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5690发布日期:2022-05-18 14: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工程监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甲方的委托,依据国家标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评测。
3.在公路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厚度是和公路整体强度密切相关的,只有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公路的各个层次及整体的强度才能得到保证,除了能保证强度外,严格控制公路各结构层的厚度,还能对路面的标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挖坑法是进行公路各结构层厚度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挖坑法是需要使用镐、铲、凿子等工具开挖路面,直至挖至本层的底面,再用毛刷将坑底清扫干净,确认坑底面为下一层的顶面,然后使用厚度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现有的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大多数都不能进行灵活的组装与拆卸,这样不方便厚度检测装置的使用与运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具有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连接柱插进连接内槽,然后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的连接,当检测结束后,将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相互分离,从而实现厚度检测装置的组装与拆卸,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两个测板提手分别从相应的测板内槽转动竖起,然后手握测板提手将检测板平稳地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此时检测底层与地面相接触贴合,通过测板提手的设置,方便对检测板进行移动,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受压测板、测量柱杆、检测板,所述受压测板的内侧设置有测量握把,所述受压测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受压测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内槽,所述测量柱杆的内侧设置有测量活动槽,所述测量柱杆的内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测量柱杆的内侧设置有刻度内槽,所述刻度内槽的内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测量柱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检测板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底层,所述检测板的内侧设置有测板内槽,所述测板内槽的内侧设置有测板提手,所述检测板的内侧设置有测板通孔,所述检测板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内圈设置有测量活动块,所述测量柱杆的下端设置有底端锥。
6.其中,所述受压测板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握把为扇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握把的深度与受压测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测量握把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防滑层的数量与测量握把的数量相同;当将厚度检测装置组装好且测量柱杆对准检测坑洞后,使用者双手握住测量握把,然后对受压测板施加垂直向下的作用力,这时受压测板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垂直向下的移动,进而带动测量柱杆垂直向下的移动,通过防滑层的设置,用于避免使用者
在对受压测板进行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手部的打滑,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7.其中,所述测量柱杆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活动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测量活动槽以测量柱杆的圆心对称设置,所述测量活动槽的尺寸与测量活动块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测量柱杆的直径与测板通孔的直径相同;当将检测板平稳地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后,然后将测量活动块对准且缓慢地插进测量活动槽,进而实现测量柱杆与导向块的滑动连接,通过测量活动槽的设置,为测量活动块的滑动提供通道。
8.其中,所述观察窗为圆弧形结构的透明塑料设置,所述观察窗共设置有四块,所述刻度内槽的数量与观察窗的数量相同,所述刻度内槽设置于观察窗后端的位置,所述刻度线的数量与观察窗的数量相同,所述刻度线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与检测底层的厚度;通过刻度线的设置,用于对所挖检测坑洞厚度的检测,通过将刻度线设置于刻度内槽的里面,可以避免测量柱杆在滑动过程中对刻度线的磨损,进而避免因长期磨损而造成刻度线的模糊不清,同时通过设置四个刻度线,使其测量的数据更具有对比性和参考性,也方便从不同的角度读取检测的数值,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活性,通过观察窗的设置,用于方便读取刻度线的数值,通过刻度线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加上检测底层的厚度,方便使用者直接获得测量的数据。
9.其中,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柱与测量柱杆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柱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的高度与连接内槽的深度相同,所述连接内槽的内圈设置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柱的高度为受压测板厚度的二分之一;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连接柱插进连接内槽,然后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的连接,当检测结束后,将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相互分离,从而实现厚度检测装置的组装与拆卸。
10.其中,所述检测板的俯视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检测底层的厚度为检测板厚度的四分之一,所述检测底层的边长与检测板的边长相同,所述测板通孔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所述测板内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测板提手的数量与测板内槽的数量相同,所述测板提手通过扭力弹簧与相应的测板内槽活动连接,所述测板内槽的深度与测板提手宽度相同,所述测板内槽的宽度与测板提手高度相同,所述测板内槽的长度与测板提手长度相同;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两个测板提手分别从相应的测板内槽转动竖起,然后手握测板提手将检测板平稳地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此时检测底层与地面相接触贴合,通过测板提手的设置,方便对检测板进行移动,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11.其中,所述导向块为圆柱形空心结构设置,所述导向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块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导向块的内圈均设置有四个测量活动块,所述测量活动块的长度与导向块的长度相同;通过导向块的设置,用于辅助测量柱杆滑动进入测板通孔,进而提高测量柱杆滑动的稳定性。
12.其中,所述底端锥为圆锥形结构设置,所述底端锥的顶端与测量柱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端锥的半径与测量柱杆的半径相同,所述底端锥的垂直高度与导向块的高度相同;通过底端锥的垂直高度与导向块的高度相同,用于抵消位于检测板上端导向块的高度数据,进而方便直接读取刻度线的数值。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将厚度检测装置组装好且测量柱杆对准检测坑洞
后,使用者双手握住测量握把,然后对受压测板施加垂直向下的作用力,这时受压测板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垂直向下的移动,进而带动测量柱杆垂直向下的移动,通过防滑层的设置,用于避免使用者在对受压测板进行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手部的打滑,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当将检测板平稳地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后,然后将测量活动块对准且缓慢地插进测量活动槽,进而实现测量柱杆与导向块的滑动连接,通过测量活动槽的设置,为测量活动块的滑动提供通道,通过刻度线的设置,用于对所挖检测坑洞厚度的检测,通过将刻度线设置于刻度内槽的里面,可以避免测量柱杆在滑动过程中对刻度线的磨损,进而避免因长期磨损而造成刻度线的模糊不清,同时通过设置四个刻度线,使其测量的数据更具有对比性和参考性,也方便从不同的角度读取检测的数值,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活性,通过观察窗的设置,用于方便读取刻度线的数值,通过刻度线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加上检测底层的厚度,方便使用者直接获得测量的数据,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连接柱插进连接内槽,然后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的连接,当检测结束后,将受压测板与测量柱杆相互分离,从而实现厚度检测装置的组装与拆卸,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两个测板提手分别从相应的测板内槽转动竖起,然后手握测板提手将检测板平稳地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此时检测底层与地面相接触贴合,通过测板提手的设置,方便对检测板进行移动,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使用的灵活性,通过导向块的设置,用于辅助测量柱杆滑动进入测板通孔,进而提高测量柱杆滑动的稳定性。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柱杆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柱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受压测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受压测板;11、测量握把;12、防滑层;13、连接内槽;2、测量柱杆;21、测量活动槽;22、观察窗;23、刻度内槽;24、刻度线;25、连接柱;3、检测板;31、检测底层;32、测板内槽;33、测板提手;34、测板通孔;4、导向块;41、测量活动块;5、底端锥。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受压测板1、测量柱杆2、检测板3,所述受压测板1的内侧设置有测量握把11,所述受压测板1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层12,所述受压测板1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内槽13,所述测量柱杆2的内侧设置有测量活动槽21,所述测量柱杆2的内侧设置有观察窗22,所述测量柱杆2的内侧设置有刻度内槽23,所述刻度内槽23的内侧设置有刻度线24,所述测量柱杆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柱25,所述检测板3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底层31,所述检测板3的内侧设置有测板内槽32,所述测板内槽32的内侧设置有测板提手33,所述检测板3的内侧设置有测板通孔34,
所述检测板3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块4,所述导向块4的内圈设置有测量活动块41,所述测量柱杆2的下端设置有底端锥5。
24.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受压测板1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握把11为扇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握把11的深度与受压测板1的厚度相同,所述测量握把1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防滑层12的数量与测量握把11的数量相同;当将厚度检测装置组装好且测量柱杆2对准检测坑洞后,使用者双手握住测量握把11,然后对受压测板1施加垂直向下的作用力,这时受压测板1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垂直向下的移动,进而带动测量柱杆2垂直向下的移动,通过防滑层12的设置,用于避免使用者在对受压测板1进行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手部的打滑,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5.所述测量柱杆2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测量活动槽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测量活动槽21以测量柱杆2的圆心对称设置,所述测量活动槽21的尺寸与测量活动块41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测量柱杆2的直径与测板通孔34的直径相同;当将检测板3平稳的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后,然后将测量活动块41对准且缓慢地插进测量活动槽21,进而实现测量柱杆2与导向块4的滑动连接,通过测量活动槽21的设置,为测量活动块41的滑动提供通道。
26.所述观察窗22为圆弧形结构的透明塑料设置,所述观察窗22共设置有四块,所述刻度内槽23的数量与观察窗22的数量相同,所述刻度内槽23设置于观察窗22后端的位置,所述刻度线24的数量与观察窗22的数量相同,所述刻度线24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3与检测底层31的厚度;通过刻度线24的设置,用于对所挖检测坑洞厚度的检测,通过将刻度线24设置于刻度内槽23的里面,可以避免测量柱杆2在滑动过程中对刻度线24的磨损,进而避免因长期磨损而造成刻度线24的模糊不清,同时通过设置四个刻度线24,使其测量的数据更具有对比性和参考性,也方便从不同的角度读取检测的数值,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活性,通过观察窗22的设置,用于方便读取刻度线24的数值,通过刻度线24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3加上检测底层31的厚度,方便使用者直接获得测量的数据。
27.所述连接柱25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柱25与测量柱杆2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柱25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25的高度与连接内槽13的深度相同,所述连接内槽13的内圈设置有与连接柱25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柱25的高度为受压测板1厚度的二分之一;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连接柱25插进连接内槽13,然后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受压测板1与测量柱杆2的连接,当检测结束后,将受压测板1与测量柱杆2相互分离,从而实现厚度检测装置的组装与拆卸。
28.所述检测板3的俯视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检测底层31的厚度为检测板3厚度的四分之一,所述检测底层31的边长与检测板3的边长相同,所述测板通孔34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所述测板内槽3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测板提手33的数量与测板内槽32的数量相同,所述测板提手33通过扭力弹簧与相应的测板内槽32活动连接,所述测板内槽32的深度与测板提手33宽度相同,所述测板内槽32的宽度与测板提手33高度相同,所述测板内槽32的长度与测板提手33长度相同;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将两个测板提手33分别从相应的测板内槽32转动竖起,然后手握测板提手33将检测板3平稳的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此时检测底层31与地面相接触贴合,通过测板提手33的设置,方便对检测板3进行移动,进而提高厚度检测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29.所述导向块4为圆柱形空心结构设置,所述导向块4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块4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导向块4的内圈均设置有四个测量活动块41,所述测量活动块41的长度与导向块4的长度相同;通过导向块4的设置,用于辅助测量柱杆2滑动进入测板通孔34,进而提高测量柱杆2滑动的稳定性。
30.所述底端锥5为圆锥形结构设置,所述底端锥5的顶端与测量柱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端锥5的半径与测量柱杆2的半径相同,所述底端锥5的垂直高度与导向块4的高度相同;通过底端锥5的垂直高度与导向块4的高度相同,用于抵消位于检测板3上端导向块4的高度数据,进而方便直接读取刻度线24的数值。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进行厚度检测时,先将厚度检测装置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附近,然后将所挖检测坑底部及周围清扫干净,且保障所挖检测坑洞的直径不小于导向块4的直径,然后将连接柱25插进连接内槽13,然后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受压测板1与测量柱杆2的连接,然后将两个测板提手33分别从相应的测板内槽32转动竖起,然后手握测板提手33将检测板3平稳的放置于所挖检测坑洞上端的位置,此时检测底层31与地面相接触贴合,位于检测底层31下端的导向块4插入所挖检测坑洞内侧,通过测板提手33的设置,方便对检测板3进行移动,然后将测量活动块41对准且缓慢地插进测量活动槽21,进而实现测量柱杆2与导向块4的滑动连接,通过测量活动槽21的设置,为测量活动块41的滑动提供通道,然后使用者双手握住测量握把11,然后对受压测板1施加垂直向下的作用力,这时受压测板1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垂直向下的移动,进而带动测量柱杆2垂直向下的移动,通过防滑层12的设置,用于避免使用者在对受压测板1进行施加压力的过程中手部的打滑,提高厚度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导向块4的设置,用于辅助测量柱杆2滑动进入测板通孔34,提高测量柱杆2滑动的稳定性,通过底端锥5的垂直高度与导向块4的高度相同,用于抵消位于检测板3上端导向块4的高度数据,方便直接读取刻度线24的数值,通过刻度线24的设置,用于对所挖检测坑洞厚度的检测,通过将刻度线24设置于刻度内槽23的里面,可以避免测量柱杆2在滑动过程中对刻度线24的磨损,避免因长期磨损而造成刻度线24的模糊不清,同时通过设置四个刻度线24,使其测量的数据更具有对比性和参考性,也方便从不同的角度读取检测的数值,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活性,通过观察窗22的设置,用于方便读取刻度线24的数值,通过刻度线24的数值已去除检测板3加上检测底层31的厚度,方便使用者直接获得测量的数据,当检测结束后,将受压测板1与测量柱杆2相互分离,实现厚度检测装置的组装与拆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