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型电流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7953发布日期:2020-12-29 09:4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钳型电流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钳型电流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钳型电流表基本上都是需要操作员采用手持的方式在现场进行监测以及读取数据,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蓝牙以及wifi传输数据至终端再读取数据,但是蓝牙、wifi传输都是采用2.4g频段,这个频段容易受外界其它信号互相干扰,从而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并且蓝牙、wifi传输有效范围小,当范围内有障碍物阻碍时,容易断开网络或出现连接中断等情况,影响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钳型电流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钳型电流表,包括钳头测量模块及lora通信模块,所述钳头测量模块包括沿电流信号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抗干扰单元、采集单元、及处理单元,所述lora通信模块包括红外传输单元、及lora发射单元,所述红外传输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lora发射单元包括传输芯片及发射电路,所述传输芯片第八管脚与该红外传输单元连接,所述发射电路设置在该传输芯片第二管脚。

作为优选,所述抗干扰单元包括抗干扰电路,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钳头测量端、电感l4、l5、l6、l7、电容c50、c51、c53、c59、电阻rp1、变压器t1,所述钳头测量端第七、第五、第三、第一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4、l5、l6、l7,该电感l5、l7与所述电阻rp1两端连接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所述电容c50与c51串连且与该电阻rp1并联,该电感l4、l6连接形成第二闭合回路,该第二闭合回路的一支路与该电路rp1的滑动端分别连接该变压器t1的第一升压端、第一减压端,所述电容c53、c59串联且与该变压器t1并联,该变压器t1的第二升压、第二降压端通过信号放大芯片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芯片及采集电路,所述采集电路包括电感l8、电阻r24、电容c22,所述电感l8通过所述电阻r24与所述采集芯片第三十四管脚连接,在该电阻r24右端分出支路连接所述电容c22,所述采集芯片的第二十、第二十一管脚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处理芯片,该处理芯片的第三十、第三十一管脚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该处理芯片的第十二管脚与所述红外传输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传输单元包括通过红外信号连接通讯的传输电路、及接收电路,所述传输电路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传输芯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电路包括天线座,所述天线座通过电感l1与所述传输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该电感l1两端连接有电容c42、c4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无需通过人为操作,当钳型电流表接上电源后,lora传输模块将自动组网连接,且还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抗干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采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红外传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lora发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包括钳头测量模块及lora通信模块,所述钳头测量模块包括沿电流信号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抗干扰单元、采集单元、及处理单元,所述lora通信模块包括红外传输单元、及lora发射单元,所述红外传输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lora发射单元包括传输芯片及发射电路,所述传输芯片第八管脚与该红外传输单元连接,所述发射电路设置在该传输芯片第二管脚。

具体地,钳型电流表的柔性测量圈将待测导体圈住,然后固定钳型电流表位置,钳型电流表通过外部usb接口接入5v供电电源,当被测导体有电流流过时,导体周围将产生一个磁场,产生的磁场聚集在柔性测量圈中,通过柔性测量圈中的霍尔元件感应电流信号,并输送至采集单元,再到处理单元,进行打包处理,然后再传到lora通信模块,钳型电流表中的lora通信模块开始通过lora网关连接到lora基站,最终将测得电流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所述抗干扰单元包括抗干扰电路,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钳头测量端、电感l4、l5、l6、l7、电容c50、c51、c53、c59、电阻rp1、变压器t1,所述钳头测量端第七、第五、第三、第一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电感l4、l5、l6、l7,该电感l5、l7与所述电阻rp1两端连接形成第一闭合回路,所述电容c50与c51串连且与该电阻rp1并联,该电感l4、l6连接形成第二闭合回路,该第二闭合回路的一支路与该电路rp1的滑动端分别连接该变压器t1的第一升压端、第一减压端,所述电容c53、c59串联且与该变压器t1并联,该变压器t1的第二升压、第二降压端通过信号放大芯片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

首先,抗干扰电路能在霍尔元件感应出电流信号后,对电流信号进行滤波,能有效滤除因自身lora通信模块发射带来的高频干扰信号;

其次,信号放大芯片能将电流信号作放大处理,该信号放大芯片的型号为ina333。

具体地,电容c50、c51、c53、c59的电容量为1纳法,电阻rp1的阻值为1000ω。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芯片及采集电路,所述采集电路包括电感l8、电阻r24、电容c22,所述电感l8通过所述电阻r24与所述采集芯片第三十四管脚连接,在该电阻r24右端分出支路连接所述电容c22,所述采集芯片的第二十、第二十一管脚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

首先,经过信号放大处理的电流信号经过采集电路滤波传输至采集芯片当中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处理;

其次,电感l8两端连接有电容c66、c67,电容c66、c67与电容c22并联,电容c66、c67也能同时起到滤波作用;

具体地,采集芯片的型号为dm1106en。电容c22的电容量为1纳法,电阻r24的电阻为1ω。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处理芯片,该处理芯片的第三十、第三十一管脚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该处理芯片的第十二管脚与所述红外传输单元连接。

具体地,处理芯片的信号为hc32l130j8ta。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所述红外传输单元包括通过红外信号连接通讯的传输电路、及接收电路,所述传输电路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传输芯片连接。

首先,传输电路包括二极管d5及电阻r4,二极管d5正极连接处理芯片,二极管d5负极连接电阻r4;

其次,接收电路包括二极管d6、三极管q5、电阻r21、r46,二极管d6、电阻r21、三极管q5、电阻r46依次连接形成回路;

再次,接收电路还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三极管q11、电阻r2、三极管q12、电阻r48,三极管q11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5连接。

具体地,电阻r4的阻值为300ω,电阻r21的阻值为10000ω,电阻r46的阻值为3000ω,电阻r45的阻值为10000ω,电阻r48的阻值为2200ω,电阻r2的阻值为10000ω。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钳型电流表,所述发射电路包括天线座,所述天线座通过电感l1与所述传输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该电感l1两端连接有电容c42、c43。

具体地,传输芯片的型号为rhf0m003。电容c42的电容量为15皮法,电容c43的电容量为6.8皮法。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无需通过人为操作,当钳型电流表接上电源后,lora传输模块将自动组网连接,且还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