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

文档序号:28602783发布日期:2022-01-22 11: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gsg针尖(1)、gsg-微同轴线转换结构(2)、矩形微同轴线(3)和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4),矩形微同轴线(3)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支撑结构,内导体设置在外导体中,gsg针尖(1)的内导体厚度大于外导体厚度,矩形微同轴线(3)沿外导体中心线设置在外导体内,gsg-微同轴线转换结构(2)用于过渡连接矩形微同轴线(3)和gsg针尖(1),矩形微同轴线(3)的后端接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4),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4)处设置矩形波导接口,支撑结构沿着矩形微同轴线(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内导体提供支撑,gsg针尖的内导体上横向插入介质支撑结构,gsg-微同轴线转换结构(2)用于将tem模转化为共面波导tem模式,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用于实现tem模和te10模的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gsg针尖(1)的内导体厚度大于外导体厚度20μm或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横向穿过内导体,并固定在外导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的材质为su-8,厚度为0.02mm,周期为0.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外导体绝缘区域的位置设置陪镀片或陪镀孔,承担部分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还集成低通滤波器,实现具有两个工作频带的探针,或者低频端用作高频探针的直流偏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低通滤波器所述接口为0-40g,阻抗为50ω的gsg接口,低通滤波器的内导体与探针内导体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内导体长度l1为6.67mm,内导体宽度w1为0.178mm,内导体厚度t1为0.1mm;探针针尖间距w4为0.1mm,探针总长度a1为10mm,宽度b1为9mm,波导接口长度a2为2.54mm,波导接口宽度b2为1.27mm,gsg针尖(1)处的介质支撑结构宽度w2为0.15mm,探针后端矩形微同轴线(3)部分的支撑结构宽度w3为0.7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针尖处介质支撑结构设置至少一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其特征在于,前端开设定位孔(5),后端开设螺丝孔(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微同轴射频探针,涉及微波射频技术,特别是微波测量技术领域;具体GSG针尖、GSG-微同轴线转换结构、矩形微同轴线和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矩形微同轴线和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以及用于探针与夹具定位的螺丝孔,GSG-微同轴线转换结构用于将TEM模转化为共面波导TEM模式,微同轴线-WR-10矩形波导转换结构用于实现TEM模和TE10模的转换。探针前端设计两个定位孔,探针后端设计两个螺丝孔,方便将探针与夹具固定,实现内导体与外导体高度不同,使中心导体发生形变时,待测器件与探针之间获得足够的接触力;并且通过在中心导体上插入介质支撑结构,保证探针不会因为过度形变而产生短路或损坏。过度形变而产生短路或损坏。过度形变而产生短路或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郭诚 吴文萱 史光华 温潇竹 舒敏杰 张安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08
技术公布日:2022/1/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