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

文档序号:33413624发布日期:2023-03-10 2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激光器(1)、发射光学系统(2)、延时器系统(3)、接收光学系统(4)、光纤传像器(5)、条纹管探测器(6)、ccd相机(7)以及信号处理系统(8);脉冲激光器(1)用于发射所需波长的光脉冲;发射光学系统(2)用于将光脉冲在x方向扩束并在y方向压缩,之后辐照至目标表面;延时器系统(3)用于同步脉冲激光器(1)、条纹管探测器(6)及ccd相机(7)同时工作,并且控制选通门宽度和延迟时间;接收光学系统(4)用于接收经过目标表面反射的回波信号;光纤传像器(5)用于将回波信号变比聚焦至条纹管探测器(6);条纹管探测器(6)用于将携带高速时间信息的回波信号转化为低速空间信息,输出条纹像;ccd相机(7)用于采集条纹管探测器(6)输出的条纹像;信号处理系统(8)用于将ccd相机(7)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还原重构,给出目标物的三维距离信息和一维强度信息;其中,条纹管探测器(6)为具有单透镜聚焦系统的大探测面积条纹管,包括光电阴极(61)、聚焦系统(62)、扫描偏转系统(63)、阳极(64)和荧光屏(65);光电阴极(61)用于将光纤传像器(5)变比聚焦后的回波信号转换为电子图像;聚焦系统(62)用于聚焦光电阴极(61)发射的电子图像;扫描偏转系统(63)用于将电子图像的时间信息转换为空间信息;阳极(64)用于对电子加速;荧光屏(65)用于将阳极(64)输出的电子图像转化为可见光学图像;光电阴极(61)为球面光电阴极;条纹管探测器(6)还包括设置在球面光电阴极后端部的圆筒状电磁聚焦环(611),圆筒状电磁聚焦环(611)的外半径等于球面光电阴极的最大外半径;聚焦系统(62)为单透镜聚焦系统,包括沿电子传播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均为圆筒状电极,且内半径、外半径及轴向长度均相等;阳极(64)为锥形筒结构,小端为电子入口,在电子入口处设置有阳极孔(641);荧光屏(65)为球面荧光屏,且球面荧光屏的曲率半径等于阳极(64)电子出口处锥形筒的半径;光电阴极(61)、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之间依次通过陶瓷环连接;阳极(64)嵌入聚焦系统(62)内,阳极孔(641)位于第二聚焦电极(622)的电子出口处;第三聚焦电极(623)与阳极(64)之间通过陶瓷环连接;偏转系统(63)嵌入阳极(64)内,偏转系统(63)的电子入口靠近阳极孔(641),荧光屏(65)与阳极(64)的电子出口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聚焦电极(621)与第三聚焦电极(623)的电势差为0v,第一聚焦电极(621)与第二聚焦电极(622)的电势差为3200v~4000v;光电阴极(61)与第一聚焦电极(621)的电势差为150v~250v;第三聚焦电极(623)与阳极(64)的电势差为14750v~14850v。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脉冲激光器(1)为nd:yag固体脉冲激光器,输出光脉冲波长为532nm;发射光学系统(2)包括沿光路依次放置的第一望远镜(21)和整形系统(22),整形系统(22)为扩束整形系统或压缩整形系统;延时器系统(3)为延迟触发电路;接收光学系统(4)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第二望远镜(41)和物镜(42);光纤传像器(5)为光纤面板或变比光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望远镜(21)为折反射式望远镜;整形系统(22)为扩束整形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变比光锥的出光端口尺寸为φ50mm,进光端口尺寸与接收光学系统(4)出射的光脉冲尺寸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ccd相机(7)为帧频大于100hz的高帧频ccd。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偏转系统(63)包括两个上下对称放置的平折板,平折板包括平行板(631)与梯形倾斜板(632),平行板(631)采用长方体结构,梯形倾斜板(632)采用梯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条纹管探测器(6)还包括位于扫描偏转系统(63)后端、阳极(64)内部等位区的mcp(66);或,条纹管探测器(6)还包括球形结构光纤面板(67)与像增强器(68),球形结构光纤面板(67)位于荧光屏(65)的后端,并与荧光屏(65)同心,像增强器(68)位于球形结构光纤面板(67)后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光电阴极(61)的曲率半径为58mm~62mm,球冠高度为11mm~13mm,圆筒状电磁聚焦环(611)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4mm~6mm;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的内半径为35mm~45mm,厚度为0.5mm;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20mm~25mm;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之间的间距为3mm~6mm;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的长径比均为0.28~0.30;扫描偏转系统(63)两个上下对称放置的平折板中两个平行板(631)的间距为3mm~4mm;阳极(64)的小端外半径为5mm~6mm,大端外半径为40mm~50mm,厚度为0.5mm,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0mm~82mm;阳极孔(641)的外半径为5mm~6mm,内半径为1.5mm~2.5mm;阳极电子出口对应的外半径为40mm~50mm;荧光屏(65)的曲率半径为40mm~50mm,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为40mm~50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光电阴极(61)的曲率半径为60mm,球冠高度为12mm,圆筒状电磁聚焦环(611)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5mm;圆筒状电磁聚焦环(611)的外半径为35.5mm;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623)的内半径为40mm;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23.5mm;第一聚焦电极(621)、第二聚焦电极(622)和第三聚焦电极
(623)之间的间距为4.5mm;扫描偏转系统(63)两个上下对称放置的平折板中两个平行板(631)的间距为3.5mm;阳极(64)的小端外半径为5.5mm,大端外半径为45.5mm,沿光轴长度方向的尺寸为81mm;阳极孔(641)的外半径为5.5mm,内半径为2mm;阳极(64)电子出口对应的外半径为45mm;荧光屏(65)的曲率半径为45mm,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为4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光电成像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研制的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难以满足大视场、高精度的探测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大探测视场、高精度条纹管成像激光雷达四维探测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发射光学系统、延时器系统、接收光学系统、光纤传像器、条纹管探测器、CCD相机以及信号处理系统;其中条纹管探测器采用具有单透镜聚焦系统的大探测面积条纹管,实现了大的探测视场,提高了三个方向的距离分辨率;同时,能够在目标物运动的状态下进行成像,满足大探测范围、高精度诊断需求。高精度诊断需求。高精度诊断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萍 沈令斌 田进寿 李立立 王俊锋 李少辉 陈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3/3/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