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0293发布日期:2021-09-25 10: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尤其涉及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渤海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配备了8个工艺舱(即:4个油工艺舱和4个水工艺舱),其工作压力在10kpa左右。需定期对8个工艺舱进行检测硫化氢及一氧化碳作业,以了解工艺舱覆盖气情况。
3.现有的检测硫化氢及一氧化碳作业方法为:由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呼吸器,然后,手持气体检测仪站在上风向,用抹布堵住舱室气体检测口后,再打开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进行检测。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4.1.打开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后,由于气体会携带液体,从舱室气体检测口喷出,而液体喷溅在气体检测仪的气体吸入口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其不仅会导致气体检测仪数值在离开测试区域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不能复位,影响继续测量;而且,该情况也会降低气体检测仪的使用寿命;
5.2.液体喷溅在甲板上会造成污染;
6.3.气体检测仪与舱室气体检测口不能全封闭连接;在检测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准确性,气体检测仪需贴近舱室气体检测口,由于操作人员需要近距离观察气体检测仪数值,因此,操作人员暴露在高浓度有害气体中,隐患风险较大;
7.4.在检测过程中,由于舱室气体检测口喷出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因此,气体检测仪需在空气中捕捉气体进行测量,而气体检测仪吸入的不完全是舱内气体,其中还混杂有大量空气,因此,检测准确度得不到保证;
8.5.在检测过程中,大量持续逸散的气体,有触发油田现场火气监控探头报警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以解决舱室气体检测口与气体检测仪封闭连接、提高检测准确度,并将气体中携带的液体捕捉回收至舱室内的技术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1.一种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包括:螺纹卡扣,设置在螺纹卡扣内的装置腔体,设置在装置腔体内的丝网捕雾器,设置在装置腔体下端的防捕雾器坠落圈,设置在装置腔体上端的变径管,安装在变径管上面的装置球阀,安装在装置球阀上面的软管;其中,螺纹卡扣的下面还安装有舱室气体检测口,以实现装置腔体与舱室气体检测口的全封闭连接。
12.进一步,所述螺纹卡扣采用螺纹由壬连接方式套装在装置腔体外面下端。
13.进一步,所述装置腔体为筒状结构;装置腔体的容腔内填充有一丝网捕雾器。
14.进一步,所述防捕雾器坠落圈为环状结构,并安装在装置腔体的底部;以防止钢丝
捕雾器从内部向下滑落。
15.进一步,所述变径管的下端连接在装置腔体的顶部位置;该变径管的顶部,通过丝扣连接方式连接有装置球阀,装置球阀通过丝扣连接方式连接有软管;装置球阀的外面还连接有一转动球阀的扳手。
16.进一步,所述软管还与气体检测仪吸入口接头连接,以实现装置腔体与气体检测仪的全封闭连接;最终实现舱室与气体检测仪的全封闭连接。
17.进一步,所述舱室气体检测口的下面还依次与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和舱室顶部气体管线连接。
18.进一步,所述舱室顶部气体管线连通在舱室顶部。
19.本实用新型的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的丝网捕雾器,不仅能够把气体中携带的液体捕捉回收,防止液体喷溅所导致的检测不准确现象;而且,还能够防止液体喷溅损坏气体检测仪,防止污染环境;
21.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全封闭检测,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
22.3.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全封闭检测,其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气体检测的精准度;
23.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全封闭检测,避免大量气体逸散,其还可以防止油田现场火气监控探头报警;
24.5.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较低,却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工艺舱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安全性、环保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舱室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说明:
28.1、螺纹卡扣;2、装置腔体;3、丝网捕雾器;4、防捕雾器坠落圈;5、变径管;6、装置球阀;7、软管;8、舱室气体检测口;9、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10、舱室顶部气体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舱室气体检测连接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螺纹卡扣1,设置在螺纹卡扣1内的装置腔体2,设置在装置腔体2内的丝网捕雾器3,设置在装置腔体2下端的防捕雾器坠落圈4,设置在装置腔体2上端的变径管5,安装在变径管5上面的装置球阀6,安装在装置球阀6上面的软管7;其中,
31.上述螺纹卡扣1采用螺纹由壬连接方式套装在装置腔体2外面下端;
32.上述装置腔体2为筒状结构,装置腔体2的容腔内填充有丝网捕雾器3;钢丝捕雾器3可以捕捉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该液体可以通过重力流向防捕雾器坠落圈4。
33.上述防捕雾器坠落圈4为环状结构,并采用焊接方式安装在装置腔体的底部;防捕
雾器坠落圈4可以防止钢丝捕雾器3从内部向下滑落。
34.上述变径管5的下端通过丝扣连接方式连接在装置腔体2的顶部位置;上述变径管5的顶部,通过丝扣连接方式连接有装置球阀6,装置球阀6通过丝扣连接方式连接有软管7。
35.上述装置球阀6的外面还连接有一转动球阀的扳手。
36.如图2所示,螺纹卡扣1的下面还安装有舱室气体检测口8,以实现装置腔体2与舱室气体检测口8的全封闭连接。
37.上述软管7还与气体检测仪吸入口接头连接,以实现装置腔体2与气体检测仪的全封闭连接;最终实现舱室与气体检测仪的全封闭连接。
38.上述舱室气体检测口8的下面还依次与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9和舱室顶部气体管线10连接;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9是舱室气体的出口控制阀。
39.上述舱室顶部气体管线10连通舱室顶部。上述装置腔体2顶部通过丝扣连接的变径管5可以拆卸,用于更换内部丝网捕雾器3。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1.1.将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卡扣1连接舱室气体检测口8后,再将软管7与气体检测仪连接,以实现舱室与气体检测仪的全封闭;
42.2.开启气体检测仪开关,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3.3.开启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9,气体进入装置腔体2内,然后,再开启装置球阀6,气体通过变径管5进入软管7中;
44.4.通过软管7进入气体检测仪,以实现气体封闭检测;
45.5.气体中携带的液体被丝网捕雾器3捕捉,然后,通过重力下落,最终通过防捕雾器坠落圈4流回舱室;
46.6.待气体检测仪示数稳定后,读取记录;随后,关闭舱室气体检测口球阀9及装置球阀6;
47.7.拆卸螺纹卡扣1,使本实用新型与舱室气体检测口脱离。
48.本实用新型可以把舱室气体中携带的液体捕捉回收至舱室,以防止液体喷溅导致检测不准确,防止喷溅损坏气体检测仪,防止污染环境,全封闭检测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损害操作人员身体,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气体检测的精准度,避免大量气体逸散,防止在舱室气体检测时,触发油田现场火气监控探头报警。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上述丝网捕雾器、变径管、装置球阀、软管、气体管线为现有技术,未作说明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51.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
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