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31942048发布日期:2022-10-26 03:1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1.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症状通常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受污染的乳制品、鸡蛋、肉和家禽等食物。其中乳制品是一类营养丰富且内含物质复杂的食品,但由于它们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在为人类提供重要营养的同时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建立一种乳制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3.现有技术中,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传统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免疫学检测技术。传统检测技术由于准确度高,被视为致病菌检测的金标准。但传统培养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约5~7天、且需要专业人员,无法满足对乳制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查及风险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以及滚环扩增(rca)等,由于需要特异性的引物设计、繁琐的核酸扩增程序以及昂贵的仪器设备,无法满足现场实地检测的需求。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识别技术的快速筛查,具有简单、快速、高灵敏、高通量、高特异性等优势,但不同批次制备的抗体之间质量差异较大,且抗体的价格昂贵、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
4.近年来,光学检测策略已成为快速检测的潮流。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如羧基荧光素(fam),罗丹明b(rhodamine b)等,虽然在荧光检测策略中作为信号标记物应用广泛,但由于荧光稳定性差、激发光谱窄等因素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稳定的荧光纳米粒子。石墨烯量子点作为新兴的纳米材料具有易合成、荧光特性稳定、宽光谱激发响应、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异特性,在许多检测方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石墨烯量子点相比,氮、硫的掺杂显著改变了其表面性状,进一步提高了石墨烯量子点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和光稳定性。
5.乳基质对于快速检测策略的严重干扰,会显著降低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虽然目前通过离心手段的样品预浓缩以及通过在通道中包埋相应分子对干扰物质进行吸附、分解的微流控手段都能相应降低乳基质对检测的干扰,但免疫磁分离技术仍因其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成为摆脱乳基质干扰的主流方法。
6.此外,针对抗体在制备时不同批次质量差异较大、价格昂贵、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局限,适配体作为一种可以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核酸序列,因其具有易于合成和标记、生产成本低、稳定性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已成功替代抗体特异性高效识别靶标物质。因此,通过在适配体上修饰磁珠作为摆脱乳基质干扰的手段,与具有优异发光性能和高效识别特性的适配体修饰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结合,为简单、高灵敏的快速检测乳基质
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此种技术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实现简单、高灵敏的快速检测乳基质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8.一种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所用信号探针溶液是由氨基化适配体(1)修饰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制成;所述氨基化适配体(1)的dna序列为5
′‑
nh
2-(ch2)
6-tat ggc ggc gtc acc cga cgg gga ctt gac att atg aca g-3

;所用磁选探针溶液是由生物素化适配体(2)修饰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制成;所述的生物素化适配体(2)的dna序列为5
′‑
biotin-gag gaa agt cta tag cag agg aga tgt gtg aac cga gta a-3

;所用标准曲线:横坐标x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cfu/ml)的对数值,纵坐标y为i
0-i,所述i0为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所述i为检测102、103、104、105、106、107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具体检测操作步骤如下:(1)待检液的制备取1ml的液态乳,以8000
×
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1ml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重悬沉淀获得待检液;(2)检测(2.1)在500μl待检液中加入100μl信号探针溶液和36μl磁选探针溶液,在37℃条件下孵育45min,得到复合溶液;(2.2)将复合溶液置于磁力架上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得到待测溶液;(2.3)取上述待测溶液于石英比色皿中,设定棱光f97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49nm,测定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3)计算检测结果将i
0-i值代入到标准曲线中,计算得出待测溶液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即完成检测;其中,i0为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为检测待测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当i
0-i值大于104时,表明被测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当i
0-i值小于104时,表明被测物中未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信号探针溶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1)取0.1ml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加入到9.9ml的超纯水中,获得10ml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2)向10ml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中加入5mg 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0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用浓度10mg/m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节ph值至5.0,在室温下避光孵育30min,获得活化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3)取上述活化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用浓度10mg/m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4,加入20μl浓度100μm的氨基化适配体(1)溶液,在室温下悬浮
2h,获得信号探针溶液。
10.所述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1)将1.0g柠檬酸与0.3g l-半胱氨酸混合均匀,获得反应混合物;(2)将反应混合物用油浴锅加热至200℃,使其液化,反应混合物液体的颜色由淡黄变为橙色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橙色产物;(3)将橙色产物溶解到100ml的超纯水中,获得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
11.所述磁选探针溶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1)取18μl浓度10mg/ml的链霉亲和素磁珠于硅化离心管中,加入72μl的1
×
b&w缓冲液,混匀,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待链霉亲和素磁珠被充分吸附在离心管管壁上,弃去上清液;再加入72μl的1
×
b&w缓冲液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处理的链霉亲和素磁珠;(2)将处理的链霉亲和素磁珠重悬至36μl的2
×
b&w缓冲液中,加入36μl浓度1.5μm的生物素化适配体(2)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min,获得偶联液;(3)将偶联液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弃去上清液,加入50μl质量浓度1%的牛血清蛋白(bsa)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min,获得封闭偶联液;(4)将封闭偶联液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重悬于36μl浓度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中,得到磁选探针溶液。
12.所述1
×
b&w缓冲液由2
×
b&w缓冲液加入等体积超纯水稀释获得;所述2
×
b&w缓冲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称取0.1211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1.7g氯化钠(nacl)和0.0372g乙二胺四乙酸(edta),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用浓度36.5mg/ml的盐酸(hcl)溶液调节ph值至7.5,搅拌均匀,定容至100ml,经121℃高压灭菌15min,冷却,得到2
×
b&w缓冲液,于4℃冰箱保存备用。
13.本发明方法的检测分析原理是:基于夹心法策略,利用氨基化适配体(1)修饰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信号探针,并将生物素化适配体(2)偶联到链霉亲和素磁珠上制成磁选探针;当待测物中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时,信号探针和磁选探针同步特异性识别鼠伤寒沙门氏菌形成夹心结构,通过磁选作用使夹心结构被吸附,取上清液,测定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确定待测溶液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由此,磁选弃去夹心结构的上清液中信号探针含量随着体系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对数值与体系荧光强度降低值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基于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14.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比传统的荧光化合物,如有机染料、聚合物等更具优势,因为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可调的光学性质、高水溶性、高稳定性以及基于量子限制和边缘效应的有机惰性。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是以柠檬酸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而得,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在石墨烯量子点中掺杂杂原子来均匀表面态并有效提高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另一方面,相对于大多数高性能量子点受到其所含金属元素(如铅、镉和砷)毒性的限制,石墨烯量子点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应用中的代谢降解等优势。
15.(2)本发明利用适配体与磁珠结合形成的免疫磁珠以特异性识别、富集样品基质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效增加了识别分子的负载量,降低了乳基质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
16.(3)本发明方法利用适配体替代抗体作为识别原件,检测成本降低了约75%。同时,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合成原料价格低廉、产率高,性价比高。
17.(4)本发明通过在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和链霉亲和素磁珠上分别偶联两种不同的适配体,避免了其他夹心结构中利用同一种适配体竞争目标菌中结合位点的缺陷。
18.(5)本发明基于反向检测策略,利用适配体修饰的链霉亲和素磁珠及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异性识别,将靶标物质转换为荧光信号实现定量检测。在传统的基于量子点的免疫传感器中,“磁珠-靶标物质-量子点”免疫偶联物的荧光信号被直接作为检测读数,这种检测方法有两个显著问题存在。首先,由于磁珠的阻挡作用,量子点的荧光信号不能被有效测量。这是由于磁珠的体积比量子点的体积大6个数量级,当量子点被捕获在磁珠的表面形成“磁珠-靶标物质-量子点”共轭物时,空间上被阻挡的量子点不能被激发,相应量子点的荧光信号丢失并且无法测量,导致只有一部分量子点可以被激发以产生荧光信号。其次,“磁珠-靶标物质-量子点”免疫偶联物需要多次洗涤和再悬浮的步骤,影响了整个方法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将磁选弃去“磁珠-靶标物质-量子点”夹心结构的上清液作为反向检测策略中的信号输出,从而避免了磁珠的干扰和复杂的洗涤步骤。与传统的基于量子点的免疫传感器相比,本发明的灵敏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出限为11.9cfu/ml,整个分析过程可以在50min内完成。
19.(6)本发明首次将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与磁珠相结合,通过夹心法和反向检测策略,实现对乳制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其中,夹心结构中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具有高荧光发射和抗光漂白能力,可以为检测提供高效稳定的荧光信号;通过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特异性反应,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目标物质从复杂基质中分离出来,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此外,反向检测策略避免了磁珠对荧光信号的干扰和复杂的洗涤步骤,提高了本发明的准确性和速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检测方法的原理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不同浓度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荧光光谱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绘制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浓度对数与荧光强度的标准曲线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25.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6.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耗材,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
取平均值;以下实施例中的%,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27.以下实施例中,链霉亲和素磁珠、磁分离架购于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柠檬酸、l-半胱氨酸、牛血清蛋白、浓度为0.1m、ph值7.4的pbs缓冲液及氨基化/生物素化的核酸适配体购买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购于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28.实施例1本发明检测方法中所用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信号探针溶液、磁选探针溶液的制备。
29.(1)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1.1)将1.0g柠檬酸与0.3g l-半胱氨酸均匀混合,获得反应混合物;(1.2)将反应混合物用油浴锅加热至200℃,使其液化,反应混合物液体的颜色由淡黄变为橙色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橙色产物;(1.3)将橙色产物溶解到100ml的超纯水中,获得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
30.(2)信号探针溶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2.1)取0.1ml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原液加入到9.9ml的超纯水中,获得10ml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2.2)向10ml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中加入5mg 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0mg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用浓度10mg/m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节ph值至5.0,在室温下避光孵育30min,获得活化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2.3)取上述活化的氮硫共掺石墨烯量子点水溶液,用浓度10mg/m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4,加入20μl浓度100μm的氨基化适配体(1)溶液,在室温下悬浮2h,获得信号探针溶液;所述氨基化适配体(1)的dna序列为5
′‑
nh
2-(ch2)
6-tat ggc ggc gtc acc cga cgg gga ctt gac att atg aca g-3


31.(3)磁选探针溶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3.1)取18μl浓度10mg/ml的链霉亲和素磁珠于硅化离心管中,加入72μl的1
×
b&w缓冲液,混匀,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待链霉亲和素磁珠被充分吸附在离心管管壁上,弃去上清液;再加入72μl的1
×
b&w缓冲液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处理的链霉亲和素磁珠;所述1
×
b&w缓冲液由2
×
b&w缓冲液加入等体积超纯水稀释获得;所述2
×
b&w缓冲液的制备操作步骤如下:称取0.1211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1.7g氯化钠(nacl)和0.0372g乙二胺四乙酸(edta),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用浓度36.5mg/ml的盐酸(hcl)溶液调节ph值至7.5,搅拌均匀,定容至100ml,经121℃高压灭菌15min,冷却,得到2
×
b&w缓冲液,于4℃冰箱保存备用;(3.2)将处理的链霉亲和素磁珠重悬至36μl的2
×
b&w缓冲液中,加入36μl浓度1.5μm的生物素化适配体(2)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min,获得偶联液;所述生物素化适配体(2)的dna序列为5
′‑
biotin-gag gaa agt cta tag cag agg aga tgt gtg aac cga gta a-3

;(3.3)将偶联液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弃去上清液,加入50μl质量浓度1%的牛
血清蛋白(bsa)溶液,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min,获得封闭偶联液;(3.4)将封闭偶联液置于磁力架上,静置1min,弃去上清液,将沉淀重悬于36μl浓度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中,得到磁选探针溶液。
32.实施例2检测方程的建立参见图1,具体检测操作步骤如下:(1)取1ml在lb肉汤中培养12h至对数生长后期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原液,移入已灭菌的离心管中,8000
×
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重悬于1ml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中得到菌悬液;用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梯度稀释菌悬液,制备浓度为102,103,104,105,106,107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溶液;另取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为空白对照溶液,空白对照溶液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为0cfu/ml;(2)在500μl的空白对照溶液和浓度为102,103,104,105,106,107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100μl信号探针溶液和36μl磁选探针溶液,在37℃条件下孵育45min,得到七个复合溶液;所述信号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所述磁选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3)将上述的七个复合溶液置于磁力架上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得到对应的七个待测溶液;(4)分别取七个待测溶液于石英比色皿中,设定棱光f97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49nm,激发宽带10nm,发射宽带10nm,发射波长检测范围为370-600nm,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浓度分别为0,102,103,104,105,106,107cfu/ml的七个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结果见附图2;以i
0-i为纵坐标y,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cfu/ml)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附图3,求出检测方程:y=378.30x-302.45,相关系数为0.9976,检出限为11.9cfu/ml;所述i0为本发明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为本发明检测102、103、104、105、106、107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
33.实施例3人工污染牛奶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研究(1)人工污染牛奶待检液的制备在1ml的无菌牛奶中人工接种未知浓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溶液,以8000
×
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1ml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重悬沉淀获得牛奶待检液;(2)样品测定(2.1)在500μl牛奶待检液中加入100μl信号探针溶液和36μl磁选探针溶液,在37℃条件下孵育45min,得到复合溶液;所述信号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所述磁选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2.2)将复合溶液置于磁力架上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得到待测溶液;(2.3)取上述待测溶液于石英比色皿中,设定棱光f97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49nm,测定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
(3)计算检测结果(3.1)按检测方程计算检测结果,检测方程为:y=378.30x-302.45,方程中,x表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的对数值,y为i
0-i;其中,i0为本发明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为本发明检测待测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所述检测方程由实施例2所得;所述空白对照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0由实施例2所测得;(3.2)计算得到i
0-i值为1026.13,表明被检测人工污染牛奶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将i
0-i值代入检测方程中,得到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浓度为3.25
×
103cfu/ml;当i
0-i值大于104时,表明被测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34.实施例4牛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检测方法(1)样品的处理取相同的1ml无菌牛奶样品分别置于七个无菌离心管中,在七个离心管中分别对应加入1ml浓度均为106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得到七个混合液;将七个混合液于8000
×
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1ml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重悬沉淀,获得七个含不同致病菌的乳制品待检液;(2)检测(2.1)在七个无菌离心管中分别加入500μl对应的含不同致病菌的乳制品待检液,分别加入100μl信号探针溶液和36μl磁选探针溶液,在37℃条件下孵育45min,得到七个复合溶液;所述信号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所述磁选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2.2)将七个复合溶液置于磁力架上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得到七个待测溶液;(2.3)分别取七个待测溶液于石英比色皿中,设定棱光f97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49nm,测定七个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3)结果分析(3.1)按检测方程计算检测结果,检测方程为:y=378.30x-302.45,方程中,x表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的对数值,y为i
0-i;其中,i0为本发明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为本发明检测待测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所述检测方程由实施例2所得;所述空白对照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0由实施例2所测得;(3.2)结果如附图4所示,由于适配体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异性识别,当体系中存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时,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溶液明显减弱,i
0-i值为1958;当体系中不存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时,单增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溶液无明显变化,对应的i
0-i值分别为59、43、58、49、52和43,由此可以说明本发明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当i
0-i值大于104时,表明被测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当i
0-i值小于104时,表
明被测物中未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35.实施例5本发明在检测牛奶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含量中的应用(1)样品的处理取1ml的市售牛奶,以8000
×
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1ml浓度为0.1m、ph值7.4的无菌pbs缓冲液重悬沉淀获得待检液;(2)检测(2.1)在500μl待检液中加入100μl信号探针溶液和36μl磁选探针溶液,在37℃条件下孵育45min,得到复合溶液;所述信号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所述磁选探针溶液由实施例1所制备;(2.2)将复合溶液置于磁力架上进行磁分离,取上清液,得到待测溶液;(2.3)取上述待测溶液于石英比色皿中,设定棱光f97pro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349nm,测定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3)结果分析(3.1)按检测方程计算检测结果,检测方程为:y=378.30x-302.45,方程中,x表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浓度的对数值,y为i
0-i;其中,i0为本发明检测空白对照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为本发明检测待测溶液时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所述检测方程由实施例2所得;所述空白对照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0由实施例2所测得;(3.2)待测溶液在423nm处的荧光强度i较空白对照溶液几乎没有变化,i
0-i值为12,表明牛奶中未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当i
0-i值小于104时,表明被测物中未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36.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