两侧压力差值δp2n:δp1n=p1n-p2n…………………………………(7)δp2n=p3n-p4n…………………………………(8)然后,根据公式(9)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δpn=|δp1n-δp2n|………………………………(9)对应地,可以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1,然后,根据公式(4)确定第n个巷道压力差的变化值δhn:δhn=|δpn+1-δpn|………………………………(4)最后,根据公式(1)、(2)、(5)、(6)确定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γ,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首先测得风门第一侧巷道的压力差值和风门第二侧巷道的压力差值,然后,分别计算风门第一侧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和风门第二侧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最后,根据风门第一侧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和风门第二侧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之和确定巷道总通风阻力系数,测量n次之后,根据公式(6)确定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公式推导得知,无论使用哪种方式来计算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均可以得到相同的计算结果。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单独计算风门的通风阻力与开合程度的关系。例如,可以根据公式(10)确定在第n个风门开启程度下风门的通风阻力系数rgn:rgn=|δp2n|/δqn2………………………………(10)其中δp2n是由公式(8)确定的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风门两侧压力差值。然后,根据rgn与风门开启程度的对应关系、巷道目标通风阻力系数、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γ共同确定风门的开启程度,以调节巷道的通风阻力至该巷道目标通风阻力,实现对巷道通风阻力的动态调节。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的方框图。参考图6,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可以包括:气囊61,设置有若干个可开合的通风孔611和通气管道612;充气泵62,连接于气囊61的通气管道612,用于对气囊充气;风速传感器63,设置在气囊61的通风孔611旁,用于测量风速值;第一压力传感器64,安装于巷道的第一端,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65,安装于巷道的第二端,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控制器66,电连接于充气泵62、风速传感器63、第一压力传感器64、第二压力传感器65,用于采集控制充气泵62对气囊61充气并采集风速传感器63、第一压力传感器64、第二压力传感器65的数据,以计算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的安装可以参考图3a~图3c及对应的描述,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图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700的方框图。参考图7,与图6所示装置相比,图7所示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通风孔611开合程度的通风孔开合控制装置613,通风孔开合控制装置613电连接于控制器66,受控于控制器66,用于控制通风孔611的开合数量或开合程度,以调节气囊对巷道通风的阻断程度,在人员无法进入的巷道内实现风量调节,以实现对巷道通风阻力系数的精确测量。图8为图6或图7所示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参考图8,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600或700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800可以包括:步骤s81,控制充气泵对气囊充气以使气囊阻断巷道的通风;步骤s82,响应通风孔调整信号,检测风速传感器的输出以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并同时读取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以根据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的差值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步骤s83,根据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以及第n+1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δpn+1,按照公式δhn=|δpn+1-δpn|确定风速改变前后的巷道压力差值变化值δhn;步骤s84,根据第n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根据第n+1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1,以根据公式δqn2=|qn+12-qn2|确定风速改变前后巷道风量平方的差值δqn2;步骤s85,根据公式rn=δhn/δqn2确定巷道的第n个通风阻力系数rn;步骤s86,根据n-1个通风阻力系数的平均值确定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其中1≤n<n。图8所示步骤的实现可以参见前文对公式(1)~公式(6)的描述,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图9为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的方框图。参考图9,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可以包括:风门91;电控器92,电连接于风门91,用于控制风门91的开合程度;风速传感器93,设置于风门旁,用于测量风速值;第一压力传感器94,安装于巷道的第一端,用于测量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95,安装于巷道的第二端,用于测量第二压力值;第三压力传感器96,安装于风门的第一侧,用于测量第三压力值;第四压力传感器94,安装于风门的第二侧,用于测量第四压力值;控制器98,电连接于电控器92、风速传感器93、第一压力传感器94、第二压力传感器95、第三压力传感器96、第四压力传感器97,用于通过电控器92控制风门的开合程度,从而通过风速传感器93、第一压力传感器94、第二压力传感器95、第三压力传感器96、第四压力传感器97的测量数据计算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的应用场景可以参见图5,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图10为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参考图10,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900中控制器的控制流程1000可以包括:步骤s101,控制所述电控器关闭所述风门以使所述风门阻断所述巷道的通风;步骤s102,响应风门调整信号,通过所述电控器控制所述风门的开合程度发生改变后,检测所述风速传感器的输出以确定第n个风量数值,并同时读取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三压力值、所述第四压力值;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确定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两端压力差值,根据所述第三压力值和所述第四压力值确定所述第n个风速对应的风门两侧压力差值,以根据所述巷道两端压力差值与所述风门两侧压力差值的差确定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步骤s104,根据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以及第n+1个风量数值对应的巷道压力差值δpn+1,按照公式δhn=|δpn+1-δpn|确定风速改变前后的巷道压力差值变化值δhn;步骤s105,根据所述第n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根据所述第n+1个风量数值确定巷道的风量qn+1,以根据公式δqn2=|qn+12-qn2|确定风速改变前后巷道风量平方的差值δqn2;步骤s106,根据公式rn=δhn/δqn2确定巷道的第n个通风阻力系数rn;步骤s107,根据n-1个通风阻力系数的平均值确定所述巷道的通风阻力系数。图10所示步骤的实现可以参见前文对公式(1)~公式(10)的描述,本公开于此不再赘述。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效果进行验证与说明。分别采用倾斜压差计法、气压计基点法和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对某矿井下的5条固定通风阻力系数巷道(5条巷道的支护方式信息如表1所示)进行通风阻力系数测量,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分别如表2~表4所示,三种方案的结果对比如表5所示。表1.巷道名称和支护方式巷道名称副斜井910大巷28301轨道巷补回风下山东二回风大巷支护方式砌碹锚喷锚网锚杆工字钢表2.倾斜压差计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巷道名称副斜井910大巷28301轨道巷补回风下山东二回风大巷液柱高差/mm11931014倾斜系数0.70.70.50.70.7阻力/pa75.4661.7414.768.696.04风量/(m3/p2)72.3957.5516.6269.7382.91通风阻力系数/(n+1·p22/m8)0.014400.018640.053220.014110.01397表3.气压计基点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巷道名称副斜井910大巷28301轨道巷补回风下山东二回风大巷起点压力/pa89062.6890824.7291037.3890528.3089500.00末端压力/pa91098.1490785.5291029.5490448.9289480.00起点温度/℃21.0013.8016.2019.8015.60起点湿度/(%rh)0.930.980.8798.1894.16起点密度/(kg/m3)1.050.011.091.071.07末端温度/℃17.4013.8015.8021.2015.40末端湿度/(%rh)0.961.0096.5096.5794.12末端密度/(kg/m3)1.081.101.091.061.07起点标高/单位1108.40919.10854.90872.10971.80末端标高/单位907.30919.40847.80871.90971.70巷道风量/(m3/p2)72.3957.516.6269.7382.91阻力/pa58.4340.0925.4879.5417.88通风阻力系数/(n+1·p22/m8)0.011150.012100.092240.016360.00260表4.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巷道名称副斜井910大巷28301轨道巷补回风下山东二回风大巷风量/(m3/p2)00000相对压力/pa2216.5-4.682.12.10.8风量/(m3/p2)72.3957.5516.6269.7382.91相对压力/(pa)2291.957.196.870.796.8风量/(m3/p2)32.5426.511.2638.6932.52相对压力/(pa)2232.18.68923.615.9平均通风阻力系数/(n+1·p22/m8)0.014560.018710.053820.014240.01412表5.三种方法的巷道通风阻力系数测量结果巷道名称副斜井910大巷28301轨道巷补回风下山东二回风大巷压差计法0.014400.018640.053220.014110.01397气压计法0.011150.012100.092240.016360.00260阻断风流法0.014560.018710.053820.014240.01412相对误差122.57%35.07%73.33%15.95%81.38%相对误差21.12%0.38%1.13%0.90%1.08%注:相对误差1为气压计法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相对误差2为本公开实施例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为使表述简洁,将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方法命名为阻断风流法。在以上对比实验中,由于倾斜压差计法在处理位压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测量结果准确性较高,故以压差计法测量得到的阻力系数作为约定真值。经计算,气压计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5%,最大相对误差甚至达到80%以上;而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得到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2%以下。上述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测量巷道通风阻力系数,不仅节约了测量过程中的人力,简化了测量设备的布置和维护,而且可以避免巷道内空气密度估算所引入的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分别采用倾斜压差计法和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气压计基点法误差较大,不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对某矿井下的10513工作面回风顺槽巷道(设置有风门的变通风阻力系数巷道,巷道基本信息如表6所示)进行通风阻力系数测量,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分别如表7~表8所示,两种方案的结果对比如表9所示。表6.测量巷道基本信息测点标高断面形状支护方式断面积/m2周长/m起点892.1矩形锚网13.8514.9末点938.1矩形锚网12.2914.1表7.倾斜压差计法测量结果表8.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表9.两种测量误差对比测量方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阻断风流法0.639170.768960.77292压差计法0.638360.771000.79245相对误差0.13%0.26%2.46%注:为使表述简洁,将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方法命名为阻断风流法。分析测量结果可知,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别在5%以内,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要,且本公开的阻断式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能实现对变通风阻力系数巷道内通风阻力系数的动态监测,进而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动态优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由上述对比实验可知,采用本公开的通风阻力系数测量装置测量巷道通风阻力系数,不仅节约了测量过程中的人力,不受工况限制,简化了测量设备的布置和维护,避免相关技术中例如气压计基点测定法测量密度等手段带来的较大测量误差,还可以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作为模块或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木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上文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申请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