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水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6727发布日期:2022-01-19 15: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抗水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船舶设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水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压力水罐一般用于闭式水循环系统中,起到平衡水量和压力的作用,在满足使用工况的情况下,压力水罐可大大节约用水量,因此被广泛用于企事业单位、住宅区及农村的生活、生活、办公用水,同时也被某些特定设备作为压载水舱使用。压力水罐作为压载水舱使用时,一般用于模拟海洋环境,以便用于检测某些船舶上的某些设备在不同压力下的试验性能。
3.相关技术中,抗水压试验装置包括压力水罐和设置在压力水罐上的水、气管线。压力水罐作为压载水舱使用时,将被检测的设备置于水罐本体内部,然后通过控制水、气管线,使得水罐本体内部处于不同的压力环境。
4.然而,在测试的过程中,当需要同时对两个不同设备进行不同试验周期的检测时,只能同时使用两个上述压力水罐来分别检测,但是,这样便会增加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水压试验装置,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水压试验装置,所述抗水压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罐体、注排水单元、注排气单元和连通单元;
7.所述第一罐体内部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8.所述注排水单元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注排水单元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注排水单元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9.所述注排气单元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注排气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10.所述连通单元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连通或者关断。
1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通单元包括均压水阀和均压气阀;
12.所述均压水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底壁连接,且所述均压水阀的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均压水阀的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13.所述均压气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顶壁连接,且所述均压气阀的第一工作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均压气阀的第二工作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1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水单元包括第一注水阀;
15.所述第一注水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注水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水阀的进水口用于与外界注水接口连通。
1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水单元包括第一疏水阀和第二疏水阀;
17.所述第一疏水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疏水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疏水阀的第二端口与外界疏水接口连通;
18.所述第二疏水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疏水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疏水阀的第二端口与外界疏水接口连通。
1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气单元包括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疏水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疏水阀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2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气单元包括第一充气阀;
21.所述第一充气阀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充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充气阀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22.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罐体包括壳体和隔板;
23.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相反两侧。
2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抗水压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二罐体;
25.所述第二罐体内部具有第三腔体;
26.所述注排水单元还包括第二注水阀和第三疏水阀;
27.所述第二注水阀与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注水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注水阀的进水口用于与外界注水接口连通;
28.所述第三疏水阀与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三疏水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疏水阀的第二端口用于与外界疏水接口、所述第一疏水阀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疏水阀的第二端口连通。
2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气单元包括第二充气阀,
30.所述第二充气阀与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充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充气阀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3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注排气单元还包括第二排气阀;
32.所述第二排气阀与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二排气阀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疏水阀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3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34.当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水压试验装置在对船舶上的一些设备进行抗水压试验时,由于该抗水压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罐体、注排水单元、注排气单元和连通单元,且第一罐体内部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以能够将不同设备分别置于第一罐体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比如,第一腔体中,用于放置不经常更换的设备以进行压载测试,第二腔体用于放置更换频次较高的设备进行压载测试。
35.在进行测试时,根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检测条件,来控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检测条件指的是相同的压力。
36.如果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检测条件相同,可以通过连通单元始终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以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保持相同,即此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以作为一个腔体使用。
37.如果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检测条件不同,此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断
开,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腔体使用。可以预先通过连通单元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然后控制注排水单元和注排气单元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注满水,并且通过注排气单元,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压力逐渐升高,待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腔体的设备的检测条件时,控制连通单元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关断。通过注排气单元对第一腔体内的压力进行调整,直至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腔体的设备的检测条件。
38.也就是说,将第一罐体进行隔舱设计,即可以保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压载测试使用,也可以保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单独使用,以对不同设备进行单独压载测试,这样便可大大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水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图1中第一部分的放大图;
42.图3是图1中第二部分的放大图。
43.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44.1、第一罐体;11、壳体;12、隔板;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
45.2、注排水单元;21、第一注水阀;22、第一疏水阀;23、第二疏水阀;24、第二注水阀;25、第三疏水阀;26、第一水干传感器;27、第二水干传感器;28、第一满水传感器;29、第一水压表;210、第一水压传感器;211、第三水干传感器;212、第二满水传感器;213、第二水压表;214、第二水压传感器;
46.3、注排气单元;31、第一充气阀;32、第一排气阀;33、第二充气阀;34、第二排气阀;35、第三充气阀;36、第四充气阀;37、第五充气阀;
47.4、连通单元;41、均压水阀;42、均压气阀;
48.5、第二罐体;501、第三腔体;
49.61、疏水总阀;62、注水总阀;
50.100、检测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水压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抗水压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注排水单元2、注排气单元3和连通单元4。
53.第一罐体1内部具有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
54.注排水单元2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注排水单元2的第一部分与第一腔体101连通,注排水单元2的第二部分与第二腔体102连通。注排气单元3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注排气单元3分别与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连通。连通单元4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
接,连通单元4用于将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连通或者关断。
55.当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水压试验装置在对船舶上的一些设备进行抗水压试验时,由于该抗水压试验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注排水单元2、注排气单元3和连通单元4,且第一罐体1内部具有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以能够将不同设备分别置于第一罐体1中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中。比如,第一腔体101中,用于放置不经常更换的设备以进行压载测试,第二腔体102用于放置更换频次较高的设备进行压载测试。
56.在进行测试时,根据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检测条件,来控制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检测条件指的是相同的压力。
57.如果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检测条件相同,可以通过连通单元4始终将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连通,以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压力保持相同,即此时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可以作为一个腔体使用。
58.如果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检测条件不同,此时,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相互断开,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腔体使用。可以预先通过连通单元4将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连通,然后控制注排水单元2和注排气单元3将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注满水,并且通过注排气单元3,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压力逐渐升高,待第二腔体102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腔体102的设备的检测条件时,控制连通单元4将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关断。通过注排气单元3对第一腔体101内的压力进行调整,直至第一腔体101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腔体101的设备的检测条件。
59.也就是说,将第一罐体1进行隔舱设计,即可以保证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连通压载测试使用,也可以保证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单独使用,以对不同设备进行单独压载测试,这样便可大大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
60.可选地,第一罐体1包括壳体11和隔板12。隔板12位于壳体11内,且隔板12的外周壁与壳体11的内壁连接,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分别位于隔板12的相反两侧。
61.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第一罐体1设置为壳体11和隔板12,能够通过壳体11形成封闭的腔体,同时通过隔板12将壳体11的内部划分为二,以便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
62.本实施例中,隔板12位于壳体11的非中心位置,这样能够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的体积不同。
63.示例性地,第一腔体101的体积大于第二腔体102的体积。这样能够使得第一腔体101用于检测较大的设备,第二腔体102用于检测较小的设备。
64.可选地,隔板12与壳体11为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使得壳体11作为一个独立的腔体使用。
65.图2是图1中第一部分的放大图,结合图2,连通单元4包括均压水阀41和均压气阀42。均压水阀41与第一罐体1的底壁连接,且均压水阀41的第一工作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均压水阀41的第二工作口与第二腔体102连通。
66.均压气阀42与第一罐体1的顶壁连接,且均压气阀42的第一工作口与将第一腔体101,均压气阀42的第二工作口与第二腔体102连通。
67.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均压水阀41能够将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连通,这样便可使得水能够自由的在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之间流动,保证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
体102之间的水位相同。均压气阀42能够将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连通,这样便可使得气体能够自由的在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之间流动,保证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之间的气压相同。
68.继续参见图2,注排水单元2包括第一注水阀21,第一注水阀21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注水阀21的出水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第一注水阀21的进水口用于与外界注水接口连通。
69.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一注水阀21用于向第一罐体1的内注水,以便使得第一罐体1的内部充满水,进而对船舶的设备进行检测。
70.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注排水单元2包括第一疏水阀22和第二疏水阀23。第一疏水阀22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疏水阀22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第一疏水阀22的第二端口与外界疏水接口连通。第二疏水阀23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二疏水阀23的第一端口与第二腔体102连通,第二疏水阀23的第二端口与外界疏水接口连通。
71.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一疏水阀22用于将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的水进行排放,第二疏水阀23用于将第二腔体102内部的水进行排放。
72.本实施例中,为了检测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的水是否排放干净,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一水干传感器26,第一水干传感器26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水干传感器26的检测头位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
73.同样的道理,为了检测第二腔体102的内部的水是否排放干净,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二水干传感器27,第二水干传感器27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水干传感器27的检测头位于第二腔体102的内部。
74.同样的道理,为了检测第一腔体101内部是否充满水,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一满水传感器28,第一满水传感器28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满水传感器28的检测头位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
75.类似的,为了检测第一腔体101内部的水压力,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一水压表29和第一水压传感器210,第一水压传感器210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水压传感器210的检测头位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第一水压传感器210与第一水压表29电连接,以便通过第一水压表29实时显示第一腔体101内部的压力。
76.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包括第一充气阀31。第一充气阀31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充气阀31的出气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第一充气阀31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77.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一充气阀31用于向第一罐体1的内部充气,以便使得第一罐体1的内部具有不同的压力,进而对船舶的不同设备进行不同压力的抗水压检测。
78.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阀31为中压充气阀,第一充气阀31与外界的中压充气接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得第一罐体1的内部快速升压。
79.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包括第一排气阀32,第一排气阀32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一排气阀32的出气口与第一疏水阀22的第二端口、第二疏水阀23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排气阀32的进气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
80.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一排气阀32用于将第一罐体1内部的气体排出,这样方便对第一罐体1的内部快速充水。第一排气阀32的出气口接至第一疏水阀22疏水管路的目的,这样
可以避免第一罐体1注满水后,各个阀件来不及完全关闭或者第一满水传感器28损坏时,第一腔体101内的水直接经第一疏水阀22排走。
81.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还包括第三充气阀35,第三充气阀35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三充气阀35的出气口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第三充气阀35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82.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三充气阀35用于第一腔体101在排水时对第一腔体101内部充气,以便快速使得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的水排尽。
83.本实施例中,第三充气阀35为低压充气阀,第三充气阀35与外界的低压充气接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得第一腔体101内部的水尽快排出。
84.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还包括第四充气阀36,第四充气阀36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四充气阀36的出气口与第二腔体102连通,第四充气阀36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85.本实施例中,第四充气阀36为低压充气阀,第四充气阀36与外界的低压充气接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得第二腔体102内部的水尽快排出。
86.图3是图1中第二部分的放大图,结合图3,抗水压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二罐体5,第二罐体5内部具有第三腔体501。
87.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二注水阀24和第三疏水阀25,第二注水阀24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注水阀24的出水口与第三腔体501连通,第二注水阀24的进水口用于与外界注水接口连通。
88.第三疏水阀25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三疏水阀25的第一端口与第三腔体501连通,第三疏水阀25的第二端口用于与外界疏水接口、第一疏水阀22的第二端口、第二疏水阀23的第二端口连通。
89.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罐体5用于对其他设备进行检测。同时,第二罐体5也用于与第一罐体1形成循环,以便在第一罐体1试验完毕后,直接将第一罐体1的内部水导入到第二罐体5中,以便通过第二罐体5进行检测,这样便可节约用水。
90.第二罐体5与第一罐体1在进行循环使用时,第一罐体1中的第三充气阀35、第一疏水阀22打开,第二罐体5的第三疏水阀25和第二排气阀34打开,低压气经管路和第三充气阀35进入第一罐体1,将第一罐体1里的水经第一疏水阀22、第三疏水阀25压入第二罐体5中。
91.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包括第二充气阀33,第二充气阀33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二充气阀33的出气口与第三腔体501连通,第二充气阀33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92.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二充气阀33用于向第二罐体5的内部充气,以便使得第二罐体5的内部具有不同的压力,进而对船舶的不同设备进行不同压力的抗水压检测。
93.本实施例中,第二充气阀33为中压充气阀,第二充气阀33与外界的中压充气接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得第二罐体5的内部快速升压。
94.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还包括第二排气阀34,第二排气阀34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排气阀34的出气口与第三疏水阀25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排气阀34的进气口与第三腔体501连通。
95.在上实现方式中,第二排气阀34用于将第二罐体5的内部的气体排出,这样方便对
第二罐体5的内部快速充水。第二排气阀34的出气口接至疏水管路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第二罐体5注满水后,各个阀件来不及完全关闭,第二罐体5内的水直接经第三疏水阀25排走。
96.同样的道理,为了检测第三腔体501的内部的水是否排放干净,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三水干传感器211,第三水干传感器211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三水干传感器211的检测头位于第三腔体501的内部。
97.同样的道理,为了检测第三腔体501内部是否充满水,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二满水传感器212,第二满水传感器212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满水传感器212的检测头位于第三腔体501的内部。
98.类似的,为了检测第三腔体501内部的水压力,注排水单元2还包括第二水压表213和第二水压传感器214,第二水压传感器214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二水压传感器214的检测头位于第三腔体501的内部,第二水压传感器214与第二水压表213电信连接,以便通过第二水压表213实时显示第三腔体501内部的水压力。
99.可选地,注排气单元3还包括第五充气阀37,第五充气阀37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第五充气阀37的出气口与第三腔体501连通,第五充气阀37的进气口用于与外界充气接口连通。
100.本实施例中,第五充气阀37为低压充气阀,第五充气阀37与外界的低压充气接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得第三腔体501内部的水尽快排出。
101.本实施例中,该抗水压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水阀100,第一个检测水阀100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检测水阀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101和第一疏水阀22连通。第二个检测水阀100与第一罐体1的外壁连接,且检测水阀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腔体102和第二疏水阀23连通。第三个检测水阀100与第二罐体5的外壁连接,且检测水阀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腔体501和第三疏水阀25连通。
102.其中,检测水阀100主要是用于检查第一罐体1或者第二罐体5内水是否已完全排尽,防止因水未排尽而检修或维保拆装罐体时水渗漏在场地内。
103.本实施例中,以上阀件均为电磁阀,其该抗水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以上阀件、以上传感器电连接。
104.示例性地,抗水压试验装置还包括疏水总阀61和注水总阀62,疏水总阀61用于将外界的疏水设备与第一疏水阀22、第二疏水阀23和第三疏水阀25连通,注水总阀62用于将外界的注水设备分别与第一注水阀21、第二注水阀24相连通。
105.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抗水压试验装置的工作过程:
106.由于第二罐体5的工作方式与第一罐体1类似,这里仅以第一罐体1为例进行说明。
107.首先,第一罐体1的注水阶段。控制器控制第一注水阀21、均压水阀41、均压气阀42和第一排气阀32得电打开,低压水源经注水总阀62流入到第一注水阀21内,并进入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同时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空气经管路和第一排气阀32汇集至外界疏水接口。当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充满水后,第一满水传感器28会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注水阀21、均压水阀41、均压气阀42和第一排气阀32失电,此时注水结束。
108.然后,第一罐体1加压阶段。控制器控制均压水阀41、均压气阀42和第一排气阀32得电打开,第一罐体1中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同步加压,中压气体经过第一充气阀31
进入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中,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进行加载。当第一水压传感器210反馈压力达到所需第二腔体102的工作压力后,第一水压传感器210会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充气阀31失电,此第一罐体1中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加压结束。
109.再接着,控制器控制均压水阀41、均压气阀42失电关闭,并控制第一排气阀32或者第一充气阀31和第一排气阀32得电。当需要对第一腔体101继续增压,通过第一充气阀31继续对第一腔体101增压,直至第一水压传感器210反馈压力达到所需第一腔体101的工作压力后,关闭第一充气阀31。当需要对第一腔体101降压,通过第一排气阀32降压,直至第一水压传感器210反馈压力达到所需第一腔体101的工作压力后,关闭第一排气阀32。
110.接着,第一罐体1中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均压阶段。控制器控制均压水阀41、均压气阀42得电打开,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经过短时间就可以实现均压加载,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部压力相同。也就是说,若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设备需要实现均压工况时,则对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进行均压操作,均压水阀41和均压气阀42在设备检测时一直处于得电打开状态。若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的设备需要在各自独立的空间内进行单独检测,则控制均压水阀41和均压气阀42失电关闭,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独立。
111.接着,第一罐体1泄压阶段:控制器控制均压气阀42和第一排气阀32得电打开,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压缩气体经管路和第一排气阀32排出泄压。当第一水压传感器210反馈压力第一腔体101内的压力已降为0后,第一水压传感器210会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均压气阀42和第一排气阀32失电,此时第一罐体1泄压结束。
112.最后,第一罐体1疏水阶段: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可实现各自单独疏水,可节约用水量。控制器控制第一疏水阀22和第二疏水阀23和第三充气阀35、第四充气阀36得电打开,低压气经管路和第三充气阀35进入第一腔体101内,将第一腔体101内的水压入第一疏水阀22排至疏水总阀61内,同时低压气经管路和第四充气阀36进入到第二腔体102内,将第二腔体102内的水压入第二疏水阀23排至疏水总阀61内。当第一腔体101或者第二腔体102中水排尽后,第一水干传感器26或者第二水干传感器27会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疏水阀22和第二疏水阀23和第三充气阀35、第四充气阀36失电,此时疏水结束。
113.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