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8173发布日期:2021-06-15 20:0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量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



背景技术:

道岔是火车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的设备,高锰钢辙叉是当前铁路线路上普速道岔中的核心部件。高锰钢辙叉是一种大型铸件,铸造后还要经过水韧处理,辙叉毛坯变形较大;辙叉毛坯在进行机加工之前需要使用矫直机矫直,以矫正变形,保证各加工处有加工量;其中工作边矫直情况检查是矫直工序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目前高锰钢辙叉工作边矫直检查方法主要是在矫直机上目测辙叉工作边的直线度情况,再吊到平台上拉线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将高锰钢辙叉在矫直机、平台间反复吊运,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以解决辙叉毛坯工作边直线度情况快速检测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包括两个沿辙叉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线架,两个所述线架通过两条拉线连接,两条拉线分别沿辙叉两条工作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检验过程中,拉线为张紧的直线状态,单条拉线与对应工作边之间留有检测间隙。

优选的,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还包括用于测量拉线与其对应工作边之间的检测间隙的量具。

优选的,所述拉线与其对应工作边之间的检测间隙为5~20mm。

优选的,所述线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形成夹角一;所述夹角一与位于辙叉长度方向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二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关于两板体的交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线架还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滑动连接的滑板架;所述滑板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拉线的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均设有第一刻度尺;所述滑板架上在与第一刻度尺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滑板架上还设有与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用于定位辙叉的轨腰中线。

优选的,所述滑板架上还设有固定件,用以实现滑板架与第一板体之间或滑板架与第二板体之间的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滑板架上还设有锁紧件,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滑板架组合实现将线架固定在辙叉的钢轨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往辙叉在矫直机上矫直后,需要吊运到平台上,在平台上拉弦线检查工作边加工量情况,不合适的话吊回矫直机再矫直,然后再吊到平台上检测,反复进行;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架可以直接挂在辙叉的两端,可以一边矫直一边检测,检查工作边加工量时不需将辙叉吊到平台检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对天车的依赖。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辙叉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两个线架,两个线架之间通过两根拉线连接,两根拉线分别沿辙叉的两组工作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检验过程中,拉线处于张紧状态,目测即可通过拉线与对应工作边之间的平行情况看出该工作边是否存在明显的弯曲。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量具测量拉线与工作边之间的检测间隙,量具可以是具有刻度线的直尺,直尺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即可满足辙叉毛坯直线度的检验要求。

(4)本实用新型中,拉线与其对应工作边之间的距离为5~20mm,便于对拉线和工作边之间的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

(5)本实用新型中,主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形成夹角一;夹角一与辙叉跟端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二或辙叉趾端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三相同(因为夹角二与夹角三相同),能使主板更好的贴合在辙叉跟端和辙叉趾端的端面上,对拉线实现拉紧固定,且同一个线架的主板适用于同一号数内所有规格的辙叉的直线度测量,便于提升线架的通用性。

(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关于两板体的交线对称设置,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交线与辙叉端部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能实现线架与辙叉跟端或辙叉趾端的两钢轨端面的贴合。

(7)本实用新型中,线架还包括两个分别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滑动连接的滑板架,滑板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拉线的线孔,能根据辙叉的规格通过滑板架的滑动调节拉线的位置。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均设有第一刻度尺;所述滑板架上在与第一刻度尺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刻度尺;对于一个固定规格的辙叉来说,其端面的轨腰中线到辙叉端部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的距离是确定的,可通过将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第一刻度尺上相应的距离值对齐;再将线架放置到钢轨的端面上,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交线与辙叉端部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即可通过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找到钢轨的轨腰中线;滑板架上还设有与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的定位面,定位面用于定位辙叉的轨腰中线,然后沿着定位面的边线在钢轨上划线,即可得到钢轨的轨腰中线。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滑板架上设置固定件,能实现滑板架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上的位置固定。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滑板架上设置锁紧件,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的滑板架组合实现将线架固定在辙叉的钢轨上。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锐角辙叉趾端的钢轨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与锐角辙叉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图2中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图3中滑板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线架与锐角辙叉趾端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钝角辙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线架,1a、线架一,1b、线架二,1.1、主板,1.1.1、第一板体,1.1.2、第二板体,1.2、滑板架、1.2a、滑板架一,1.2b、滑板架二,1.2.1、线孔,1.2.2、定位面,1.2.3、固定件,1.2.4、锁紧件,1.2.5、滑槽一,1.2.6、滑槽二,1.2.7a、l型外延支架一,1.2.7b、l型外延支架二,2、拉线,3、锐角辙叉,4、钝角辙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本实施例应用于矫直工序中高锰钢锐角辙叉毛坯的工作边直线度的检查。

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包括两个沿辙叉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线架1,本实施例中,在锐角辙叉3跟端与锐角辙叉3趾端设置两个线架1;两个所述线架1通过两条拉线2连接,两条拉线2分别沿辙叉两条工作边的长度方向设置,参见图2,其中一条拉线2沿工作边一的长度方向设置,另一条拉线2沿工作边二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条拉线2在水平面内交叉;检验过程中,拉线2为张紧的直线状态,单条拉线2与对应工作边之间留有检测间隙l。本实施例中,在锐角辙叉3趾端设有线架一1a,在锐角辙叉3跟端设有线架二1b,线架一1a和线架二1b通过两跟拉线2连接,如图2所示,目测即可通过拉线2与对应工作边之间的平行情况看出工作边是否存在明显的弯曲。

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还包括用于测量拉线2与其对应工作边之间的检测间隙l的量具,量具可以是具有刻度线的直尺,直尺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即可满足辙叉毛坯直线度的检验要求。

所述拉线2位于钢轨设有工作边的一侧,所述拉线2与其对应工作边之间的检测间隙l为5~20mm,便于对拉线2和工作边之间的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辙叉毛坯的工作边一般存在3~5mm的加工余量,因此拉线2与工作边之间应该有不小于5mm的间距,避免辙叉毛坯上具有加工余量的凸出部分对拉线2形成干涉,造成拉线2不直,不便于进行工作边直线度的检验;而当拉线2与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大于20mm时,不便于通过量具测量拉线2与工作边之间的距离。

所述线架1包括主板1.1;所述主板1.1包括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所述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连接形成夹角一;所述夹角一与辙叉长度方向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二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一与锐角辙叉3跟端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二或锐角辙叉3趾端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三相同(因为夹角二与夹角三相同),能使主板1.1更好的贴合在锐角辙叉3跟端和锐角辙叉3趾端的端面上,对拉线2实现拉紧固定;而且由于同一辙叉号数的不同规格的辙叉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形成的夹角是相同的,因此同一个线架1的主板1.1适用于同一号数内所有规格的辙叉的直线度测量。

所述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的交线与辙叉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关于两板体的交线对称设置,适用于锐角辙叉3的工作边检验,能实现主板1.1与锐角辙叉3跟端或锐角辙叉3趾端的两端面贴合。

所述线架1还包括两个分别与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滑动连接的滑板架1.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板体1.1.1上设有滑板架一1.2a,在第二板体1.1.2上设有滑板架二1.2b,滑板架一1.2a和滑板架二1.2b的结构关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的交线对称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滑板架1.2上设有用于连接拉线2的线孔1.2.1,能根据锐角辙叉3的规格通过滑动滑板架1.2来调节拉线2的位置,如图4所示。滑板架1.2本体上设有滑槽一1.2.5和滑槽二1.2.6,用于实现与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的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均设有第一刻度尺;所述滑板架1.2上在与第一刻度尺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刻度尺;本实施例中,第一刻度尺的零刻度与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的交线重合(即与辙叉端部两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对于一个固定型号的辙叉来说,其端面的轨腰中线到辙叉端部两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的距离是确定的,可通过将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第一刻度尺上相应的距离值对齐,再将线架1放置到钢轨的端面上,使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的交线与辙叉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即可通过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找到钢轨的轨腰中线,为后续划线提供参考标准。

所述滑板架1.2上还设有与第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的定位面1.2.2,所述定位面1.2.2用于定位锐角辙叉3的轨腰中线,然后沿着定位面1.2.2的边线在钢轨上划线,即可得到钢轨的轨腰中线。

所述滑板架1.2上还设有固定件1.2.3,用以实现滑板架1.2与第一板体1.1.1之间或滑板架1.2与第二板体1.1.2之间的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3为固定螺钉,在滑动架1.2本体上设有贯穿的螺丝孔,固定螺钉1.2.3安装在螺丝孔上,固定螺钉的螺杆端部抵靠在第一板体1.1.1或第二板体1.1.2上,实现滑板架1.2的位置固定。

所述滑板架1.2上还设有锁紧件1.2.4,用于将滑板架1.2抵紧在辙叉的钢轨上;本实施例中,滑板架1.2设有两个l型外延支架,使安装在l型外延支架一1.2.7a的锁紧件1.2.4能抵靠在钢轨的顶面,使安装在l型外延支架二1.2.7b的锁紧件1.2.4能抵靠在轨腰的外侧面,通过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的滑板架1.2组合实现将线架1固定在辙叉两端即锐角辙叉3趾端或者锐角辙叉3跟端的两条钢轨上,如图4和图5所示;锁紧件1.2.4为与l型外延支架螺纹配合的锁紧螺钉。

上述的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根据对应型号的锐角辙叉3轨腰中线到辙叉两端的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的距离值,调节滑板架1.2与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的相对位置,通过固定件1.2.3固定滑板架1.2;然后分别将两个线架1通过锁紧件1.2.4设置在锐角辙叉3的两端(即锐角辙叉3的跟端与趾端),使两个线架1的主板1.1分别贴合在锐角辙叉3跟端或锐角辙叉3趾端的钢轨的端面上;通过两根分别沿两组工作边长度方向设置的拉线2将两个线架1连接,使拉线2处于拉直绷紧状态;依据滑板架1.2上的定位面1.2.2划线(轨腰中线);最后通过目测拉线2与对应工作边之间的平行关系或通过量具测量检测间隙l来判别锐角辙叉3毛坯的工作边是否存在明显弯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辙叉工作边检验工具用于对钝角辙叉4进行工作边检验,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的滑板架1.2的位置为非对称设置(因为处于辙叉同一端的两条钢轨的轨腰中线到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的距离不同)。

钝角辙叉4的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线架1设置在钝角辙叉4的左端和右端,两条拉线2沿两条工作边的长度方向设置(图6中未进行示意);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的交线与辙叉左端或辙叉右端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重合,根据位于两端的两条钢轨的轨腰中线与两条钢轨的端面延伸形成的交线的距离调节滑板架1.2在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的位置,即可对钝角辙叉4进行工作边的直线度检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