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6354发布日期:2021-11-29 21: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


背景技术:

2.广义的食品检验是指研究和评定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它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如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食品检验的内容包括对食品的感官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等
3.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检测仪,但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不易携带,操作过于复杂,进而极大地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继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不易携带,操作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继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底壁的内部通过底座活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搅拌叶,所述罐体内侧壁的顶部通过活动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件,所述放置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网。
6.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顶部卡接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按压件,所述罐盖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挤压件,进而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将食品切碎,继而方便后续的混合。
7.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件两侧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指槽,所述罐体一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拿握件,所述拿握件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罐体一侧表面的底部卡接有ph计,进入方便检验食品与蒸馏水混合液的酸碱度,继而方便后续余氯的判断。
8.进一步地,所述ph计的测量头卡接在罐体内侧壁的底部,所述电机的供电端固定连接有插头,并贯穿连接在罐体上。
9.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在水平方向呈一字型分布,进而使得蒸馏水与食品碎块的充分混合,继而方便混合物的酸碱检测。
10.进一步地,所述卡块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卡块在放置件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挤压件与放置件的上表面相适配,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切割食品,方便后续混合检测。
11.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固定连
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所述罐体的底部套接有防滑垫,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清洗罐体,继而简化装置清洗的操作步骤。
12.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卡接在罐体内底壁的内部,所述搅拌杆的底端与罐体内底壁的两侧相卡接。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该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通过罐体1上的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搅拌杆5、刀网9与挤压件11,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将食品进行切碎处理,随后即可对食品与蒸馏水进行快速混合,进而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后续对混合液体ph值的检测,继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并简化了传统装置繁杂的操作步骤,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有效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罐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电机与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放置件与刀网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罐体、2

电机、3

主动齿轮、4

从动齿轮、5

搅拌杆、6

搅拌叶、7

卡块、8

放置件、9

刀网、10

按压件、11

挤压件、12

拿握件、13

ph计、14

罐盖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品检测用余氯检测仪,包
括罐体1,罐体1内底壁的内部通过底座活动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主动齿轮3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从动齿轮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搅拌杆5的表面固定连接搅拌叶6,罐体1内侧壁的顶部通过活动活动连接有卡块7,卡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件8,放置件8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网9。
25.罐体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螺帽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路,罐体1的底部套接有防滑垫,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清洗罐体1,继而简化装置清洗的操作步骤,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均卡接在罐体1内底壁的内部,搅拌杆5的底端与罐体1内底壁的两侧相卡接,从动齿轮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从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3在水平方向呈一字型分布,进而使得蒸馏水与食品碎块的充分混合,继而方便混合物的酸碱检测,罐体1的顶部卡接有罐盖14,罐盖1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按压件10,罐盖14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挤压件11,进而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将食品切碎,继而方便后续的混合,按压件10两侧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指槽,罐体1一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拿握件12,拿握件1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罐体1一侧表面的底部卡接有ph计13,进入方便检验食品与蒸馏水混合液的酸碱度,继而方便后续余氯的判断,ph计13的测量头卡接在罐体1内侧壁的底部,电机2的供电端固定连接有插头,并贯穿连接在罐体1上,卡块7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卡块7在放置件8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挤压件11与放置件8的上表面相适配,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切割食品,方便后续混合检测。
26.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27.工作人员将蒸馏水注入罐体1内部后,随后将食品放置在刀网9上,并将挤压件12卡接在罐体1内部,使得挤压件12下表面与食品接触,此时旋转并按压按压件10,即可使得食品受到向下的挤压力,并切碎并落入罐体1内部的蒸馏水中,将电机供电线与外界市电相连接后,即可启动电机2,此时主动齿轮3随电机2的输出端旋转,并通过啮合连接带动两个从动齿轮4同步旋转,此时搅拌杆5与搅拌叶6同步旋转,使得罐体1内部的蒸馏水与食品不断混合搅拌,最终使得食品溶解在蒸馏水中,同时启动ph计,即可使得ph计对混合液体的酸碱度进行检测,随后即可读取混合的ph值,并对比ph数值卡板,进而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余氯,随后在检测完成好,即可将罐体1表面的螺帽旋下,将罐体1内部的混合液倒出,并通过对罐体1内部冲灌清水,来清理罐体1内部污垢,继而方便下次使用。
28.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上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因此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9.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为保证设备的兼容性,所采用的操作手段均与市面器械参数保持一致。
30.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