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1116发布日期:2022-08-24 00:0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3.现有的船舶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船舶的主体材料进行流体力学的实验,已检测其船舶在流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下材料的耐压能力是否产生变化,在对其船舶的主体材料进行流体力学的实验前,需要对其进行压力的检测,方便进行对比,然而,现有的船舶主体材料的压力检测设备在使用时无法对船舶的主体材料进行良好的固定,这导致检测数据异常变化,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船舶主体材料的压力检测设备在使用时无法对船舶的主体材料进行良好的固定,这导致检测数据异常变化的问题,提供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该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具有便于调节以及固定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主体,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装置,所述第二液压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液压装置分别设置在检测设备主体内部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液压装置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所述检测设备主体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所述第一液压装置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端设置有压力测试装置,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内部设置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一端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
6.优选的,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底端设置有连接顶板,所述连接顶板设置在升降板底端。
7.优选的,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内部设置有保护外壳,所述压力检测元件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
8.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感应片之间设置有传输杆,所述感应片另一端设置有保护垫片,所述保护垫片的材质为弹性海绵。
9.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底端设置有
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均匀分布在固定底板四角。
10.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与压力检测元件为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主体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第一液压装置为电连接。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与第一液压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液压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液压装置,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其进行耐压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将船舶主体部分材料放置到放置板上,通过检测设备主体内部两侧的第二液压装置,以及第二液压装置一端设置的第二液压伸缩杆,能够带动其另一端设置的环形固定板,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全方位的包裹固定,以便于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压力检测;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液压装置,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耐压形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液压装置,能够带动第一液压装置一端设置的第一液压装置杆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带动第一液压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升降板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带动升降板底端设置的压力测试装置上下移动,配合第二液压伸缩杆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的固定,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耐压性能的测试;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压力测试装置,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具体的耐压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通过压力测试装置内部设置的感应片,在压力测试装置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挤压时,能够将压力参数通过感应片一端设置的传输杆传导至压力检测元件内部,同时,通过压力检测元件输出端设置的显示屏幕,能够将测试样品的耐压数据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便捷的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中压力测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的图2中a的放大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检测设备主体;2、固定底板;3、支撑腿;4、放置板;5、显示屏幕;6、控制按钮;7、第一液压装置;8、液压管;9、第一液压伸缩杆;10、升降板;11、压力测试装置;12、第二液压装置;13、第二液压伸缩杆;14、环形固定板;15、连接顶板;16、压力检测元件;17、保护外壳;18、传输杆;19、感应片;20、保护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流体力学实验用压力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主体1,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设置有放置板4,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装置12,第二液压装置1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液压装置12分别设置在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两侧,两个第二液压装置12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伸缩杆13,第二液压伸缩杆13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14,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液压装置7,第一液压装置7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液压伸缩杆9,第一液压伸缩杆9一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0,升降板10底端设置有压力测试装置11,压力测试装置11内部设置有感应片19,感应片19一端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16。
27.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压力测试装置11底端设置有连接顶板15,连接顶板15设置在升降板10底端。
28.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压力测试装置11内部设置有保护外壳17,压力检测元件16设置在保护外壳17内部。
29.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压力检测元件16与感应片19之间设置有传输杆18,感应片19另一端设置有保护垫片20,保护垫片20的材质为弹性海绵。
30.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检测设备主体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底端设置有支撑腿3,支撑腿3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3均匀分布在固定底板2四角。
31.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检测设备主体1一侧设置有显示屏幕5,显示屏幕5与压力检测元件16为电连接。
32.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检测设备主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6,控制按钮6与第一液压装置7为电连接。
3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两个第一液压伸缩杆9与第一液压装置7之间均设置有液压管8。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二液压装置12,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其进行耐压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将船舶主体部分材料放置到放置板4上,通过检测设备主体1内部两侧的第二液压装置12,以及第二液压装置12一端设置的第二液压伸缩杆13,能够带动其另一端设置的环形固定板14,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全方位的包裹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液压装置7,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耐压形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液压装置7,能够带动第一液压装置7一端设置的第一液压伸缩杆9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带动第一液压伸缩杆9另一端固定连接
的升降板10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带动升降板10底端设置的压力测试装置11上下移动,配合第二液压伸缩杆13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的固定,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耐压性能的测试,通过设置的压力测试装置11,能够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具体的耐压性能的测试,在使用时,通过压力测试装置11内部设置的感应片19,在压力测试装置11对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挤压时,能够将压力参数通过感应片19一端设置的传输杆18传导至压力检测元件16内部,同时,通过压力检测元件16输出端设置的显示屏幕5,能够将测试样品的耐压数据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便捷的船舶主体部分材料进行测试。
35.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