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2259发布日期:2022-08-12 19:4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继电保护测试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2.继电保护测试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一种重要测试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最新技术成果不断推出新型高性能继电保护测试装置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只能提供小于等于两路通道端口,这就掣肘了好多实验无法正常且有效率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能同时校验更多的被测装置,提高校验效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包括输入线、控制器、多根输出线以及多个电控开关,多个所述电控开关均连接所述输入线的一端,每一电控开关还均与输出线的一端连接,输出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输出线以及电控开关均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电控开关和接近传感器;
7.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到所述输出线接入待检测设备时,输出第一接近信号;
8.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接近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9.所述电控开关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闭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根输入线连接多根输出线,在工作时,将输入线的自由端与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连接,每根输出线均可连接一个待检测设备,采用这样方案,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每路通道端口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待检测设备,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能同时校验更多的被测装置,提高校验效率,在输出线的自由端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每根输出线与输入线均通过一个电控开关连接,接近传感器有电控开关一一对应,当接近传感器输出第一接近信号时,控制器接收第一接近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电控开关闭合,为待检测设备提供电压,进行校验,通过设置电控开关,当有待检测设备接入时,闭合相应的电控开关,当没有待检测设备接入时,电控开关保持断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
11.可选的,还包多个机械开关,每一机械开关均与一电控开关并联,所述机械开关一端连接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输入线连接的公共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控开关与所述输出线连接的公共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电控开关均对应一个与其并联的机械开关,当接入待检测设备,而相应的电控开关未闭合时,此时可通过手动闭合相应的机械开关未待检测
设备提供电压,进行校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可选的,每根输出线上均设置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每根输出线上的电流,输出电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接收电流检测信号,当所述电流检测信号超出电流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模块接收所述报警信号,并报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流检测模块实时测量每路输出线上的电流,输出电流检测信号,控制器接收电流检测信号,当电流检测信号反应的电流值超过电流阈值时,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接收报警信号报警,通过设置电流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当电流异常时可以及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使得操作人员能及时进行检测,减少校验结果后不准确或损坏设备的情况。
15.可选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电流检测信号输出显示信号,所述显示模块接收所述显示信号,显示电流检测信号反应的电流值。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显示模块,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查看每一输出线上的电流。
17.可选的,所述输入线和多个所述电控开关通过转接装置连接,所述转接装置包括一个输入端以及多个输出端,所述输入线的一端连接转接装置的输入端,所述转接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控开关。
18.可选的,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均为平方多股软铜线。
19.可选的,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报警器。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通过设置一根输入线连接多根输出线,在工作时,将输入线的自由端与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连接,每根输出线均可连接一个待检测设备,采用这样方案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每路通道端口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待检测设备,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能同时校验更多的被测装置,提高校验效率;
22.2.每一电控开关均对应一个与其并联的机械开关,当接入待检测设备,而相应的电控开关未闭合时,此时可通过手动闭合相应的机械开关未待检测设备提供电压,进行校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3.3.通过电流检测模块实时测量每路输出线上的电流,输出电流检测信号,控制器接收电流检测信号,当电流检测信号反应的电流值超过电流阈值时,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接收报警信号报警,通过设置电流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当电流异常时可以及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使得操作人员能及时进行检测,减少校验结果后不准确或损坏设备的情况。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输入线;2、输出线;10、继电保护测试装置;20、电控开关;30、控制器;40、接近传感器;50、待检测设备;60、转接装置;70、机械开关;80、电流传感器;90、报
警模块;100、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参照图1和图2,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包括输入线1、多根输出线2、多个电控开关20、多个接近传感器40、转接装置60以及控制器30,转接装置60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输入线1一端连接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的电压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转接装置60的输入端,转接装置60的输出端连接电控开关20的一端,电控开关20与转接装置60的输出端一一对应,电控开关20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线2的一端,输出线2的另一端设置有接近传感器40且与待检测设备50连接,电控开关20、输出线2以及接近传感器40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本实施例中,输出线2设置有四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出线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且本实施例中,输入线1采用线径为4mm的平方多股软铜线,输出线2采用线径为2.5mm的平方多股软铜线。
29.控制器30分别与每个电控开关20连接、分别与每个接近传感器40连接,接近传感器40用于检测输出线2是否接入待检测设备50,当输出线2接入待检测设备50时,接近传感器40输出第一接近信号,控制器30接收第一接近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与该接近传感器40对应的电控开关20接收第一控制信号闭合,通过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为待检测设备50提供电压,进行校验;校验完成后,断开输出线2与待检测设备50的连接,此时接近传感器40输出第二接近信号,控制器30接收第二接近信号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相应的电控开关20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断开。
30.采用上述方式,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的一个电压输出端口可以同时接入四个待检测设备50,使得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能同时校验更多的待检测设备50,提高校验效率,通过设置电控开关20,当输出线2没有待检测设备50接入时使该路断开,当接近传感器40检测到该路输出线2有待检测设备50接入时,通过控制器30控制该路的电控开关20闭合,实现为待检测设备50提供电压进行校验,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31.电控开关20、控制器30以及接近传感器40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故障,当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出现故障时,会导致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无法为待检测设备50提供电压,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每个电控开关20均并联有一个机械开关70,机械开关70的一端连接转接装置60的输出端与电控开关20连接的公共端,另一端连接输出线2与待检测设备50连接的公共端,在对待检测设备50进行校验时,当输出线2接入待检测设备50,但发现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无法为待检测设备50提供电压时,此时可通过手动闭合相应的机械开关70,以接通继电保护测试装置10和待检测设备50,在一定程度上,为待检测设备50的校验提供保障。
32.为了实时检测输出线2中的电流,在每根输出线2上设置有一个电流传感器80,电流传感器80与控制器30连接,控制器30还连接有显示模块100,对待检测设备50进行校验时,电流传感器80实时检测输出线2上的电流,输出电流检测信号,控制器30接收电流检测信号,输出显示信号,显示模块100接收显示信号,显示电流检测信号反应的电流值,工作人员可通过显示模块100实时查看输出线2中的电流值。
33.同时控制器30还连接有报警模块90,控制器30接收电流检测信号,当电流检测信号反应的电流值超过电流阈值时,控制器30输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90接收报警信号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小对校验结果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报警模块90选用蜂鸣报警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报警模块90可选择其他可起到报警提示作用的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压分接试验线接头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输入线1通过转接装置60连接多根输出线2,转接装置60也输出线2通过电控开关20连接,每根输出线2接待检测设备50的一端设置有接近传感器40,接近传感器40用来检测输出线2上是否有待检测设备50接入,输出相应的信号,控制器30接收上述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电控开关20的闭合断开,控制校验工作的开始或停止。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