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7926发布日期:2021-07-13 15:1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检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革兰氏染色法作为微生物检测及鉴别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每个实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革兰氏染色经典四步法,主要包括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脱色液脱色及番红复染四大步骤,在革兰氏染色经典法的微生物检测重,染色和脱色时间常常控制不好,要么脱色过度产生假阴性结果,要么脱色不够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检测结果偏差。此外,现有的革兰氏染色比较适合单人单次操作,很难实现一人同时进行多次染色。且实验所需的器材种类繁多,因而使用时十分不便,且容易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多种器材的使用功能,且废液等更为便于收集,同时载玻片的摆放更为规整且便于操作,使得其使用方便同时,能够控制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效果的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包括染色件、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载玻片架、排水管和计时装置,所述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依次设于染色件内,所述载玻片架设于染色区和冲洗区内,载玻片架用于固定载玻片,所述计时装置设于染色件侧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件内底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下端,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染色区和冲洗区相连,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接染色件,染色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染色,排水管的设置使得染色后的废液能够更便于收集和处理,染完色的载玻片可以在冲洗区内清洗,冲洗区可以容纳整个载玻片架区域,能够同时水洗,节约水洗的时间,也能进一步保证染色的均匀性,实验器材暂存区可以存放革兰氏染色常用的实验器材,计时装置,可以控制好每一步骤的染色的时间,且该装置包括了革兰氏染色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部件,使得其能够方便操作和整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染色区包括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所述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依次设于染色区内,所述载玻片架设于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内,所述排水管一端与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染色件为上部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染色件相邻计时装置的另一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另一端通过排水口与染色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操作简单,机构紧凑,设计合理,染色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染色,染完色的载玻片可以在冲洗区内清洗,冲洗区设置有能够放置载玻片架的放置区,冲洗时不易发生滑落等问题,可以容纳整个载玻片架区域,能够同时水洗,节约水洗的时间,也能进一步保证染色的均匀性,实验器材暂存区可以存放革兰氏染色常用的实验器材,排水管的设置使得染色后的废液能够更便于收集和处理,该装置实现了多种器材的使用功能,实现单人操作多个样本同时染色,既节约操作时间又节省染料,配备计时功能,能够很好的控制染色时间,优化染色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1、染色区,2、冲洗区,3、实验器材暂存区,4、载玻片架,5、排水管,6、计时装置,7、染色件,8、第一染色部,9、第二染色部,10、第三染色部,11、脱色部,12、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包括染色件7、染色区1、冲洗区2、实验器材暂存区3、载玻片架4、排水管5和计时装置6,所述染色区1、冲洗区2、实验器材暂存区3依次设于染色件7内,所述载玻片架4设于染色区1和冲洗区2内,所述计时装置6设于染色件7侧壁上,所述排水管5设于染色件7内底壁上,所述排水管5设于染色区1、冲洗区2、实验器材暂存区3下端,所述排水管5一端与染色区1和冲洗区2相连,所述排水管5另一端连接染色件7。

所述染色区1包括第一染色部8、第二染色部9、第三染色部10和脱色部11,所述第一染色部8、第二染色部9、第三染色部10和脱色部11依次设于染色区1内,所述载玻片架4设于第一染色部8、第二染色部9、第三染色部10和脱色部11内,所述排水管5一端与第一染色部8、第二染色部9、第三染色部10和脱色部11相连。

所述染色件7为上部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

所述染色件7相邻计时装置6的另一侧壁设有排水口12,所述排水管5另一端通过排水口12与染色件7相连。

具体使用时,以下结合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具体说明:

涂片固定:将载玻片放置在染色区1的上表面上,滴加一滴生理盐水后,用接种环逐一对多个载玻片进行涂片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固定菌落。

在计时装置6上设定好初染的所需要的时间。

初染:将多个载玻片分别插在第一染色部8(即结晶紫染色液)的载玻片架4的插口中,按下倒计时按键,时间结束后拿出载玻片放置冲洗区2中冲洗。

在计时装置6上设定好媒染的所需要的时间。

媒染:置于第二染色部9(即碘液染液)中进行染色,操作方法同上。

在计时装置6上设定好脱色的所需要的时间。

脱色:在脱色部11中进行。

在计时装置6上设定好复染的所需要的时间。

复染:置于第三染色部10(即番红染液),其余操作方法同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染色件、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载玻片架、排水管和计时装置,所述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依次设于染色件内,所述载玻片架设于染色区和冲洗区内,所述计时装置设于染色件侧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件内底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下端,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染色区和冲洗区相连,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接染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区包括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所述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依次设于染色区内,所述载玻片架设于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内,所述排水管一端与第一染色部、第二染色部、第三染色部和脱色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件为上部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件相邻计时装置的另一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另一端通过排水口与染色件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包括染色件、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载玻片架、排水管和计时装置,所述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依次设于染色件内,所述载玻片架设于染色区和冲洗区内,所述计时装置设于染色件侧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件内底壁上,所述排水管设于染色区、冲洗区、实验器材暂存区下端,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染色区和冲洗区相连,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接染色件,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检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包括多种器材的使用功能,且废液等更为便于收集,同时载玻片的摆放更为规整且便于操作,使得其使用方便同时,能够控制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效果的新型革兰氏染色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宇;吴清毅;郭康合;李崴;林冠妃;王岱桑;邓正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优尼科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1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