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993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和企业的车间、装置工艺复杂,管道密集,地下埋设着各类不同的综合管线,如供水管线、循环水管线、排水管线、排油管线、物料管线等,就像人体中的毛细血管,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形成各自的网络,供水管线长期埋设于地下,会造成地下管线泄漏现象。

在建筑施工中,一旦管道发生漏水,水分可能就会沿着墙体渗透至墙外,然而有的墙体质量较好,若是没有流动水流渗出就很难被发现,因此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建筑施工中,一旦管道发生漏水,水分可能就会沿着墙体渗透至墙外,然而有的墙体质量较好,若是没有流动水流渗出就很难被发现,因此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所述检测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限位板,所述检测主体前端的上部位于安装限位板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旋转座,所述阻尼旋转座的外端旋转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升降底座,所述检测主体的下端活动安装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的前端延伸至检测主体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体内部的下部位于安装限位板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升降套杆,所述升降套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升降连接杆,所述升降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升降套杆与检测主体并延伸至检测主体的下方,所述升降连接杆的下端与升降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主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安装限位槽,所述安装限位槽的内端贯穿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安装限位槽与安装限位板相适配,所述安装限位板通过安装限位槽与检测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限位板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网,所述安装网与插接槽相适配,所述安装网穿过插接槽并延伸至插接槽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安装网的后端固定设置为网状结构,所述安装网的横截面呈十字型。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一级升降杆,所述一级升降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二极升降杆,所述升降底座的上端位于二极升降杆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螺纹套筒的直径相同,所述二极升降杆与连接座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

优选的,所述二极升降杆的下端位于螺纹套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地底垫,所述接地底垫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安装网的横截面呈十字型,当检测主体紧贴墙面时,可用更小结构测得大范围的漏水现象,进而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成本,当墙面有漏水或渗水现象发生时,安装网内部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然后根据无水硫酸铜变色程度以及量即可大致测得该处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2、该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将一级升降杆与二极升降杆收缩至一定程度,然后手动的将二极升降杆定位在连接座的上端,然后手动的旋转螺纹套筒将螺纹套筒放下并与连接座连接,完成二极升降杆与升降底座的固定,便于将整个装置收缩呈一个整体,便于携带;

3、该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通过设置限位盘可有效的避免螺纹套筒与二极升降杆分离脱落,进而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而安装的接地底垫可大大提高二极升降杆与地面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极升降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主体;2、安装限位板;3、阻尼旋转座;4、旋转杆;5、升降底座;6、升降套杆;7、升降连接杆;8、安装限位槽;9、插接槽;10、安装网;11、一级升降杆;12、二极升降杆;13、连接座;14、螺纹套筒;15、限位盘;16、接地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检测用漏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1,检测主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限位板2,检测主体1前端的上部位于安装限位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旋转座3,阻尼旋转座3的外端旋转安装有旋转杆4,旋转杆4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升降底座5,检测主体1的下端活动安装有升降底座5,升降底座5的前端延伸至检测主体1的前方。

进一步的,检测主体1内部的下部位于安装限位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升降套杆6,升降套杆6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升降连接杆7,升降连接杆7的下端穿过升降套杆6与检测主体1并延伸至检测主体1的下方,升降连接杆7的下端与升降底座5的上端固定连接,手动的放下升降底座5并将升降底座5置于地面上,升降套杆6与升降连接杆7向外生产,并可移动一定间距,然后将旋转杆4、升降套杆6与升降连接杆7进行固定,即可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墙体检测。

进一步的,检测主体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安装限位槽8,安装限位槽8的内端贯穿设置有插接槽9,安装限位槽8与安装限位板2相适配,安装限位板2通过安装限位槽8与检测主体1固定连接,安装限位板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网10,安装网10与插接槽9相适配,安装网10穿过插接槽9并延伸至插接槽9的后端,检测主体1的后端与安装限位板2后端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在安装网10的内部填充无水硫酸铜,然后将检测主体1的后端紧贴待检测墙面,通过检测主体1与安装限位板2的密封防水气,当墙面有漏水或渗水现象发生时,安装网10内部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然后根据无水硫酸铜变色程度以及量即可大致测得该处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进一步的,安装网10的后端固定设置为网状结构,安装网10的横截面呈十字型,通过设置安装网10的横截面呈十字型,当检测主体1紧贴墙面时,可用更小结构测得大范围的漏水现象,进而大大降低了该装置的成本。

进一步的,旋转杆4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一级升降杆11,一级升降杆1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二极升降杆12,升降底座5的上端位于二极升降杆12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与螺纹套筒14的直径相同,二极升降杆12与连接座13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4,收纳时,将一级升降杆11与二极升降杆12收缩至一定程度,然后手动的将二极升降杆12定位在连接座13的上端,然后手动的旋转螺纹套筒14将螺纹套筒14放下并与连接座13连接,完成二极升降杆12与升降底座5的固定,便于将整个装置收缩呈一个整体,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二极升降杆12的下端位于螺纹套筒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盘15,限位盘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地底垫16,接地底垫16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通过设置限位盘15可有效的避免螺纹套筒14与二极升降杆12分离脱落,进而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而安装的接地底垫16可大大提高二极升降杆12与地面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安装网10的内部填充无水硫酸铜,然后将检测主体1的后端紧贴待检测墙面,通过检测主体1与安装限位板2的密封防水气,当墙面有漏水或渗水现象发生时,安装网10内部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然后根据无水硫酸铜变色程度以及量即可大致测得该处是否出现漏水现象,安装前手动的放下升降底座5并将升降底座5置于地面上,升降套杆6与升降连接杆7向外生产,并可移动一定间距,然后将旋转杆4、升降套杆6与升降连接杆7进行固定,收纳时将一级升降杆11与二极升降杆12收缩至一定程度,然后手动的将二极升降杆12定位在连接座13的上端,然后手动的旋转螺纹套筒14将螺纹套筒14放下并与连接座13连接,完成二极升降杆12与升降底座5的固定,便于将整个装置收缩呈一个整体,便于携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