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斗称用校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4180发布日期:2021-10-30 09:4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料斗称用校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料斗称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


背景技术:

2.料斗称适用于各种形状的料斗,可对料斗中的物料进行称重,并可通过称重实现料位控制。料斗称形式多样,其中广泛应用的是可称毛重、皮重和净重,具有自动调零和称重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料斗称;其主要由呈上开口结构的料斗、支撑料斗的支架、称重传感器以及称量显示系统等机构组成,料斗下侧还设置有出料口;使用时,将物料从料斗的上开口处倒入料斗,通过承重传感器的转换,并最终由称量显示系统显示重量,称量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即可。
3.料斗称作为一种具有配料计量功能的物料中间站,物料称量的准确性高低直接关系到节能降耗及其产品质量的好坏,故而在反复使用料斗称之后,均需要对料斗称进行校称。传统的校称方法是在料斗称上开口处加载标准重量的砝码进行,但由于料斗称上开口处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需要将砝码多次搬运,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校称效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其可相对提高校称效率,相对降低劳动强度,并可相对降低校称的操作风险。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包括两组间隔设置于称料斗上开口处的称量组件和用于放置砝码且两端分别放置于两组称量组件上的多根置物杆,所述称量组件包括放置于称料斗上开口处的横杆、两根竖向设置的挂杆以及两根横向设置且用于放置置物杆的承载杆,两根所述挂杆分别竖向设置于横杆的两端,且所述挂杆的顶端连接于横杆,所述承载杆的一端连接于挂杆的底端,多根所述置物杆均分于同一称量组件上的两根承载杆,且所述置物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称量组件上的两根承载杆。
7.优选的,所述承载杆的另一端朝向挂杆背离称料斗的一侧延伸。
8.优选的,所述称量组件设置有斜拉板,所述斜拉板的一端连接于承载杆背离称料斗的一端,所述斜拉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挂杆的顶端。
9.优选的,多根所述置物杆不少于四根。
10.优选的,所述置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板,且两块所述防滑板一端位于置物杆的同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挂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横杆和承载杆,所述斜拉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挂杆和承载杆。
12.优选的,所述挂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横杆穿过的第一开口和供承载杆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斜拉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挂杆和承载杆。
13.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适配于承载杆的轮廓。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校称时,将标准砝码放置于置物杆上,在将称料斗归零之后,即可通过比对称料斗显示值和放置的砝码的重量之和,完成校称工作,即通过设置称量组件和置物杆,以相对降低需要搬运标准砝码的高度,从而相对降低需要向称料斗上开口处反复搬运标准砝码和进行校称的操作风险,并可相对提高校称效率,相对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称料斗。
17.上述附图中:1、称料斗;2、称量组件;21、横杆;22、挂杆;221、第一开口;222、第二开口;23、承载杆;3、置物杆;31、防滑板;4、斜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实施例一
20.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了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包括两组称量组件2和多根置物杆3。称量组件2包括横杆21、两根挂杆22以及两根承载杆23;横杆21横向设置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且其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伸出称料斗1;两根挂杆22分别竖向设置于横杆21的两端,且挂杆22的顶端固定于横杆21的端部,低端朝向地面延伸;两根承载杆23分别横向位于横杆21的两端,其一端固定于挂杆22的低端,且其另一端朝向挂杆22背离称料斗1的一侧延伸,以相对降低承载杆23与称料斗1发生碰撞的几率。多根置物杆3均分于同一称量组件2上的两根承载杆23上,且置物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组称量组件2上的两根承载杆23上。
21.当需要校称时,先通过将横杆21横向放置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的方式,将两组称量组件2均置并间隔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然后将多根置物杆3均分于同一称量组件2上的两根承载杆23上,并使得置物杆3的两端分别搭接于两组称量组件2上的两根承载杆23上;再将称料斗1归零之后,即可将标准砝码放置于称料斗1两侧的承载杆23上进行校称工作,从而通过称料斗1的显示值和砝码的重量进行比对,完成校称工作。由于在进行校称工作时,只需要将两组称量组件2放置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且只需要将标准砝码放置于置物杆3上,不再需要将多个砝码反复搬运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故而相对降低工作人员在高处校称的操作风险,并相对提高校称效率,相对降低劳动强度。
22.上述中,横杆21、承载杆23以及置物杆3均采用横截面呈矩形的材料制成,以保证横杆21放置于称料斗1上开口处的平衡、保证置物杆3放置于承载杆23上的平衡以及保证将标准砝码放置于置物杆3上的平衡;进一步的,横杆21两侧的置物杆3不少于四根,以将多根置物杆3并置于承载杆23上后,可相对增加标准砝码的放置面积,从而相对增加放置标准砝码的稳定性。
23.在置物杆3的两端均固定有防滑板31,且防滑板31的一端固定于置物杆3的端部,另一端朝向置物杆3的横截面方向伸出且位于置物杆3的同侧。通过设置防滑板31之后,将
置物杆3放置于承载杆23上时,使得防滑板31朝向地面向下伸出,即通过防滑板31的限位作用,可相对降低置物杆3从承载杆23上滑落的几率,从而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24.在称量组件2上固定有斜拉板4,斜拉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承载杆23背离称料斗1的一端和挂杆22的顶端,以使斜拉板4、承载杆23以及挂杆22之间形成三角形,相对增强承载杆23的稳定性,相对防止标准砝码加载过重,导致承载杆23的断裂。
25.实施例二
26.参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料斗称用校称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挂杆22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开口221,以便横杆21的端部穿过,且挂杆22的低端开设有第二开口222,以便承载杆23穿过;此外,斜拉板4的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挂杆22和承载杆23;将横杆21、挂杆22、承载杆23以及斜拉板4均设置为可拆卸的方式,以便安装、拆卸、储存以及更换,实用性相对更强。
27.其中,第二开口222的口径适配于承载杆23端部的横截面轮廓,以保证将承载杆23的端部插入第二开口222内后,可通过第二开口222的限制,相对保持承载杆23的水平。
28.校称时,先将横杆21横置于称料斗1的上开口处;然后将挂杆22挂于横杆21的端部,并将承载杆23横向插入第二开口222内;再设置斜拉板4;最后将置物杆3放置于承载杆23上,即可开始放置标准的砝码进行称量工作。
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