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438发布日期:2020-12-22 10:4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探仪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应用声纳技术进行鱼类资源评估的应用研究己经比较普遍,鱼探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探仪利用作为信息载体的声波,在海洋中形成声场的时空结构,成为近代水声学的基础研究内容,而提取海洋中声场信息的时空结构是我们用来进行水下探测、识别、通讯及环境监测等的手段,例如远距离目标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及鱼群探测等。不言而喻,这些对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鱼探仪探头无法随需求及时转换,不能实现对鱼探仪探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也就无法满足多角度协同探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鱼探仪探头无法随需求及时转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其包括,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一端;推进单元,包括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带动所述从动组件运动;以及,旋转单元,与所述支撑单元和所述推进单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承接件、固定轴和把手,所述承接件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支撑单元连接,且与所述支撑单元的相对位置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承接件,且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接件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动组件包括主动杆,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从动杆,所述从动组件与所述把手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拆卸式鱼探仪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拆卸单元,所述拆卸单元将所述主动组件和所述从动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拆卸式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拆卸单元,包括连接部和锁紧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主动组件和所述从动组件连接,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拆卸式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主动组件和/或所述从动组件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拆卸式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两端内径不同,其一端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主动组件的外径,另一端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从动组件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拆卸式鱼探仪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带、固定槽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固定扣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带上,且能够配合扣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通过支撑单元、推进单元和旋转单元实现了调节鱼探仪探头的角度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式鱼探仪支架,通过连接部和锁紧部的配合,实现鱼探仪支架的拆装、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探仪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探仪支架的旋转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探仪支架的拆卸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式鱼探仪支架的锁紧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其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座101和支撑杆102,支撑座101连接于支撑杆102一端;推进单元200,包括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以及,旋转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和推进单元200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支撑单元100发挥着支撑鱼探仪的主要作用,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鱼探仪探头的角度的作用。

具体的,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座101和支撑杆102,鱼探仪探头将安装在支撑座101上,利用支撑杆102的长度优势,将鱼探仪探头输送至水下;推进单元200,包括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从而改变两者相对于支撑单元100的位置,完成推进工作;旋转单元300具有角度调节功能,与支撑单元100和推进单元200连接,一方面使旋转单元300稳定连接在支撑单元100上,一方面,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发生运动时,可以改变旋转单元300的状态,进而改变鱼探仪探头的工作角度。通过连接电机、连通电源等动力输入,主动组件201可以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例如通过弹性连接器、直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皮带、链传动、万向连轴器、涡轮涡杆等方式连接;较佳的,主动组件201可以通过常见传动结构实现对从动组件202的带动作用,例如螺纹螺杆、齿轮齿条、皮带轮、弯头等,使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环绕支撑单元100的四周并延申。基于这样的工作原理,推进单元200也可直接用伺服电动缸来实现。当推进单元200为伺服电动缸时,可在支撑杆102的两侧共同设置,分别与旋转单元300进行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伺服电动缸的伸缩节奏和伸缩位置,从而间接调节旋转单元300的状态,进而完成对鱼探仪探测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支撑杆102可分为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第二支撑杆102b嵌入式与第一支撑杆102a连接,例如通过滑槽、滑轨等方式,使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调。当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时,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可以适应性的进行位置关系的调整。

实施例2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旋转单元300包括承接件301、固定轴302和把手303,承接件301与把手303连接,固定轴302与支撑单元100连接,且与支撑单元100的相对位置不变。具体的,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座101和支撑杆102,支撑座101连接于支撑杆102一端;推进单元200,包括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以及,旋转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和推进单元200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支撑单元100发挥着支撑鱼探仪的主要作用,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鱼探仪探头的角度的作用。

旋转单元300包括承接件301、固定轴302和把手303,承接件301与把手303连接,通过把手303实现改变承接件301状态的作用,把手303也可以和承接件301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等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但是在满足改变承接件301状态的前提下,把手303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承接件301活动连接,例如转接头、弯头等;固定轴302与支撑单元100连接,且与支撑单元100的相对位置不变,当承接件301的状态改变时,承接件301与固定轴302的位置关系变化,表现为承接件301与固定轴302和/或支撑单元100之间的角度改变。

进一步的,固定轴302贯穿承接件301,且与支撑杆102固定连接,承接件301通过固定轴302与支撑杆102固定连接,但承接件301不与支撑杆102直接接触,当把手303改变承接件301状态时,承接件301围绕或环绕固定轴302产生位移,改变了承接件301与固定轴302之间的角度;较好的,承接件301一端与支撑座101连接,从而间接调整支撑于支撑座101上的鱼探仪探头工作角度的作用,另一端距离支撑杆102的靠近端一定距离,从而避免由于承接件301本身体积、边缘形状的原因,与支撑杆102的靠近段接触或在调整过程中卡住,影响鱼探仪工作角度的调节。较佳的,承接件301可以为中空管状结构,固定轴302贯穿该管状结构,从而减轻承接件301本身重量,降低调整承接件301状态是对把手303的施加力及承接件301的惯性。

实施例3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主动组件201包括主动杆,从动组件202包括从动杆,从动组件202与把手303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座101和支撑杆102,支撑座101连接于支撑杆102一端;推进单元200,包括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以及,旋转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和推进单元200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支撑单元100发挥着支撑鱼探仪的主要作用,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鱼探仪探头的角度的作用。

主动组件201包括主动杆,从动组件202包括从动杆,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直线连接,减轻鱼探仪支架的重量。较好的,主动组件201、从动组件202沿支撑杆102的延申方向布设连接。较好的,主动组件201、从动组件202设置于支撑杆102的同侧,便于使用、操作,也利用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佳的,主动组件201、从动组件202与支撑杆102间隔一定距离,并通过从整体上扩大鱼探仪支架的宽度,因为支架的一部分会深入水体中,并随着船体移动而移动,主动组件201、从动组件202与支撑杆102之间的间隔可以分散鱼探仪支架承受的水流、削弱支架本身承受的前进阻力。

进一步的,从动组件202与把手303连接,从动组件202在主动组件201的带动下,通过把手303改变承接件301的状态,进而实现调整鱼探仪探头的工作角度。

实施例4

参见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拆卸单元400,拆卸单元400将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连接。具体的,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探测角度的鱼探仪支架,包括,支撑单元100,包括支撑座101和支撑杆102,支撑座101连接于支撑杆102一端;推进单元200,包括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主动组件201带动从动组件202运动;以及,旋转单元300,与支撑单元100和推进单元200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支撑单元100发挥着支撑鱼探仪的主要作用,推进单元200和旋转单元300配合使用,实现了调节鱼探仪探头的角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主体还包括拆卸单元400,拆卸单元400将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连接,实现了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的连接和分离,当支架不使用时,也便于拆卸、收纳。较好的,拆卸单元400,包括连接部401和锁紧部402,连接部401将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连接,连接部401可选为金属圈等,锁紧部402设置于连接部401外围,用于紧固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连接处。较好的,当连接部401为环状时,其内径大于主动组件201和/或从动组件202的外径,保证主动组件201和/或从动组件202能够进入连接部401,实现连接;较佳的,连接部401两端内径不同,其一端的内径大于等于主动组件201的外径,另一端的内径大于等于从动组件202的外径,考虑到鱼探仪的工作环境及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的不同分工,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的外观、结构参数可不同,例如,主动组件201主要用于将动力传送给从动组件202,一般情况下,主动组件201可不深入水体中,或仅少部分浸入水中,而从动组件202须延申至旋转单元300处,浸入水体中的部分较多,从动组件202需要更加坚固、稳定。因此,主动组件201、从动组件202的材料、规格等参数可不相同。

进一步的,支撑杆102可分为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与主动组件201和从动组件202的连接方式相同,可通过拆卸单元400实现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的连接与拆卸。进一步的,连接部401将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连接,锁紧部402设置于连接部401外围。连接部401的其内径大于第一支撑杆102a和/或第二支撑杆102b的外径。第一支撑杆102a和第二支撑杆102b的材料、规格等参数可不相同。

进一步的,锁紧部402包括固定带402a、固定槽402b和固定扣402c,固定槽402b和固定扣402c均设置于固定带402a上,且能够配合扣紧。固定扣402c能够和固定槽402b对应配合连接,当固定槽402b和固定扣402c连接时,固定带402a形成一个环,从而实现锁住。此外,为了使锁紧部402能够与不同大小的物品配合固定,固定槽402b应设置若干个,当固定扣402c与不同的固定槽402b配合扣紧时,固定带402a形成大小不同的环,从而与大小不同的物品配合固定。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