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1763发布日期:2022-10-11 22:1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惯性测量装置加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灌胶结构及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其工作环境不仅包括空中、地面,还可以在水下。惯导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以牛顿力学定律为基础,通过测量载体在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将它对时间进行积分,且把它变换到导航坐标系中,就能够得到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3.为实现惯导系统在高过载高动态的环境下能够正常稳定工作,需惯导系统进行灌胶,通过灌封工艺固化后可以减少元器件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确保元器件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良好运行,提高元器件正常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惯导系统的灌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惯性测量装置的灌胶结构及制得该结构的打孔装置。
6.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灌胶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主体与后盖;所述主体与所述后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体与所述后盖的旋合部开设有灌胶口。
8.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打孔装置,包括:
9.底座,所述底座扣合于惯性测量装置的底座上;
10.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于底座下端面,所述支撑杆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抵接惯性测量装置主体内壁的第一状态和不抵接惯性测量装置主体内壁的第二状态;
11.打孔组件,包括转杆与打孔机构;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端面,所述转杆外端部设置有打孔机构。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至少设置有四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外周。
13.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端部开设有工作腔与滑槽;所述工作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横向螺纹杆,所述横向螺纹杆铰接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通过所述滑槽延伸至转杆外;所述横向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滑座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14.再进一步地,所述滑座内开设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设置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钻头;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固定连接有钻头。
15.进一步地,所述转杆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与转杆固定连
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四电机、传动杆、主动锥齿、从动锥齿和转动座,所述传动杆通过转动座转动安装在动力腔的内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第四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设有两个,两个主动锥齿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从动锥齿设有两个,两个从动锥齿转动安装在动力腔的底壁,两个从动锥齿对称设置于支撑杆的两侧,所述主动锥齿和从动锥齿啮合传动。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两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螺纹杆和升降块,所述竖直螺纹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直螺纹杆分别与两个所述从动锥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和两个竖直螺纹杆贯穿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块与所述竖直螺纹杆螺纹连接。
17.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铰接杆、滑动杆、支撑块、支撑板和滑筒;所述升降块外侧铰接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另一端部铰接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另一端部铰接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滑筒;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滑筒并且与所述滑筒滑动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从惯性测量装置的内部对其进行夹持,采用四周撑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惯性测量装置固定地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对惯性测量装置进行定位,使得惯性测量装置定位更加准确。
20.2、本实用新型的打孔机构中的两个钻头同时进行,可以一次性打两个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打孔机构可以进行角度调节,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对后盖的不同方向进行打孔。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惯性测量装置的灌胶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打孔装置在惯性测量装置安装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支撑组件示意图。
29.图中,1、主体;2、后盖;3、灌胶口;4、底座;5、支撑杆;6、转杆;7、工作腔;8、滑槽;9、
第一电机;10、横向螺纹杆;11、滑座;12、电机腔;13、第二电机;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钻头;17、第三电机;18、动力腔;19、第四电机;20、传动杆;21、主动锥齿;22、从动锥齿;23、转动座;24、竖直螺纹杆;25、升降块;26、铰接杆;27、滑动杆;28、支撑块;29、支撑板;30、滑筒;31、电子舱;32、能源舱;33、铜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灌胶结构,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主体1与后盖2;所述主体1与所述后盖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体1与所述后盖 2的旋合部开设有灌胶口3。
3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主体1内设置有电子舱31与能源舱32,所述电子舱31内设置控制组件与测量组件,所述能源仓32内设置电池组件;图中电子舱31内还设置有传感器对应铜柱33。
37.可以理解的是,灌胶口3贯穿至后盖2与主体1的外壁;优选地,所述灌胶口3连通主体1 内的能源舱。
38.如图3-6所示,一种惯性测量装置的打孔装置,包括:
39.底座4,所述底座4扣合于惯性测量装置的底座4上;
40.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杆5与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杆5固定设置于底座4下端面,所述支撑杆 5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具有抵接惯性测量装置主体1内壁的第一状态和不抵接惯性测量装置主体1内壁的第二状态;
41.打孔组件,包括转杆6与打孔机构;所述转杆6转动连接于底座4上端面,所述转杆6外端部设置有打孔机构。
42.可以理解的是,底座4采用密度大的材质,以保证打孔组件在打孔时打孔装置的稳定性。
4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至少设置有四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5的外周。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铰接杆26、滑动杆27、支撑块28、支撑板29 和滑筒30;所述升降块25外侧铰接连接有铰接杆26,所述铰接杆26另一端部铰接连接有滑动杆27,所述滑动杆27另一端部铰接连接有支撑块28;所述支撑板29上方固定连接有滑筒30;所述滑动杆27贯穿所述滑筒30并且与所述滑筒30滑动连接。当惯性测量装置需要固定时,升降块25向下运动,进而推动铰接杆26,铰接杆26推动滑动杆27和支撑块 28朝着远离支撑杆5的方向运动,从而对惯性测量装置进行夹持固定。
4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块28与惯性测量装置主体1内壁弧度相适应。
46.在本技术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支撑板设置为与支撑组件的若干块,或整块。
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杆6端部开设有工作腔7与滑槽8;所述工作腔7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电机轴连接有横向螺纹杆10,所述横向螺纹杆10铰接连接有滑座11,所述滑座11通过所述滑槽8延伸至转杆6外;所述横向螺纹杆10转动带动所述滑座11在所述滑槽8内滑动。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座11内开设有电机腔12,所述电机腔12内设置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与钻头16;所述第二电机13的电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4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5;所述主动齿轮 14与从动齿轮15均固定连接有钻头16。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一个钻头16转动,在通过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另一个钻头16转动,从而实现同时打两个孔。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杆6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17,所述第三电机17的电机轴与转杆6固定连接。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内部开设有动力腔18,所述动力腔18内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四电机19、传动杆20、主动锥齿21、从动锥齿22和转动座23,所述传动杆20通过转动座23转动安装在动力腔18的内部,所述传动杆20的一端与第四电机19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21设有两个,两个主动锥齿21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杆20上,所述从动锥齿22设有两个,两个从动锥齿22转动安装在动力腔18的底壁,两个从动锥齿22对称设置于支撑杆5的两侧,所述主动锥齿21和从动锥齿22啮合传动。通过第四电机19带动传动杆20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主动锥齿21转动,两个主动锥齿21带动两个从动锥齿2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竖直螺纹杆24转动。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5两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竖直螺纹杆24和升降块25,所述竖直螺纹杆2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竖直螺纹杆24分别与两个所述从动锥齿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和两个竖直螺纹杆24贯穿升降块25,所述升降块25与支撑杆5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块25与所述竖直螺纹杆24螺纹连接。通过两个从动锥齿22带动两个竖直螺纹杆24转动,由于升降块25与竖直螺纹杆24螺纹连接同时与支撑杆
5滑动连接,因此两个竖直螺纹杆24的转动会带动升降块25沿着支撑杆5长度的方向升降。
5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当需要对惯性测量装置进行灌胶时,首先通过打孔装置进行打孔,首先打孔装置扣合惯性测量装置的后盖,然后启动第四电机19,第四电机19带动传动杆20 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主动锥齿21转动,两个主动锥齿21带动两个从动锥齿2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竖直螺纹杆24转动。由于升降块25与竖直螺纹杆24螺纹连接同时与支撑杆5滑动连接,因此两个竖直螺纹杆24的转动会带动升降块25沿着支撑杆5长度的方向上升,进而推动铰接杆26,铰接杆26推动滑动杆27和支撑块28朝着远离支撑杆5的方向运动,实现从惯性测量装置内部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当惯性测量装置固定好后,启动第三电机17,第三电机17带动转杆6转动进而调节转杆6的方向,当转杆6的方向调节好后,启动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3,由于滑座11与滑槽8滑动连接,同时与横向螺纹杆10螺纹连接,因此第一电机9转动会使得滑座11沿着转杆6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使得打孔机构沿着转杆6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13带动两个钻头16转动,从而对惯性测量装置进行打孔。
5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