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7983发布日期:2022-06-18 01:1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为发动机的各个摩擦副提供有效的润滑,以减少摩擦副的摩擦损耗,保障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耐用性。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无论是在设计开发还是优化验证过程中,机油流量都是重要的特征参数。但是由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油路布局紧凑,发动机本体上没有预留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因此不能使用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发动机的机油流量,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开发或优化验证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包括过渡筒、隔板和连接管;过渡筒的两端尺寸分别与机油底壳的机油出口端的尺寸和机油过滤器的尺寸相匹配;隔板固定安装在过渡筒内部的中间处,隔板所在的平面与过渡筒的轴线方向垂直,将过渡筒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出油口,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回油口;连接管垂直贯穿在隔板上,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过渡筒的两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测量发动机的机油流量时,将本技术的过渡装置安装在机油底壳的机油出口端和机油过滤器之间,流量传感器连接在出油口和回油口之间,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内,使得发动机内的机油通过第一出油孔流进第一腔室中,再经过出油口流进流量传感器中,流量传感器对其流量进行测量后通过回油口流进第二腔室中,再经过第二出油孔流进机油过滤器中,然后经过连接管最终回油至发动机中,通过本技术的过渡装置将发动机的机油引出,为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提供了连接通路,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设计得空间大小相等,使得从发动机流出的机油量和回流的机油量相等,保证与机油底壳出口端直接与机油过滤器相连时,机油流动的效果相同,从而提高流量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连接管与隔板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连接管与隔板的一种连接方式,连接管与隔板螺纹连接,便于连接管与隔板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仅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机油底壳和机油过滤器螺纹连接,就实现了本技术过渡装置安装在机油底壳和机油过滤器之间,安装方便快捷。
5.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过渡筒两端的延伸长度在1cm至1.5cm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过渡筒两端的延伸长度设计在1cm至1.5cm之间,有利于保证连接管的两端可以分别安装在机油底壳的第一回油孔内和机油过滤器的第二回油孔内及其安装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发生由于连接管在第一回油孔或第二回油孔内连接过深,而影响机油底壳和机油过滤器正常工作的情况。
6.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之适
配的密封圈,密封圈的尺寸与机油底壳的第一凹部相适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腔室的开口端面上设置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设置密封圈,当使用本技术过渡装置时,密封圈安装至机油底壳的第一凹部内,增加了过渡装置与机油底壳的连接面积,提高了过渡装置与机油底壳的连接强度。
7.优选地,所述第二腔室的开口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尺寸与机油过滤器第二凹部内的橡胶圈相适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腔室的开口端面上开设第二凹槽,当使用本技术过渡装置时,将机油过滤器的橡胶圈安装至第二凹槽内,增加了过渡装置与机油过滤器的连接面积,提高了过渡装置与机油过滤器的连接强度。
8.优选地,所述出油口和回油口设置在过渡筒相对的侧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油口和回油口设计在过渡筒相对的侧壁上,使得过渡装置呈对称设置,有利于过渡装置沿着轴向方向的两侧重量趋于一致,有利于过渡装置使用时保持稳定。
9.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的一端连接在出油口上,且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管的一端连接在回油口上,且与第二腔室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管和第二管,在测量机油流量时,将第一管的一端和第二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出油口和回油口上,再将流量传感器连接在第一管另一端和第二管另一端之间,实现流量传感器对发动机内机油流量的测量。
10.优选地,所述出油口和回油口均为锥状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油口和回油口设计为由内至外直径逐渐增大的锥状孔,有利于过渡装置使用时,第一管与出油口之间、第二管与回油口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更强。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过渡筒、隔板和连接管,可以将发动机的机油引出,为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提供了连接通路;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设计得空间大小相等,保证与机油底壳出口端直接与机油过滤器相连时,机油流动的效果相同,从而提高流量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3.(2)通过将连接管的外表面设计为螺纹结构,使得连接管与隔板、连接管的两端与机油底壳、机油过滤器之间都是螺纹连接,仅通过连接管就实现过渡装置安装在机油底壳和机油过滤器之间,使得过渡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14.(3)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密封圈和第二凹槽,有利于增加过渡筒的两端分别与机油底壳、机油过滤器的连接面积,提高了过渡装置安装在机油底壳和机油过滤器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的过渡
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的剖面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过渡筒;11、第一腔室;111、出油口;12、第二腔室;121、回油口;2、隔板;3、连接管;4、第一凹槽;41、密封圈;5、第二凹槽;6、机油底壳;61、第一出油孔;62、第一回油孔;63、第一凹部;7、机油过滤器;71、第二出油孔;72、第二回油孔;73、第二凹部;731、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22.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23.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测量发动机机油流量的过渡装置,包括过渡筒1、隔板2和连接管3;过渡筒1的两端尺寸分别与机油底壳6的机油出口端的尺寸和机油过滤器7的尺寸相匹配;隔板2固定安装在过渡筒1内部的中间处,隔板2所在的平面与过渡筒1的轴线方向垂直,将过渡筒1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出油口111,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回油口121;连接管3垂直贯穿在隔板2上,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过渡筒1的两端。
24.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过渡筒1为圆筒状结构,隔板2为圆盘状结构,当过渡筒1安装在机油底壳6和机油过滤器7之间时,机油底壳6的第一出油孔61与第一腔室11连通,机油过滤器7的第二出油孔71与第二腔室12连通;第一腔室11的开口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内固定设置有与之适配的密封圈41,密封圈41的尺寸与机油底壳6的第一凹部63相适配;第二腔室12的开口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5,第二凹槽5的尺寸与机油过滤器7第二凹部73内的橡胶圈731相适配;出油口111和回油口121均为锥状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过渡装置还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的一端与出油口111螺纹连接,且与第一腔室11连通;第二管的一端与回油口121螺纹连接,且与第二腔室12连通。
25.连接管3为圆柱状结构,连接管3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连接管3两端的外直径尺寸分别与机油底壳6的第一回油孔62的直径尺寸和机油过滤器7的第二回油孔72的直径尺寸相匹配,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过渡筒1两端的延伸长度在1cm至1.5cm之间,连接管3与第一回油孔62和第二回油孔72均连通,连接管3与隔板2、机油底壳6和机油过滤器7均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与隔板2固定连接,连接管3分别与机油底壳6和机油过滤器7螺纹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与隔板2固定连接,连接管3分别与机油底壳6和机
油过滤器7插接,过渡筒1分别与机油底壳6和机油过滤器7螺纹连接。
2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