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5221发布日期:2023-01-24 19: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沉积盆地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油气田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2.古气候恢复是油气地质勘探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对于研究盆地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各种地质作用及沉积物的形成,特别是对物源供应速率、古沉积水介质特征具有控制作用,对古地理条件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3.气候本身包括冷、热、干、湿四个方面,可以进一步组成干冷、干热、湿冷、湿热四种不同的气候。第四纪气候学的成果表明,东亚的气候区可以分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和西风带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洲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内,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冬季风来源于内陆,寒冷干燥;而西风带气候刚好相反,服从冰期与雨期同步的规律,也就是气候的变化是在冷湿与干热之间变化。据朱宗浩等(2000)研究山东胜利油田古气候的孢粉学表明,济阳坳陷古气候在重点目的层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亚洲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干-湿交替,而温度变化范围较小,干湿变化程度较大;往后到了东营组沉积时期则为西风带气候,表现为冷湿、干热的交替为主。然而,沙河街组作为该油田主要产油层系,该套目的层的古气候纵向旋回变化的研究至为关键,由此来看,济阳坳陷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主要表现为干燥-湿润的频繁变化,而温度变化起伏较小,因此本发明申请也是主要围绕古气候干湿因子的综合量化恢复方法而提出。
4.目前常用的古气候恢复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半定量两大类,早期以定性的特殊古生物、特殊岩石矿物以及沉积物颜色、沉积结构等方法来表征,目前比较主流古气候干湿变化的是半定量方法,这些方法有古生物孢粉含量法、黏土矿物含量法、稀土元素法、微量元素法、磁化率法和同位素法等手段,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半定量的恢复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湖盆的相对古气候变化规律,由于这些数据类型往往很不全,不同方法恢复的值域仅限于该方法针对某个盆地古气候环境的半定量表征,且不同方法之间数值没有可比性,因而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量纲。
5.这些半定量的具体方法应用情况来看,较为常用的古气候指标有:古生物孢粉含量法、氧同位素法、黏土矿物含量法、黏土的磁化率法以及一些地球化学指标法,如微量元素rb/sr、mg/ca、sr/mg、ca/s i+al、∑(fe+zn+ cr+v+co+ni)/∑(ca+mg+sr+ba+na+k)(张建新,1996;王冠民,2005;王延章,2012),另外稀土元素(ree、δeu、∑ree、lree/hree)和地球化学淋溶系数((cao+mgo+na2o+k2o)/al2o3)等指标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气候的变化(刘宁,2009;陈亮,2009;杨惟理等,1998)。
6.以上这些技术方法中,数据获得较为简单、技术较成熟、对气候反映较为敏感的是古生物孢粉、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3种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原理及适用性分析如下:
7.沉积物中的孢粉是广泛分布的,研究表明利用孢粉百分含量可定量恢复古气候。剖面中旱生植物和喜湿植物各类孢粉百分含量的变化,可较好的代表当时古气候所处环境
的量化指标。同时,孢粉资料非常丰富,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干燥的适用性,分为喜热组、喜温组、旱生组和湿生组(王冠民,2005)。根据这一孢粉分类,分别计算不同时期的各生态组的平均含量和每个盖薄片的平均个数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反映温度比值和湿度比值:温度比值=每盖片孢粉粒数
×
喜热组/(喜热组+喜温组);湿度比值=每盖片孢粉粒数
×
湿生组/(湿生组+旱生组)。这样,利用孢粉纵向含量变化可有效恢复表征盆地某个时期的温度和湿度的纵向旋回,达到定量恢复古气候干湿因子的目的。由于孢粉大多保存于泥岩样品中,基本不受沉积物类型、物源体系及淡水注入影响的限制,因此,这种量化恢复古气候的方法较为可靠且适用的盆地较为广泛,缺点是盖薄片中的不同孢粉类型数量的人工鉴定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因而造成数据不足而难以量化表征。
8.此外,地球化学微量元素法表征古气候也甚为广泛。在干旱、半干旱或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球化学作用减弱,降水稀少,径流量和所携带的物质成分减少,沉积作用减弱,因此一般元素在该湖的沉积物中相对减少,而反映盐度的易溶元素则逐渐聚集,因此,气候环境的变化会明显造成部分元素的腹肌。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岩中fe、a1、v、ni、ba、zn、 co等元素含量较高、说明湖水淡化,为高湖面期,反映了潮湿气候环境;而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于水分的蒸发,水介质的碱性增强,na、ca、mg、 cu、sr、mn被大量析出形成各种盐类沉积在水底,所以它们的含量相对增高,为低湖面期,反映的气候则为暖干或干寒期。因此,可以利用以上两类元素的相对比例关系计算出古气候指数“c”值[c=∑ (fe+zn+cr+v+co+ni)/∑(ca+mg+sr+ba+na+k)],根据该值的大小研究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古气候指数越大说明越潮湿,越小说明越干旱;此外,元素rb/sr比值是海相条件下常用的气候地球化学指标之一,一般认为在潮湿条件下,比值减小,而干旱的条件下,比值变大。研究认为,陆相盆地与海相环境有较大的不同。海相环境下,气候潮湿时,物源区化学风化强烈,rb析出后被黏土吸附而残留原地,sr随河水进入海洋,故而潮湿环境下rb/sr比值变小;但在陆相盆地中,尽管潮湿条件下的化学风化作用强烈,rb大量析出而被黏土吸附,但这些黏土一般不会残留原地,而主要是被剥蚀搬运进入盆地,大量吸附rb的黏土被搬运至湖泊中央沉积下来,同时进入湖盆的溶解sr
2+
一般则是在偏干旱时候与碳酸盐类质同象而沉积,所以就造成了潮湿环境下rb/sr比值的加大。故而,在陆相盆地中, rb/sr比值的含义可有效指示陆相湖盆的古气候干湿变化的旋回变化。
[0009]
另一种方法是同位素法,代表性的方法有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钼同位素等,其中锶同位素及钼同位素价格昂贵以至于样品稀少,应用更广泛的是碳氧同位素。由于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岩含量对气候具有较为敏感的反映,但是碳酸盐含量常受某些非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湖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湖泊藻类对碳酸盐的吸附等因素的影响,相比较来看,对气候反映更灵敏和准确、信息含量更多的应属湖相自生碳酸盐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其中分析古气候的时候主要应用氧同位素的变化(碳同位素常与较多的非气候因素有关,比如有机碳同位素、生命活动等)。但自生碳酸盐的氧同位素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标也并非尽善尽美,其一是必须考虑沉积时所处的气候带问题;其二是必须考虑河水注入的影响问题,如果沉积环境的氧同位素受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则氧同位素对气候的反映就会受到限制;其三是碳氧同位素仅分布碳酸盐岩岩相中,取样岩相受限造成碎屑岩沉积物中的古气候表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种方法应用时要谨慎对待,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物源以及岩相等差异综合影响氧同位素的数值,如果其数值与代表气候环境变化的古孢粉含量具有明
显相关性,则具有一定的古气候的恢复方法应用价值。
[0010]
综上所述,古生物孢粉含量法恢复盆地古气候的冷热干湿最为可靠,由于我国广大的陆相湖盆中含有大量的孢粉类型和含量,通过计算不同气候类型的孢粉含量可有效量化气候的旋回变化,因此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相比之下,碳氧同位素亦能较为有效恢复古气候的变化,由于其主要赋存于少量的碳酸盐岩中,且测试费用相对较高,数据支撑程度一般,可作为辅助手段;此外,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可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目前来看,∑(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rb/sr这2种可较为有效反映古气候变化。
[0011]
系统分析认为古气候孢粉含量计算的干湿因子具有量化表征的古气候环境意义,该方法需要大量的薄片鉴定和孢粉含量计算,操作起来十分繁琐、难以实施。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沉积盆地古气候演化历程与湖盆内古生物、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变化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该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包括:
[0014]
步骤1,收集盆地背景与地质资料;
[0015]
步骤2,进行岩心采样与薄片制备;
[0016]
步骤3,进行古生物孢粉种属鉴定与干湿因子计算;
[0017]
步骤4,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
[0018]
步骤5,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氧同位素测试;
[0019]
步骤6,计算古气候c值和rb/sr;
[0020]
步骤7,进行干湿因子与c值、rb/sr和氧同位数的数学拟合;
[0021]
步骤8,进行重点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
[0022]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23]
在步骤1中,从实际掌握的地质资料和文献资料出发,搞清研究对象的湖盆类型、规模及湖盆古气候这些基本演化特征,收集该沉积盆地的钻井取心及相关室内的分析化验资料。
[0024]
在步骤2中,优选盆地内重点井的长井段取心井,开展系统泥岩取样,通过显微薄片磨制并进行孢粉类型鉴定。
[0025]
在步骤3中,开展每个泥岩样品的镜下显微照片的古生物孢粉种属属种的鉴定,并统计视域范围内的不同种属的类型及数量。
[0026]
在步骤3中,利用该地区古孢粉的喜干、喜湿的分类表,利用计算公式干湿因子=每盖片孢粉粒数
×
湿生组/(湿生组+旱生组),完成该样品干湿因子的量化计算。
[0027]
在步骤4中,针对长井段取心的重点井的泥岩样品开展微量元素测试,其中测试的元素要至少包含fe、zn、cr、v、co、ni、ca、mg、sr、ba、 na、k、rb、sr这14种类型。
[0028]
在步骤5中,针对长井段取心的重点井的泥岩样品开展氧同位素的含量测试。
[0029]
在步骤6中,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其测试结果进行以下2种元素比值计算,分别为古气候c值即∑ (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
微量元素比值rb/sr这2 种。
[0030]
在步骤7中,将样品中的孢粉计算所得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微量元素比值即∑(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rb/sr、氧同位素这几种计算结果进行数学拟合,分析后三者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相关系数r2》0.70的参数,建立拟合公式。
[0031]
在步骤7中,建立的拟合公式为:
[0032]
y=1.6888x
13-3.0298x
12
+1.9819x
1-0.1049 r2=0.8147
[0033]
y=9.3065x
23-3.7982x
22
+0.5373x2+0.0094 r2=0.7568
[0034]
y=-1240x
33
+637.64x
32-109.51x
3-2.7685 r2=0.7403
[0035]
y-古气候干湿因子;x1—古气候c值即∑(fe+zn+cr+v+co+ni)/∑ (ca+mg+sr+ba+na+k);x2—古气候rb/sr值;x3—古气候氧同位素。
[0036]
在步骤8中,利用微量元素比值、氧同位素与古气候孢粉干湿因子建立的统一量化数学关系,进行重点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搞清不同层系的古气候干湿旋回变化,完成重点井重点层系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定量恢复。
[0037]
本发明中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为应用于沉积盆地古地理气候变化与湖盆内古生物孢粉含量、微量元素比值以及氧同位素的一种古气候干湿因子的综合定量计算方法。基于现代湖盆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孢粉含量法、微量元素、氧同位素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有相关关系提出的一种综合恢复方法,其中古生物的喜干、喜湿种类的含量变化能较为准确地恢复气候的干湿变化,可作为量化恢复的关键技术,然而该方法分析测试较为繁琐且难以实施,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将湖盆沉积物微量元素∑(fe+zn+cr+v+co+ni)/∑(ca+mg+sr+ba+na+k)、rb/sr比值和碳氧同位素这三者联合表征沉积物形成的古环境气候的干湿变化,通过建立数学关系从而实现统一量纲下的古气候干湿因子。该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古气候恢复手段,为古湖泊沉积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0038]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湖相沉积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应用该方法完成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定量计算结果,可为湖湘多类型优质储层、优质泥页岩的勘探对象预测提供有利地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本发明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40]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凹陷孢粉古气候干湿因子与古气候c 值(∑fe+zn+cr+v+co+ni)/∑(ca+mg+sr+ba+na+k)关系散点图;
[0041]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凹陷孢粉古气候干湿因子与古气候 rb/sr值关系散点图;
[0042]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凹陷孢粉气候干湿因子与古气候氧同位素关系散点图;
[0043]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凹陷w1井古气候干湿因子综合柱状图;
[0044]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a凹陷w2井古气候干湿因子综合柱状图;
[0045]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a凹陷w3井古气候干湿因子与古气候c值关系散点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7]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8]
本发明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
[0049]
(1)从实际掌握的地质资料和文献资料出发,搞清研究对象的湖盆类型、规模及湖盆古气候等基本演化特征,收集该沉积盆地的钻井取心及相关室内的分析化验资料。
[0050]
(2)优选盆地内重点井的长井段取心井,开展系统泥岩取样,通过显微薄片磨制并进行孢粉类型鉴定,然后利用该地区古孢粉的喜干、喜湿的分类表,将样品的孢粉鉴定结果进行干湿因子的量化计算。
[0051]
(3)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其测试结果进行以下2种元素比值计算,分别为古气候c值(∑(fe+zn+cr+v+co+ni)/∑ (ca+mg+sr+ba+na+k))和微量元素比值rb/sr这2种;
[0052]
(4)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氧同位素测试;
[0053]
(5)将样品中的孢粉计算所得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微量元素比值(∑ (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rb/sr、氧同位素等几种计算结果进行数学拟合,分析后三者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r2(相关系数)》0.70的参数,建立3项拟合公式;
[0054]
(6)利用微量元素比值、氧同位素与古气候孢粉干湿因子建立的统一量化数学关系,进行重点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搞清不同层系的古气候干湿旋回变化,完成重点井重点层系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定量恢复。
[0055]
本发明优选出微量元素比值(∑(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rb/sr、氧同位素这三者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具有良好地相关关系,由于不同方法有其各自的量纲和数值范围,这些方法计算的古气候干湿规律没法进行统一的盆地内比较,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将这三者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建立数学相关关系,从而实现了统一量纲下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恢复,该方法摆脱了受控于某一种的地质数据资料的支持,可多种方法进行盆地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这种综合方法更为简便、有效,可在油田勘探部署中广泛应用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定量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古气候的恢复手段,为古湖泊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多类型湖相优质岩相的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0056]
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0057]
实施例1:
[0058]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关于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方法的流程图。古气候干湿因子的定量计算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0059]
(1)盆地背景与地质资料收集
[0060]
从实际掌握的地质资料和文献资料出发,搞清研究对象的湖盆类型、规模及湖盆古气候等基本演化特征,收集该沉积盆地的钻井取心及相关室内的分析化验资料。
[0061]
(2)岩心采样与薄片制备(步骤101)
[0062]
优选盆地内重点井的长井段取心井,开展系统泥岩取样,通过显微薄片磨制并进行孢粉类型鉴定,
[0063]
(3)古生物孢粉种属鉴定与干湿因子计算(步骤102)
[0064]
开展每个泥岩样品的镜下显微照片的古生物孢粉种属属种的鉴定,并统计视域范围内的不同种属的类型及数量,然后利用该地区古孢粉的喜干、喜湿的分类表,利用计算公式干湿因子=每盖片孢粉粒数
×
湿生组/ (湿生组+旱生组),完成该样品干湿因子的量化计算(表1、表2);
[0065]
(4)微量元素的测试(步骤103)
[0066]
针对长井段取心的重点井的泥岩样品开展微量元素测试,其中测试的元素要至少包含fe、zn、cr、v、co、ni、ca、mg、sr、ba、na、k、rb、 sr这14种类型;
[0067]
(5)氧同位素的测试(步骤104)
[0068]
针对长井段取心的重点井的泥岩样品开展氧同位素的含量测试(表 2);
[0069]
(6)计算古气候c值和rb/sr(步骤105、106)
[0070]
针对该井的系统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其测试结果进行以下2 种元素比值计算,分别为古气候c值(∑(fe+zn+cr+v+co+ni)/∑(ca+mg+ sr+ba+na+k))和微量元素比值rb/sr这2种(表1、表2);
[0071]
(7)干湿因子与c值、rb/sr和氧同位数的数学拟合(步骤107)
[0072]
将样品中的孢粉计算所得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微量元素比值(∑ (fe+zn+cr+v+co+ni)/∑(ca+mg+sr+ba+na+k))和rb/sr、氧同位素等几种计算结果进行数学拟合,分析后三者与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r2(相关系数)》0.70的参数,建立3项拟合公式(图2、图3和图4);
[0073]
y=1.6888x
13-3.0298x
12
+1.9819x
1-0.1049 r2=0.8147
[0074]
y=9.3065x
23-3.7982x
22
+0.5373x2+0.0094 r2=0.7568
[0075]
y=-1240x
33
+637.64x
32-109.51x
3-2.7685 r2=0.7403
[0076]
y-古气候干湿因子;x1—古气候c值即∑(fe+zn+cr+v+co+ni)/∑ (ca+mg+sr+ba+na+k);x2—古气候rb/sr值;x3—古气候氧同位素
[0077]
(8)重点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量化恢复(步骤108)
[0078]
利用微量元素比值、氧同位素与古气候孢粉干湿因子建立的统一量化数学关系,进行重点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搞清不同层系的古气候干湿旋回变化,完成重点井重点层系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定量恢复 (图5、图6)。
[0079]
实施例2:
[0080]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研究对象为a凹陷的沙河街组x组段沉积,通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沉积为一套浅水-深湖的陆相湖盆沉积。通过湖盆类型、规模及古气候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认为形成目的层沉积的古湖泊气候主要受控于的干燥、湿润的频繁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区间较小,因此恢复湖盆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
献资料调研发现,前人通过泥岩样品进行大量采样,部分重点井具有长井段系统取心,具有一定的孢粉鉴定资料、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测试和少量的氧同位素测试资料,通过本发明申请的这一做法可以在统一到孢粉方法的量纲内恢复多口井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纵向旋回变化,因此本发明对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准确性和可对比性。
[0081]
首先,通过重点井的系统孢粉分析化验资料,统计每块样品的喜旱、喜湿的孢粉个数,计算该块样品的古气候干湿因子(表1、表2);
[0082]
表1 a凹陷x组段w1井古气候综合数据表
[0083]
[0084]
[0085]
[0086][0087]
表2 a凹陷y组段w2井古气候综合数据表
[0088]
[0089][0090]
然后,相同深度的每个样品同时再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和氧同位素测试,计算古气候c值即∑(fe+zn+cr+v+co+ni)/∑(ca+mg+sr+ba+na+k)、rb/sr值以及氧同位素值(表1、表2);
[0091]
其次,再进行这三者与古气候孢粉干湿因子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系数 (r2)大于0.7认为相关性较好,从而建立量化恢复公式(图2、图3和图4);
[0092]
最后,建立的恢复公式可应用于a凹陷沙河街组x组段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由于不同方法之间最终恢复的结果都能统一到孢粉干湿因子的量纲范围,这样就实现了多种方法建立古气候旋回的可能性与可对比性,通过多种方法恢复重点井的古气候纵向旋回变化(图5、图6),完成干湿因子的定量恢复。
[0093]
实施例3:
[0094]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研究对象为a凹陷的沙河街组z组段沉积,通过综合地质背景资料分析得出,沉积物主要为纹层状灰质泥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岩相的沉积,分析沉积环境为一套极浅水-浅水的陆相湖盆混积岩沉积。通过湖盆类型、规模及古气候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认为形成目的层沉积的古湖泊气候主要为半干旱与半潮湿的频繁变化,外来水系注入少,为典型闭流湖盆且受气候控制比较彻底的时期,同时该时期温度的变化区间较小,因此恢复湖盆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发现,前人通过泥岩样品进行大量采样,部分重点井具有长井段系统取心,具有一定的孢粉鉴定资料、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测试,受限于样品测试的类型,该段泥岩沉积物主要做了相关微量元素的测试,仅能支撑古气候c值的元素类型(fe、zn、cr、v、co、ni、ca、 mg、sr、ba、na和k),而元素rb、sr和氧同位素并未测试。因此,本发明针对这种类型的古气候因子的量化恢复主要依靠大量元素的测试分析,通过本发明申请,利用长取芯段井的大量古生物孢粉恢复相对准确的古气候干湿因子,建立古气候“c值”和古气候干湿因子之间的数学联系,这样可以摆脱古生物孢粉样品不足的局限,利用微量元素计算的“c值”达到恢复统一量纲古气候干湿因子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对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准确性和可对比性。
[0095]
首先,通过重点井的系统孢粉分析化验资料,统计每块样品的喜旱、喜湿的孢粉个数,计算该块样品的古气候干湿因子(表3);
[0096]
然后,相同深度的每个样品同时再进行微量元素测试,计算古气候c值即∑(fe+zn+cr+v+co+ni)/∑(ca+mg+sr+ba+na+k)(表3);
[0097]
其次,再进行这三者与古气候孢粉干湿因子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系数 (r2)大于0.7认为相关性较好,从而建立量化恢复公式(图7):
[0098]
y=-1.1773x3+1.7854x
2-0.1072x+0.098 r2=0.8835;y-古气候干湿因子;x1—古气候c值即∑(fe+zn+cr+v+co+ni)/∑(ca+mg+sr+ba+na+k)
[0099]
最后,建立的恢复公式可应用于a凹陷沙河街组z组段的古气候干湿因子的量化恢复,由于不同方法之间最终恢复的结果都能统一到孢粉干湿因子的量纲范围,这样就实现了多种方法建立古气候旋回的可能性与可对比性,通过多种方法恢复重点井的古气候纵向旋回变化,完成干湿因子的定量恢复。
[0100]
表3 a凹陷z组段w3井古气候综合数据表
[0101]
[0102][010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04]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