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3496发布日期:2023-03-10 22: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光缆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光缆线路长时间在地底受潮湿空气影响,时间过长会发生影响光缆传输信号的情况,人们通常通过在光缆表面设置保护层减缓潮湿空气对光缆产生影响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安装过程中过于繁琐,无法有效的对光缆起到防护作用,并且在光缆内部出现损坏的情况时,不便于对其进行进行检测损坏的准确位置,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3.1、通过在光缆表面设置保护层减缓潮湿空气对光缆产生影响的方式,无法有效的对光缆起到防护作用。
4.2、光缆在内部出现损坏的情况时,需要对整条光缆进行检测后才能确定损坏的准确位置,效率过低降低人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光缆保护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光缆保护装置,包括光缆线路、支撑架、检测环、第一保护筒和第二保护筒,所述第二保护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二保护筒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所述第二保护筒的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胶块,所述第二保护筒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筒的右侧下方,所述第一保护筒的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胶块,所述检测环外侧面的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检测环的外侧面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检测环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探测器,所述检测环内壁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数据采集器。
8.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均呈半圆形设置,且所述第一保护筒通过铰链与第二保护筒闭合后呈圆形,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第二保护筒贴合后第一胶块贴合于第二胶块。
9.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动导轨呈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第二保护筒内壁的左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第二保护筒均嵌套设置于检测环的外侧面。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呈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检测环外侧面的左侧下方。
12.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筒通过两个滑动导轨与两个滑块与检测环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检测环嵌套设置于光缆线路的外侧面,所述检测环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四个所述红外线探测器。
14.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通过安装有第一保护筒、第二保护筒、第一胶块和第二胶块,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均呈半圆形设置,且第一保护筒通过铰链与第二保护筒闭合后呈圆形,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贴合后第一胶块贴合于第二胶块,通过把手向上抬起第一保护筒,第一保护筒通过铰链与第二保护筒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分离后,将光缆线路安装于保护装置内部,通过把手将第一保护筒的底部左侧贴合于第二保护筒的顶部左侧,从而第一胶块贴合于第二胶块,从而防止潮湿空气与水分等物质进入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内,有利于对光缆线路以及检测环起到防护作用。
16.2、其次,通过安装有检测环和红外线探测器,检测环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四个红外线探测器,光缆线路安装后,启动四个红外线探测器,随后使用外部控制模块控制驱动块使检测环通过两个滑块在两个滑动导轨的内部进行移动,四个红外线探测器对光缆线路整体进行探测,整个探测电缆线路的信息传输至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再传输信号至地面维护人员,从而不需要维护人员对地底整条光缆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以及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环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在图1至图4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2.1、光缆线路;2、检测环;3、红外线探测器;4、数据采集器;5、驱动块;6、第一保护筒;7、第二保护筒;8、滑动导轨;9、滑块;10、支撑架;11、把手;12、第一胶块;13、第二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光缆保护装置,包括光缆线路1、支撑架10、检测环2、第一保护筒6和第二保护筒7,第二保护筒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第二保护筒7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8,第二保护筒7的左侧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胶块13,第二保护筒7通过铰链固定连接于第一保护筒6的右侧下方,第一保护筒6的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把手11,把手11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胶块12,检测环2外侧面的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9,检测环2的外侧面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块5,检测环2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探测器3,检测环2内壁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数据采集器4。
25.进一步的,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均呈半圆形设置,且第一保护筒6通过铰链与第二保护筒7闭合后呈圆形,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贴合后第一胶块12贴合于第二胶块13,有利于对光缆线路1形成一个封闭环境,防止潮湿空气于水分进入第一保护筒6与
第二保护筒7内部侵蚀光缆线路1.
26.进一步的,两个滑动导轨8呈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第二保护筒7内壁的左侧,防止通过把手11抬起第一保护筒6破坏检测环2。
27.进一步的,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均嵌套设置于检测环2的外侧面,有利于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对光缆线路1保护的同时对检测环2进行防护,防止水分影响检测环2内部的电子原件。
28.进一步的,两个滑块9呈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检测环2外侧面的左侧下方,有利于对光缆线路1维修时不用对检测环2进行拆卸,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光缆线路1维护。
29.进一步的,第二保护筒7通过两个滑动导轨8与两个滑块9与检测环2滑动连接,有利于驱动块5驱动检测环2通过两个滑块9在滑动导轨8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对整个光缆线路1进行检测。
30.进一步的,检测环2嵌套设置于光缆线路1的外侧面,检测环2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四个红外线探测器3,有利于检测环2内壁的四个红外线探测器3对整个光缆线路1全方位检测。
31.其中,红外线探测器3、数据采集器4、驱动块5和外部控制模块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红外线探测器3、数据采集器4和驱动块5的信号接收端均与外部控制模块的信号发射端信号连接,外部控制模块是用于装置整体其余电子元件的组合及编程,是实现智能控制的单元。
32.工作原理:首先,维护人员通过把手11向上抬起第一保护筒6,第一保护筒6通过铰链与第二保护筒7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分离后,维护人员再将光缆线路1安装于保护装置内部,然后,通过把手11将第一保护筒6的底部左侧贴合于第二保护筒7的顶部左侧,通过第一胶块12与第二胶块13贴合后,防止地底潮湿空气与水分进入第一保护筒6与第二保护筒7的内部,接着,启动四个红外线探测器3,随后使用外部控制模块控制驱动块5使检测环2通过两个滑块9在两个滑动导轨8的内部进行移动,四个红外线探测器3对光缆线路1整体进行探测,最后,整个探测电缆线路的信息传输至数据采集器4,数据采集器4再信号传输至地面维护人员,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损坏处进行维修。
33.本实用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