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电子设备、充电器以及电池性能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49674发布日期:2022-01-12 04:4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电子设备、充电器以及电池性能评估方法与流程
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电子设备、充电器以及电池性能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的性能的技术。
[

背景技术:
]
[0002]
将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与电阻r和电容c的并联电路多级连接而构成等效电路,讨论了电流-电压的行为波形的变化。但是,为了说明电压的数秒以上的过渡响应波形,作为时间常数要素的电容器电容值不得不使用数百f到数千f的值。这样的值是不能与电池的ac特性的评估方法即ac阻抗及其等效电路模型相对应的数值,很难说再现了电池的性状。
[0003]
作为二次电池的特性项目,有内部电阻。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称为lib二次电池)中,由于电池内部的电极反应、sei反应、离子的扩散反应等复杂的化学反应混杂地发生,所以电池电压的行为也不是将内部电阻视为单纯的直流电阻而能够应用欧姆定律的类别。
[0004]
作为强化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方法,以往已知有基于频率响应分析法(fra: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的ac阻抗分析法,确立了应用等效电路的模型而将各种内部反应分解为几个时间常数要素进行解释的方法。在电池的秒级行为中,作为瓦尔堡(warburg)电阻的扩散现象占支配性的影响,如何将该瓦尔堡电阻作为动作模型编入,决定了作为模型的性能。为了测定ac阻抗,需要频率响应分析仪(fra)这样的专用装置。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24617号公报
[

技术实现要素:
]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二次电池与负载连接,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在该情况下,作为用于知晓二次电池的状态的基础信息,仅测定电压、电流和温度。在这样的状况下,电池的输出电压受到内部电阻的影响,此外,内部电阻自身也因温度条件或电池的劣化度而变化,需要对实际动作状态的电池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的手段。
[0010]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性能评估的便利性的装置等。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性能评估装置,其用于评估作为电源搭载于电子设备的二次电池的性能,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电子设备或连接有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器的通信,使搭载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充电器的电流产生装置产生电流并将其输入到所述二次电池,识别从所述二次电池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测量结果的实测输出电压;第二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充电器的通信,识别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特性的二次电池模型,在对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入电流时,识别从该二次电池模
型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模型输出电压;以及第三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模型输出电压的对比结果,评估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性能评估方法,其评估作为电源搭载于电子设备的二次电池的性能,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控制步骤,基于与所述电子设备或连接有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器的通信,使搭载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充电器的电流产生装置产生电流并将其输入到所述二次电池,识别从所述二次电池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测量结果的实测输出电压;第二控制步骤,基于与所述电子设备或所述充电器的通信,识别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特性的二次电池模型,在对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入电流时,识别从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模型输出电压;以及第三控制步骤,基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步骤中识别出的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与在所述第二控制步骤中识别出的所述模型输出电压的对比结果,评估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搭载有作为电源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其基于与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电流从搭载或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流产生装置输入到所述二次电池,使构成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根据该电流而从所述二次电池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测量结果的实测输出电压;第二设备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构成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第二控制单元识别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特性的二次电池模型,在对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入电流时,识别从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模型输出电压;以及第三设备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与由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模型输出电压的对比结果,在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而识别出在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中评估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之后,使输出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15]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通过输入接口有第一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16]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输入接口有电源off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17]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端子连接于充电器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18]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于搭载有所述电流产生装置作为充电用电源的所述充电器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设备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19]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有第二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三设备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所述输出
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20]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有所述输出接口的休眠状态的解除操作作为第二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三设备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所述输出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充电器,其连接有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搭载有二次电池作为电源,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流产生装置;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其基于与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电流从所述电流产生装置输入到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二次电池,使构成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根据该电流而从所述二次电池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测量结果的实测输出电压;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其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构成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第二控制单元识别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特性的二次电池模型,在对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入虚拟电流时,识别从该二次电池模型输出的作为电压的变化状态的模型输出电压;以及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与由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出的所述模型输出电压的对比结果,在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而识别出在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中评估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之后,使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出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22]
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优选地,以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通过输入接口有第一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23]
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输入接口有电源off操作作为所述第一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24]
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优选地,以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充电器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实测输出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识别所述模型输出电压。
[0025]
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有第二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所述输出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26]
在本发明的充电器中,优选地,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输入接口有所述输出接口的休眠状态的解除操作作为第二指定操作为必要条件,所述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电池性能评估装置的通信,使所述输出接口输出与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相关的信息。
[0027]
[附图的简单说明]
[0028]
图1是关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0029]
图2是示出电池性能评估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
[0030]
图3a是关于脉冲电流的说明图。
[0031]
图3b是关于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模型的电压响应特性的说明图。
[0032]
图4是关于二次电池的复阻抗的测定系统的说明图。
[0033]
图5是关于二次电池的奈奎斯特图的说明图。
[0034]
图6a是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的第一例示说明图。
[0035]
图6b是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的第二例示说明图。
[0036]
图7a是表示iir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0037]
图7b是表示fir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0038]
图8是关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第一实施方式)
[0040]
(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的结构)
[0041]
图1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由经由网络能够相互通信的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构成。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由能够访问数据库10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评估作为电源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二次电池240的性能。
[0042]
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具备第一控制单元110、第二控制单元120和第三控制单元130。第一控制单元110、第二控制单元120和第三控制单元130分别由处理器(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存储装置)和i/o电路等构成。
[0043]
在存储器或与其分离的存储装置中,除了二次电池240对电流(例如脉冲电流)的电压响应特性的测定结果等各种数据以外,还存储保持有程序或软件。例如,用于识别二次电池240或者搭载有该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200的种类(由规格和参数来确定)的多个标识符中的每一个与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中的每一个相对应地存储保持在存储器中。处理器从存储器读取所需的程序和数据,并基于该数据执行按照该程序的运算处理,由此,执行分配给各单元110、120和130的后述的运算处理或任务。
[0044]
电子设备200具备输入接口202、输出接口204、传感器组206、设备控制装置220、电流产生装置230和二次电池240。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家电产品或电动自行车等移动体等以二次电池240为电源的所有设备相当于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经由连接端子连接于充电器400,或者由二次电池240通过无线连接进行充电。
[0045]
设备控制装置220具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和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和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分别由处理器(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存储装置)和i/o电路等构成。在该存储器或与其分离的存储装置中,存储保持有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的测量结果等各种数据。设备控制装置220根据来自二次电池240的供给电力而工作,在通电状态下控制电子设备200的动作。
[0046]
各单元“识别”信息是指,执行接收信息、从数据库10等信息源检索或读取信息、基于其他信息计算、推算信息等准备所需的信息的所有运算处理等。
[0047]
电子设备200的动作包括构成该电子设备200的致动器(电动致动器等)的负载的动作。构成设备控制装置220的处理器从存储器读取所需的程序和数据并,基于该数据,执行按照该程序分配的运算处理。
[0048]
电流产生装置230例如由脉冲电流产生装置构成。二次电池240例如是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传感器组206除了测定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和温度以外,还测定电子设备200的控制所需的参数的值。传感器组206例如由
输出与二次电池240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分别对应的信号的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构成。
[0049]
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也可以搭载于电子设备200。在该情况下,软件服务器(省略图示)也可以对构成电子设备200所具备的设备控制装置220的运算处理装置发送劣化判定用软件,由此,赋予该运算处理装置作为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的功能。
[0050]
(电池性能评估方法)
[0051]
对由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执行的、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二次电池240的电池性能评估方法进行说明。
[0052]
在电子设备200中,通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判定该电子设备200是否连接于充电器400(图2/step210)。在该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图2/step210 no),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再次判定电子设备200是否连接于充电器400。
[0053]
另一方面,在该判定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图2/step210 yes),通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进一步判定有没有通过输入接口202的第一指定操作(图2/step212)。例如,用于将电子设备200的电源从on状态切换为off状态的操作、用于将电子设备200的电源从off状态切换为on状态的操作、用于使cpu使用率等运算处理负荷降低到阈值以下那样的停止规定的应用程序或负载的动作的操作、或者用于启动规定的应用程序或负载的操作相当于“第一指定操作”。
[0054]
在该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图2/step212 no),结束一系列的处理,执行电子设备200有没有连接于充电器400的判定处理(图2/step210)以后的处理。
[0055]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第一指定操作的情况下(图2/step212 yes),通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将由电流产生装置230产生的电流i(t)输入到二次电池240(图2/step214)。由此,例如,在由电流产生装置230产生图3a所示那样的脉冲电流i(t)之后,将其输入到二次电池240。也可以按照第一指定操作,在构成输出接口204的显示器装置上显示表示二次电池240的评估开始的图标等图像或消息。
[0056]
脉冲电流i(t)的波形信号也可以通过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的相互通信,由第二控制单元120指定。在与充电器400连接的状态下驱动电流产生装置230,由此,实现由该电流产生装置230输入到二次电池240的电流i(t)的稳定化。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辅助电源也可以搭载于电子设备200。
[0057]
也可以省略电子设备200有没有连接于充电器400的判定处理(图2/step210)和有没有第一指定操作的判定处理(图2/step212)中的至少一个。
[0058]
基于传感器组206的输出信号,由控制装置200测定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和温度t(图2/step216)。由此,例如,测定如图3b中的实线所示那样变化的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
[0059]
由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通过构成输出接口102的通信装置,将包含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和温度t的测定结果的电池特性因子从电子设备200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图2/step218)。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在将用于识别二次电池240的种类(规格、参数)的电池识别符id包含在电池特性因子中之后,将其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此外,在测定电压响应特性v(t)时用于确定输入到二次电池240的脉冲电流i(t)的测定条件也可以包含在电池特性因子中。
[0060]
在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中,识别从电子设备200发送的电池特性因子(图2/step112)。具体而言,通过第一控制单元110识别电池特性因子所包含的电压响应特性v(t)和温度t的测定结果,且通过第二控制单元120识别电池特性因子所包含的电池识别符id。
[0061]
通过第二控制单元120,从登记在数据库10中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中选定分别与电池特性因子所包含的电池识别符id和温度t的测定结果相关联的一个二次电池模型(图2/step114)。二次电池模型是在输入电流值i(t)时,输出推算或预测为相应的二次电池输出的电压值v(t)的模型。作为二次电池模型,例如也可以应用日本特开2008-24124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0393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7-138128号公报中记载的模型等各种模型。
[0062]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控制单元120,将电流i(t)输入到该选定的二次电池模型(图2/step116)。由此,例如,将图3a所示的脉冲电流i(t)输入到二次电池模型。脉冲电流i(t)可以基于由第二控制单元120指定的波形信号来识别,也可以基于从电子设备200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的电池特性因子所包含的测定条件信息来识别。
[0063]
通过第二控制单元120,将从二次电池模型输出的电压响应特性v
model
(t)计算为该二次电池模型的输出信号(图2/step118)。由此,例如,将如图3b中的虚线所示那样变化的二次电池模型的电压响应特性v
model
(t)计算为二次电池模型的输出信号。在图3b中,开路电压ocv(t)的变化状态用点划线来表示。
[0064]
然后,通过第三控制单元130,基于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与二次电池模型的电压响应特性v
model
(t)的对比结果,评估该二次电池240的性能(图2/step120)。例如,计算分别表示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和二次电池模型的电压响应特性v
model
(t)的曲线的相似度x。并且,按照以相似度x为主变量的减少函数f,计算二次电池240的劣化度d=f(x)。
[0065]
通过第三控制单元130,生成与二次电池240的劣化度d对应的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图2/step122)。通过第三控制单元130,将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从性能评估装置100发送至电子设备200(图2/step124)。
[0066]
在电子设备200中,通过构成输入接口202的通信装置接收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图2/step220)。
[0067]
然后,通过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2判定有没有第二指定操作(图2/step222)。例如,用于将电子设备200的输出接口204从on状态切换为off状态的操作、用于将电子设备200的输出接口204从off状态(或休眠状态)切换为on状态(或休眠解除状态)的操作、用于使cpu使用率等运算处理负荷降低到阈值以下那样的停止规定的应用程序或负载的动作的操作、或者用于启动规定的应用程序或负载的操作相当于“第二指定操作”。
[0068]
在该判定结果为否定的情况下(图2/step222 no),结束一系列的处理,执行电子设备200有没有连接于充电器400的判定处理(图2/step210)以后的处理。也可以省略有没有第二指定操作的判定处理(图2/step222)。
[0069]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第二指定操作的情况下(图2/step222 yes),通过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在构成输出接口204的显示器装置上输出和显示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图2/step224)。由此,除了显示示出二次电池240的劣化度d的图表以外,还在显示器装置上显示“蓄电池的劣化度为30%。建议在150天后更换。”这样的与应对劣化度d的处理方法
等相关的消息。
[0070]
(二次电池模型的构建方法)
[0071]
对登记在数据库10中的二次电池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构建一种基于二次电池240的复阻抗z的测定结果,在输入电流值i(t)时,输出推测或预测为从该二次电池240输出的电压值v(t)的二次电池模型。
[0072]
通过交流阻抗法测定要构建二次电池模型的二次电池240的复阻抗z。根据交流阻抗法,如图4所示,使用频率响应分析装置(fra)211和恒电位仪(pgs)212的组合。从构成fra211的振荡器输出任意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与该正弦波信号对应的二次电池240的电流信号i(t)和电压信号v(t)从pgs212输入到fra211。并且,在fra211中,电流信号i(t)和电压信号v(t)通过离散傅立叶频率变换而变换为频率区域的数据,测定频率f=(ω/2π)下的复阻抗z。
[0073]
例如,也可以测定二次电池240出厂前等、在未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状态下的二次电池240的复阻抗z,并保存在构成设备控制装置220或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的存储器或存储装置中。此外,也可以测定在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状态下的二次电池240的复阻抗z。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由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构成fra211,由传感器组206构成pgs212。例如,电子设备200为了对二次电池240进行充电而与商用电源等外部电源连接,能够利用从该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来输出正弦波信号。
[0074]
在图5中,表示二次电池240的复阻抗z的实测结果的奈奎斯特图的一个例子与该图的近似曲线一起示出。横轴是复阻抗z的实部rez,纵轴是复阻抗z的虚部-imz。在-imz>0的区域中,rez越大,表示频率越低的复阻抗z。-imz=0时的rez的值相当于二次电池240的电解液中的移动电阻。-imz>0的区域中的大致半圆形状的部分的曲率半径相当于二次电池240的电荷移动电阻。该曲率半径具有随着二次电池240的温度t升高而变小的倾向。在imz>0区域的在低频区域中以大约45
°
上升的直线状的部分中,反映了二次电池240的瓦尔堡阻抗的影响。
[0075]
如上所述,在输入电流值i(t)时输出推测或预测为从该二次电池240输出的电压值v(t)的二次电池模型使用二次电池240的开路电压ocv(t)和内部电阻的传递函数h(z),并由关系式(01)来定义。
[0076]
v(t)=ocv(t)+h(t)
·
i(t)
··
(01)。
[0077]
式中,ocv(t)表示随着电流i(t)的充电和/或放电,开路电压增减。
[0078]
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h(t)由关系式(02)定义。传递函数也可以不是并联连结而是串联连结。
[0079]
h(t)=h0(t)+∑
i=1-mhi
(t)+hw(t)+h
l
(t)
··
(02)。
[0080]“h0(t)”、“hi(t)”、“hw(t)”和“h
l
(t)”由表示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特性的参数定义。
[0081]
图6a示出了二次电池240的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的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由相当于电解液中的移动电阻的电阻r0、由相当于电荷移动电阻的电阻ri和电容ci构成的第i个rc并联电路(i=1、2、
··
、m)、相当于瓦尔堡阻抗的电阻w0、以及线圈l的串联电路定义。串联连接的rc并联电路的数量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为“3”,但可以小于3,也可以大于3。电阻w0也可以在至少任意一个rc并联电路中与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也可
以被置换为cpe(constant phase element:恒相位元件)。如图5b所示,瓦尔堡电阻w也可以与至少一个rc并联电路(在图6b的例子中,为第一rc并联电路)的电阻r串联连接。
[0082]
电阻r0的传递函数h0(z)由关系式(03)定义。
[0083]
h0(z)=r0··
(03)。
[0084]
第i个rc并联电路的传递函数hi(z)由关系式(03)定义为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系统(无限脉冲响应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图7a中示出了表示第i个rc并联电路的传递函数hi(z)的框图。
[0085]hi
(z)=(b0+biz-1
)/(1+aiz-1
)
··
(03)。
[0086]
相当于瓦尔堡阻抗的电阻w0的传递函数hw(z)由关系式(04)定义为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系统(有限脉冲响应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图7b中示出了表示相当于瓦尔堡阻抗的电阻w0的传递函数hw(z)的框图。
[0087]hw
(z)=∑
k=0-nhk
z-k
··
(04)。
[0088]
线圈l的传递函数h
l
(z)由关系式(05)定义。
[0089]hl
(z)=(2l0/t)(1-z-1
)/(1+z-1
)
··
(05)。
[0090]
在求图5中由实线所示的奈奎斯特图表示的二次电池的复阻抗z的近似曲线时,在根据关系式(02)定义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等效电路模型的传递函数h(z)的假设下求得。由此,求出参数r0、ai、b0、bi、hk、l0和t的值(参照关系式(03)~(05))。根据开路电压ocv的测定值来确定二次电池模型中的开路电压ocv的值(参照关系式(01))。并且,根据该参数的值,为各种二次电池240建立二次电池模型。
[0091]
(第二实施方式)
[0092]
(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的结构)
[0093]
图8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由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电子设备200和充电器400构成。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能够与充电器400相互通信。
[0094]
充电器400具备充电器控制装置420和电流产生装置430。充电器控制装置420具备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2和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2和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分别由处理器(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存储装置)和i/o电路等构成。在该存储器或与其分离的存储装置中,存储保持有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的测量结果等各种数据。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2和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分别发挥与电子设备200的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和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的相同的功能。
[0095]
充电器400具备电流产生装置430,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200中省略了电流产生装置230(参照图1)。
[0096]
除此以外,由于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参照图1)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0097]
(电池性能评估方法)
[0098]
对由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性能评估系统执行的、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二次电池240的电池性能评估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充电器400代替电子设备200承担与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的相互通信,并且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评估二次电池240的性能(参照图2)。
[0099]
具体而言,将基于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的有没有第一指定操作的判定结果从电子设备200无线或有线地发送至充电器400,通过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识别有没有第一指定操作的判定结果(参照图2/step212)。
[0100]
通过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使用电流产生装置430,将电流i(t)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输入到搭载于电子设备200的二次电池240(参照图2/step214)。
[0101]
在测定二次电池240的电压响应特性v(t)和温度t之后,通过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1,将包含该测定结果的电池特性因子从电子设备200无线或有线地发送至充电器400,通过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识别该电池特性因子(参照图2/step216)。然后,通过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1,将该电池特性因子从充电器400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参照图2/step218)。
[0102]
在经由与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的无线或有线的通信识别电池识别符id之后,通过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2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参照图2/step220)。
[0103]
在充电器400中,通过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接收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参照图2/step220)。
[0104]
然后,将基于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的有没有第二指定操作的判定结果从电子设备200无线或有线地发送至充电器400,通过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识别有没有第一指定操作的判定结果(参照图2/step222)。
[0105]
在判定为有第二指定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将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无线或有线地发送至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在构成输出接口204的显示器装置上,通过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输出和显示该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参照图2/step222yes

step224)。
[0106]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0107]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备控制装置220的功能也可以由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设备控制装置200和充电器控制装置400分担。
[0108]
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23接收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根据有第二指定操作这一判定结果,将电池性能评估信息info(d)输出和显示在构成输出接口204的显示器装置上(参照图2/step220

step222 yes

step22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423。
[0109]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2,将电池识别符id发送至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参照图2/step220)。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2。
[0110]
在考虑了电压响应特性v(t)的测定时的二次电池240或电子设备200的温度t之后选定二次电池模型,对该二次电池240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考虑电压响应特性v(t)的测定时的二次电池240的温度t的情况下,基于表示二次电池240的种类的电池识别符id来选定二次电池模型,评估该二次电池240的性能。
[0111]
[发明效果]
[0112]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和由其执行的电池性能评估方法,基于电子设备200和/或连接有该电子设备200的充电器400与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的相互通信,通过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00评估搭载于该电子设备200的二次电池240的性能。并且,由该电子
设备200的输出接口204输出与该评估结果对应的电池性能信息info(d)。因此,用户不需要将电子设备200或二次电池240拿到专业机构等便能够掌握该二次电池240的性能评估结果,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对用户而言的便利性。
[0113]
[符号说明]
[0114]
10数据库、100电池性能评估装置、110第一控制单元、120第二控制单元、130第三控制单元、200电子设备、202输入接口、204输出接口、206传感器组、220设备控制装置、221第一设备控制单元、222第二设备控制单元、223第三设备控制单元、240二次电池、400充电器、420充电器控制装置、421第一充电器控制单元、422第二充电器控制单元、423第三充电器控制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