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方法和金属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28760发布日期:2024-01-26 16:4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方法和金属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安检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方法、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方法、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装置、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装置、以及一种安检门。


背景技术:

1、安检门具有可供目标对象通过的检测通道、以及用于金属检测的检测组件,其中,检测组件可以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以及隔着检测通道部署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电路产生的发射信号可以由发射线圈发射至检测通道内,以在检测通道内形成物理磁场;检测通道内的物理磁场可以引发接收线圈组件产生涡流信号,并且,接收电路可以通过接收线圈产生的涡流信号的信号处理而得到接收信号。

2、检测通道内的物理磁场在没有金属物品进入检测通道内时可以只包括发射信号形成的一次磁场。若从检测通道穿行的目标对象携带有金属物品,则,检测通道内的物理磁场还会进一步包括金属物品被一次磁场激励产生的二次磁场,即,二次磁场的出现会引发接收线圈对物理磁场的感应强度的变化。由于涡流信号的信号强度用于表征接收线圈对物理磁场的感应强度,因此,二次磁场引发的感应强度的变化可以呈现为基于涡流信号得到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

3、接收信号中用于体现二次磁场引发的感应强度变化的信号强度变化的变化幅度,可以认为是安检门(即检测组件)对金属物品的金属感应强度,并且,金属感应强度会影响安检门(即检测组件)对金属物品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灵敏度可以认为是通过接收信号对出现在检测通道内的金属物品的成功识别概率。其中,安检门(即检测组件)对金属物品的金属感应强度与该金属物品的物品属性、以及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即发射信号的发射信号频率和接收线圈的接收控制相位)有关,因此,若能够合理设定控制参数,则,当检测通道内的目标对象待目标金属物品时,就可以从接收信号中识别出金属感应强度,从而能够准确检测到金属物品,即,检测灵敏度高;否则,即便检测通道内的目标对象待携了带金属物品,也无法从接收信号中识别金属感应强度,从而造成对金属物品的漏检,即,检测灵敏度低。

4、在实际使用安检门的应用场景中,往往涉及物品属性不同(例如金属材质和/或物品形状不同)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若以某一应检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最优为目标来设定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则,可能会导致其他应检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过低,以至于出现部分应检物品类别被漏检。而且,现有技术中也不存在能够以兼顾物品属性不同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设定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的方案。从而,在涉及物品属性不同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的应用场景中,存在部分应检物品类别被漏检的风险,以至于安检门的整体漏检率较高。

5、可见,如何降低安检门在以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为检测目标的应用场景中的整体漏检率,成为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方法、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方法、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装置、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装置、以及一种安检门,有助于降低安检门在以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为检测目标的应用场景中的整体漏检。

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方法,所述安检门包括检测通道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隔着所述检测通道间隔布置的发射线圈组件和接收线圈组件、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组件提供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以及用于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获取接收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电路的发射信号频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控制相位的频率相位组合,并且,所述参数标定方法包括:

3、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测试阶段获取到的接收信号,确定对多个样本金属物品的单样品测试结果,其中,多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分别属于具有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选定物品类别,并且,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的所述单样本测试结果用于表征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不同的频率相位组合的多次测试中的单样本金属感应强度;

4、基于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参数的不同频率相位组合的所述单样本金属感应强度,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单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用于表征属于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

5、基于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的灵敏度目标值,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6、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的灵敏度目标值,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包括:基于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的灵敏度目标值,确定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的加权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多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与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关联;基于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7、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单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多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加权感应强度,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由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分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加权得到,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在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中的权重与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关联。

8、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包括:基于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将促使所述加权感应强度最大化的频率相位组合确定为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9、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包括应检物品类别和免检物品类别,其中,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为正值,并且,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为负值。

10、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参数标定方法还包括:获取为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设定的报警率、以及为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设定的通过率,其中,所述报警率用于表征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并且,所述通过率用于表征所述免检物品类别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基于所述报警率和所述通过率,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和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其中:所述报警率具有与所述灵敏度目标值相同的单调性,并且,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以所述报警率为正值权重;所述通过率具有与所述灵敏度目标值相反的单调性,并且,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以所述通过率为负权重。

11、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接收线圈;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的多次测试包括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分别单独位于多个防区空间内的多组测试,并且,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单独位于任意一个防区空间内的每组测试包括将所述控制参数配置为不同的频率相位组合的多次测试;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的所述单样本测试结果包括分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内的多组测试得到的多组单防区测试结果,并且,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对应每个防区空间的一组所述单防区测试结果包括:分别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的不同频率相位组合,对单独位于该防区空间内的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多次测试得到的单样本防区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基于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参数的不同频率相位组合的所述单样本金属感应强度,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单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基于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样本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每个防区空间的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单防区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用于表征属于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且位于对应防区空间内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基于所述单防区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分别对应的出现概率,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由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的加权结果表征,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任意一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结果中的权重,与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该防区空间对应的所述出现概率关联。

12、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分区关联关系包括分区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对应的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分区感应强度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强度值;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单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由对应同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且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加权得到,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在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中的权重,与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分别对应的所述出现概率关联。

13、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方法,所述安检门包括检测通道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隔着所述检测通道间隔布置的发射线圈组件和接收线圈组件、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组件提供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以及用于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获取接收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被配置为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参数标定方法确定的所述标定频率相位组合,并且,所述金属检测方法包括:

14、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目标对象穿行所述检测通道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对象金属感应强度;

15、基于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判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携带有属于目标物品类别的目标金属物品,其中,所述目标物品类别为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中的任意一个应检物品类别。

16、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安检门部署在目标场景的通行口,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穿行包括沿进入所述目标场景的入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入场穿行、以及沿离开所述目标场景的离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离场穿行;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的入场金属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的离场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基于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判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携带有属于目标物品类别的目标金属物品,包括:基于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和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的一致性,判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离场通行时是否携带有属于所述目标物品类别的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17、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接收线圈;所述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目标对象穿行所述检测通道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包括:基于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分别利用各自的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防区空间的入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并且,基于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入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的累加和确定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基于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分别利用各自的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防区空间的离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并且,基于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离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的累加和确定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

18、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金属检测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入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离场感应强度均与成功获取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关联。

19、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和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的一致性,判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离场通行时是否携带有属于所述目标物品类别的所述目标金属物品,包括:若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大于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则,判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离场通行时携带有属于所述目标物品类别的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20、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布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多个高度位置的多组接收线圈,并且,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包括相对布置在所述检测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侧接收线圈和第二侧接收线圈;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感应强度;所述基于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判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携带有属于目标物品类别的目标金属物品,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分别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共同限定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形状;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判定所述携带金属是否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21、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分别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共同限定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形状,包括: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之间的强度关系,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每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

22、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之间的强度关系,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每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包括: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强度关系、以及所述检测通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该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质心位置;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每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宽度边界位置。

23、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分别位于与该高度位置所处的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一对所述感应单元中;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由第一单侧归一化强度表征,其中,所述第一单侧归一化强度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在该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所属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整体金属感应强度中的占比幅度;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由第二单侧归一化强度表征,其中,所述第二单侧归一化强度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在该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所属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整体金属感应强度中的占比幅度。

24、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包括:通过连接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区间内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得到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轮廓;基于对所述投影轮廓的形状识别,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

25、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通过连接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区间内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得到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轮廓,包括:通过对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区间内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离散坐标拟合,得到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拟合轮廓,其中,所述拟合轮廓包括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之间的直线边界段;基于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以及所述直线边界段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校正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拟合轮廓经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校正而被优化为所述投影轮廓。

26、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以及所述直线边界段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校正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包括:以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为基准、以所述倾斜角度的反余弦函数值的倒数为校正系数,校正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

27、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判定所述携带金属是否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包括:检测所述投影形状与预先为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设定的参考投影形状,以及,响应于所述投影形状与任意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参考投影形状匹配成功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28、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安检门部署在目标场景的通行口,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穿行包括沿进入所述目标场景的入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入场穿行、以及沿离开所述目标场景的离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离场穿行;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入场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离场感应强度;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入场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离场感应强度;所述投影形状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入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入场感应强度确定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投影平面的入场投影形状,以及,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离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离场感应强度确定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投影平面的离场投影形状;所述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判定所述携带金属是否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包括:检测所述入场投影形状和所述离场投影形状的一致性;响应于所述离场投影形状区别于所述入场投影形状存在差异的检测结果,检测所述离场投影形状与预先为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设定的参考投影形状的匹配度;响应于所述离场投影形状与任意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参考投影形状匹配成功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29、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检门的参数标定装置,所述安检门包括检测通道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隔着所述检测通道间隔布置的发射线圈组件和接收线圈组件、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组件提供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以及用于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获取接收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电路的发射信号频率、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控制相位的频率相位组合,并且,所述参数标定装置包括:

30、样本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测试阶段获取到的接收信号,确定对多个样本金属物品的单样品测试结果,其中,多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分别属于具有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选定物品类别,并且,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的所述单样本测试结果用于表征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不同的频率相位组合的多次测试中的单样本金属感应强度;

31、单类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参数的不同频率相位组合的所述单样本金属感应强度,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单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用于表征属于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

32、综合分析模块,基于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的灵敏度目标值,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33、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综合分析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的灵敏度目标值,确定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的加权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多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与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关联;基于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34、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单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多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所述加权感应强度,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由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分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加权得到,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在所述多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中的权重与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关联。

35、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综合分析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多类别关联关系,将促使所述加权感应强度最大化的频率相位组合确定为所述控制参数的标定频率相位组合。

36、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包括应检物品类别和免检物品类别,其中,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为正值,并且,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为负值。

37、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参数标定装置还包括权重配置模块,用于:获取为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设定的报警率、以及为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设定的通过率,其中,所述报警率用于表征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并且,所述通过率用于表征所述免检物品类别的所述灵敏度目标值;基于所述报警率和所述通过率,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和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的权重,其中:所述报警率具有与所述灵敏度目标值相同的单调性,并且,每个所述应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以所述报警率为正值权重;所述通过率具有与所述灵敏度目标值相反的单调性,并且,每个所述免检物品类别对应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感应强度中以所述通过率为负权重。

38、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接收线圈;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的多次测试包括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分别单独位于多个防区空间内的多组测试,并且,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单独位于任意一个防区空间内的每组测试包括将所述控制参数配置为不同的频率相位组合的多次测试;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的所述单样本测试结果包括分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内的多组测试得到的多组单防区测试结果,并且,每个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对应每个防区空间的一组所述单防区测试结果包括:分别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的不同频率相位组合,对单独位于该防区空间内的所述样本金属物品多次测试得到的单样本防区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单类分析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每个所述金属样本物品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样本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每个防区空间的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单防区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用于表征属于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且位于对应防区空间内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基于所述单防区关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分别对应的出现概率,确定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与所述控制参数的频率相位组合之间的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其中,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由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的加权结果表征,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对应任意一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别防区感应强度在所述加权结果中的权重,与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该防区空间对应的所述出现概率关联。

39、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分区关联关系包括分区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对应的防区空间的所述单类分区感应强度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强度值;所述单类别关联关系包括单类别强度函数,其中,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用于表征对应的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任意金属物品在所述控制参数被配置为任意频率相位组合时的金属感应强度,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由对应同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且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加权得到,并且,每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分别对应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分区强度函数的函数值在所述单类别强度函数的函数值中的权重,与所述选定物品类别在多个防区空间分别对应的所述出现概率关联。

40、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检门的金属检测装置,所述安检门包括检测通道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隔着所述检测通道间隔布置的发射线圈组件和接收线圈组件、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组件提供发射信号的发射电路、以及用于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获取接收信号的接收电路,所述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被配置为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参数标定装置确定的所述标定频率相位组合,并且,所述金属检测装置包括:

41、对象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目标对象穿行所述检测通道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所述目标对象的对象金属感应强度;

42、检测判决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判定所述目标对象是否携带有属于目标物品类别的目标金属物品,其中,所述目标物品类别为所述选定物品类别中的任意一个应检物品类别。

43、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安检门部署在目标场景的通行口,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穿行包括沿进入所述目标场景的入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入场穿行、以及沿离开所述目标场景的离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离场穿行;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的入场金属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的离场金属感应强度;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和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的一致性,判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离场通行时是否携带有属于所述目标物品类别的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44、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接收线圈;所述对象检测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分别利用各自的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防区空间的入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并且,基于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入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的累加和确定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基于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分别利用各自的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防区空间的离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并且,基于多个防区空间的所述离场防区金属感应强度的累加和确定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

45、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金属检测装置还包括:身份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入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离场感应强度均与成功获取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关联。

46、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若所述离场金属感应强度大于所述入场金属感应强度,则,判定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离场通行时携带有属于所述目标物品类别的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47、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布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多个高度位置的多组接收线圈,并且,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包括相对布置在所述检测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侧接收线圈和第二侧接收线圈;所述对象金属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感应强度;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分别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共同限定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形状;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判定所述携带金属是否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48、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之间的强度关系,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每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基于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

49、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强度关系、以及所述检测通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该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质心位置;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每个高度位置的局部部分的局部宽度边界位置。

50、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通道包括多个防区空间,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多个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感应单元,所述发射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的发射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组件包括分别部署在多个所述感应单元;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和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分别位于与该高度位置所处的防区空间对位部署的一对所述感应单元中;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由第一单侧归一化强度表征,其中,所述第一单侧归一化强度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在该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所属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整体金属感应强度中的占比幅度;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由第二单侧归一化强度表征,其中,所述第二单侧归一化强度为:基于每个高度位置的一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产生的接收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在该组接收线圈中的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所属的所述感应单元的整体金属感应强度中的占比幅度。

51、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通过连接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区间内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得到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轮廓;基于对所述投影轮廓的形状识别,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所述投影形状。

52、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通过对所述携带金属物品在多个高度区间内的局部部分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离散坐标拟合,得到所述携带金属物品的拟合轮廓,其中,所述拟合轮廓包括连接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之间的直线边界段;基于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以及所述直线边界段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校正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以使得所述拟合轮廓经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校正而被优化为所述投影轮廓。

53、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以所述局部质心位置为基准、以所述倾斜角度的反余弦函数值的倒数为校正系数,校正所述局部宽度边界位置的位置。

54、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检测所述投影形状与预先为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设定的参考投影形状,以及,响应于所述投影形状与任意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参考投影形状匹配成功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55、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所述安检门部署在目标场景的通行口,所述目标对象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穿行包括沿进入所述目标场景的入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入场穿行、以及沿离开所述目标场景的离场方向从所述检测通道的离场穿行;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入场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侧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单侧离场感应强度;每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二单侧感应强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在所述入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入场感应强度,以及,基于所述第二侧接收线圈在所述离场穿行时产生的接收信号检测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每个高度位置靠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单侧离场感应强度;所述投影形状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入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入场感应强度确定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投影平面的入场投影形状,以及,基于所述目标对象在多个高度位置的所述第一单侧离场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二单侧离场感应强度确定得到的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投影平面的离场投影形状;所述检测判决模块被具体配置为:检测所述入场投影形状和所述离场投影形状的一致性;响应于所述离场投影形状区别于所述入场投影形状存在差异的检测结果,检测所述离场投影形状与预先为多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设定的参考投影形状的匹配度;响应于所述离场投影形状与任意一个所述选定物品类别的所述参考投影形状匹配成功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携带金属物品为所述目标金属物品。

56、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检门,包括:

57、门板组件,包括分别布置在检测通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

58、线圈组件,包括隔着所述检测通道相对部署在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发射线圈组件和接收线圈组件;

59、处理器组件,用于执行如实施例所述的参数标定方法或金属检测方法。

60、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参数标定方法或金属检测方法。

61、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对具有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选定物品类别的样本金属物品进行测试,可以确定安检门的检测组件的控制参数与每个选定物品类别的单类别金属感应强度的单类别关联关系,并且,通过综合考虑多个选定物品类别的关联关系以及各自对应的灵敏度目标值,有助于将控制参数标定为具有促使多个选定物品类别的检测灵敏度整体趋近于各自对应的灵敏度目标值的最优频率相位组合,进而,对于以不同物品属性的多个应检物品类别为检测目标的应用场景,可以降低应检物品类别被漏检的风险,由此降低安检门的整体漏检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