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文档序号:29642553发布日期:2022-04-13 18:5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污染的管理控制领域,具体是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确定的常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pm10、pm2.5、臭氧、aqi等,这些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确定合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维护人体健康安全的必要举措。目前,国内外通过各种方式界定大气颗粒物浓度标准阈值,包含:《who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以及根据环境健康效应研究得到的相关阈值门槛等。其中,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和环境健康效应研究的成果,可以得知大气颗粒物中有毒化学组分和人体健康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这样的暴露——反应关系,可以确定有毒化学组分浓度的相关标准阈值,进而可以对应到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标准阈值。
3.目前pm2.5对人体的危害研究越来越多,pm2.5中含有众多有毒有害组分,粒径小,表面积大,可携带大量的化学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到达肺泡并在肺泡中沉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系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功能的明显损害,在健康危险因素中排名第5。在春季(3-5月),入院前2天的pm2.5短期增加与急性心肌梗死、非梗阻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心肌梗死在调整气象变量后显著相关。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pm2.5质量浓度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估算污染物浓度: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估算污染物浓度;
8.步骤二: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利用时空i-tree eco模型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
9.步骤三:提出建议:结合估算的污染物浓度、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多个指标库,提出适用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建议。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利用空间结构自适应模型处理遥感产品可模拟pm2.5浓度,将国家空气监测站与一街一站监测数据相结合得到近地面污染物浓度。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根据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环境健康效应,pm2.5暴露与意外残疾之间存在j形关联,阈值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低于阈值浓度的风险大小没有显著变化,在阈值浓度以上,风险幅度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暴露相当于日常生活活动残疾风险增加7.7%,其中男性、吸烟者和认知障碍者更易受到pm2.5暴露的影响。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阈值浓度受季节影响,在秋冬季节pm2.5日均浓度调整至低于阈值33微克/立方米,在春季要尤其控制pm2.5浓度的骤升,保持其稳定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通过估算污染物浓度、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提出建议,确定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从而减少居民污染物暴露的风险,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成果,进一步控制大气颗粒物浓度,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附图说明
17.图1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一:估算污染物浓度: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估算污染物浓度;
22.步骤二: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利用时空i-tree eco模型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
23.步骤三:提出建议:结合估算的污染物浓度、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多个指标库,提出适用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建议。
24.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
25.实施例二
26.请参阅图1,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估算污染物浓度: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估算污染物浓度;
28.步骤二: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利用时空i-tree eco模型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
29.步骤三:提出建议:结合估算的污染物浓度、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多个指标库,提出适用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建议。
30.优选的,利用空间结构自适应模型处理遥感产品可模拟pm2.5浓度,将国家空气监测站与一街一站监测数据相结合得到近地面污染物浓度。
31.优选的,根据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环境健康效应,pm2.5暴露与意外残疾之间
存在j形关联,阈值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
32.优选的,低于阈值浓度的风险大小没有显著变化,在阈值浓度以上,风险幅度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33.优选的,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暴露相当于日常生活活动残疾风险增加7.7%,其中男性、吸烟者和认知障碍者更易受到pm2.5暴露的影响。
34.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完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效果更好。
35.实施例三
36.请参阅图1,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一:估算污染物浓度: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估算污染物浓度;
38.步骤二: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利用时空i-tree eco模型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
39.步骤三:提出建议:结合估算的污染物浓度、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多个指标库,提出适用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建议。
40.优选的,利用空间结构自适应模型处理遥感产品可模拟pm2.5浓度,将国家空气监测站与一街一站监测数据相结合得到近地面污染物浓度。
41.优选的,根据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环境健康效应,pm2.5暴露与意外残疾之间存在j形关联,阈值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
42.优选的,低于阈值浓度的风险大小没有显著变化,在阈值浓度以上,风险幅度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43.优选的,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暴露相当于日常生活活动残疾风险增加7.7%,其中男性、吸烟者和认知障碍者更易受到pm2.5暴露的影响。
44.优选的,阈值浓度受季节影响,在秋冬季节pm2.5日均浓度调整至低于阈值33微克/立方米,在春季要尤其控制pm2.5浓度的骤升,保持其稳定性。
4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阈值浓度受季节影响,在秋冬季节pm2.5日均浓度调整至低于阈值33微克/立方米,在春季要尤其控制pm2.5浓度的骤升,保持其稳定性,将该阈值浓度作为参考应用于大气颗粒物浓度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致残率,并且通过控制阈值浓度来减少大气污染物致残率。
46.工业vocs的减排和船舶排放的区域联防联控应当是重中之重。pm2.5污染物阈值浓度对比表如下:
[0047][0048]
综上,本发明通过估算污染物浓度、探究植物去除污染物效果以及提出建议,确定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标准,从而减少居民污染物暴露的风险,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成果,进一步控制大气颗粒物浓度,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004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50]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