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314发布日期:2023-03-24 17: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工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机械工具(例如除草机)在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一般为工具的运行电流、电压等是否达标,部分工具还需要对其接线情况进行测试,判断压线螺栓是否穿过线缆。目前的测试方式为通过不同的测试设备对待测试工具进行性能的逐一测试,导致测试过程较为繁琐,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多个测试设备,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测试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工具测试的操作较为繁琐,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多个测试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测试装置,该双工位测试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工作台,每个所述工作台上均设置有头部工装组件、手柄工装组件,每个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均设置有头部顶升机构、手柄顶升机构;
5.所述头部工装组件用于定位待测试工具头部,所述手柄工装组件用于定位待测试工具手柄部;
6.所述头部顶升机构和所述手柄顶升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头部顶升机构上设置有第一针体,所述手柄顶升机构上设置有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均可穿过所述工作台,第一针体与待测试工具头部的接线螺栓对应,第二针体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的接线螺栓对应;
7.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高压仪,所述高压仪与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电性连接;
8.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电流表、电压表和连接插座,所述电流表和电压表与所述连接插座连接,所述连接插座用于与待测试工具的插头连接。
9.进一步的,第一针体的数量与待测试工具头部的接线螺栓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针体的数量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的接线螺栓的数量相同。
10.进一步的,头部顶升机构包括头部顶升气缸、第一安装座,所述头部顶升气缸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所述头部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针体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11.所述手柄顶升机构包括手柄顶升气缸、第二安装座,所述手柄顶升气缸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手柄顶升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针体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12.进一步的,头部工装组件上开设有头部定位槽,所述头部定位槽的轮廓与待测试工具头部轮廓匹配,所述手柄工装组件上开设有手柄定位槽,所述手柄定位槽的轮廓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轮廓匹配。
13.进一步的,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头部压紧机构和手柄压紧机构,所述头部压紧机构
用于将待测试工具头部压紧于头部工装组件上;
14.所述手柄压紧机构用于将待测试工具手柄部压紧于手柄工装组件上。
15.进一步的,头部压紧机构和手柄压紧机构均包括旋转压紧气缸和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旋转压紧气缸的压紧端。
16.进一步的,压块包括尼龙棒和牛筋棒,所述尼龙棒的上端与所述旋转压紧气缸的压紧端固定连接,所述牛筋棒与所述尼龙棒的下端螺纹连接。
17.进一步的,机体内设置有竖隔板,所述竖隔板将两个所述工作台分别为左右两个工作空间。
18.进一步的,机体上设置有升降安全门,所述升降安全门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工作空间。
19.进一步的,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测速传感器,所述测速传感器与待测试工具头部的旋转端对应,用于检测待测试工具头部的旋转端的转速;
20.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速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转速表。
21.本技术实施例达到了将待测试工具头部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分别由头部工装组件和手柄工装组件进行定位,将待测试工具的插头与连接插座连接后,即可控制头部顶升机构和手柄顶升机构分别带动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上升至与待测试工具头部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的接线螺栓相抵,由高压仪向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输入高压电流,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待测试工具的运行电流、运行电压和接线螺栓进行测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由一台测试装置即可完成待测试工具的多项性能测试,且双工作台能够满足同时对两套待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和减少测试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工具测试的操作较为繁琐,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多个测试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机体,2测速传感器,3头部工装组件,4头部压紧机构,5工作台,6头部顶升机构,61第一针体,62第一安装座,63头部顶升气缸,7手柄顶升机构,71第二针体,72第二安装座,73手柄顶升气缸,8手柄工装组件,9手柄压紧机构,10待测试工具头部,11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2竖隔板,13电流表,14电压表,15转速表,16高压仪。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29.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4.电动机械工具(例如除草机)在生产完毕后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一般为工具的运行电流、电压等是否达标,部分工具还需要对其接线情况进行测试,判断压线螺栓是否穿过线缆。目前的测试方式为通过不同的测试设备对待测试工具进行性能的逐一测试,导致测试过程较为繁琐,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多个测试设备,工作效率较低。
3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测试装置,该双工位测试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工作台5,每个工作台5上均设置有头部工装组件3、手柄工装组件8,每个工作台5的下方均设置有头部顶升机构6、手柄顶升机构7;
36.头部工装组件3用于定位待测试工具头部10,手柄工装组件8用于定位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
37.头部顶升机构6和手柄顶升机构7设于工作台5的下方,头部顶升机构6上设置有第一针体61,手柄顶升机构7上设置有第二针体71,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均可穿过工作台5,第一针体61与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接线螺栓对应,第二针体71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的接线螺栓对应;
38.机体1上设置有高压仪16,高压仪16与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电性连接;
39.机体1上设置有电流表13、电压表14和连接插座,电流表13和电压表14与连接插座连接,连接插座用于与待测试工具的插头连接。
40.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上安装两个工作台5,两个工作台5的结构相同,且两个工作台5上均安装有相同的部件。在本技术中每个工作台5上均安装有头部工装组件3、手柄工装组件8,在测试之前可将待测试工具拆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待测试工具头部10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起到对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控制作用,二者可通过线缆进行连接。可将待测试工具头部10安装在头部工装组件3上,由头部工装组件3对其进行定位,
可将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安装在手柄工装组件8上,由手柄工装组件8对其进行定位。每个工作台5上可安装一个待测试工具,因此两个工作台5上便可同时安装两个待测试工具。
41.在进行测试前将待测试工具的插头插接在工作台5上的连接插座上,通过连接插座对待测试工具进行供电,同时通过机体1上设置的电流表13和电压表14来检测连接插座内的电流和电压数据。
42.为同步实现对待测试工具上接线螺栓的安装情况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每个工作台5的下方均安装有头部顶升机构6和手柄顶升机构7。头部顶升机构6上安装有第一针体61,手柄顶升机构7上安装有第二针体71,第一针体61可穿过工作台5并与待测试工具头部10上的接线螺栓相抵,第二针体71也可穿过工作台5并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上的接线螺栓相抵。接线螺栓将待测试工具内部的线缆压紧在安装基板上,当接线螺栓未贯穿线缆时,接线螺栓与安装基板之间保持绝缘,当贯穿后接线螺栓将与安装基板接触,此时二者处于导通状态。机体1上安装有与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连接的高压仪16,通过高压仪16向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施加高压电流,若接线螺栓并未贯穿线缆,待测试工具的电压值不会产生变化,反之则会产生变化。
43.第一针体61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接线螺栓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计,同理第二针体71的位置和数量也基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的接线螺栓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计。
44.本技术实施例达到了将待测试工具头部10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分别由头部工装组件3和手柄工装组件8进行定位,将待测试工具的插头与连接插座连接后,即可控制头部顶升机构6和手柄顶升机构7分别带动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上升至与待测试工具头部10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的接线螺栓相抵,由高压仪16向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输入高压电流,由电流表13和电压表14对待测试工具的运行电流、运行电压和接线螺栓进行测试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由一台测试装置即可完成待测试工具的多项性能测试,且双工作台5能够满足同时对两套待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和减少测试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工具测试的操作较为繁琐,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多个测试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45.如图1至图3所示,头部顶升机构6负责控制第一针体61升降,头部顶升机构6包括头部顶升气缸63、第一安装座62,头部顶升气缸63呈竖直设置,第一安装座62设于头部顶升气缸63的输出端,第一针体61固设于第一安装座62上;
46.手柄顶升机构7负责控制第二针体71升降,手柄顶升机构7包括手柄顶升气缸73、第二安装座72,手柄顶升气缸73呈竖直设置,第二安装座72设于手柄顶升气缸73的输出端,第二针体71固设于第二安装座72上。
47.如图1至图3所示,为便于对待测试工具头部10进行定位,头部工装组件3上开设有头部定位槽,头部定位槽的轮廓与待测试工具头部10轮廓匹配,为便于对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进行定位,手柄工装组件8上开设有手柄定位槽,手柄定位槽的轮廓与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轮廓匹配。头部工装组件3和手柄部工装组件均与工作台5可拆卸固定连接,其可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48.由于在测试时,第一针体61和第二针体71会分别向待测试工具头部10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施加上推力,因此为避免待测试工具头部10和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产生位移,
工作台5上还设置有头部压紧机构4和手柄压紧机构9,头部压紧机构4用于将待测试工具头部10压紧于头部工装组件3上;手柄压紧机构9用于将待测试工具手柄部11压紧于手柄工装组件8上。具体的,头部压紧机构4和手柄压紧机构9均包括旋转压紧气缸和压块,压块设于旋转压紧气缸的压紧端。为避免在压紧时损坏待测试工具,压块包括尼龙棒和牛筋棒,尼龙棒的上端与旋转压紧气缸的压紧端固定连接,牛筋棒与尼龙棒的下端螺纹连接。
49.如图1至图3所示,机体1内设置有竖隔板12,竖隔板12将两个工作台5分别为左右两个工作空间。机体1上设置有升降安全门,升降安全门用于打开或封闭工作空间。
50.为便于对待测试工具的转速进行测试,工作台5上还设置有测速传感器2,测速传感器2与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旋转端对应,用于检测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旋转端的转速;机体1上设置有与测速传感器2电性连接的转速表15。测速传感器2可为光纤测速传感器2,在待测试工具头部10的旋转端布置有反射构件。光源发出的光径反射光纤传输并投射至反射构件后由接收光纤接收并传至光敏元件。反射构件可只设置为旋转端的一侧,在旋转端旋转过程中,反射光便有强弱之分,因此输出电平便有高低之分,从而便可测得旋转端的转速,即待测试工具的转速。反射构件也可对称设置在旋转端的两侧,当设置在两侧时两个反射构件可为不同的颜色,例如一侧为黑色,一侧为白色。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