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3850发布日期:2021-10-09 16:5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射天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属于索力检测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中波转播台的自动化监测主要针对机房设备的范畴,对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监测受到应用环境电磁干扰大、雷电攻击强、工作温度宽等不利条件的制约一直处于空白,目前在广播系统并无应用。
3.在我国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多为单根铁塔天线,规格分别是塔高76m边宽500mm和塔高138m边宽800mm两种。在拉线施工和日常运行中,必须要充分考虑铁塔的规格及横截面的具体特征,确保拉线的张力满足所发射信号传输的要求。
4.对于三角形横截面的铁塔,在设计中要在三个角的位置分别进行拉线安装,确保其拉力满足天线运行的要求,拉线相关数据也必须保证与其发射功率相符。
5.一般情况下,拉线与地面夹角应在60度左右。若倾角过大,张力就会随之增大,铁塔的轴向力会显著增加,进而影响铁塔的稳定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号传输的质量。若倾角较小,铁塔的宽度就会因此增大,所以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
6.综上所述,在保证信号传播质量的同时,需要对中波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和倾角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拉线相关数据,提高中波转播台智能化管理水平。
7.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天线拉线拉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包括壳体、保护固定架、拉力传感器、内部拉耳和外部拉耳,所述保护固定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保护固定架为槽型架,拉力传感器的两端通过螺栓安装在保护固定架上,拉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内部拉耳,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外部拉耳,外部拉耳穿过壳体并通过第一销轴与内部拉耳建立配合安装,所述壳体的外部包裹有一层屏蔽层,屏蔽层通过螺钉紧固安装在壳体两侧的两个外部拉耳上,屏蔽层上安装有接地引出螺钉。
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附着有一层保温层,壳体内的保温层形成保温箱,保护固定架、拉力传感器和内部拉耳均布置在保温箱内。
12.优选的:所述外部拉耳与内部拉耳的安装处具有绝缘垫块。
13.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保护固定架上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集成有核心处理
器、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温控单元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温控单元和核心处理器建立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和温控单元分别与核心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单元上连接有电加热体。
14.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置直流电源和稳压电源,电源模块与电源线建立连接,壳体上安装有穿心电容,电源线经过穿心电容引出壳体外部。
1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天线,无线数据通讯模块通过高频电缆与天线建立连接安装。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可对中波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和拉线倾角进行实时监测,具有抗雷击、抗强电磁干扰,可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稳定工作的特点;
18.2.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野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宽温、雷击和高电磁干扰条件下稳定可靠的工作。
19.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组装牢固,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2.图3是电路板的各功能模块连接关系图;
23.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5.图中1

壳体,2

保护固定架,3

拉力传感器,4

内部拉耳,5

外部拉耳,6

螺栓,7

第一销轴,8

屏蔽层,9

螺钉,10

接地引出螺钉,11

保温层,12

绝缘垫块,13

电路板,15

电源线,16

穿心电容,17

高频电缆,18

天线,19

锁紧装置,20

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7.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2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保护固定架2、拉力传感器3、内部拉耳4和外部拉耳5,所述保护固定架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保护固定架2为槽型架,拉力传感器3的两端通过螺栓6安装在保护固定架2上,拉力传感器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内部拉耳4,在所述壳体1
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外部拉耳5,外部拉耳5穿过壳体1并通过第一销轴7与内部拉耳4建立配合安装,所述壳体1的外部包裹有一层屏蔽层8,屏蔽层8通过螺钉9紧固安装在壳体1两侧的两个外部拉耳5上,屏蔽层8上安装有接地引出螺钉10。保护固定架2使用高强度钢制成,作用是防止拉力传感器受强外力情况下,装置本身不至于断裂。屏蔽层8选用铜材包裹壳体1,并通过接地引出螺钉10和接地线引出,方便用户引出与地相接,确保干扰信号可靠入地。
29.如图1所示,拉力传感器3的左端通过两个螺栓6安装在保护固定架2上,拉力传感器3的右端通过一个螺栓6与保护固定架2配合安装;如图4所示,在壳体1的外部拉耳5上通过第二销轴21连接安装有锁紧装置19,锁紧装置19与钢索(钢丝绳)配合安装,用于对钢索(钢丝绳)进行锁紧,如图5所示,使用时,将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的壳体1长度方向其中一个外部拉耳5通过钢丝绳与地面连接,将壳体1长度方向另一个外部拉耳5通过锁紧装置19与钢索(钢丝绳)连接安装在中波发射塔上,通过拉力传感器3实现索力的测量。
30.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附着有一层保温层11,壳体1内的保温层11形成保温箱,保护固定架2、拉力传感器3和内部拉耳4均布置在保温箱内。如此设置,壳体1内的保温层11形成保温箱,用于保证其内部的零部件(保护固定架2、拉力传感器3和内部拉耳4等),在冬季东北野外极寒条件下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之内,确保测量精度。
31.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外部拉耳5与内部拉耳4的安装处具有绝缘垫块12。如此设置,绝缘垫块12为绝缘体材料,在绝缘垫块12的作用下,防止外部拉耳5与内部拉耳4将外部干扰引入壳体内部,提高整个检测装置的抗干扰性。
32.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壳体1内部的保护固定架2上安装有电路板13,电路板13上集成有核心处理器、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温控单元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温控单元和核心处理器建立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和温控单元分别与核心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单元上连接有电加热体,温控功能仅供市电供电时使用,受电池容量限制,内置电源无法使用此功能。只有在极寒地区才需要使用恒温功能。(传感器最低工作温度是

35℃,此温度以上无需加热)。如此设置,在拉力传感器3测量出的拉力值以电流的方式传送给电路板13,进行进一步处理。电路板,13上设有倾角传感器、无线数据通讯、电源控制、温度调节等电路。其功能包括:1.处理拉力传感器送来的测量信号(电流信号);2.测量装置的倾斜状态;3.测量并调节壳内实时温度;4.通过无线数据通讯,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和状态控制。
33.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置直流电源和稳压电源,电源模块与电源线15建立连接,壳体1上安装有穿心电容16,电源线15经过穿心电容16引出壳体1外部。如此设置,穿心电容16屏蔽壳体1内输出或输入的低频信号,穿心电容具有接近理想电容的滤波效果,提高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准度。
34.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

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中波广播发射
天线拉线拉力及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天线18,无线数据通讯模块通过高频电缆17与天线18建立连接安装。通过无线数据通讯,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和状态控制。
3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8.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发明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