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纤维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1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导纤维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到光导纤维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其仪器,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是关于光导纤维特性诸如传输损耗及传输带宽这样一些参量的自动化测量及连续测量的方法及其仪器。
光导纤维具有如象传输损耗特性、散射特性以及传输带宽特性这样的一些传输特性。在这些特性之中,传输损耗特性及传输带宽特性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在此之前,其传输损耗特性一直是根据在一个光导纤维处于测量状态下时,测量其中光传播的衰减量的传输方法,来进行测量的;或者是根据在一个光导纤维处于测量状态下时,测量其中瑞利(Rayleigh)散射光及付里斯诺(Fresnel)反射光的后散射方法,来进行测量的。传输带宽通常是用传输方法来测量的。在以上所说明的任何一种方法之中,都必须要把要测量的光导纤维耦合到在测量设备一方给出的光导纤维上(参见Hideo Fukutomi,Ohm公司,出版的刊物“光导纤维电缆”上的文章,1983年7月10日,第255-302页)。因此,欲要测量的光导纤维对其测量设备一方上所给出的光导纤维的耦合程度大大地影响了该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
图1是根据传输方法操作的一种常规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配置的略图。如图1中所示,将对准架1A及2A,1B及2B与1C及2C正好对准处于测量状态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3及4,使这两个端接部分3及4的端面,与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5A及6A,5B及6B,以及5C与6C的端面紧靠在一起,并且,使这两个端接部分3及4是与光导纤维5A及6A,5B及6B,以及5C与6C相对准成一条直线的。光导纤维5A,5B及5C,与6A,6B及6C的第一个端接部分,分别接到测定器侧边的夹嘴端7A,7B及7C,与8A,8B及8C上夹紧。光导纤维5A,5B及5C的另一个端接部分,分别接到光检测器7A′,7B′及7C′上。光导纤维6A,6B及6C,要分别接到光源8A′,8B′及8C′上去。一般来讲,以上所说明的这些部件,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桌面上的(图中未画出)。在图1中,标识符号数字9,标明的是一个线圈架。将欲要测量的光导纤维,缠绕在这个线圈架上。
下面我们就来说明象这种结构的测量仪器是如何操作的。
首今,经过适当的处理(揭开复盖物,并且切断一些纤维)之后,把欲要测量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放置在对准架1A及2A上。然后,把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3及4的端面,分别正好对着通过夹嘴7A及7B夹住的光导纤维5A及6A的端面紧相邻接起来;并且,分别将这两个端接部分3及4,与光导纤维5A及6A相对准成一直线。这种调节是借助于在对准架1A及2A上给出的对准机构(图中未示出)来实现的。每一个对准机构都可以精密地移动其轴向上光导纤维的各个端接部分,即在Z轴方向上,以及在彼此互相垂直,并且垂直于该光导纤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即在X轴及Y轴方向上,作位移。可以用三向(X,Y,Z)微动架实现这种调节,或者也可以自动地实现这种调节。
一旦完成了这种调节之后,再将从光源8A′那里出来的光,加到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上去,而后,光检测器7A′测量经过该光导纤维传播的光。于是,一个测量参数,如象传输损耗,就在测试点Ⅰ上,作了测量了。然后,再把线圈架9手动地移到下一个测试点上去;因此,操作员就可以相继地在测试点Ⅱ及Ⅲ上,对光导纤维的其它特性进行类似的测量了。
在用这样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对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的测量之中,对于诸如用于把被测量的光导纤维的两端连接到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各个端点上这样的手工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要把被测量的光导纤维的端面进行处理、要把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放置在对准架上、要把被测量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与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进行连接、以及在测量之后,把该光导纤维拿开)事实上,是与用该设备作出实际测量,再加上对其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是相等的。按照所说的这种情况,在同一个时间上,由一个操作员可以处理的若涉测量参数,也只能是一个;也就是说,常规的测量仪器,其测量的效率是相当低的。
发明的概述考虑到使用常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如上所说明的一些困难,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出一种光导纤维特性测量的方法及仪器;使用这种测量方法及仪器,一个操作员就可以用很高的效率测量一个光导纤维两个以上的特性参数了。
更明确地来说,本发明试图提供出一种光导纤维特性测量的方法及仪器;使用这种测量方法及仪器,能够以并行方式测量多个光导纤维的二个以上的特性参数。
假如按照本发明,是一个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话,那么该仪器包括有一个直接可以活动的活动台;在该活动台的活动方向上排列着的测试设置点;以及许多具有多个第一夹嘴的测试点,这种第一夹嘴正好能够相适应地夹住那些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那些光导纤维,并且是在一条平行于该活动台的运动方向的单个直线上排列着的,并且在它们彼此之间是有一个预定的距离的;以及具有许多第二夹嘴的活动台,这种第二夹嘴正好能够相适应地夹住那些被测量的光导纤维,并且是在一条平行于该第一夹嘴排列方向的单个直线上排列着的,并且在它们之间有一个与该预定距离完全相同的距离。本发明也提供出了一个本仪器实现的方法。
假如按照本发明,是一个关于用具有多个测试点,一个测试设置点,以及一个活动台的测量仪器测量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的方法的话,那么这个方法将由以下若干步骤组成a.相对于这些测试点中的第一个测试点,移动该活动台,以致将被测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和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在第一测试点的光导纤维的光射端,置于相互贴近的位置上;
b.在两个彼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调节被测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中每一个的位置;以及c.在其测量的轴向上,调节被测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中每一个的位置,以致于把其光入射端和光出射端与被测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端面对准成一条直线。
在本发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的方法及仪器之中,其适宜于夹住在每个测试点上,于测量设备一方所给出的光导纤维的第一夹嘴与第二夹嘴相互之间的距离,是等于其适宜于夹住处在活动台上的一个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第二夹嘴与第二夹嘴相互之间的距离的。因此,把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放置到第二夹嘴上之后,借助于移动其活动台,就可以逐次地把该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端面连接到在该测试点上,由第一夹嘴夹住的那些光导纤维上去。所以,当把光导纤维放置到设置点的地方上之后,就可以在测试点上,逐次地测量这些光导纤维的许多特性了。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概述按照传输方法操作的常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配置的略图;
图2是概述按照本发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略图;
图3和图4分别是说明供处于测量状态下的一个光导纤维用的夹嘴,以及说明在该测量仪器中,于光导纤维的轴向上,对该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进行调位用的机械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及测视图;
图5是说明供被测光导纤维用的夹嘴的一个实施例的V-形楔块的截面图;
图6是在图2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中所车括有的,用以将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与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相对准,成一条直线的机械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Ⅵ-Ⅵ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Ⅶ-Ⅶ线所取的截面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测量仪器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以及图10至图14是在图9的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对准设备图。
最佳实施方案的说明按照本发明所构成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一个实施例,我们以下将参照若干附图来加以说明。
图2是概述按照本发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的配置略图。图2示出了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
在图2中,标记符号数字10A至16F标明的是线圈架。在这些线圈架上,缠绕上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并且把这些线圈架放置在活动架上(图中未示出)。缠绕在线圈架10A至10F上的光导纤维的第一个端接部分11A至11F,被在一个活动台15上所给出的供被测光导纤维用的八个夹嘴13及13A至13G中的13A至13F里相对应的一个对一个地夹持住。其另一个端接部分12A至12F,也是在这个活动台15上所给出的供被测光导纤维用的八个夹嘴14及14A至14G中的14A至14F里所相对应的一个对一个地夹持住。从下面的说明之中,我们将会很清楚地知道,夹嘴13至13G是在光出射一方上给出来的,而夹嘴14至14G是在光入射一方上给出来的。
如图1中所示,将该活动台15加长。将夹嘴13至13G以及夹嘴14至14G,在该活动台15上,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准。这就是,把它们按照该活动台的纵向方向上排列起来;再把这些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至13G与光入射一方的夹嘴14至14G,分别等距离地间隔起来;而且,这些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至13G一个对一个都是等距离间隔起来的;因而相应地,这些光入射一方的夹嘴14至14G也是以等间距排列起来的。
在安放线圈架10A至10F的一方正好相反的活动台15的另一方上,把用于夹住在测量设备一方上所给出的光导纤维的夹嘴16,16′以及16″与17,17′以及17″,按照平行于用于被测光导纤维的夹嘴13至13G与14至14G的排列方向的直线内进行排列。测量设备一方的夹嘴16至16″以及17至17″,分别把在测量设备一方上所给出的光导纤维18,18′及18″与19,19′及19″的第一个端接部分夹住。把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8,18′及18″的另外一端,分别连接到光检测器20,21及22上去。把光检测器20,21及22分别连接到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机上去(图中未画出)。把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9,19′及19″的另外一端,分别连接到光源24,25及26上。
在这些光接收一方的纤维夹嘴与那些光源一方的纤维夹嘴16与17,16′与17′,16″与17″之间各自的距离,是与光入射一方的夹嘴14及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此外,是把光接收一方的纤维夹嘴16,16′及16″安排在与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至13G完全相同的间距上的。
操作者(或者一个自动驱动设备,图中未示出)在该活动台15的纵向方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是以这种方式来移动该活动台15的。这就是,该活动台15是按照对应于该光入射夹嘴13至13G的间距长度的步距进行移动的。
其自动驱动设备可以由用于沿着一个导轨移动该活动台的馈料螺杆机械,以及用于驱动该馈料螺杆的可逆脉冲电机构成。如果把加给这个脉冲电机的驱动脉冲数目设置到一个适当的数值上的话,那么就可以按照所要求的距离步距来移动这个活动台了。按照如上所说明的那样移动这个活动台15的同时,随之通过另外一个自动驱动设备,(在图中未示出),在同一个时间上,也把载有线圈架10A至10F的活动架移动一步(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
当把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放置在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至13G上,以及光入射一方的夹嘴14至14G上的地方之中的时候,也把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8至18″,及19至19″,放置在测量设备一方的纤维夹嘴16至16″,及17至17″上的地方之中;这样一来,就把测量设备一方的光导纤维18至18″的端子35至35″,以及测量设备一方的光导纤维19至19″的端子36至36″,安排在一个第一行之中;而把被测光导纤维的端子37A至37F,以及38A至38F,安排在一个第二行之中。这些第一行与第二行彼此间是互相平行的,并且在它们之间有一个短的距离,例如是10至50微米的距离。
在图2中,给出了处于测量设备一方的夹嘴16之下的光敏器件S及S′,用以检测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端子。其光敏器件S及S′之间的距离等于该光出射一方的夹嘴13及光入射一方的夹嘴14之间的距离。在光敏器件S及S′的下面给出了光阑29及30;相对着这些光阑,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子邻接起来。在该止动点29及30之间的距离等于其夹嘴13与14之间的距离。
当正确地把光导纤维设置在由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夹嘴16至16″及17至17″上的时候,把光敏器件S及S′,与光阑29及30,沿着连接其测量设备一方的光导纤维18至18″,与19至19″的端子35至35″与36至36″的一条直线上定位放置起来。在光接收方上的光导纤维夹嘴16与光敏器件S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光敏器件S与光阑29之间的距离,均是与光出射一方上的夹嘴13至13G中的任何相邻的两个夹嘴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因此,在光源一方上的夹嘴17与光敏器件S′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光敏器件S′与光阑30之间的距离,均是与光入射一方上的夹棒14至14G中的任何相邻的两个夹嘴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在这种结构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之中,分别地,把配置光阑29与30的区域,称作为“第一测试设置点A”;把配置光敏器件S与S′的区域,称作为“第二测试设置点B”;以及把配置光检测器20,21与22,及光源24,25与26的这些区域,称作为测量点C,D与E”。在其测量点E的上方,又给出了辅助的测量点F与G。
下面我们将说明供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用的纤维夹嘴,以及这些夹嘴的相关部件。这些夹嘴对13与14,13A与14A,……以及13G与14G,在结构上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将只说明一对夹嘴就可以了。图3是说明在该纤维的轴向上定位着的被测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的,于其第二测量设置点B上给出的夹嘴13B与14B的顶视图;而图4是其侧视图。
该被测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11B与12B的复盖部件148与148′是缠绕在放置到活动台(图中未示出)上的线圈架10A上的;而其复盖部件148与148′是放置在定位架152与152′的复盖部件上的,并且分别由复盖部件上的止动器154与154′固定定位住。通过馈料螺杆158与158′,可以在纤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其定位架152与152′上的复盖部件;而馈料螺杆158与158是分别通过支承架156与156′,可旋转地被支承起来的。该馈料螺杆158与158′构成一个馈送材料的机械,而且这种机械应该是高度精密地构造成的。耦合连接件160与160′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馈料螺杆158与158′的后端上的。
将耦合连接件160与160′分别耦合连接到在第二测试设置点上给出的导动机械传动轴162与162′的耦合连接件164与164′上去。传动轴162与162′分别通过轴承166与166′支承起来。经过相对应的具有一个比较大的减速传动比的减速齿轮机械168与168′,把电机170与170′的转动传输到传动轴162与162′上去。
把盖板及外皮层从被测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11B与12B的复盖部件148与148′的端接部件172与172′之中拿开。经过进行清洁之后,再把端部172与172′放置在V-形楔块V-形凹槽的底部上;这个V-形楔块的截面是如图5中所示的样子。此后,再分别通过定位器176与176′将端接部件172与172′可滑动地作定位。该V-形楔块174与174′的V-形凹槽是经过高度精密加工的;因此,可以把被测光导纤维用高度的精确度作出定位和定向。
由于该夹嘴是这种结构构造起来的,因此,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不会在垂直于纤维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说,它只能够在该纤维的轴向上移动。该V形楔块174与174′的V形凹槽,以及定位器176与176′构成夹嘴13B与14B。这些夹嘴夹住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并且在该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之间给出一个预先确定好的距离。
电机170与170′的转动,被传送到馈料螺杆158与158′,因此使得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仅只在纤维的轴向方向上作移动。
在光导纤维夹嘴13B与14B之前,给出上面所说明的光敏器件S与S′。该光敏器件中的每个光敏器件都有分别连接到一个光源和一个光检测器上(图中未示出)的光出射光导纤维178及光接收光导纤维180。在通过光导纤维夹嘴(13B或14B)夹住的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的轴向延伸的对立边上,定位这些光导纤维178与180。
光导纤维178与180具有大约几十微米的芯直径。在那些移去了外皮的被测光导纤维之中,其直径,在单根型式光导纤维的情况下,是100至150微米,而在多根型式光导纤维的情况下,是100至250微米。因此,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可以完全地遮断光出射光导纤维178出射出来的光束,并且通到该光接收光导纤维180上。从光出射光导纤维178的端面中出射出来的光束,要在某一范围内散射;因此,只能把这个光束的中心部分加到该光接收光束180上去。因此,既使其芯的直径有几十微米,通过适当地确定光导纤维178与180之间的距离,还是可以减小用于光检测的光束的直径的。如果使用由连接到光接收光导纤维的光检测器给出的输出电压最大值的50%作为确定该光遮断的阈值的话,也就是说,当该输出电压低到它的最大值的50%的时候,则确定它出现了光的遮断;这样一来,就能以几个微米数量级的精确度来定位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端接部分了。
现在,我们就来说明图2中所示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操作。
首先,把活动台15定位在图2的下半部分上;因此,把夹嘴13G与14G定位在第一测试设置点A上。在这种状态下,操作者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分别放置到夹嘴13G与14G上。在这个操作当中,轻轻地把该光导纤维的端子分别靠接到光阑29与30上,或者在这些端子与其光阑29与30之间,分别给出相当小的缝隙来。这些V-形楔块是以这样的方式把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定位住的。这就是,在其两个端接部分之间给出预定的距离来;然后把它们按照垂直于其光轴的轴向的X方向及Y方向上定位;因而它们相互之间是形成直角的。
将光导纤维放置在夹嘴13G及14G上的位置之中以后,再把活动台移动一步;也就是,按照箭头a的方向,移动一个测试点之间的间距;这样把在夹嘴13G与14G上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定位在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每对夹嘴之间的距离,在光阑29与30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光敏器件S与S′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都是相等的;并且,在这些夹嘴中的任何相邻的两对夹嘴之间的距离是与光阑29及光敏器件S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所以说,一旦如上所述移动了该活动台的时候,就把由夹嘴13G与14G夹住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定位了;因此,它们的延伸则分别在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穿过光敏器件S与S′。
在该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把夹嘴13G与14G的耦合连接件160与160′耦合连接到耦合连接件164与164′上去,并且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在该纤维的轴向方向上定位。另一方面,将缠绕在线圈架10F上的被测光导纤维11F与12F的两个端接部分,按照同样的立式放置在夹嘴13F与14F上。
在此之后,将活动台15移动一步,也就是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一个测试点之间的间距;这样就把由夹嘴13G与14G夹住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在测量点C上定位了;而把由夹嘴13F与14F夹住的光导纤维11F与12F的两个端接部分,在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定位。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每一对供被测光导纤维用的夹嘴里的夹嘴之间的距离,在光阑29与30之间的距离,在光敏器件S与S′之间的距离,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16与17之间的距离,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16′与17′之间的距离,以及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16″与17″之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并且,在供被测光导纤维用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夹嘴对之间的距离,在光敏部件S与光阑29之间的距离,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16与16′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夹嘴16′与16″之间的距离,其彼此相互间也是相等的。将光敏器件S与S′沿着一条直线排列起来,而把由夹嘴16与17,16′与17′,以及16″与17″夹住的那些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的端35与36,35′与36′,以及35″与36″,分别排列在在另外的直线上;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并且是紧密邻接着的。因此,当按如上所述,在测量点C上移动其活动点的时候,把由夹嘴13G与14G夹住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同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8与19的端子,相对准成一条直线,同时在光导纤维18与19之间,还有一个预定的缝隙。在这个条件下,实现其在由夹嘴13G与14G夹住的光导纤维上,一个第一测量参数的测量。
在该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将夹嘴13F与14F的耦合连接件160与160′,分别连接到耦合连接件164与164′上;因此,可以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定位在该纤维的轴向方向上。以同样的方式,把缠绕在线圈架10E上的被测光导纤维11E与112E的两个端接部分,放置到夹嘴13E与14E上。
此后,每次把活动台15移动一步的同时,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放置到第一测试设置点A上的光入射方夹嘴上及光出射方夹嘴上;而后在第二测试设置点B上调节它们的在其纤维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然后在测量点C,D及E上,测量它们的特性。
当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到达其辅助测试点F,或G的时候,则把它从夹嘴之中拿开。图2说明了当光导纤维穿过该测量时,就从辅助测试点G上的夹嘴之中拿开了的情况。
在如上所说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中,当把一个被测光导纤维放入定位位置中之后,就将该活动台按照步距进行线性移动,一直到所有所要求的特性被测量完毕为止;并且,在每一个测量点上,都没有必要再去调节该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位置了;也就是说,该光导纤维是与在测量设备一方上所给出的光导纤维的端子之间保持有一个预定缝隙地,相互同轴地被夹住的。因此,操作者只要把该光导纤维放置到活动台上的位置之中,就可以测量光导纤维的许多种不同的特性参数了。
在以上根据本发明所说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的实施方案中,用来把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在该纤维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定位的导动机械(图3及图4)是这样来设计的;这就是将耦合连接件160与160′分别同耦合连接件164与164′啮合起来,以便去馈送该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应该把这个机械安装在仅仅处于第二测试设置点中的一个预先确定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导动机械的数目是最小的,也就是只有一个。然而,每当把一个被测光导纤维送达到这个测试点B上的时候,就必须要把耦合连接件160及160′与耦合连接件164与164′啮合起来;而无论在什么时候,一旦完成了一个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在该纤维轴向的方向上进行的定位,就必须要把该耦合连接件160及160′从耦合连接件164及164′中拆卸开来。为了去掉这种操作,可以对活动台上的每一对夹嘴都给出一个导动机械。这使得在该活动台上的机械结构错综复杂起来了,但是却去掉了手动嵌接及拆卸耦合连接件的需要。
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夹嘴及其有关的机械之中,将定位架152及152′的复盖部件与V-形楔形块174及174′相互隔开,并且利用V-形楔块的V-形凹槽来导引一个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定向。可以把该定位架上的复盖部与其V-形楔块构造成为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一个导轨上的单机;这个导轨给出了非常好的导向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把被测光导纤维放置到该V-形凹槽的底端上,但是这个光导纤维不在该底端上滑动;这就是说,这个装置在该纤维轴向方向上的光导纤维的位置。
此外,在该第二测试设置点上,如图3及图4中所示的那样,用光学检测方法检测其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头。这种光学检测方法可以用检测一个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头的方法来代替,但这种检测方法要用具有许多光检测元件的固态图象探测器;或者通过用显微镜可以目测它们的方法来代替。然而,最理想的还是使用带有光导纤维的探测器,因为,这样能够使这个测量仪器自动化,而且能提供出高度的测量精确度。
可以在将光导纤维,自然是将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一旦送达到每一个测量点上之后,就来完成或在该纤维轴向的方向上,对其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进行定位的操作。为此目的,在每一个测量点上,都给出一个具有光导纤维的探测器,并且在该第二测试放置点B上实现以上所描述的操作。在这种方法中的优点是,该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定位并不受到其活动台活动精确度的影响。
在一个普通光导纤维特性测量当中,运用如上所描述的V-形楔块可以完成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对该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定位。然而,由于取决于欲要测量的特定参数,可能有必要把与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对准成一条直线。这种具有高度准确性的对准应该在这些测量点上实现,而不是在那些测试设置点上实现。
在图2中,用虚点线指示的部分就是在测量点E上的一个对准机械。这个对准机械就是用来准确地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定位光导纤维的。在图2中,标识符号数字31及32标明的是对准控制器。用对准控制器31来对准光接收方上的纤维夹嘴16″,而用对准控制器32来对准光源一方上的纤维夹嘴17″。
图6、图7及图8中说明了所配置的对准机械,其中图6是该对准机械的平面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Ⅵ-Ⅵ摄取的截面图,而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Ⅶ-Ⅶ摄取的截面图。
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16″及17″,在它们的顶端上,分别夹住其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8″及19″的若干部分;从这些部分之中,把其复盖部分拿开。通过弹性臂16″及17″固定地扣紧到定位架59及60的复盖部件上去。在支承架40的一个夹具上固定地提供出定位架59及60的复盖部分。把光导纤维18″及19″的复盖部件放在定位架50及60的复盖部件上,并且用固定器61及62的复盖部件把它们夹住;以致使它们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
通过弹性臂16A″及17A″,分别按上述所说明的那样,把夹嘴16″及17″支承起来。外力可以使该弹性臂16A″及17A″弯曲;借此,垂直于该纤维轴向地摆动这些夹嘴。为了用这种方法变动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的方向,在支承40的夹嘴前突起物42上,给出了一些柱塞型的执行机构63、64、65及66。分别把执行机构63、64、65及66连接到弹簧71、72、73及74的下端上去。
将弹簧72及73靠接到夹嘴16″及17″的下表面上,用以事实上在垂直方向上,即垂直于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的方向上,推动其夹嘴16″及17″。将其它弹簧71及74分别靠接到L-形杆77及78的水平臂77A及78A的下表面上;其L-形杆77及78是可转动地被安装在固定到支承架40的夹具上的细杆75及76上的。该L-形杆77及78分别具有垂直臂77B及78B;而且将它们分别靠接到夹嘴16″及17″的外侧边上。因此,借助于该L-形杆77及78将弹簧71及74的位移力转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即垂直于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的方向上,作用在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上的位移力。
分别通过控制器31及32控制其执行机构63与64,以及65与66。控制器31及32控制执行机构63至66,致使光学检测器20给出一个最大输出来;也就是说,使其耦合程度最大,从而改变弹簧71至74的压缩力;借此,在垂直于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的垂直方向上及水平方向上,调节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的定位位置。其结果,将由夹嘴16″及17″夹住的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18″及19″的端接子35″及36″分别准确地同被夹到夹嘴13E及14E上的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11E及12E的端接子37及38E相对准,成一条直线。
通过移动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来达到精密的对准。按照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自动地将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作定位。因此,没有必要去执行在被测光导纤维夹嘴的一方上的对准,这种对准是逐步移动的。所以,可以减少在活动台活动的期间里,该活动台上可动元件的数目,从而提高了处于测量状态下光导纤维定位的精确性,并能够将其在活动台上的光导纤维定位上的精确性维持不变化。
根据该测量仪器的配置上的原因,有时通过移动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的夹嘴来完成该对准,往往是比较方便的,况且这些夹嘴也是可以证它们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作到对准。用这样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上,通过移动被测光导纤维的夹嘴,以及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也是可以完成对准的;前者作垂直移动,而后者作水平移动。
在图6,图7和图8中所示的对准机械之中,将这些弹簧压缩,用以移动其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然而,由于大家所需要的是传送其执行机构的操作,因此为了移动这些夹嘴,可以利用拉伸力。
以上说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设备具有两个测试设置点,然而它是可以改换的;因此,在一个测试设置点上,把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设置在这些夹嘴上,并且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将它们定位。
在图2中,象这样的改换的一个例子里,就是第一个测试设置点A被取消了,同时就使用第二个测试设置点B了。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以及把它们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定位,是通过把它们设置在这些夹嘴的V-形楔块上,并且用如图2及图3中的所示的一个轴向定位机械,对该纤维轴向上的两个端接部分进行定位来实现的。
如果高度精确地在其纤维轴向方向上定位该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是不必要的话,则可以把第二测试设置点B省略掉,而只用第一测试点A。在这种情况下,设置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以及把它们在彼此间互相垂直,而且又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定位,是通过把它们设置在这些夹嘴的V-形楔块上,以及借助于能够让这些光导纤维的端接子轻微地靠接到光阑29及30上来实现的对其纤维轴向上的两个端接部分进行定位来完成的。
当如上所描述的那样,把光导纤维两个端接部分的这些端接子靠接到那些光阑上时,则可能会使它们产生变形,这就导致在该纤维轴向上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进行定位之中的错误。此外,这种方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问题;这就是,灰尘可能会累积到这些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或者可能会损坏这些端面。
在关于本发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如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在每一个测量点上,都是实行的一种传输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要把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点都连接到该测量设备一方上去。另一方面,在这个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中,使用后散射测量方法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的在执行后散射测量方法的测量点上,那些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夹嘴之中有一个是被省去的,并且对那些由其余的夹嘴夹住的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给出一个方向光耦合器;因此,通过这个耦合器把从光源那里出来的光束加到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上去。通过该同一个耦合器把穿过其测量设备一方上的光导纤维的后散射束加到该光检测器上去。
在以上所描述的测量仪器中,在活动台15上给出八对光导纤维的夹嘴13与14,13A与14A……以及13G与14G。然而,应该注意到,本发明决不是局限于此或局限于这一方面;并且,其纤维夹嘴对的数目可以是任意所需要的数值。
在以上所描述的这个发明的实施方案之中,使用这些光导纤维使得那些从光源中出来的光束,经过处于测量状态下的那些光导纤维,通导到那些光检测器上去。但是,这些光导纤维可以被那些包括有透镜系统,玻璃标尺,光圈及针孔的光学系统来代替。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案中,当用高度的精确性去完成这个定位操作是不需要的时候,那么在某些测量点上,就可以去消在光入射及出射的端接点上的精确对准了;因此,除了辅助测量点以外,还可以给出没有实行定位调节的测量点。
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传输损耗的测量,或者后散射的测量,是根据传输方法实现的。然而,如果使用透镜系统以及电视摄象机作为光检测器的话,并且如果它们是在光出射端上给出来的话,那那么按照本发明的定位调节方法,就可以测量诸如该光导纤维的芯直径及外直径这样的结构参数了。
每当在活动台上所有光导纤维族的一切所要求的参数都被测量完毕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个活动台移动到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该活动台返动的次数是与在该活动台上给出的夹嘴的数目相对于光导纤维的数目的比例成反比的。这就是说,如果在该活动台上给出的夹嘴的数目是N的话(在传输方法的情况下,就是N对夹嘴;而在后散射测量方法的情况下,就是N个夹嘴),那么,该活动台每返动一次,就说明这个活动台已经走过了N个运动步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该活动台在箭头a的方向,以及在其相反的方向上,作移动,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必须将此活动台作返复移动。为此目的,可以把这个仪器作如下调整分别使用辅助测量点G和F作为第一和第二测试设置点。在设置点G上给出光阑29与30,在设置点F上安装光敏器件S与S′;这样一来,就在测量点的两头都把测试设置点提供出来了。
在作了这样的调整的测量仪器中,可以按如下的办法实现其光导纤维的特性测量将该活动台15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来完成这些测量。通过移动该活动台完成了测量之后;也就是说,所有的光导纤维一旦离开了该活动台,就把这些被测光导纤维放置到设置点G上带有夹嘴13与14起始的若干夹嘴上;这就是说,当该活动台15被进行移动到其相反的方向上时,紧接着就把这些光导纤维放置到夹嘴上,并且在同时,实现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光导纤维特性的测量就不仅仅是当把此活动台向一个方向上移动时实现,而且当把它向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也实现测量。因此,其测量效率又进一步提高了。
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仅只给出了一个活动台15。然而,可以调整该仪器,以致于在一行里(向箭头a的方向延伸的)装配上许多的活动台。例如,如果给出第一个活动台和第二个活动台,它们每一个都有五对用于被测光导纤维的夹嘴,则该第一个活动台和第二个活动台按照规定的次序来移动。当第二个活动台的顶端到达测量点E,并且第一个活动台的尾端到达辅助测量点F的时候;则把光导纤维从这个辅助测量点F之中拿开,并且将该第一个活动台再返回到设置点上去。
在该测量仪器具有一个单个的活动台的情况下,其活动机械是简单的;但是当它具有多个活动台时,该活动机械就很复杂了。但是,应该注意到,这许多的活动台中的每一个活动台,在体积上都是可以缩小的。由于考虑到一个活动台,或者多个活动台,在移动之中的效率及精确性,可以自由地确定在一个活动台上给出的光导纤维夹嘴的数目,以及活动台的数目。
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给出三个测量点。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数目。这就是说,其测量点的数目可以是任意所需要的数值。再者,为了在同一个时间上完成多个测量,也应该增加测量点的数目。
从以上的说明之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使用本发明的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可以自动地、连续地并且同时地测量光导纤维特性的许多项目。因此,使用本发明的仪器,一个操作员可以很容易地,并且是高效率地测试许多参数。
下面我们参照图9至图14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9是说明测量仪器的一个图,而图10至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案中的一个对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9中,标识符号数字10至10″″标明的是线圈架。在这些线圈架上缠绕上光导纤维。其光导纤维的第一个端接部分11至11″″由在线圈架一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3至13″″来夹住,而其余的端接部分12至12″″由纤维夹嘴14至14″″来夹住。在这种情况下,纤维夹嘴13至13″″是在光入射一方上给出的,而纤维夹嘴14至14″″是在光出射一方上给出的。把纤维夹嘴13与14,13′与14′,…以及13″″与14″″分别安装在载体15至15″″上。借助于自动驱动设备(图中未示出)将载体15至15″″,在箭头a的方向上,一次移动一步;同时,线圈架10至10″″也在这个箭头的方向上,与这些载体相同步地,一次移动一步。
在图9中,标识符号数字16′至16″″,以及17′至17″″标明的是用于分别夹持光导纤维18′至18″″,以及19′至19″″的夹嘴。它们是在测量设备的一方上给出的。换句话说,夹嘴16′至16″″是在光接收方上给出的,而夹嘴17′至17″″是在光源一方上给出的。把光导纤维18′至18″″分别耦合连接到适用于完成不同的测量的测试设备20,21,22以及23上去。把光导纤维19′至19″″连接到光源24′至24″″上去。将光导纤维18′至18″″的端接头25′至25″″,以及光导纤维19′至19″″的端接头26′至26″″作定位;因此,当在箭头a的方向移动这些载体的时候,这些端接头是保持与这些载体相对准成一条直线的。给出光阑29与30是为了用于对纤维的端头27与28进行定位的。在光接收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6′至16″″,以及在光源一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7′至17″″都具有对准机械(以下我们再来说明)。这些对准机械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在垂直于该纤维的轴向的两个方向上移动其夹嘴。
接下去说,在图9中,标识符号数字31′至31″″,以及32′至32″″际明的是用于控制上面所提及的对准机械的控制器。将前者用于在光源一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7′至17″″的对准,而将后者用于在光接收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6′至16″″的对准。标识字符A与E标明的是操作台。在操作台A中,放置上被测光导纤维;而在其余的操作台B至E之中,实现各种不同的测量。
首先,在操作台A中,将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手动地放置在纤维夹嘴13与14上去。这就是,分别把其端接部分的端面27与28靠接到纤维光阑29与30上去;也就是说,致使这些端面,就其载体15来说,是处于一个预定的位置关系之中的。在此之后,将载体15在轨道(图中未示出)上移动到操作台B上去;同时,分别把载体15′,15″,以及15′″移位到操作台C,D及E上去;并且在此同时,把该纤维的端接部分11″″与12″″从载体15″″移位到操作台A上去。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随着这些载体的移位,那些线圈架也跟着被移位。
下面我们将说明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纤维的端面,与在线圈架一方上的纤维的端接部分的端面的对准。纤维端接部分11′与12′一直是通过该纤维的光阑29与30被固定位在该纤维的轴向方向上的;而且载体15是在轨道上进行移动的。当该纤维的端接部分11′与12′到达下一个操作台B上的时候,其载体15也就在该纤维的轴向方向上被定位住了。由于夹嘴13′与14′是被固定地定位在载体15′上的;因此,该纤维端头27′与28′在该纤维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其轨道(图中未示出)来讲,是恒定不变的。
所以说,在该纤维轴向的方向上(A方向),于其一直被保持在预定位置上的,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的纤维端头25′与26′,与在线圈架一方上的纤维端头27′与28′之间的位置关系,始终都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在它们之间永远保持一个预定的间隙。在这种状态下,启动其对准控制器31′与32′,去移动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纤维夹嘴16′与17′;以致,最后将该纤维的端头25′与26′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的方向(X方向与Y方向)上,作移动。
该对准控制器31′与32′接收一个由测量设备20给出的光接收输出,并且把该光接收输出控制到最大。当一旦精确地达到了在该纤维轴向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该纤维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对准之后,就来完成测量。当完成了在操作台B上该纤维的测量之后,就把该载体移位到操作台C上去。以这种方式,接连不断地完成这些光导纤维的对准和测量,同时再把另外的光导纤维放置到这个操作台上去。这就是说,以并行方式实现光导纤维的对准,测量,以及设置。当完成了在操作台E上的纤维的测量之后,将缠绕在线圈架10″″上的纤维的端接部分,通过一个设备(图中未示出),从其夹嘴之中拿开;并且,把该线圈架10″″传送到另外的测量点上去进行处理;同时,把该载体15″″返回到操作台A上去。
在以上所描述的仪器之中,如象在最开始说明的那个实施方案中那样,一个操作员可以很快地,而且很容易地完成许多测量。在这种持续恒定的条件下,也就是在所有的操作台上都会给出线圈架的条件下,不论有多少个测量,一个通过了测量的线圈架,在每次这些载体被移位时,都被送出来。使用常规的仪器,一个操作员可以处理的测量的数目只能是两个。而另一方面,使用本发明,不仅仅一个操作员可以处理许多的测量,而且一个操作员的测量效率也能够显著地得到提高。
也可以把载体15至15″″循环地在水平面上或垂直面上移动,从而实现在光导纤维上的各种特性测量。
权利要求
1.一个使用具有多个测量点、一个设置点、以及一个活动台的一种测量仪器,测量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的方法,包括有如下若干步骤a.相对于上述的测量点中的第一个测量点移动上述的活动台,以致将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与一个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的光导纤维的光出射端,在上述第一个测量点上,相互紧贴地作定位位;b.在一个轴向方向上,调节被测光导纤维与在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相对位置;c.在两个彼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调节被测光导纤维与在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相对位置,以致将上述的光入射端与光出射端同上述的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端面作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
1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沿着一条直线作返复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
1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在一个水平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
1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在一个垂直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5.一个使用具有多个测量点、一个设置点、以及一个活动台的一种测量仪器,测量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的方法,包括如下的若干步骤a.在一个轴向方向上,调节一个被测光导纤维与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一个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相对位置;b.相对于上述测量点中的一个第一测量点移动上述的活动台,以致使上述被测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与在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上述光导纤维的光出射端,在上述的第一个测量点上,相互间相邻接地作定位;以及c.在两个彼此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调节被测光导纤维与在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相对位置,以致将上述的光入射端与光出射端同上述的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接部分的端面作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
5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沿着一条直线作返复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
5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在一个水平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
5中的方法,其中该活动台是在一个垂直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若干特性。
9.一个使用具有多个测量点、一个设置点、以及一个活动台的一种测量仪器,测量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的方法,包括有如下若干步骤a.将上述活动台相对于上述测量点中的第一个测量点移动到一个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把一个光导纤维的光入射端与一个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光出射端,在上述的第一个测量点上,相互间相邻地作定位;b.在该纤维的轴向的方向上,以及彼此间互相垂直,而且又垂直于该轴向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调节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中每一个的位置;以致使上述的光入射端与光出射端同上述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的端面作成相互对准;c.在上述第一个测量点上测量上述的光导纤维的特性;以及d.将上述活动台接连不断地到相继的测量点上去,并且重复上述的步骤(a)至(b),用来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其它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
9中的方法,其中上述活动台是沿着一条直线作返复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
9中的方法,其中上述活动台是在一个水平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
9中的方法,其中上述活动台是在一个垂直面上作循环移动的,从而接连不断地测量上述光导纤维的特性。
13.一个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包括有一个可动的活动台;一个配置在上述活动台的活动方向上的设置点;以及多个配置在上述活动台的活动方向上的测量点。
14.一个光导纤维特性测量仪器,包括有一个能够沿着一条直线上移动的活动台;一个配置在上述活动台的活动方向上的设置点;以及许多具有第一个用于将在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进行夹持住的夹嘴的测量点,并且这许多的测量点是沿着一条平行于上述活动台的活动方向延伸着的直线上配置的,而且在这条直线与该活动台活动方向之间具有一个预先确定的距离;上述的活动台具有许多用于夹持被测光导纤维的第二个夹嘴,该第二个夹嘴是沿着一条平行于上述第一个夹嘴的排列方向延伸着的直线上进行配置的,而且在这条直线与该夹嘴的排列方向之间具有与上述预定距离完全相同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
14中的仪器,其中至少在上述的测量点里的一个测量点上,按照传输方法,测量一对上述的第一夹嘴,以及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并且在上述的活动台上,至少给出两对上述的第二夹嘴,而且每对该第二夹嘴都被调到适合于夹持住的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
14中的仪器,其中至少在上述的测量点里的一个测量点上给出的上述第一夹嘴的数目是一个,并且按照后散射方法测量一个光导纤维的特性。
17.根据权利要求
14中的仪器,进一步包括有一个在上述设置点上给出的光敏器件,该具有一个光出射光导纤维及一个光入射光导纤维的光敏器件排列在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中每一个延伸的两侧上,并且被上述的第二夹嘴夹持住。
18.根据权利要求
17中的仪器,其中每一个上述的第二夹嘴包括有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夹持放到该夹嘴上的一个被测光导纤维的两个端接部分中的一个的夹持装置;这种方式就是,上述的端接部分,在其纤维的轴向方向上是可滑动的,并且不能垂直于其纤维的轴向方向移动;而且进一步包括有,在一个上述端接部分中的端面被上述的光敏器件检测之前,用于馈送在其纤维的一个轴向方向上,由上述夹持装置夹持住的上述端接部分的装置;以致使得上述端接部分的端面被夹持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
19.根据权利要求
18中的仪器,其中的夹持装置包括有一个V-形楔块;在该V-形楔块的底端,将上述端接部分放上;并且,把一个光导纤维定位器放在该V-形楔块的V-形凹槽之中。
20.根据权利要求
14中的仪器,进一步还包括有,在上述的测量点里的一个测量点上,用于在彼此互相垂直,而又垂直于处于测量状态下的光导纤维各个端接部分的轴向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调节其余该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每一个光导纤维的位置的对准机械。
21.根据权利要求
20中的仪器,其中上述的对准机械包括有一对适合于夹持住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的,并且由弹性臂支承的第一夹嘴;以及用于把每一个在上述测量设备一方上给出的光导纤维,在上述彼此互相垂直,而且又垂直于上述被测光导纤维的各个端接部分的轴向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进行移位的执行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
14中的仪器,其中在许多设置点上,把被测光导纤维放置进去;这些设置点是排列在上述测量点的两侧上的;而且在这些设置点之间还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将上述的活动台进行返复移动的装置。
专利摘要
一光导纤维特性测量的方法及仪器,能连续自动地实现光导纤维的多种参数测量。这里有一可沿一直线活动的工作台,并把一设置点安置在该台的活动方向上。给出了许多测量位,该位具有用于夹持安置在测量装置侧边上的纤维的第一组夹嘴,并以一预定的距离排列在平行于该活动台的活动方向并延伸的直线上。该活动台还具有一组用于夹持被测光导纤维的第二夹嘴,这些夹嘴在一条沿着平行于第一组夹嘴排列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以上述提及的相同距离排列。
文档编号G01M11/02GK85101798SQ85101798
公开日198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坂本活二, 大田昭男, 户田勇一, 铃木修三, 井出崇 申请人:住友电器工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