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4906发布日期:2022-06-15 10:5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疲劳试验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2.头盔是人体头部重要的防护装备,它在日常通勤、运动和娱乐等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摩托车骑行者需要佩戴头盔,外出通勤的上班族骑电动车时需要佩戴头盔,轮滑使用者需要佩戴安全防护头盔。由于头盔的佩戴部件在头盔防护头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头盔的佩戴部件需要单独进行性能测试。
3.目前,头盔的佩戴部件的性能测试基本是通过人工操作;即由工厂的操作人员对头盔的插扣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可以将头盔稳定地固定在头部,同时检查系带是否有瑕疵。然而,人工测试的结果易受操作人员的状态影响,且针对一件头盔的佩戴部件,操作人员只能进行单次的操作测试,难以重复进行操作测试。
4.因此,现有的头盔佩戴部件的性能测试结果不够准确,测试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包括:安装台、伸缩部、导向部、夹持部和施重体;
7.所述导向部、所述夹持部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同一侧,所述伸缩部和所述导向部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导向部下方;
8.其中,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动力件、连杆机构和伸缩件;所述伸缩动力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伸缩动力件动力连接,以实现伸缩运动;
9.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内;
10.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且所述系带分别位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夹持部内。
11.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槽和滚筒;
12.所述滚筒固设于所述安装台一侧,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滚筒之间。
13.可选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设有安装夹。
14.可选地,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杆。
15.可选地,所述施重体设有固定夹。
16.可选地,所述施重体为砝码。
17.可选地,还包括放置部;所述放置部设于所述安装台,且所述放置部设于所述夹持部下方。
18.可选地,还包括高度块;所述高度块设有所述安装台,且所述高度块设于所述放置部左侧。
19.可选地,还包括插扣测试部;所述插扣测试部设于所述安装台一侧;
20.所述插扣测试部包括插扣夹具、解扣治具和测试台;
21.所述测试台设有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分别延伸至所述测试台的第一侧和所述测试台的第二侧;其中,所述测试台的第一侧与所述测试台的第二侧相邻;其中,所述测试腔的宽度小于插扣的宽度;
22.所述插扣夹具包括夹持件和插扣动力件;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插扣动力件;其中,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插扣动力件在所述测试台的第一侧将所述插扣夹入或夹出所述测试腔;
23.所述解扣治具包括解扣件和解扣动力件;所述解扣件连接所述解扣动力件;其中,所述解扣件通过所述解扣动力件在所述测试台的第二侧伸入或退出所述测试腔;
24.当所述夹持件将所述插扣夹出所述测试腔时,所述插扣位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解扣件位于所述测试腔,且所述解扣件夹持所述插扣。
25.可选地,所述解扣件包括两个解扣爪;
26.两个所述解扣爪之间的间距在指向所述测试台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27.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安装台、伸缩部、导向部、夹持部和施重体;所述导向部、所述夹持部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同一侧,所述伸缩部和所述导向部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导向部下方;其中,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动力件、连杆机构和伸缩件;所述伸缩动力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伸缩动力件动力连接,以实现伸缩运动;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内;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部内,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内。通过所述疲劳试验机对所述佩戴装置的系带进行微滑测试和抗磨损测试,以实现高效且准确地对所述佩戴装置的性能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的一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0.附图说明:1、伸缩部,2、导向部,3、夹持部,4、施重体,5、放置部,6、高度块,7、插扣测试部,71、插扣夹具,72、解扣治具,73、测试台,74、测试腔,75、解扣爪,76、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安装台、伸缩部1、导向部2、夹持部3和施重体4;所述导向部2、所述夹持部3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同一侧,所述伸缩部1和所述导向部2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部3设于所述导向部2下方;其中,所述伸缩部1包括伸缩动力件、
连杆机构和伸缩件;所述伸缩动力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伸缩动力件动力连接,以实现伸缩运动;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4,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部3内,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通过所述疲劳试验机对所述佩戴装置的系带进行微滑测试和抗磨损测试,以实现高效且准确地对所述佩戴装置的性能进行测试。
33.参照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34.安装台、伸缩部1、导向部2、夹持部3和施重体4;
35.所述导向部2、所述夹持部3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同一侧,所述伸缩部1和所述导向部2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部3设于所述导向部2下方;
36.其中,所述伸缩部1包括伸缩动力件、连杆机构和伸缩件;所述伸缩动力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伸缩动力件动力连接,以实现伸缩运动;
37.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4,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
38.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部3内,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
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安装台、伸缩部1、导向部2、夹持部3和施重体4;所述导向部2、所述夹持部3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同一侧,所述伸缩部1和所述导向部2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夹持部3设于所述导向部2下方;其中,所述伸缩部1包括伸缩动力件、连杆机构和伸缩件;所述伸缩动力件固设于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台,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伸缩动力件动力连接,以实现伸缩运动;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4,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夹持部3内,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通过所述疲劳试验机对所述佩戴装置的系带进行微滑测试和抗磨损测试,以实现高效且准确地对所述佩戴装置的性能进行测试。
40.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作进一步地说明。
4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4,且所述系带位于所述导向部2内。
42.作为一种示例,当对系带进行抗磨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部1的伸缩件上,再将所述系带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部2与所述施重体4固定连接;在自由悬挂的施重体4的拉动下,所述系带通过所述伸缩部1的伸缩件在所述导向部2内来回移动,以实现所述系带的磨损。
4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损测试时,所述系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所述系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施重体4,且所述系带分别位于所述导向部2和所述夹持部3内。
44.作为一种示例,当对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将所述系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部1的第二端(即所述伸缩部1的伸缩件),再将所述系带分别穿过所述导向部2和所述夹持部3,最后将所述系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施重体4(所述施重体4位于放置部5上),以通过所述伸缩部1的伸缩件带动所述系带进行微滑,即让所述系带重复切换拉紧状态和放松状态。
4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2包括导向槽和滚筒;
46.所述滚筒固设于所述安装台一侧,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滚筒之间。
4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设有安装夹。所述安装夹用于在所述系带进行微滑测试时对所述系带进行导线。
4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杆。
4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施重体4设有固定夹。
5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施重体4为砝码。
5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放置部5;所述放置部5设于所述安装台,且所述放置部5设于所述夹持部下方。当进行微滑测试时,所述施重体4放置于所述放置部5,调整所述伸缩件的移动范围,在所述施重体4即将被抬起时,所述伸缩件往回移动,以在不举起所述施重体4的前提下,使所述系带重复切换拉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从而实现对所述系带进行微滑测试。
5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高度块6;所述高度块6设有所述安装台,且所述高度块6设于所述放置部5左侧。当进行抗磨测试时,所述高度块6用作所述施重体4高度的参照物。
5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插扣测试部7;所述插扣测试部7设于所述安装台一侧;
54.所述插扣测试部7包括插扣夹具71、解扣治具72和测试台73;
55.所述测试台73设有测试腔74;所述测试腔74分别延伸至所述测试台73的第一侧和所述测试台73的第二侧;其中,所述测试台73的第一侧与所述测试台73的第二侧相邻;其中,所述测试腔74的宽度小于插扣的宽度;
56.所述插扣夹具71包括夹持件76和插扣动力件;所述夹持件76连接所述插扣动力件;其中,所述夹持件76通过所述插扣动力件在所述测试台73的第一侧将所述插扣夹入或夹出所述测试腔74;
57.所述解扣治具72包括解扣件和解扣动力件;所述解扣件连接所述解扣动力件;其中,所述解扣件通过所述解扣动力件在所述测试台73的第二侧伸入或退出所述测试腔74;
58.当所述夹持件76将所述插扣夹出所述测试腔74时,所述插扣位于所述测试腔74内,所述解扣件位于所述测试腔74,且所述解扣件夹持所述插扣。
59.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夹持件76夹持所述插扣,在所述插扣动力件的驱动下,所述夹持件76移向所述测试台73的第一侧,以将所述插扣夹入所述测试腔74;由于所述测试腔74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扣的宽度,在所述插扣进入所述测试腔74后,所述插扣就会被卡在所述测试腔74内,以模拟所述插扣实际应用的场景。在所述插扣进入所述测试腔74后,所述解扣件通过所述解扣动力件在所述测试台73的第二侧伸入所述测试腔74;由于所述解扣件的解扣爪75是呈外八字型的,在所述解扣爪75进入所述测试腔74后,两个所述解扣爪75分别位于所述插扣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解扣爪75向所述插扣的中线方向挤压所述插扣,所述插扣
的宽度缩小,以便于所述插扣退出所述测试腔74,实现模拟手动解扣的场景。
60.在一具体实现中,所述解扣动力件可以为液压缸和直线气缸,所述插扣动力件均可以为液压缸和直线气缸。
6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解扣件包括两个解扣爪75;
62.两个所述解扣爪75之间的间距在指向所述测试台73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63.在一具体实现中,所述测试台73包括两个测试块,所述测试块侧边设有测试槽,当两个所述测试块组合时,两个所述测试槽组合成所述测试腔74。所述测试块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两个所述测试块,所述调节杆通过调节两个所述测试块的间距控制所述测试腔74的宽度。
64.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佩戴装置的疲劳试验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