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44337发布日期:2023-07-22 10: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0)、数字称重系统(20)、梁体挠度监测系统(30)、空间姿态测量系统(40)、旋转竖轴监测系统(50)、梁体轴线定位系统(60),所述数字称重系统(20)安装于梁体(9)的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所述梁体挠度监测系统(30)安装于梁体(9)的两个端头的腹板与底板交接处,所述空间姿态测量系统(40)安装于梁体(9)的两个端头的桥面中心处以及左右两侧,所述旋转竖轴监测系统(50)安装于梁体(9)的旋转轴心上,所述梁体轴线定位系统(60)安装于所述梁体(9)的端部纵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称重系统(20)包括多个液压千斤顶和位移传感器,多个液压千斤顶、位移传感器圆周分布于梁体(9)的下承台的上侧,多个液压千斤顶的输出端与梁体(9)的上承台相连接,多个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梁体(9)的上承台的下侧相连接,多个液压千斤顶和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姿态测量系统(40)包括多个720度变形监测棱镜(1),所述梁体(9)的两个端头的左右腹板与底板交接处安装角钢支架(3),所述角钢支架(3)上侧通过连接螺纹与720度变形监测棱镜(1)相连接,所述梁体(9)的两个端头的左右两侧的顶部通过预埋螺栓与720度变形监测棱镜(1)相连接,所述梁体(9)的两个端头的上端面通过预埋螺栓与720度变形监测棱镜(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720度变形监测棱镜(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板(12)和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116),所述第一底板(11)与所述第一顶板(1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两者平行的调平装置(13),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下侧开设有安装槽(117),所述安装槽(117)内设置有第一电机(14)和竖轴(15),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小齿轮(16),所述竖轴(15)位于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中心处,所述竖轴(15)的下端的外周面套设有第一大齿轮(17),所述第一大齿轮(17)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小齿轮(16),所述竖轴(15)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顶板(12)后连接有u型架(18),所述u型架(18)的内底壁设置有t型水平气泡(19),所述u型架(18)的两个侧部内均横向设置有第一横轴(110),两个所述第一横轴(110)之间连接有第一棱镜头(111),所述u型架(18)的其中一个侧部内嵌有电源(112)、另一个侧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13),所述第二电机(11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小齿轮(114),靠近所述第二电机(113)的第一横轴(11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大齿轮(115),所述第二大齿轮(115)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小齿轮(114),所述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13)与电源(112)相连接,所述竖轴(15)的轴心线与第一横轴(110)的轴心线互相垂直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上侧开设有容纳槽(118),所述容纳槽(118)内设置有连接轴承(119),所述连接轴承(119)的外圈连接于所述容纳槽(118)的内壁,所述连接轴承(119)的内圈套设于所述竖轴(15)的外周面,所述容纳槽(118)内还设置有连接柱(120),所述连接柱(120)的上侧连接有连接板(121),所述连接板(121)呈圆形,所述连接板(121)和连接柱(120)均套设于所述竖轴(15),所述连接板(121)连接于所述u型架(18)的下侧,所述连接板(121)的上侧设置有指针(122),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上侧设置有圆形刻度线(123),所述圆形刻度线(123)的中心位于所述竖轴(15)的中心轴线上,所述指针(122)指向于所述圆形刻度线(1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竖轴监测系统(50)包括全方位自适应棱镜(2),所述全方位自适应棱镜(2)通过三脚架(4)与梁体(9)的上端面相连接,所述全方位自适应棱镜(2)包括基座(22)、安装轴(21)、控制单元(23)、多轴传感器(24)、调节模块(25)、显示模块(26)、水平转动模块(27)、竖向转动模块(28)、激光测距模块(29)、棱镜架(219)、第二棱镜头(220),所述多轴传感器(24)、调节模块(25)、显示模块(26)、水平转动模块(27)、竖向转动模块(28)、激光测距模块(29)与控制单元(23)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3)、多轴传感器(24)、调节模块(25)、显示模块(26)、水平转动模块(27)均安装于基座(22)上,所述安装轴(21)通过水平转动模块(27)转动连接于基座(22),所述激光测距模块(29)连接于安装轴(21)的下端的中心处,所述棱镜架(219)连接于安装轴(21)的上端,所述第二棱镜头(220)转动连接于棱镜架(219),所述竖向转动模块(28)与所述第二棱镜头(220)相连接,所述多轴传感器(24)与控制系统(1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25)包括电机驱动器(216)、两个第五电机(217)和两个齿轮传动机构(218),所述电机驱动器(216)与所述控制单元(23)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五电机(217)均与电机驱动器(216)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机(217)的输出端连接于齿轮传动机构(218)的输入端,所述齿轮传动机构(218)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杆(229)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水平转动模块(27)包括第三电机(210)、第三小齿轮(211)、第三大齿轮(212),所述第三电机(210)与所述控制单元(23)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10)连接于所述顶板(12)的下侧,所述第三小齿轮(211)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210)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大齿轮(212)位于所述通孔(226)内且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小齿轮(211),所述第三大齿轮(212)套设于所述安装轴(21)位于下端的外周面,所述竖向转动模块(28)包括第四电机(213)、主动齿轮(214)、从动齿轮(215),所述第四电机(213)与所述控制单元(23)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机(213)连接于所述棱镜架(219)的外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棱镜架(219)后位于所述棱镜架(219)的内侧,所述主动齿轮(214)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机(213)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215)啮合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214),所述第二棱镜头(220)通过第二横轴(222)转动连接于棱镜架(219),所述从动齿轮(215)套设于所述第二横轴(2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轴线定位系统(60)包括垂准仪(5)、有机玻璃板(6),所述有机玻璃板(6)连接于梁体(9)的一个端头,所述有机玻璃板(6)的中心设置有十字坐标刻度(61),所述十字坐标刻度(61)的纵轴与梁体(9)纵轴重合,所述垂准仪(5)的下侧连接有三脚架(4),所述三脚架(4)设置于地面上,所述垂准仪(5)相对于梁体设计纵轴线布置,所述有机玻璃板(6)的上侧设置有指北针(7)和水平气泡(8);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转体桥转体施工监控系统,数字称重系统安装于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梁体挠度监测系统安装于梁体的两个端头的中心处,空间姿态测量系统安装于梁体的两个端头的中心处以及左右两侧,旋转竖轴监测系统安装于梁面的旋转轴心上,梁体轴线定位系统安装于梁体的端部,数字称重系统,用于对梁体进行平衡称重;梁体扰度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梁体的下挠值;空间姿态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梁体转动过程中的梁体空间姿态、旋转角度和旋转角速度;旋转竖轴监测系统,用于测量梁体转动过程中旋转中心的三维坐标、水平方位角和旋转轴偏移值;梁体轴线定位系统,用于指导梁体轴线就位和观察就位后梁体横向和纵向偏差值。本设计监控稳定、监控精度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余高银,左小伟,李俊,陈仕猛,周子楠,袁攀峰,王永太,唐晨霖,王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