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零漂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1327发布日期:2022-02-12 12:2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水表零漂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表矫正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水表零漂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2.零漂是指当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零时,由于受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不稳等因素的影响,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逐级放大和传输,导致电路输出端电压偏离原固定值而上下漂动的现象。水表是用来检测水流量的仪表。现有技术中,水表在出厂时,通常都要先进行零点检测,来使水表中的零点统一,但由于水表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水表零漂检测平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由于水表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水表零漂检测平台,用于校准水表零值,包括机架,还包括
6.液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为若干个,至少包括第一温度液箱和第二温度液箱,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提供不同温度的液体,
7.循环输送管一,与若干个所述进水口连接,
8.循环输送管二,与若干个所述出水口连接,
9.零漂检测装置,为若干个,每一个所述液箱内设置一个所述零漂检测装置,用于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进行零漂校准。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11.水表,一端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管一,另一端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管二。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13.移动连通管一,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上,且二者相连通,所述移动连通管一滑动后,一端与所述水表的一端抵接实现连通,所述水表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输送管二抵接且连通,
14.线性驱动装置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驱动所述移动连通管一滑动。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表包括串联水表组一和串联水表组二,所述移动连通管一移动后,所述移动连通管一的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一一端抵接实现连通,还包括
16.连管,为u型,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一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二的一端连通。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18.移动连通管二,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二上,且二者相连通,所述移动连通管二滑动后,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二的另一端抵接实现连通,
19.线性驱动装置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驱动所述移动连通管二滑动。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表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连通管一和所述移动连通管二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水表的移动方向平行。
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22.滑轨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23.滑轨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滑轨一和所述滑轨二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水表的移动方向平行,
24.滑台,所述滑台包括滑台组一和滑台组二,所述串联水表组一通过所述滑台组一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一上,所述串联水表组二通过所述滑台组二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二上。
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26.流量控制阀,为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所述循环输送管二、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上。
2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28.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连通管一、所述移动连通管二和所述连管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2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30.循环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和所述循环输送管二内液体循环。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32.本实用新型中,水表零漂检测平台用于校准水表零值,其包括机架,机架的使用,是为了支撑液箱、循环输送管一、循环输送管二和零漂检测装置;液箱为若干个,至少包括第一温度液箱和第二温度液箱,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均设置在机架上,是为了提供不同温度的液体,在使用时,需要将待检测水表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一连接,另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二连接,通过若干个液箱提供不同温度的水流过待检测水表,从而更方便通过检测装置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进行矫正,解决了由于水表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循环输送管一与若干个进水口连接,循环输送管二与若干个出水口连接,是为了让液箱中不同温度的液体流动循环起来,且进水口、出水口、循环输送管一和循环输送管二都有控制阀,当需要对应不同温度的液体时,就打开相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是液体在各管中循环,从而达到不同温度的水流过待检测水表,而当检测时,需要关闭循环输送管一和循环输送管二的控制阀,使整个液体循环保压,从而方便对串联中的水表进行矫正;若干个零漂检测装置,且每一个液箱内设置一个零漂检测装置,零漂检测装置一般为电子控制,把零漂检测装置通过循环输送管串联至整个液体循环当中,使零漂检测装置加入至整个液体循环当中,从而通过零漂检测装置的标准值与循环当中的待检测水表的偏移值进行比对,从而电子控制其进行校正,实现对整个循环中不同温度下的水表进行零漂校准,从而解决了由于水表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表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管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输送管一、线性驱动装置一和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水表,2、机架,3、液箱,4、进水口,5、出水口,6、第一温度液箱,7、第二温度液箱,8、循环输送管一,9、循环输送管二,10、零漂检测装置,11、移动连通管一,12、线性驱动装置一,13、串联水表组一,14、串联水表组二,15、连管,16、移动连通管二,17、线性驱动装置二,18、滑轨一,19、滑轨二,20、滑台,21、滑台组一,22、滑台组二,23、流量控制阀,24、固定架,25、循环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水表零漂检测平台,用于校准水表1零值,包括机架2,还包括
43.液箱3,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为若干个,至少包括第一温度液箱6和第二温度液箱7,均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用于提供不同温度的液体,
44.循环输送管一8,与所述若干个所述进水口4连接,
45.循环输送管二9,与所述若干个所述出水口5连接,
46.零漂检测装置10,为若干个,每一个所述液箱3内设置一个所述零漂检测装置10,用于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1进行零漂校准。
47.本实例中,水表1零漂检测平台用于校准水表1零值,其包括机架2,机架2的使用,是为了支撑液箱3、循环输送管一8、循环输送管二9和零漂检测装置10;液箱3为若干个,至少包括第一温度液箱6和第二温度液箱7,其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且均设置在机架2上,是为了提供不同温度的液体,在使用时,需要将待检测水表1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一8连接,另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二9连接,通过若干个液箱3提供不同温度的水流过待检测水表1,从而更方便通过检测装置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1进行矫正,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循环输送管一8与若干个进水口4连接,循环输送管二9与若干个出水口5连接,是为了让液箱3中不同温度的液体流动循环起来,且进水口4、出水口5、循环输送管一8和循环输送管二9都有控制阀,当需要对应不同温度的液体时,就打开相应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是液体在各管中循环,从而达到不同温度的水流过待检测水表1,而当检测时,需要关闭循环输送管一8和循环输送管二9的控制阀,使整个液体循环保压,从而方便对串联中的水表1进行矫正;若干个零漂检测装置10,且每一个液箱3内设置一个零漂检测装置10,零漂检测装置10一般为电子控制,把零漂检测装置10通过循环输送管串联至整个液体循环当中,使零漂检测装置10加入至整个液体循环当中,从而通过零漂
检测装置10的标准值与循环当中的待检测水表1的偏移值进行比对,从而电子控制其进行校正,实现对整个循环中不同温度下的水表1进行零漂校准,从而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48.进一步,还包括
49.水表1,一端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管一8,另一端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管二9。
50.本实例中,水表1一端连通循环输送管一8,另一端连通循环输送管二9,是为了让在液箱3中不同温度的液体通过循环输送管一8流向水表1,再流向循环输送管二9,从而流回液箱3中,使整个液体循环完整,使水表1通过整个循环,通过比对其偏移值与零漂检测装置10中的标准值比对,来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1进行零漂矫正,从而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51.进一步,还包括
52.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8上,且二者相连通,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后,一端与所述水表1的一端抵接实现连通,所述水表1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输送管二9抵接且连通,
53.线性驱动装置一12,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驱动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
54.本实例中,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设置在循环输送管一8上,且二者相连通,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后,一端与水表1的一端抵接实现连通,而水表1的另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二9抵接实现连通,可以使移动连通管一11内的液体流向移动连通管一11,通过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可以使其一段与水表1连通,水表1的另一端与循环输送管二9连通,能够使水表1加入至整个循环中,实现各管道的快速连接,控制待检测水表1连通至整个循环内,提高零漂矫正的效率,方便控制对不同温度下的水表1进行零漂矫正,从而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线性驱动装置一12设置在机架2上,是为了提供移动连通管一11滑动的动力。
55.进一步,所述水表1包括串联水表组一13和串联水表组二14,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移动后,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的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一13一端抵接实现连通,还包括
56.连管15,为u型,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一13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二14的一端连通。
57.本实例中,所述水表1包括串联水表组一13和串联水表组二14,移动连通管一11移动后,移动连通管一11的一端与串联水表组一13一端抵接实现连通,通过把水表1分成两个组,可以使多个水表1连入整个循环,提高整个装置的检测矫正效率;连管15为u型,其一端与串联水表组一13的另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串联水表组二14的一端连通,是为了节省整个装置的使用空间,也提高了零漂矫正的效率,从而更好地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58.进一步,还包括
59.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二9上,且二者相连通,所述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后,一端与所述串联水表组二14的另一端抵接实现连通,
60.线性驱动装置二17,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驱动所述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
61.本实例中,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设置在循环输送管二9上,且二者相连通,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后,其一端与串联水表组二14的另一端抵接实现连通,实现各管道的快速连
接,提高整个装置的检测矫正效率,使从连管15中流出的液体流向串联水表组二14,再通过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后,其一端与串联水表组二14的另一端连通,使液体流通循环,从而水表1能够处于不同温度下的液体循环中,从而通过与循环中的零漂检测装置10的标准值比对,通过其进行零漂矫正,从而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线性驱动装置二17设置在串联水表组机架2上,是为了提供移动连通管二16滑动所需的动力。
62.进一步,所述水表1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和所述移动连通管二16的滑动方向均与所述水表1的移动方向平行。
63.本实例中,水表1移动设置在机架2上,移动连通管一11和移动连通管二16的滑动方向均与水表1的移动方向平行,是为了方便液体循环输送和各管道的快速连接,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检测矫正效率,从而更好地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64.进一步,还包括
65.滑轨一18,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
66.滑轨二19,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滑轨一18和所述滑轨二19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水表1的移动方向平行,
67.滑台20,所述滑台20包括滑台组一21和滑台组二22,所述串联水表组一13通过所述滑台组一2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一18上,所述串联水表组二14通过所述滑台组二2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二19上。
68.本实例中,滑轨一18设置在机架2上,滑轨二19设置在机架2上,滑轨一18和滑轨二19的长度方向均与水表1的移动方向平行,可以方便串联水表组一13和串联水表组二14在机架2上滑动,从而更好地使液体循环输送,方便快速连接;滑台20包括滑台组一21和滑台组二22,串联水表组一13通过滑台组一21滑动设置在滑轨一18上,串联水表组二14通过滑台组二22滑动设置在滑轨二19上,滑轨对串联水表组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方便液体循环,提高水表1矫正的效率,从而更好地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69.进一步,还包括
70.流量控制阀23,为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8、所述循环输送管二9、所述进水口4和所述出水口5上。
71.本实例中,若干个流量控制阀23设置在循环输送管一8、循环输送管二9、进水口4和出水口5上,是为了控制各个口和管道内液体的流量,以便于使液体的流量通过控制变为零,从而对循环管内的液体进行保压,从而方便对水表1进行矫正,解决了由于水表1中液体温度不同,导致产生水表1对于零点的检测不同的问题。
72.进一步,还包括
73.固定架24,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移动连通管一11、所述移动连通管二16和所述连管15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架24上。
74.本实例中,固定架24设置在机架2上,移动连通管一11、移动连通管二16和连管15均固定在固定架24上,是为了固定这些管道,从而方便操作拆卸和液体循环,也提高了水表1零漂检测的效率。
75.进一步,还包括
76.循环驱动装置25,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用于驱动所述循环输送管一8和所述循环输送管二9内液体循环。
77.本实例中,循环驱动装置25设置在机架2上,能够提供用于驱动循环输送管一8和循环输送管二9内液体循环所需的动力。
7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