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5066发布日期:2023-03-25 17:1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橡胶管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橡胶管在生产结束后,需要对橡胶管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一般而言,工作人员将橡胶管的管身浸泡在水池中,再对橡胶管一端的管口通气,通过观察水池中是否产生气泡的方式来判断橡胶管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207320u,公开了一种管件的气密性检测组件,包括:气路检测座、帽盖、进气管、气路密封圈和管件密封圈,帽盖的内侧开设有安装螺纹孔,安装螺纹孔的底壁上开设有管件安置孔;所述的气路检测座中开设有贯穿的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呈阶梯状,包括依次相连的:管件密封段、管件插设段和进气螺纹连接段,气路检测座在进气螺纹连接段外侧的沿口开设有环形密封槽,气路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中,所述的进气管穿过气路密封圈、通过螺纹设置在螺纹连接段中;管件密封圈设置在管件密封段中;气路检测座在与帽盖相邻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螺纹段,该安装螺纹段设置在所述帽盖的安装螺纹孔中。
4.该方案中在胶管气密性检查时,胶管末端都是套在气嘴上,再通过螺套锁紧,利用螺套末端开口较小,从而提高胶管连接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方式会对胶管通气的部分产生一定的挤压,在利用气压指数变化判定气密性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利用螺套末端开口较小,从而提高胶管连接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方式会对胶管通气的部分产生一定的挤压,在利用气压指数变化判定气密性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两组第一接头,一组第一接头连通于气泵的输出端,另一组第一接头连通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接头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底垫,所述底垫上贯通设置有用于气密性检测的胶管套设的导气管,且导气管外围的底垫上固定设置有螺纹环,螺纹环外围活动套接有外螺套,所述螺纹环内侧与导气管外围之间活动装配设置有用于套接固定胶管末端的限位套,底垫和导气管上共同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套与螺纹环相对移动的限位组件。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自底垫延伸至螺纹环的传动腔以及活动套设于螺纹环外围的环形垫片,所述传动腔一端延伸至环形垫片下侧,且该端部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一滑动凸块,所述第一滑动凸块固定连接于环形垫片下端,所述传动腔的另一端延伸在螺纹环与限位套相对的侧壁,且该端部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二滑动凸块,所述环形垫片和所述底垫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作用环形垫片远离底垫,当环形垫片靠近底垫,第一滑动凸块向传动腔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动凸块从传动腔另一端伸出并与
限位套形成限位配合。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套包括环体,所述环体和所述螺纹环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环体外围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组限位棱,所述螺纹环内壁嵌入设置有与限位棱滑动配合的槽,所述限位棱上嵌入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第二滑动凸块的末端对应适配,所述环体内壁固定贴合设置有内垫圈。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安装设置有绕线轮,所述底座下端嵌入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上装配连接设置有盖板,所述绕线轮活动贯通底座,且末端伸入空腔中,所述绕线轮和所述盖板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空腔内顶部位于绕线轮的外围嵌入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绕线轮活动限位配合。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绕线轮包括轴体,所述绕线轮贯通底座,且其一端伸入空腔中,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把手板,所述绕线轮远离空腔的一侧水平贯通设置有通孔,所述轴体伸入空腔内的一端外围固定设置有衬圈,所述衬圈靠近限位槽的一侧贴合设置有装配齿环,所述装配齿环套接固定在轴体外围,所述装配齿环和所述限位槽对应适配,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轴体端部外围,且第一弹簧远离盖板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衬圈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边缘处镶嵌设置有气囊圈,所述盖板和空腔相对一侧嵌入设置有盲孔,所述轴体末端固定连接设置有与盲孔滑动适配的活塞板,所述轴体下部贯通活塞板设置有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一端与盲孔连通,所述第一导气孔另一端与气囊圈相连通。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板上嵌入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设置有内螺套,所述螺纹孔下部连通设置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导气孔与气囊圈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孔内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三滑动凸块,所述第三滑动凸块滑动贯通所述内螺套的中心,且第三滑动凸块位于第二导气孔内的端部与内螺套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三弹簧。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体一侧以及底座上均设置有一组第二接头,底座上的第二接头连通设置有第二压力表,轴体一侧上的第二接头与通孔内连,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的结构完全相同。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中将待检测的胶管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接头上,启动气泵后气流通过一组接头后再经过胶管,最终通过另一组接头后,可以利用第一压力表检测气压以便知道胶管内是否有漏气或是裂纹。而胶管末端装配时,首先将外螺套套在胶管末端外围,再将限位套套在胶管外围,继而将胶管套在导气管外围,同时限位套与螺纹环形成配合,此时将外螺套拧紧在螺纹环上,随着外螺套的拧紧,外螺套作用限位组件,从而对限位套形成限位,这样在限位套对胶管末端限定时,即使胶管受到拉力,胶管和限位套之间的摩擦力也不会将限位套带离,这样就不易影响到胶管和导气管之间配合的紧密性,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较长的胶管进行检测时,也不易因为对胶管的盘绕而造成胶管端部连接的不稳定而最终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中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底座和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中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中装配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底座和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座,11-空腔,12-限位槽,13-盖板,14-盲孔,15-第一弹簧,2-接头,21-底垫,22-导气管,23-螺纹环,24-外螺套,25-环形垫片,26-传动腔,27-第一滑动凸块,28-第二滑动凸块,29-第二弹簧,3-气泵,4-第一压力表,5-绕线轮,51-轴体,52-衬圈,53-活塞板,54-通孔,55-气囊圈,56-第一导气孔,57-把手板,5701-第二导气孔,5702-螺纹孔,5703-内螺套,5704-第三滑动凸块,5705-第三弹簧,58-装配齿环,6-第二压力表,7-限位套,71-环体,72-限位棱,73-限位孔,74-内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一:
28.现有的胶管气密性检查时,胶管末端都是套在气嘴上,再通过螺套锁紧,利用螺套末端开口较小,从而提高胶管连接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方式会对胶管通气的部分产生一定的挤压,在利用气压指数变化判定气密性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胶管用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底座1上的两组接头2,一组接头2连通于气泵3的输出端,另一组接头2连通设置有第一压力表4,所述接头2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底垫21,所述底垫21上贯通设置有用于气密性检测的胶管套设的导气管22,且导气管22外围的底垫21上固定设置有螺纹环23,螺纹环23外围活动套接有外螺套24,所述螺纹环23内侧与导气管22外围之间活动装配设置有用于套接固定胶管末端的限位套7,底垫21和导气管22上共同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套7与螺纹环23相对移动的限位组件。
29.本实施例中,外螺套24为锥筒状结构,且两端贯通,尺径较大的一端内壁攻有螺纹,外螺套24的该末端通过螺纹配合与螺纹环23外围相配合,优选的,气泵3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气泵,也可以为能够输出恒定气流的输出设备,当使用中将待检测的胶管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接头2上,启动气泵3后气流通过一组接头2后再经过胶管,最终通过另一组接头2后,可以利用第一压力表4检测气压以便知道胶管内是否有漏气或是裂纹。而胶管末端装配时,首先将外螺套24套在胶管末端外围,再将限位套7套在胶管外围,继而将胶管套在导气管22外围,同时限位套7与螺纹环23形成配合,此时将外螺套24拧紧在螺纹环23上,随着外螺套24的拧紧,外螺套24作用限位组件,从而对限位套7形成限位,这样在限位套7对胶管末端限定时,即使胶管受到拉力,胶管和限位套7之间的摩擦力也不会将限位套7带离,这样就不易影响到胶管和导气管22之间配合的紧密性,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较长的胶管进行检测时,也不易因为对胶管的盘绕而造成胶管端部连接的不稳定而最终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30.其中,如图1-10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自底垫21延伸至螺纹环23的传动腔26以及活动套设于螺纹环23外围的环形垫片25,所述传动腔26一端延伸至环形垫片25下侧,且该端部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一滑动凸块27,所述第一滑动凸块27固定连接于环形垫片25下端,所述传动腔26的另一端延伸在螺纹环23与限位套7相对的侧壁,且该端部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二滑动凸块28,所述环形垫片25和所述底垫21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作用环形垫片25远离底垫21,当环形垫片25靠近底垫21,第一滑动凸块27向传动腔26中滑动,同时第二滑动凸块28从传动腔26另一端伸出并与限位套7形成限位配合。
31.本实施例中,传动腔26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滑动凸块27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环形垫片25下方,第一滑动凸块27与第二滑动凸块28伸入到传动腔26内的端部均与之呈密封滑动配合设置,外螺套24端部未挤压环形垫片25时,第二滑动凸块28端部未从螺纹环23内侧伸出,而当环形垫片25被压并向下挤压第二弹簧29时,第一滑动凸块27被推入到传动腔26的端部中,通过传动腔26内气压传递,可以将第二滑动凸块28向传动腔26外推动,从而与限位套7形成配合以限制限位套7从螺纹环23内脱离,这样在使用中,只要将外螺套24拧紧即可通过该方式进一步的保证胶管的末端锁紧。
32.优选的,底垫21、导气管22和螺纹环23可以为一体化结构,导气管22的中部贯通有延伸贯通底垫21的通道,而导气管22伸出底垫21的部分外围环形设置有用于配合防止胶管脱落的凸起,这些凸起可以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导气管22上,也可以为橡胶圈嵌入套设于导气管22外围。两组接头2的底垫21远离导气管22的一端分别与气泵3的输出端以及第一压力表4相连通。
33.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所述限位套7包括环体71,所述环体71和所述螺纹环23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环体71外围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组限位棱72,所述螺纹环23内壁嵌入设置有与限位棱72滑动配合的槽,所述限位棱72上嵌入设置有限位孔73,所述限位孔73与所述第二滑动凸块28的末端对应适配,所述环体71内壁固定贴合设置有内垫圈74。
34.本实施例中,内垫圈74优选的采用硅胶材质或是橡胶材质,既能够紧密贴合胶管的末端,又能够根据胶管的厚度自适应,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限位孔73也可以嵌入设置在环体71的外围,这均取决于传动腔26末端是否对齐设置在螺纹环23内壁上的槽。环体71通过内壁的内垫圈74套紧在胶管末端外围,同时利用限位棱72和槽的配合防止环体71周向的转动,继而对胶管末端周向的转动形成限位,再利用第二滑动凸块28和限位孔73的限位配合,可以使得在外螺套24压紧环形垫片25后,利用第二滑动凸块28限制环体71上的限位孔73从螺纹环23内壁的槽上脱落,进一步的有利于防止胶管末端的脱落,相对于现有的利用外螺套24开口缩小来卡紧胶管的方式,本方式不会对胶管通气的部分产生影响,这就减少了对胶管气密性检查时的误差,气压测试的方法更加准确。
35.实施例二:
36.对胶管进行气密性检查时,有时候胶管长度较长,而常规的方式就是将管道盘起来,但是一旦通气,胶管内充气就会使得原盘绕的状态改变,检测现场对管道的放置非常不便。因此,如图1-10所示,所述底座1上安装设置有绕线轮5,所述底座1下端嵌入设置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上装配连接设置有盖板13,所述空腔11和盖板13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绕线轮5活动贯通底座1,且末端伸入空腔11中,所述绕线轮5和所述盖板13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15,所述空腔11内顶部位于绕线轮5的外围嵌入设置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与所述绕
线轮5活动限位配合。
37.使用时第一弹簧15将绕线轮5向上顶起,并利用限位槽12与绕线轮5的配合以防止绕线轮5脱落,而胶管可以从绕线轮5伸出底座1的部分穿过,按压绕线轮5的之后,使得限位槽12和绕线轮5脱离配合,此时转动绕线轮5即可绕卷胶管,方便将胶管盘在底座1上,绕卷到方便检测的状态即可停止按压绕线轮5,第一弹簧15将绕线轮5弹起并再利用限位槽12和绕线轮5的配合防止绕线轮5回转,使用方便灵活,且使用稳定。
38.如图5-8所示,所述绕线轮5包括轴体51,所述绕线轮5贯通底座1,且其一端伸入空腔11中,另一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把手板57,所述绕线轮5远离空腔11的一侧水平贯通设置有通孔54,所述轴体51伸入空腔11内的一端外围固定设置有衬圈52,所述衬圈52靠近限位槽12的一侧贴合设置有装配齿环58,所述装配齿环58套接固定在轴体51外围,所述装配齿环58和所述限位槽12对应适配,所述第一弹簧15套设在轴体51端部外围,且第一弹簧15远离盖板13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衬圈52转动连接。
39.其中,轴体51、衬圈52、装配齿环58和第一弹簧15的轴线均重合设置,优选的,装配齿环58为轮齿状,而限位槽12为齿状槽,使用中装配齿环58和限位槽12的配合可以限制轴体51的转动,同时避免轴体51脱落,而利用把手板57按压轴体51,装配齿环58挤压第一弹簧15,逐渐推动下可以使得装配齿环58从限位槽12上脱离,此时可以转动轴体51,轴体51转动时第一弹簧15利用嵌入在衬圈52下侧的轴承与之相对转动,不会产生干涉影响,轴体51上贯通的通孔54方便胶管通过,转动过程中可以将胶管绕卷其上,使用灵活方便,绕卷后松开把手板57后,第一弹簧15在恢复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衬圈52推动轴体51远离空腔11,从而使得装配齿环58恢复于限位槽12的配合卡接,这时候绕卷后的胶管不会因为轴体51的转动而松散,使用更加稳定。
40.如图5-7所示,所述通孔54边缘处镶嵌设置有气囊圈55,所述盖板13和空腔11相对一侧嵌入设置有盲孔14,所述轴体51末端固定连接设置有与盲孔14滑动适配的活塞板53,所述轴体51下部贯通活塞板53设置有第一导气孔56,所述第一导气孔56一端与盲孔14连通,所述第一导气孔56另一端与气囊圈55相连通。
41.优选的,活塞板53和盲孔14侧壁呈密封配合,活塞板53远离盲孔14底部,当按压轴体51时,活塞板53向盲孔14底部滑动,盲孔14内空气通过第一导气孔56进入到气囊圈55,优选的气囊圈55为环形橡胶气囊,并且在通孔54两端均设置,这样充气后就可以膨胀并固定胶管,此时再转动轴体51绕卷胶管时,既不会因为通孔54的边缘损坏到胶管,又能够通过气囊圈55贴合胶管来防止胶管滑动,绕卷过程中更加稳定,松开轴体51后,活塞板53远离盲孔14底部,从而气囊圈55不再膨胀,避免在检测时产生影响。
42.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根据胶管的尺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如图9-10所示,所述把手板57上嵌入设置有螺纹孔5702,所述螺纹孔5702上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设置有内螺套5703,所述螺纹孔5702下部连通设置有第二导气孔5701,所述第二导气孔5701与气囊圈55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孔5701内滑动配合设置有第三滑动凸块5704,所述第三滑动凸块5704滑动贯通所述内螺套5703的中心,且第三滑动凸块5704位于第二导气孔5701内的端部与内螺套5703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三弹簧5705。
43.所述第三滑动凸块5704与第二导气孔5701滑动配合的端部呈滑动配合,且密封设置,使用时转动内螺套5703,能够控制第三滑动凸块5704末端在第二导气孔5701中滑动的
高度,同时在气囊圈55中充气时,气体可以推动第三滑动凸块5704向上滑动,并且压缩第三弹簧5705,按压第三滑动凸块5704可以控制气囊圈55的膨胀程度,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形成对气囊圈55的调压效果,同时利用内螺套5703的调节,可以调整控压的程度,也方便利用手控来调整气囊圈55对胶管的限制。
44.实施例三:
45.为了方便对有裂痕的位置进行检测,如图1和7所示,所述轴体51一侧以及底座1上均设置有一组接头2,这里底座1上的接头2连通设置有第二压力表6,这里轴体51一侧上的接头2与通孔54内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管道连通,从而检测通孔54内的内压变化,不断的拉动胶管,并配合利用按压轴体51或是按压第三滑动凸块5704来使得气囊圈55膨胀,从而密封通孔54内部,这样根据第二压力表6的显示,方便了解通孔54内部气压变化,以便知晓漏气的具体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